讨论:唐朝与新罗的战争
李成桂是否进入鸭绿江西部?
[编辑]1388年任守门下侍中时,高丽禑王欲向明朝讨还在元时被占领土铁岭卫,遭拒。2月,经崔莹推波助澜,禑王不听李成桂苦劝,决意征伐明朝。4月,任命崔莹为八道都统使,曹敏修为左军都统使,李成桂为右军都统使,率军十万(实约三四万)出征辽东。5月7日军至鸭绿江,屯军威化岛。5月底李成桂得到军兵响应,以征讨逆臣为名兵变回军,一举击溃禑王与崔莹所率禁卫军,兵发开京,包围王宫。6月3日,生擒禑王崔莹二人。6月5日,崔莹被流放合浦,后被押回开京处死。6月8日,禑王被废,流放江华岛,后也被处死。—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5月27日 (三) 00:10 (UTC)
命名及移动请求
[编辑]应称为罗唐战争[1]
(-)反对:朝鲜汉字不是中文。对不起,看错了,现改为(+)支持。——苏州宇文宙武之太阳殿 ♨迎仙宫 ★尚书省 2009年6月7日 (日) 13:07 (UTC)- (:)回应,我所引用的那个链接来自中文网页,不是什么朝鲜汉字网页—冰热海风 (谈) 2009年6月8日 (一) 06:13 (UTC)
- (-)反对:"罗唐战争"意思表达含糊不清。KEIM (留言) 2009年6月7日 (日) 14:04 (UTC)
- (:)回应:怎么不清?唐代中国的周边有一定影响的国家,待“罗”字的只有“新罗”,因此意思非常清楚。交战双方是两个国家,现有的命名,是一个国家对一个朝代,根本无法对应。若非要用一长大串字作名称,也应命名为“新罗与唐帝国的战争”。—冰热海风 (谈) 2009年6月8日 (一) 06:13 (UTC)
- (:)回应:新罗和唐朝既是国名也是朝代名。没有说法说“罗”是新罗的简称。KEIM (留言) 2009年6月9日 (二) 15:46 (UTC)
- 是否用“罗”来简称“新罗”同可不可以把该战争简称“唐罗战争”根本无关。举个类似的例子,“乌干达-坦桑尼亚战争”可以简称“乌坦战争”,但无人把“乌干达”简称“乌”。“唐朝”的国名是“唐”,不是“唐朝”。战争双方只可以写国名或政权名、族名,举个例子,“英布战争”是没法称作“汉诺威王朝与布尔的战争”的。—冰热海风 (谈) 2009年6月10日 (三) 02:45 (UTC)
(+)支持。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6月8日 (一) 20:45 (UTC)
- (-)反对:按照中文的习惯用法,本国与他国之间的战争与交往时,简称应当是本国在前而他国在后,例如“中日甲午战争”、“中美望厦条约”、"汉匈战争"等,罗唐战争的说法不符合习惯;
名称来源引用的“罗唐战争”首先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著作中的用法,并非约定俗称的称呼,没有约束力。此外该名称的来源从其引用著作中可以看出是根据韩国学者的著作翻译而来,用法实际上是韩国对于"唐罗战争"的本国称呼,恰恰是以本国在前他国在后,与中文用法是保持一致的。
将“新罗”简称为"罗"实际上是新罗的用法,中文并无这样的简称习惯。一般称呼为"唐与新罗战争"。上文所述之例中"英布战争"很少被使用,通用的是"布尔战争",即便如此称呼也是英国与布尔人(国家)之间的战争,而不是布尔朝。"罗唐战争"实际上应当可以理解成中国历史上的唐朝和朝鲜历史上的新罗朝之间的战争。东东狐@不要点偶 2009年6月17日 (三) 11:27 (UTC)
- 完成:同时执行移动保护至 2009年7月14日 (二) 02:08 (UTC)。—Alberth2-汪汪 2009年6月14日 (日) 02:09 (UTC)
请更改用词
[编辑]‘677年,新罗收复平壤,夺回了原百济全部领土和部分高句丽领土。’
新罗对于高句丽来说也是外国,为何新罗不用吞并或者占领平壤? 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6月5日 (五) 22:57 (UTC)
- 这里的收复是指新罗是朝鲜半岛主人,唐朝为外人。况且,新罗在战争中是帮高句丽遗民的复兴政权的。 KEIM (留言) 2009年6月6日 (六) 02:38 (UTC)
- 胡扯,半岛统一前新罗从来没有占有整个半岛,何来主人?——苏州宇文宙武之太阳殿 ♨迎仙宫 ★尚书省 2009年6月10日 (三) 02:48 (UTC)
- 百济的领土是从来没属于过中国的。与唐的战争中,新罗和高句丽是联盟的。KEIM (留言) 2009年6月10日 (三) 02:53 (UTC)
- 去复习一下历史再来,是新罗与唐联盟灭了百济和高句丽。高句丽所占领土曾是汉四郡的土地,用“新罗夺回、收复”绝对不当。最多说新罗“帮助”高句丽、百济亡国者夺回、收复,但事实是新罗利用了高句丽、百济的亡国者,夺取高句丽、百济故土后也没让它们复国,所以“收复”、“夺回”不能使用。要知道,朝鲜半岛并非朝鲜族固有领土。——苏州宇文宙武之太阳殿 ♨迎仙宫 ★尚书省 2009年6月10日 (三) 03:14 (UTC)
