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唐朝與新羅的戰爭
李成桂是否進入鴨綠江西部?
[編輯]1388年任守門下侍中時,高麗禑王欲向明朝討還在元時被占領土鐵嶺衛,遭拒。2月,經崔瑩推波助瀾,禑王不聽李成桂苦勸,決意征伐明朝。4月,任命崔瑩為八道都統使,曹敏修為左軍都統使,李成桂為右軍都統使,率軍十萬(實約三四萬)出征遼東。5月7日軍至鴨綠江,屯軍威化島。5月底李成桂得到軍兵響應,以征討逆臣為名兵變回軍,一舉擊潰禑王與崔瑩所率禁衛軍,兵發開京,包圍王宮。6月3日,生擒禑王崔瑩二人。6月5日,崔瑩被流放合浦,後被押回開京處死。6月8日,禑王被廢,流放江華島,後也被處死。—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5月27日 (三) 00:10 (UTC)
命名及移動請求
[編輯]應稱為羅唐戰爭[1]
(-)反對:朝鮮漢字不是中文。對不起,看錯了,現改為(+)支持。——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6月7日 (日) 13:07 (UTC)- (:)回應,我所引用的那個鏈接來自中文網頁,不是什麼朝鮮漢字網頁—冰熱海風 (談) 2009年6月8日 (一) 06:13 (UTC)
- (-)反對:"羅唐戰爭"意思表達含糊不清。KEIM (留言) 2009年6月7日 (日) 14:04 (UTC)
- (:)回應:怎麼不清?唐代中國的周邊有一定影響的國家,待「羅」字的只有「新羅」,因此意思非常清楚。交戰雙方是兩個國家,現有的命名,是一個國家對一個朝代,根本無法對應。若非要用一長大串字作名稱,也應命名為「新羅與唐帝國的戰爭」。—冰熱海風 (談) 2009年6月8日 (一) 06:13 (UTC)
- (:)回應:新羅和唐朝既是國名也是朝代名。沒有說法說「羅」是新羅的簡稱。KEIM (留言) 2009年6月9日 (二) 15:46 (UTC)
- 是否用「羅」來簡稱「新羅」同可不可以把該戰爭簡稱「唐羅戰爭」根本無關。舉個類似的例子,「烏干達-坦桑尼亞戰爭」可以簡稱「烏坦戰爭」,但無人把「烏干達」簡稱「烏」。「唐朝」的國名是「唐」,不是「唐朝」。戰爭雙方只可以寫國名或政權名、族名,舉個例子,「英布戰爭」是沒法稱作「漢諾威王朝與布爾的戰爭」的。—冰熱海風 (談) 2009年6月10日 (三) 02:45 (UTC)
(+)支持。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6月8日 (一) 20:45 (UTC)
- (-)反對:按照中文的習慣用法,本國與他國之間的戰爭與交往時,簡稱應當是本國在前而他國在後,例如「中日甲午戰爭」、「中美望廈條約」、"漢匈戰爭"等,羅唐戰爭的說法不符合習慣;
名稱來源引用的「羅唐戰爭」首先是一個學者的個人著作中的用法,並非約定俗稱的稱呼,沒有約束力。此外該名稱的來源從其引用著作中可以看出是根據韓國學者的著作翻譯而來,用法實際上是韓國對於"唐羅戰爭"的本國稱呼,恰恰是以本國在前他國在後,與中文用法是保持一致的。
將「新羅」簡稱為"羅"實際上是新羅的用法,中文並無這樣的簡稱習慣。一般稱呼為"唐與新羅戰爭"。上文所述之例中"英布戰爭"很少被使用,通用的是"布爾戰爭",即便如此稱呼也是英國與布爾人(國家)之間的戰爭,而不是布爾朝。"羅唐戰爭"實際上應當可以理解成中國歷史上的唐朝和朝鮮歷史上的新羅朝之間的戰爭。東東狐@不要點偶 2009年6月17日 (三) 11:27 (UTC)
- 完成:同時執行移動保護至 2009年7月14日 (二) 02:08 (UTC)。—Alberth2-汪汪 2009年6月14日 (日) 02:09 (UTC)
請更改用詞
[編輯]『677年,新羅收復平壤,奪回了原百濟全部領土和部分高句麗領土。』
新羅對於高句麗來說也是外國,為何新羅不用吞併或者占領平壤? 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6月5日 (五) 22:57 (UTC)
- 這裡的收復是指新羅是朝鮮半島主人,唐朝為外人。況且,新羅在戰爭中是幫高句麗遺民的復興政權的。 KEIM (留言) 2009年6月6日 (六) 02:38 (UTC)
- 胡扯,半島統一前新羅從來沒有占有整個半島,何來主人?——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6月10日 (三) 02:48 (UTC)
- 百濟的領土是從來沒屬於過中國的。與唐的戰爭中,新羅和高句麗是聯盟的。KEIM (留言) 2009年6月10日 (三) 02:53 (UTC)
- 去複習一下歷史再來,是新羅與唐聯盟滅了百濟和高句麗。高句麗所占領土曾是漢四郡的土地,用「新羅奪回、收復」絕對不當。最多說新羅「幫助」高句麗、百濟亡國者奪回、收復,但事實是新羅利用了高句麗、百濟的亡國者,奪取高句麗、百濟故土後也沒讓它們復國,所以「收復」、「奪回」不能使用。要知道,朝鮮半島並非朝鮮族固有領土。——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6月10日 (三) 03:14 (UTC)
