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命名常规 (生物)
提议为生物类条目建立命名常规
[编辑]我大致撰写了一个草案,存放于此处:Wikipedia:命名常规_(生物)。期待社群达成共识。欢迎大家提出建议。——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12日 (日) 08:24 (UTC)
- 大方向看来好像没什么问题,目前(+)倾向支持,不过细节我还要再想一下。--章安德鲁(留言) 2018年8月13日 (一) 10:36 (UTC)
- (+)倾向支持非相关专业,提供不了具体的意见,不过看到有人愿意愿意改进现有状况还是得支持的。顺带问一下我觉得名称/中英文对应关系有问题的条目:灰熊对应en:Alaska_Peninsula_brown_bear,但条目描述后者限定了地区,Grizzly Bear 应该才对应灰熊。很奇怪,翻了下 Wikidata 感觉是 Wikidata 的英文链接指向错了,看其他语言的单词更像是 Grizzly Bear 都没加地区名。——Woclass(留言) 2018年8月15日 (三) 01:10 (UTC)
- 我看了一下,灰熊这个似乎更像是英文那边出的问题,具体的我也不太明白。——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15日 (三) 01:46 (UTC)
- 呼叫几位近期有在DYK生物类出现的维基人@Cohaf、Koala0090、Lonicear、Theodore Xu、靖天子:和@Lureplant、Panzer VI-II、Wei-Zhe Tseng、乌拉跨氪:各位看看对于上面的生物命名常规草案有没有任何想法?--章安德鲁(留言) 2018年8月22日 (三) 15:55 (UTC)
- 我看了一下,灰熊这个似乎更像是英文那边出的问题,具体的我也不太明白。——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15日 (三) 01:46 (UTC)
- (+)倾向支持大致没有问题,但“自行拟名”个人觉得不太妥当,我倾向“在任何来源中均没有中文名”的分类都直接使用学名作为标题,自行翻译学名有原创研究的疑虑,“按照生物的形态特征自行拟名”争议更大。例如我曾与Htmlzycq讨论的Mesomycetozoea,这个名称是因为此生物被认为是具有部分真菌特征的动物,学名应理解成meso-myceto-zoea,其中meso指“位于中间”,myceto指“真菌”,“zoea”则指动物,但过去真菌疾病的模板上有维基人将其理解成meso-mycetozoea,而译为“中黏菌门”,因为mycetozoea是黏菌的旧名,如果开放自行拟名可能会有许多类似问题。另外ping@Htmlzycq:参加讨论。--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3日 (四) 03:39 (UTC)
- (+)倾向支持,在下认为“在任何来源中均没有中文名”以及“有个别不可靠来源的中文名”的分类应该直接使用拉丁文学名作为中文条目名,自行翻译学名有原创研究之嫌。--Htmlzycq(留言) 2018年8月23日 (四) 03:49 (UTC)
- @Htmlzycq、靖天子::那这里这样修改如何?使用学名作为条目名,然后挂上命名争议模板,并且把自己的意见写在讨论页。——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5:13 (UTC)
- 这样应该ok,这个规则应该除了条目名称外,也可以适用于内文跟信息框中。另外“在讨论页取得共识”是指讨论如何命名吗?我认为如果有不可靠来源(例如百度)有译名,可以在讨论页讨论是否使用,如果完全没有中文名,则不宜透过讨论取得共识后创造中译。(另外“惟不得自行将其采用作条目名称”有点太强烈了,我觉得只有不可靠来源的话,创建者可以自行选择使用不可靠来源的翻译或使用学名,后续如果有人对命名有疑虑再于讨论页发起讨论即可)--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3日 (四) 06:18 (UTC)
- 完全没有找到中文名也不一定真的没有吧,可能只是没找到而已。可以在讨论页说明情况,然后对这个条目感兴趣的人大家一起找啊。至于不可靠来源的话感觉大家有点分歧,可以再讨论一下这个问题。——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6:53 (UTC)
- 讨论页大家一起找当然很好,我是指如果本来没有译名,不应众人讨论后想出一个名字。--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3日 (四) 08:28 (UTC)