- 汉四郡仅存20年,其中的乐浪在高句丽的故地中延存200年。不过在汉四郡之前的卫满朝鲜和古朝鲜都是朝鲜半岛人为主的。新罗是游牧民族,从欧亚大陆而来,若是汉人先于新罗人占领朝鲜半岛北部,新罗人又是如何从欧亚到达朝鲜半岛南段的哪?KEIM (留言) 2009年6月10日 (三) 03:23 (UTC)
- 汉朝占领朝鲜半岛的时候新罗还没有建国。有何证据说明新罗人在汉朝之前占领过朝鲜半岛北部?——苏州宇文宙武之太阳殿 ♨迎仙宫 ★尚书省 2009年6月10日 (三) 03:29 (UTC)
- 汉人占领过就表明朝鲜半岛是汉人的?KEIM (留言) 2009年6月10日 (三) 03:34 (UTC)
- 那也不是朝鲜人固有的,所以要中立。“夺回”、“收复”之词明显不中立,需要修正。——苏州宇文宙武之太阳殿 ♨迎仙宫 ★尚书省 2009年6月10日 (三) 03:36 (UTC)
- 用“夺回”、“收复”的情况:如果那片土地曾为新罗所有,被别国占领了,后来再次被新罗占领,可以说“夺回”、“收复”。——苏州宇文宙武之太阳殿 ♨迎仙宫 ★尚书省 2009年6月10日 (三) 03:40 (UTC)
- 那也不是朝鲜人固有的,所以要中立。“夺回”、“收复”之词明显不中立,需要修正。——苏州宇文宙武之太阳殿 ♨迎仙宫 ★尚书省 2009年6月10日 (三) 03:36 (UTC)
- 与唐的战争中,新罗和高句丽复兴政权是联盟的。新罗在与唐联盟前与百济、高句丽都曾是盟友。KEIM (留言) 2009年6月10日 (三) 17:25 (UTC)
- 你朋友的东西被别人抢走了,然后你又夺过来占为己有不还给你朋友,就证明这东西一直是你的了?这不是强盗逻辑是什么?——苏州宇文宙武之太阳殿 ♨迎仙宫 ★尚书省 2009年6月11日 (四) 00:43 (UTC)
- 安舜被新罗接纳,在今韩国益山市建立报德国。KEIM (留言) 2009年6月11日 (四) 00:54 (UTC)
- 报德国是谁灭亡的?还不是新罗。新罗就是为了自己。——苏州宇文宙武之太阳殿 ♨迎仙宫 ★尚书省 2009年6月11日 (四) 01:12 (UTC)
- "赐姓金氏,留京都,赐甲第良田"。新罗是吸纳了报德国。KEIM (留言) 2009年6月11日 (四) 01:16 (UTC)
- 说得好听,有没有将别人的土地还给人家呢?还不是强盗?!——苏州宇文宙武之太阳殿 ♨迎仙宫 ★尚书省 2009年6月11日 (四) 01:20 (UTC)
- 渊净土在高句丽灭亡前就已经献南部12城投降,而安舜是不是渊净土的公子呢?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6月11日 (四) 01:00 (UTC)
主权承认
[编辑]’公元735 年 ,唐玄宗赏赐新罗“ 江(今大同江) 以南地”, 于是,唐朝与新罗始以大同江流域为分界线。‘ 虽然长期是新罗控制,但是大同江南的高句丽土地仍然是后来通过’赏赐‘的形式给予新罗。 Gzhao (留言) 2009年6月20日 (六) 00:38 (UTC)
罗唐战争的可靠来源评估
[编辑]在讨论:罗唐战争中,2009年就提到了一个来源:《论罗唐战争的性质及其双方的交往》[2],文中很清楚的摘要:
本文利用中韩现存史料以及新发现的金石墓志资料,探讨了罗唐战争期间(669-676)、战后双方的交往,交往的性质,中韩学界对其的评议等问题.认为战争的终结是在新罗积极抵抗,唐朝军事目标转移及罗唐双方通过交涉前提下达成的一种妥协,应该说双方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胜者或败者,但双方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我想,正确反映此无争议来源的内容评估:“应该说双方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胜者或败者,但双方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或是比较适切的非原创总结的写法,那么User:螺钉的版本就比User:守望者爱孟的版本适当一点。建议大家在此讨论出一些结论去解决编辑争议,而不是做出回退,特别是我对回退“有纳入可靠来源编辑”的行动(等同于删除可靠来源)的作法感觉不佳,比较好的编辑做法应该是提供不同观点的二手可靠来源,而不是单纯就个人对一手来源的原创总结去回退他人编辑。 希望你能纳入他人提供的可靠来源编修,而不是直接回退。--❦‽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0日 (三) 03:33 (UTC)
- 见diff
[3]及[4]--❦‽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0日 (三) 04:08 (UTC)
- 此来源2009就已讨论过
此来源2009就已讨论过见#命名及移动请求,相关参与人士已知晓,应回归可靠来源内容。--❦‽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0日 (三) 05:21 (UTC)