- 漢四郡僅存20年,其中的樂浪在高句麗的故地中延存200年。不過在漢四郡之前的衛滿朝鮮和古朝鮮都是朝鮮半島人為主的。新羅是游牧民族,從歐亞大陸而來,若是漢人先於新羅人占領朝鮮半島北部,新羅人又是如何從歐亞到達朝鮮半島南段的哪?KEIM (留言) 2009年6月10日 (三) 03:23 (UTC)
- 漢朝占領朝鮮半島的時候新羅還沒有建國。有何證據說明新羅人在漢朝之前占領過朝鮮半島北部?——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6月10日 (三) 03:29 (UTC)
- 漢人占領過就表明朝鮮半島是漢人的?KEIM (留言) 2009年6月10日 (三) 03:34 (UTC)
- 那也不是朝鮮人固有的,所以要中立。「奪回」、「收復」之詞明顯不中立,需要修正。——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6月10日 (三) 03:36 (UTC)
- 用「奪回」、「收復」的情況:如果那片土地曾為新羅所有,被別國占領了,後來再次被新羅占領,可以說「奪回」、「收復」。——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6月10日 (三) 03:40 (UTC)
- 那也不是朝鮮人固有的,所以要中立。「奪回」、「收復」之詞明顯不中立,需要修正。——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6月10日 (三) 03:36 (UTC)
- 與唐的戰爭中,新羅和高句麗復興政權是聯盟的。新羅在與唐聯盟前與百濟、高句麗都曾是盟友。KEIM (留言) 2009年6月10日 (三) 17:25 (UTC)
- 你朋友的東西被別人搶走了,然後你又奪過來占為己有不還給你朋友,就證明這東西一直是你的了?這不是強盜邏輯是什麼?——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6月11日 (四) 00:43 (UTC)
- 安舜被新羅接納,在今韓國益山市建立報德國。KEIM (留言) 2009年6月11日 (四) 00:54 (UTC)
- 報德國是誰滅亡的?還不是新羅。新羅就是為了自己。——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6月11日 (四) 01:12 (UTC)
- "賜姓金氏,留京都,賜甲第良田"。新羅是吸納了報德國。KEIM (留言) 2009年6月11日 (四) 01:16 (UTC)
- 說得好聽,有沒有將別人的土地還給人家呢?還不是強盜?!——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6月11日 (四) 01:20 (UTC)
- 淵淨土在高句麗滅亡前就已經獻南部12城投降,而安舜是不是淵淨土的公子呢?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6月11日 (四) 01:00 (UTC)
主權承認
[編輯]』公元735 年 ,唐玄宗賞賜新羅「 江(今大同江) 以南地」, 於是,唐朝與新羅始以大同江流域為分界線。『 雖然長期是新羅控制,但是大同江南的高句麗土地仍然是後來通過』賞賜『的形式給予新羅。 Gzhao (留言) 2009年6月20日 (六) 00:38 (UTC)
羅唐戰爭的可靠來源評估
[編輯]在討論:羅唐戰爭中,2009年就提到了一個來源:《論羅唐戰爭的性質及其雙方的交往》[2],文中很清楚的摘要:
本文利用中韓現存史料以及新發現的金石墓誌資料,探討了羅唐戰爭期間(669-676)、戰後雙方的交往,交往的性質,中韓學界對其的評議等問題.認為戰爭的終結是在新羅積極抵抗,唐朝軍事目標轉移及羅唐雙方通過交涉前提下達成的一種妥協,應該說雙方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勝者或敗者,但雙方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我想,正確反映此無爭議來源的內容評估:「應該說雙方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勝者或敗者,但雙方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或是比較適切的非原創總結的寫法,那麼User:螺釘的版本就比User:守望者愛孟的版本適當一點。建議大家在此討論出一些結論去解決編輯爭議,而不是做出回退,特別是我對回退「有納入可靠來源編輯」的行動(等同於刪除可靠來源)的作法感覺不佳,比較好的編輯做法應該是提供不同觀點的二手可靠來源,而不是單純就個人對一手來源的原創總結去回退他人編輯。 希望你能納入他人提供的可靠來源編修,而不是直接回退。--❦‽維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0日 (三) 03:33 (UTC)
- 見diff
[3]及[4]--❦‽維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0日 (三) 04:08 (UTC)