- 完全没有找到中文名也不一定真的没有吧,可能只是没找到而已。可以在讨论页说明情况,然后对这个条目感兴趣的人大家一起找啊。至于不可靠来源的话感觉大家有点分歧,可以再讨论一下这个问题。——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6:53 (UTC)
- 这样应该ok,这个规则应该除了条目名称外,也可以适用于内文跟信息框中。另外“在讨论页取得共识”是指讨论如何命名吗?我认为如果有不可靠来源(例如百度)有译名,可以在讨论页讨论是否使用,如果完全没有中文名,则不宜透过讨论取得共识后创造中译。(另外“惟不得自行将其采用作条目名称”有点太强烈了,我觉得只有不可靠来源的话,创建者可以自行选择使用不可靠来源的翻译或使用学名,后续如果有人对命名有疑虑再于讨论页发起讨论即可)--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3日 (四) 06:18 (UTC)
- 其实这个主要是防止“原创研究”。比如某人想把Wikipedia:模仿专题/英语维基典范条目#真菌里的en:Armillaria luteobubalina译为“鲁特部巴蜜环菌”,他就可以在百度贴吧等许多论坛里贴一大段将 Armillaria luteobubalina 译为“鲁特部巴蜜环菌”的文字,然后利用这个规则堂而皇之地使用自己的译名。维基百科的“非原创”原则是要有可靠来源,比如同样这个地方的en:Armillaria gallica译为“高卢蜜环菌”或“法国蜜环菌”,都是有可靠来源的,见[1]和[2].
所以在下建议直接使用学名作为标题,待有可靠来源的中文名之后,再进行移动--Htmlzycq(留言) 2018年8月23日 (四) 07:54 (UTC)
- 兄台讲得有道理,让我想到“中黏菌门”被其他网站抄走后,多年来已经变成“约定俗成”的翻译了......--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3日 (四) 08:28 (UTC)
- 其实有些特殊情况自己拟名没什么争议,比如用化石埋藏地的地名命名的古生物,基本就是直接音译的,这个是通行做法。(其实蒙特塞克藻就是我自己起的名字……尴尬……)不过这个口子一开,就很难防止有些滥竽充数的人发布“鲁特部巴蜜环菌”了。——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8:38 (UTC)
- 我是支持要为拟中名制定规则的,至少如果有人想要给拟名,我们可以基于某些规则接受他的拟名。如果对方根据命名法规给出一个合理的拟名,我们还要求他把标题移回学名,这似乎有点不知变通。其他论文我不知道,但昆虫分类学论文中大多有etymology一段,可以做为译名的参考依据,给出拟名并非不可行之事,前述的问题乃因没有翻阅原论文而造成。---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4日 (五) 10:02 (UTC)'
- 话说这问题感觉应该要ping一下最近有与我谈到此事的@Hf9631:大佬---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5日 (六) 14:42 (UTC)
- 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中文拟名同时具有翻译和科学研究两种性质,所以可能会引发原创研究的争议,我现在也比较纠结这一点——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5日 (六) 23:55 (UTC)
- 欸我是路过的,超懒趴文的。简单说,站在以条目可信性的质素为立场,我也倾向支持提议。虽然普遍来说“约定俗成”基本上是可行的,我颇大程度上觉得中文维基中不少翻译过来的条目名字和术语等都是编者自行拟订,或者从坊间使用的字眼拣选,没甚么权威的中文参考来源,换言之这样“约定俗成”对提高中文维基内容的可信性无正面影响。反之,如两位所说,我认为能补上类似辞源的内容可以样读者更清楚了解原文命名的历史或中文译名的渊源,保障条目质素,这是我个人很追求的。Tree♕ 2018年8月26日 (日) 13:17 (UTC)
- 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中文拟名同时具有翻译和科学研究两种性质,所以可能会引发原创研究的争议,我现在也比较纠结这一点——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5日 (六) 23:55 (UTC)
- 话说这问题感觉应该要ping一下最近有与我谈到此事的@Hf9631:大佬---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5日 (六) 14:42 (UTC)