已再提醒[5]。--❦‽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0日 (三) 05:33 (UTC)
问题段落
[编辑]朝鲜半岛的局势依然比较紧张。报德国不久后被新罗废除;唐朝方面,安东都护府从平壤迁至辽东故城,熊津都督府被从泗沘迁至建安故城(今辽宁营口)。唐朝又在平壤设置安东都督府维持其对高句丽故地的统治。676年唐朝廷放回被俘的高句丽末代国王高宝藏回平壤让其担任唐安东都督府的安东都督,并册封其为朝鲜王。681年高宝藏因策划脱离唐朝控制,而被唐朝廷削去官爵并流放到四川。高宝藏被唐朝俘虏回长安后与武则天的侄女所生的儿子高德武随后被唐朝廷任命为安东都督,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高德武自小在唐朝首都长安出生及长大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容易控制也不会背叛中国,后来高德武曾奉诏率安东都督府的军队成功抵御了叛唐的契丹孙万荣部对辽东的入侵,并因此受到唐朝廷的嘉奖。而高句丽和百济王族企图复国的预想则彻底失败。685年,新罗“始备九州”,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735年,唐玄宗诏令新罗出兵进攻渤海国,新罗奉诏出兵,但在途中新罗军队却因雪灾而被冻死大半,之后玄宗一方面为了补偿新罗,一方面出于制衡渤海国,就把高句丽在大同江以南的高句丽故土赐给新罗,唐朝从二品的鸡林都督新罗王金法敏上《赐土地谢表》称:“伏奉恩敕,𬇙江以南,宜令新罗安置。臣生居海裔,沐化圣朝。虽丹素为心,而功无可效;以忠正为事,而劳不足赏。陛下降雨露之恩,发日月之诏,锡臣土境,广臣邑居,遂使垦辟有期,农桑得所。臣奉丝纶之旨,荷荣宠之深,粉骨糜身,无由上答。”。至此新罗夺取了百济故地和高句丽在大同江以南的土地,实力有所增强;而唐朝也巩固了自己在大同江以北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半岛北部和辽东地区的统治、
说明以上为苏 指控螺钉移除的内容,但实为没有脚注来源且为时间表列句子组成的段落,而且标点结尾亦有问题,在此移到此待补上来源后纳回。--❦‽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3日 (六) 05:39 (UTC)
罗唐战争
[编辑][6]中的战争result参数中的文字,谁的版本符合方针?谁的版本为要避免的WP:原创总结?
- “唐朝在军事上的获得最终胜利,但新罗通过外交手段获得百济故地。”
- “双方通过交涉达成妥协结束了大规模的战争<ref name="拜根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ref name="王小甫"/><ref name="柳斌"/>”
- 第二个列出的来源如此<ref name="拜根兴">{{cite|title=《论罗唐战争的性质及其双方的交往》|author=拜根兴 | url=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bjsdyj200501006.aspx|year=2003|publisher=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5, 15(1)|quote=本文利用中韩现存史料以及新发现的金石墓志资料,探讨了罗唐战争期间(669-676)、战后双方的交往,交往的性质,中韩学界对其的评议等问题.认为战争的终结是在新罗积极抵抗,唐朝军事目标转移及罗唐双方通过交涉前提下达成的一种妥协,应该说双方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胜者或败者,但双方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ref>
请就来源理据和内容做评论,先不要被这两位编辑留的编辑摘要所影响。--❦‽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6日 (二) 12:17 (UTC)
- 我看第二个表述中立一些。 Howitzer(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00:28 (UTC)
建议改名:“罗唐战争”→“唐与新罗的战争”
[编辑]“罗唐战争” → “唐与新罗的战争”:理由--kunlunpenglai 2017年3月16日 (四) 04:04 (UTC) 看到已有不少前辈讨论过罗唐战争一词不符合中文习惯,是韩语汉字的名称。不知此页面命名是哪位有权限的管理者拍板定案的,是否可以说一下如此决定的原因?以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