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讨论:粤语正音运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优良条目落选粤语正音运动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09年5月13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2009年7月5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当前状态:优良条目落选

“何氏正读”

[编辑]

利益申报,本人并不同意何文汇的正读方针,但相信加入“正读学说”,可帮助网友对此事件加深了解。至于反对声音尚在整理中,所以暂时内容可能较松散,容后更新。—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16.48.104.246对话贡献)于2008年5月11日 (日) 18:11加入。

有关大众传媒对于“何氏正读”的态度,我个人认为一来不易一言贯之,二来难有来源支持,所以指某一个机构支持“何氏正读”,有欠妥当,易招话柄。以下是我个人观察,未尽周详,仅供参考:

(1) 各台新闻部的读音均倾向“从切”,只是程度不同。统一口径者如购、构读成救、综读成众比较明显;不同处如傍晚,欧阳伟豪博士说过港台读“磅”晚,商台读“旁”晚。无线则取口语“挨晚”。无线新闻读“刊”字不用“何文汇音”hon1,“弥”字读[尼],个别新入行记者会使用[微]音,恐也是受一些所谓“正音”份子误导。留意近来无线新闻将“弥漫”读成“微漫”。至于有线则连“弥敦道”也要读成“微敦道”。另外,“扩”字必读[廓],但亚视有记者也使用[kwong3]音。

(2) 新闻部可以说因为较严肃而使用较保守读音,相比之下,无线 (TVB) 配音部由使用普遍读音,改为倾向何文汇“正读”,比新闻部更保守、更不切实际。角色可以说话粗鄙,可以讲“潮语”,但依然要满口“何氏正读”,构读救、弥读微、扩读廓、刊读hon1、综读众、冥读明、雏读锄、衍读演等等,这些已有博客论及,并有改读前后的片段为证。但配音员对于 [n]/[l] 此类“正音”则不甚了了。

(3) 亚视在非新闻部节目是会使用贴近现实的读音,例如综艺依然继续读[宗]艺,而非经何文汇一派极力反对而造成的[众]艺。

由是观之,难以片面指称某一机构支持或反对何文汇读音,应系取决于部门决策人的水平和修养。119.237.163.178 (留言) 2009年5月7日 (四) 11:52 (UTC)[回复]

第一次优良条目候选

[编辑]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最后修订版本
结果:4支持,1中立,。支持票不足六票,投票无效。

(+)支持,各参与者都很写得专业,尤其是IP用户的贡献最多,本人觉得无须移动名称,改后反而是原创名称。—时势造英雄 2009年5月13日 (三) 09:58 (UTC)

↑该投票无效,原因:逾时投票。
移动完毕Advisory 2009年5月13日 (三) 09:19 (UTC)[回复]

个别用字

[编辑]

根据返《广韵》,“间”只有读去声(古苋切)一个读法,读平声的是“闲”字(墨子闲诂的闲)。--Hello World! 2009年5月13日 (三) 02:02 (UTC)[回复]

因为“间”本作“闲”,广韵另有“古闲切”。 119.237.163.178 (留言) 2009年5月13日 (三) 04:30 (UTC)[回复]
原来是自己看漏了......--Hello World! 2009年5月13日 (三) 08:06 (UTC)[回复]

“姗”,音同“珊”,“苏干切”(saan1)。

“傍”,“步光切”(pong4)、“蒲浪切”(bong6) 两读。

“核”,《广韵》收的是作核解的核字,读“下革切”(haak9)。 --Hello World! 2009年5月13日 (三) 12:12 (UTC)[回复]

“粒”在他的《粤音正读字歪》123页中,收录了广州音的 nap1。这个音能从他的理论中推出来吗?

我完全不明白“力入切”如何切出 laap6。 --Hello World! 2009年7月5日 (日) 16:38 (UTC)[回复]

商务学生词典

[编辑]

近来看过书局内正在售卖的《商务学生词典》,内页有显著字眼写明经过何文汇审音。---Hello World! 2009年5月28日 (四) 15:36 (UTC)[回复]


优良条目候选(第二次)

[编辑]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最后修订版本
  1. 不少章节只附有低质素参考,甚至完全无来历。
  2. 内容颇多但范围不全面,不少如阻力、后世发展均不存。
  3. 部分内容中立性不足。
窗帘布(议会厅) 2009年7月5日 (日) 13:06 (UTC)[回复]
  • (+)支持,虽未成为特色,但符合优良资格。—时势造英雄 2009年7月6日 (一) 05:12 (UTC)
移动完毕Advisory 2009年7月6日 (一) 05:05 (UTC)[回复]