- 我是支持要为拟中名制定规则的,至少如果有人想要给拟名,我们可以基于某些规则接受他的拟名。如果对方根据命名法规给出一个合理的拟名,我们还要求他把标题移回学名,这似乎有点不知变通。其他论文我不知道,但昆虫分类学论文中大多有etymology一段,可以做为译名的参考依据,给出拟名并非不可行之事,前述的问题乃因没有翻阅原论文而造成。---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4日 (五) 10:02 (UTC)'
- (+)倾向支持不是环境生态学的学生,不算非常了解,但是以我对二字法的了解,提案没大碍。--Cohaf(留言) 2018年8月23日 (四) 08:32 (UTC)
- 对了,还有个问题,你们觉得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园运营的多识植物百科这个网站算可靠来源吗?我记得有人说过wiki类的网站是不能用作来源的,而这个网站虽然是用mediawiki架构搭建的,但是限制外来用户注册,只有后台开放给的科研人员有编辑权限。这种情况可以算作可靠来源吗?——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9:29 (UTC)
- 辰山植物园的服务器好像出了点问题,打不开了,这个以后再说吧。——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9:35 (UTC)
- 辰山植物园的服务器好了,这点可以讨论下了。——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4日 (五) 01:53 (UTC)
- 辰山植物园的服务器好像出了点问题,打不开了,这个以后再说吧。——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3日 (四) 09:35 (UTC)
- @Raccoozzy::5、6点建议对调,我们选用的中文名应当以正确性为前提,关注度的更新完全无法控制,且如果出现一物多名和同物异名等问题相当复杂。---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3日 (四) 15:42 (UTC)
- 嗯,同意。——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4日 (五) 02:03 (UTC)
- 我突然有个不知道有没有关联的疑问:改良品系(园艺/农艺/菌株)可不可以单独建立成一个新条目?--章安德鲁(留言) 2018年8月23日 (四) 17:02 (UTC)
- emmm……个人觉得猫狗这种应该可以,因为人工改良已经使得许多品种离野生型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主要还是取决于关注度吧。除非像藏獒、波斯猫这种关注度非常高的品种,以及猪坚强这种有新闻效应的生物个体之外,只应该给有明确的生物分类级别的分类群或者种及种下等级(种、亚种、变种、变型)建立条目。——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4日 (五) 02:03 (UTC)
- 后来我想起例子有卓锦万代兰、越光米、大肠杆菌O157:H7型,这些也都是以本身有关注度为主。--章安德鲁(留言) 2018年8月24日 (五) 02:43 (UTC)
- emmm……个人觉得猫狗这种应该可以,因为人工改良已经使得许多品种离野生型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主要还是取决于关注度吧。除非像藏獒、波斯猫这种关注度非常高的品种,以及猪坚强这种有新闻效应的生物个体之外,只应该给有明确的生物分类级别的分类群或者种及种下等级(种、亚种、变种、变型)建立条目。——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4日 (五) 02:03 (UTC)
- @Raccoozzy::看了一下上海辰山植物园运营的多识植物百科,比如唇形科这个页面,下面也会挂上“下面列表中的分类群中文名尚未得到多识团队的完全审定,仅供参考。 ”这个模板,类似于中文维基的{{暂定名称}}。在下个人感觉,没带“多识团队的完全审定,仅供参考”的中文名,应该可以作为可靠来源,但可靠性略小于中国植物志等。
- @靖天子::如果假设有人想把 en:Armillaria luteobubalina译为“鲁特部巴蜜环菌”,他可以先写一篇中文论文,比如《论蜜环菌属下若干种真菌的系统发育与进化历程》,其中带有这个属各个物种的原创中文名及取名原因,投稿到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上,在论文见刊之后,就可以把中文维基里的“Armillaria luteobubalina” 条目移动到“鲁特部巴蜜环菌”了,专业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总比维基里的讨论要好吧。