- 此來源2009就已討論過
此來源2009就已討論過見#命名及移動請求,相關參與人士已知曉,應回歸可靠來源內容。--❦‽維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0日 (三) 05:21 (UTC)
已再提醒[5]。--❦‽維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0日 (三) 05:33 (UTC)
問題段落
[編輯]朝鮮半島的局勢依然比較緊張。報德國不久後被新羅廢除;唐朝方面,安東都護府從平壤遷至遼東故城,熊津都督府被從泗沘遷至建安故城(今遼寧營口)。唐朝又在平壤設置安東都督府維持其對高句麗故地的統治。676年唐朝廷放回被俘的高句麗末代國王高寶藏回平壤讓其擔任唐安東都督府的安東都督,並冊封其為朝鮮王。681年高寶藏因策劃脫離唐朝控制,而被唐朝廷削去官爵並流放到四川。高寶藏被唐朝俘虜回長安後與武則天的侄女所生的兒子高德武隨後被唐朝廷任命為安東都督,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高德武自小在唐朝首都長安出生及長大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容易控制也不會背叛中國,後來高德武曾奉詔率安東都督府的軍隊成功抵禦了叛唐的契丹孫萬榮部對遼東的入侵,並因此受到唐朝廷的嘉獎。而高句麗和百濟王族企圖復國的預想則徹底失敗。685年,新羅「始備九州」,統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735年,唐玄宗詔令新羅出兵進攻渤海國,新羅奉詔出兵,但在途中新羅軍隊卻因雪災而被凍死大半,之後玄宗一方面為了補償新羅,一方面出於制衡渤海國,就把高句麗在大同江以南的高句麗故土賜給新羅,唐朝從二品的雞林都督新羅王金法敏上《賜土地謝表》稱:「伏奉恩敕,浿江以南,宜令新羅安置。臣生居海裔,沐化聖朝。雖丹素為心,而功無可效;以忠正為事,而勞不足賞。陛下降雨露之恩,發日月之詔,錫臣土境,廣臣邑居,遂使墾闢有期,農桑得所。臣奉絲綸之旨,荷榮寵之深,粉骨糜身,無由上答。」。至此新羅奪取了百濟故地和高句麗在大同江以南的土地,實力有所增強;而唐朝也鞏固了自己在大同江以北包括平壤在內的朝鮮半島北部和遼東地區的統治、
說明以上為蘇 指控螺釘移除的內容,但實為沒有腳註來源且為時間表列句子組成的段落,而且標點結尾亦有問題,在此移到此待補上來源後納回。--❦‽維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3日 (六) 05:39 (UTC)
羅唐戰爭
[編輯][6]中的戰爭result參數中的文字,誰的版本符合方針?誰的版本為要避免的WP:原創總結?
- 「唐朝在軍事上的獲得最終勝利,但新羅通過外交手段獲得百濟故地。」
- 「双方通过交涉达成妥协结束了大规模的战争<ref name="拜根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ref name="王小甫"/><ref name="柳斌"/>」
- 第二個列出的來源如此<ref name="拜根兴">{{cite|title=《论罗唐战争的性质及其双方的交往》|author=拜根兴 | url=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bjsdyj200501006.aspx|year=2003|publisher=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5, 15(1)|quote=本文利用中韩现存史料以及新发现的金石墓志资料,探讨了罗唐战争期间(669-676)、战后双方的交往,交往的性质,中韩学界对其的评议等问题.认为战争的终结是在新罗积极抵抗,唐朝军事目标转移及罗唐双方通过交涉前提下达成的一种妥协,应该说双方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胜者或败者,但双方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ref>
請就來源理據和內容做評論,先不要被這兩位編輯留的編輯摘要所影響。--❦‽維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6日 (二) 12:17 (UTC)
- 我看第二個表述中立一些。 Howitzer(留言) 2013年11月28日 (四) 00:28 (UTC)
建議改名:「羅唐戰爭」→「唐與新羅的戰爭」
[編輯]「羅唐戰爭」 → 「唐與新羅的戰爭」:理由--kunlunpenglai 2017年3月16日 (四) 04:04 (UTC) 看到已有不少前輩討論過羅唐戰爭一詞不符合中文習慣,是韓語漢字的名稱。不知此頁面命名是哪位有權限的管理者拍板定案的,是否可以說一下如此決定的原因?以供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