有关引用资料及 NPOV

[编辑]

有注册用户大量加上何文汇的见解原文照录作为“注释”,且几乎将何文汇的“错音”尽数上载,令列表非常之长,依乎并不妥当。另外,“这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是不应该的”、“不要受其影响”、“这个习惯一定要改”、“恐怕,这又是不思考之过了”一类语句会否触犯 NPOV? 112.118.38.231 (留言) 2010年3月6日 (六) 16:42 (UTC)[回复]

中立性争议

[编辑]

本人在“不予收录”条目下加上了中立性争议模版。事实上,此章节经用户 Sonssi0206 编辑后,其中立性和准确性均存疑,并在此以外尚有其他问题。

1. 中立性的问题

此用户所加之所谓“注释”,大部份都是将何文汇的观点,当成客观事实写入条目中。例如‘“刊”是阴平声,读阴上声的“罕”是错的。’正是何文汇的看法。

2. 准确性的问题

此用户在“韦”字读音时写:‘自称姓“围”的韦基舜先生为何反对姓韦读“围”呢?真是既可笑又可悲。’

此说明显不符事实。在《最紧要正字》节目中有学者指“韦”姓必须读成“围”音后,韦基舜受报章访问时说:“如果所言正确的话,也就是说我一世人也讲错自己的姓氏。”(星岛日报2007年4月24日)由此可见,韦基舜根本没有“自称姓围”,用户所加评说明显不符事实。

3. 原创研究/个人观点问题

关于“时间”的“间”字读音争议,所谓读成“时涧”是“不思考而不查字典之过”,此说恐是用户个人观点。

4. “维基化”问题

此编辑在将何文汇观点当成客观事实写入维基百科时,加入了大量情绪性字眼,为一个字音做道德审判,读成一个何文汇不承认的读音便是“真是既可笑又可悲”、“不思考之过”、“读音不经大脑”之类。上述将韦基舜维护自己的姓氏读音说成“既可笑又可悲”,更是一种侮辱。

另外,像“我起初不明白何解旅行要这样‘骄傲’”此类第一身观点字眼,出现在维基百科内,恐亦不适合。

5. 抄袭问题

很多何文汇说港人读错音时所用之句子,例如‘我们日常读错字的主要原因是不查字典。不查字典的原因包括“懒于查字典”及“不懂查字典”。有时不查字典之馀,更不加思考,结果一些本来不应读错的字竟然读错了”’、‘这都是不查字典之过’、‘恐怕,这又是不思考之过了’一类字眼,是用户 Sonssi0206 从香港电台《粤讲粤啱一分钟》网站,一字不漏抄袭过来。

6. 其他问题

条目不应该成为宣传某个读音的所谓“正确读法”的渠道。何文汇将《广韵》对比现今粤音,分为三类;原文在这些分类下举出一些例子。用户 Sonssi0206 将原本何文汇不接受的读音大量扩充,几乎变成“何文汇错读列表”集合,使原本已经算长的条目变得更长,而且毫无必要。

由于此用户所做之修改,问题太多,故一时无法肯定更改方向,故先在此提出讨论。112.118.200.232 (留言) 2010年5月8日 (六) 10:46 (UTC)[回复]

何谓“正音”

[编辑]

《广韵》于宋朝成书,如视之为粤语发音之圣经,则无视宋朝以后元明清民国及近代,一千年以来粤语的发展,正音邪音之说,根本就是妖言惑众。[[[Special:Contributions/203.189.174.3|203.189.174.3]] (留言) 2011年10月17日 (一) 03:41 (UTC)][回复]

移动

[编辑]

粤语正音运动何文汇粤音:所谓的“正音”其实备受相当争议,为免做成误导,应称之为其发起人何文汇的粤语发音。--203.189.174.3 (留言) 2011年11月15日 (二) 03:32 (UTC)[回复]

除了“正音运动”,鄙人从未听说该事件有其他叫法。“正音”打引号,作详细说明,不会有多少误导性,至于那些只看标题就拜何氏为神的奇葩读者,就别管了,无可救要。--H2NCH2COOH留言2013年6月1日 (六) 14:29 (UTC)[回复]

为免做成误导,赞成将标题为“何文汇粤音”。--Cyberviewer 2018年9月9日 (日) 12:37 (UTC)[回复]

必须纠改错音:LAI丽是! 请说正确粤音:LEI利市/事,大吉大利的利(音)才对,紧记不是丽(音)! 利市/事-名词, 利是-动词; 勿把动词变成名词! 所以,LEI利市/事才是红包的正确广东话名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粤语正音运动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15日 (六) 14:3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