- @Ch.Andrew::品系(菌株)可以单独建立成一个新条目的条件是“关注度”,比如像动物实验常用的en:BALB/c、en:C57BL/6小鼠在英文维基都有自己的独立条目,但一些少见的品系就只能在相关的列表里占一个位置了。--Htmlzycq(留言) 2018年8月24日 (五) 03:11 (UTC)
说起改良品系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金正日花。同意阁下看法,不过关于少见品系,如果某菌株被两三篇论文使用,且具备有效介绍(例如该菌株是哪个实验室做出,上面有哪些marker,这些在论文的Method and Materials都不难找到),这样关注度足够吗?我个人看法是如果有人愿意去建立也未尝不可(阁下说的让我很想翻译鲁特部巴蜜环菌.....)。另外宣传一下Portal:生物学/新进条目。--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4日 (五) 03:36 (UTC)
- 我现在一看到鲁特部巴蜜环菌就想笑……
- 另外其实中文分类学资料最大的问题是,看起来越权威的资料,更新得越慢,像中国植物志都好多年没有更新过了。动物学那边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不知道是什么状况。其他方面的资料可以引英文论文作参考文献,但是像中文名这种东西就只能依靠中文文献了。——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4日 (五) 05:04 (UTC)
- @Htmlzycq、Raccoozzy:受不了,我写了鲁特部巴蜜环菌。--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5日 (六) 19:50 (UTC)
- 其实认真地说,luteo-:黄色,最后这个o在拉丁语中是要发音的,所以应该是鲁特哦部巴蜜环菌[开玩笑的],-bubalina,像野牛的。合起来应该是黄牛的意思,所以大概可以叫做票贩子蜜环菌[开玩笑的]。——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5日 (六) 23:51 (UTC)
- 不对,lutea跟bubalinus两个都是指黄色,原始论文有写。---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1:44 (UTC)
- 这样啊,我查的是植物学的拉丁文词典,因为植物和真菌共用一套命名法规,我以为应该不会差太大才对……果然不能想当然啊。——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03:08 (UTC)
- 这篇比较棘手(H兄选的好例子),作者没有明示,不过全文只有描述蕈褶的拉丁文中有bubalinae一词,应该是指蕈褶的颜色。说蕈菇“像野牛”也蛮怪的。不过我喜欢这个名字,所以列入鲁特部巴蜜环菌条目中。--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6日 (日) 03:18 (UTC)
- @Htmlzycq、靖天子:我现在在想要不这样吧:可以采用为“暂定名称”的不可靠来源必须有一定发布门槛或者会被一定管理人员监视的平台,比如百度百科的名称、一些非学术类新闻网站中提到的名称等。而不能是百度贴吧、微博这种无任何门槛的平台。这样如何?——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14:19 (UTC)
- 这篇比较棘手(H兄选的好例子),作者没有明示,不过全文只有描述蕈褶的拉丁文中有bubalinae一词,应该是指蕈褶的颜色。说蕈菇“像野牛”也蛮怪的。不过我喜欢这个名字,所以列入鲁特部巴蜜环菌条目中。--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6日 (日) 03:18 (UTC)
- @Raccoozzy:欸?所以拟名规则被去掉了喔?我认为可以趁此机会讨论一下,如果不制定规则,届时我们要怎么拟中名进行规范?就像如果今天有人用拟中名建立条目了,你真的会把他标题改学名吗?那如果他的命名错误,没有依照论文的辞源描述去翻译,自己望文生义,要怎么要求他改名?---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1:59 (UTC)
