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唐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白为盛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西元618年~907年)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唐诗上承魏晋南朝诗,下开宋诗,唐代也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发展最盛的黄金时期,因此有与宋词并举之说。

唐代以后,唐诗的选本、选集不断涌现,现今流传最广的是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清朝康熙年间的《全唐诗》整理收录了二千二百多名诗人超过五万多首唐诗。

兴盛原因

[编辑]

中国在魏晋南北朝后,文学的地位获得提升,上层社会写诗或创作文学的风气盛行。而之后的南朝宋齐梁陈,诗之发展更越渐完善、成熟,并为之后唐诗开阔诗的领域与变化奠定基础。

唐朝前半期社会安定,经济富裕,文人来往和百官游䜩,故也使酬唱传诵蔚为风气。天宝之乱后,继以藩镇之祸,生活流离困苦,郁结之情亦可用诗歌来抒发。

唐代君主多喜风雅,上好下甚,于是诗歌风靡一代。而且唐代以诗取士,因此诗风非常普遍。

唐诗兴起,亦源于诗体的进化,七言古诗及律绝等新诗体在形式、声律、辞藻各方面都趋于成熟。

特色

[编辑]

中国自《诗经》、《楚辞》、汉赋、《乐府》以来一直有作韵文的传统。《诗经》的诗句多以四字为一句。到了汉乐府字数则比较多变。从汉到魏晋南北朝发展出来的古体诗,有不固定字数的、亦有五言、六言或七言的,但句数不限。隋唐除了承袭了古体诗的体裁,亦同时继承齐梁的永明体并将之发展完善,成为音律工整协美的近体诗,如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对押韵平仄等等格律上有更严谨的要求。唐诗所包含的题材多样化,既有抒发个人情感,亦有深刻反映现实社会的作品,意境深远,达到了甚高之艺术水平。

发展

[编辑]

唐诗大致可分作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初唐通常指唐朝建国至唐玄宗之前的约100年,盛唐指唐玄宗代宗的约50年,中唐是德宗文宗的约50年,而晚唐则是文宗后期至唐朝灭亡的约70年。实际上阶段之间并无严格的分界。

初唐

[编辑]

“初唐”是唐诗的准备时期,诗歌尚受六朝绮丽诗风影响。主要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合称初唐四杰。而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亦继承六朝风格,诗风婉丽优美,并完善近体诗之格律。

陈子昂是初唐的复古派,倡导革新。他反对六朝文风,追求汉魏风骨,对当时诗歌风气产生一定影响。

此时律诗体制渐次完成,格式固定下来,五七言绝句地位亦得提高。

盛唐

[编辑]

“盛唐”是唐诗的成熟时代,政治安定和社会繁荣,奠定了盛唐的坚实基础,再经初唐的准备时期,诗歌创作进入成熟期,各体俱备,作品内容充实,风格也多样性。

山水田园派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描写退隐生活和田园山水,诗风恬静清朴,流露浓厚佛道和退隐思想,追求清静闲适的精神生活,作品以五言为主。

边塞派的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作品以七言为长,描写边塞瑰奇风光和军旅战争生活,表现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诗风奔放雄伟,富于浪漫气质,以气象雄浑见长。

“诗仙”李白是浪漫派诗人。作品善于描写山川风景,创造了艺术的鲜明形象,并具有雄放豁达之性格,李白景仰六朝诗人谢灵运、谢脁,他们的山水诗影响了李白,而李白也诗也受乐府民歌风格影响。

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诗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悯人,被尊为“诗圣”。作品众体兼善,五七言古体、律诗,无所不工。杜甫律诗注重声律对仗,语言锤炼,为历代典范之作,主要风格为沉郁顿挫。杜甫并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下启中唐新乐府运动

中唐

[编辑]

“中唐”是唐诗的转折时代,主要文学特征为浪漫主义精神衰退,现实主义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主要诗人有社会派的张籍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成为主要潮流,诗歌题材写实,用新乐府广泛描写社会现况,扩大社会文学范围,认真汲取过去诗经乐府歌辞中的创作方法,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中唐另有几位诗人,在风格上别成一派。韩愈孟郊李贺为奇险派诗人,韩诗风格刚健激昂,在历代获得不少文人推崇,曾被视为仅次李杜的唐代诗人,而孟诗以苦吟风格得名,诗韵清奇而挚情,李贺诗亦以诗新奇而具变化名,有诗鬼之称。韦应物柳宗元则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柳宗元山水诗尤峻洁清丽,韦诗清澹高华,格高气远,许多论者以为不下王、孟。

晚唐

[编辑]

“晚唐”政治日益衰微,在文学创作上亦有所反映。杜牧李商隐温庭筠许浑为晚唐代表诗人。杜牧长于七言绝句,七律有嶙峋耿介之风。李商隐以七律闻名,诗情婉意深,意韵远长。温诗以七言歌行最精,可言唯美文学集大成者,许浑则工于五七律,诗风宁和真挚。

其后皮日休陆龟蒙是社会派诗人,则以锋芒锐利的诗歌反映唐末统治阶级的腐化。

唐诗的影响

[编辑]

不论从题材、体裁,还是风格等方面,唐诗对后代的诗歌创作有重大的影响。唐以后依然有人以古体诗近体诗的格式创作,在后人的文学之中亦常常引用唐诗作为典故。唐诗和当时的书法、艺术和音乐互相影响,亦和佛教道教儒家思想有紧密关系,为研究当时的语言、历史、宗教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唐朝作诗是科举考试其中一个考核的项目。除此以外,唐诗亦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无论是文人还是一般平民百姓都会接触到。唐朝除了影响之后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也继昭明文选之后,再度影响日本、韩国的诗词。在十九世纪开始,不少唐诗与昭明文选、玉台新咏等,被翻译成欧洲语言。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来源

[编辑]
  • 叶嘉莹:《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北京;中华书局,2007)。
  • 叶嘉莹:《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北京:中华书局,2008)。
  • Stephen Owen(宇文所安)著,贾晋华 译:《初唐诗》(北京:三联书店,2004)。
  • Stephen Owen(宇文所安)著,贾晋华 译:《盛唐诗》(北京:三联书店,2004)。
  • Stephen Owen(宇文所安)著,贾晋华 等 译:《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北京:三联书店,2011)。
  • 高友工、梅祖麟 著,李世耀 译:《唐诗的魅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 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硏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