- @Raccoozzy、Koala0090:真菌学有些论文确实sp. nov.底下会有详细的说明种小名每个词根的意思,但有些则没有,比如这篇,全文只有第83页提到取名由来:"The epithet has been chosen to reflect one of these distinguish- ing features, the very strong yellow ground colour on the pileus and lack of reddish and cinnamon brown hues.",另外就是sp. nov.底下有拉丁文的描述Lamellae sub- decurrentes albae deinde cremeoalbae vel bubalinae,描述蕈褶形态是subdecurrent(参见蕈褶条目的图示),颜色则是乳白色或黄色,可知这里的bubalina确实是指黄色。没有看到其他地方有详细说明种小名的来源(也可能是我没看到,我没有看很仔细),我猜应该lutea是指菌盖为黄色,bubalina是指蕈褶为黄色,但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作者没有明示。即使这确实是作者本意,我也不知道要翻译成“黄蜜环菌”、“浅黄蜜环菌”、“棕黄蜜环菌”、“黄盖蜜环菌”、“盖褶俱黄蜜环菌”.......诸如此类,所以我个人还是认为除非有权威性的拉丁字源-中文对应表(例如规定lutea就是要翻成“浅黄”),否则个人倾向不接受自订学名。(Anyway我写这篇只是为了博君一笑,请大家不要太认真......)--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6日 (日) 02:04 (UTC)
- @靖天子:我就是担心这样的情形所以才需要进行规范,对我来说这篇在维基上是无法拟名的,因为原始论文没有详细写出命名缘由,所以我们应该使用学名。但如果不制定规范,要求全部拟名移回学名,届时可能会导致大家在执行上的困难,反而会导致反效果。---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2:14 (UTC)
- @Koala0090:我个人认为规范写“有可靠来源则可使用,无可靠来源者一律使用学名”比较简明,即使论文中有详细说明命名缘由,翻译成中文时还是可能有歧异(如上例),一律使用学名则方便多了,除非种小名是taiwanesis这种的,任何人来翻都会翻成台湾XX,如果种小名是描述形态、颜色等,个人都倾向不翻译(无可靠来源的前提下)。--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6日 (日) 02:19 (UTC)
- @靖天子:如果认为taiwanesis可以接受拟名,那就可以把它纳入拟名规范。例如地名、纪念人名可以接受自行拟名等等。形态我认为未尝不可,只要原作者有说明清楚命名缘由,我认为还是可以接受。不过种小名其实事小,毕竟本来就是形容词,属名其实才是大挑战XD
- 说到属名,我建议一个地方,如果一物种属级有变更的话,建议使用新属名替代旧属名。---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2:38 (UTC)
- @Koala0090:支持把地名、人名等写入规范。至于属名还是不要碰好了,原创研究的疑虑太高了。关于属级的变动,有些类群的分类变动太快了(例如真菌),今天A改属名,明天B又改回去,我倾向已明确被学界接受者(比如有分子研究证明是单系群,原本的分类元无效)再改动。这让我想起我上个月写了很多嘴巴像汤匙的鸭子,本来都是鸭属,后来因为支序研究被归到新的属去了。--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6日 (日) 02:51 (UTC)
- 嗯,植物学这边现在还有一个更奇葩的状况,有些属按照分子证据应该拆成出来若干个新属,但是这些新属却没有合法的属名可以用。如这篇论文将禾本科针茅族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应该拆出来几个新属,但是没有合法名称可用。(不过他们为什么不自己给新属命名?)至于拟名的问题,我认为论文明确说明名称来源于专有名词,不会产生翻译上的歧义的情况下可以接受,比如我之前写的这篇蒙特塞克藻。其他情况可以继续讨论。——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03:21 (UTC)
- 还没下定决心要立新属阿,如果要立新属还需要把所有该科亲缘关系较近的模式标本重新revision一遍,你还想毕业吗[开玩笑的]---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3:33 (UTC)
- 嗯,植物学这边现在还有一个更奇葩的状况,有些属按照分子证据应该拆成出来若干个新属,但是这些新属却没有合法的属名可以用。如这篇论文将禾本科针茅族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应该拆出来几个新属,但是没有合法名称可用。(不过他们为什么不自己给新属命名?)至于拟名的问题,我认为论文明确说明名称来源于专有名词,不会产生翻译上的歧义的情况下可以接受,比如我之前写的这篇蒙特塞克藻。其他情况可以继续讨论。——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03:21 (UTC)
- @靖天子:如果认为taiwanesis可以接受拟名,那就可以把它纳入拟名规范。例如地名、纪念人名可以接受自行拟名等等。形态我认为未尝不可,只要原作者有说明清楚命名缘由,我认为还是可以接受。不过种小名其实事小,毕竟本来就是形容词,属名其实才是大挑战XD
- @Koala0090:我个人认为规范写“有可靠来源则可使用,无可靠来源者一律使用学名”比较简明,即使论文中有详细说明命名缘由,翻译成中文时还是可能有歧异(如上例),一律使用学名则方便多了,除非种小名是taiwanesis这种的,任何人来翻都会翻成台湾XX,如果种小名是描述形态、颜色等,个人都倾向不翻译(无可靠来源的前提下)。--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6日 (日) 02:19 (UTC)
- @靖天子:我就是担心这样的情形所以才需要进行规范,对我来说这篇在维基上是无法拟名的,因为原始论文没有详细写出命名缘由,所以我们应该使用学名。但如果不制定规范,要求全部拟名移回学名,届时可能会导致大家在执行上的困难,反而会导致反效果。---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2:14 (UTC)
- 这样啊,我查的是植物学的拉丁文词典,因为植物和真菌共用一套命名法规,我以为应该不会差太大才对……果然不能想当然啊。——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03:08 (UTC)
- 不对,lutea跟bubalinus两个都是指黄色,原始论文有写。---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1:44 (UTC)
- 我觉得要求编辑相关条目的维基人必须全文通读命名法规很不现实。只要规定有可靠来源就可以,毕竟绝大多数论文上的名称不会是不合法名或裸名,剩下的少数情况,相关专业的人手动处理就好了。——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03:44 (UTC)
- 这倒不是问题,订规则是制定修改目标,不是新条目的考核标准。新条目没几个完全符合格式手册的,但有规则的话至少我们可以往那个方向去改善---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3:52 (UTC)
- 不过如果是从一个现有的属移入另一个现有的属,我是支持修改名称的。——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6日 (日) 03:26 (UTC)
- 这串讨论下来,Wikipedia:命名常规_(生物)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将讨论后需要修订的段落增补完,我会(+)支持。--章安德鲁(留言) 2018年8月27日 (一) 13:48 (UTC)
- 改完了,但是关于收录原则的那一段,我认为不应该放这篇,而应该放关注度,所以没有加在这篇,不知道大家怎么看。——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8月28日 (二) 03:40 (UTC)
- 拟名的处理方法保留意见。虽然有原创研究的嫌疑,但严格按照种加词进行拟名是否应该允许?以符合含义先到先得,有异议再做调整为原则是否可行呢?反对“文献冲突处理”中的7与8条,倭不一定指代日本,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单纯指矮;生僻字不应该作为不使用的原因。乌拉跨氪 2018年9月1日 (六) 14:56 (UTC)
- @乌拉跨氪:也没说指的是日本啊,只是说“具有侮辱性”,不过我又想了想,说竹子矮好像不能构成侮辱,所以把例子删掉了。第八条前面有前提“如果没有任何其他理由区分不同名称”,就是说这两个名称在其他方面相似,这种情况避用生僻字并没有不合理之处。——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9月2日 (日) 06:33 (UTC)
- 首先应该常用为主,只有多个名称都常用,才应该考虑其他的规则--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9月3日 (一) 02:05 (UTC)
- (-)反对:科学类条目应该以科学性正确为主,比如滴水观音和海芋、甲基苯丙胺和冰毒。科学性上没有明显差别,才考虑常用性。——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9月10日 (一) 08:01 (UTC)。
- 一个相关的问题:{{暂定名称}}(好像还有一个外文标题的模板)现在是黄色的维护模板,但挂此模板不表示条目有维护问题,只是暂时没有中文名而已,建议将此二模板改为消歧异、医学免责声明等小型模板。--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9月3日 (一) 08:34 (UTC)
- 我也觉得暂定名称之类的模板改成像是消歧义的型态会比较好,免得到时候在DYK讨论时因为规则而产生误解。--章安德鲁(留言) 2018年9月5日 (三) 17:25 (UTC)
- 这样说的话,用{{CJK-New-Char}}或{{NomText}}这种模板比较恰当。但目前模版内的说明似乎更适合mbox--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9月6日 (四) 02:40 (UTC)
- 我也觉得暂定名称之类的模板改成像是消歧义的型态会比较好,免得到时候在DYK讨论时因为规则而产生误解。--章安德鲁(留言) 2018年9月5日 (三) 17:25 (UTC)
@Shizhao:这样的话能否考虑将不当名称和暂定名称分为两个模板?可以将由于主编编辑过程中的错误导致的名称问题归类为前者,“不当名称”;而由于无中文名称、多个名称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等客观原因导致的名称问题归类为后者,“暂定名称”,如何?——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9月25日 (二) 15:45 (UTC)
生物分类单元的命名问题及相关各大方针的修改
[编辑]生物物种/分类单元的数量繁多,其中大多数没有中文名称,对于在所有可靠来源均找不到中文名称的物种/分类单元(如Armillaria luteobubalina),我基于WP:命名常规中的“在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标题也应该是中文标题。但是,如果原文名称比中文翻译的名称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应使用原文名称。”主张直接以拉丁文学名为标题,但有其他编者似乎认为这种情况应该自行草拟一中文名作为条目标题。实务上目前此类条目并不多,因为没有中文名称的物种/分类单元通常也较冷门,在中文维基百科编写生物条目的编辑长年短缺的情况下,自然也不容易被建立,但随著中文维基百科深度、广度的成长,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此类生物条目出现。Wikipedia:命名常规 (生物)由Raccoozzy君所创立,早前曾在客栈进行讨论,希望对此感兴趣的人能继续参与讨论,以便将生物的命名常规正式确立为方针指引,避免往后有类似争议发生,谢谢。--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01:33 (UTC)
- 维基百科确实有外文名称的条目可以自行翻译中文名的规定,但是无中文名生物拟中文名不是一个普通的翻译行为,而是正经的学术研究,甚至专门的学者拟的名字都会有各种争议(见此:https://weibo.com/1671631987/GCYuEwM2q?type=comment#_rnd1542002582120 ),为了防止类似问题,我支持无可靠中文名来源,应采用学名作为标题。——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1月13日 (二) 02:03 (UTC)
- 属以上的分类单元若无中文译名则应考虑用英文。-Mys_721tx(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02:23 (UTC)
- 楼上应该是指拉丁文?--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02:53 (UTC)
- 把硅藻、单鞭毛生物、灵长类等分类单位的英文用法搞混了。应该用拉丁文。-Mys_721tx(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03:32 (UTC)
- 我认为“常用”这个标准有点不妥,因为这是一个很不可靠且没有依据的标准。(甚至连中文俗名都有这个问题,许多较优质的中文名反而较劣质的中文名罕用)我认为应该直接修订Wikipedia:命名常规的规则,以及修订GA和FA对于拉丁学名条目的投票标准。面对坚持一定要中文拟名的用户也许冬虫不可语冰,不过至少我们有一个条文可以反驳此类问题,否则即使修好了生物的命名常规,大家还是一样照旧。---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04:47 (UTC)
- 把硅藻、单鞭毛生物、灵长类等分类单位的英文用法搞混了。应该用拉丁文。-Mys_721tx(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03:32 (UTC)
- 楼上应该是指拉丁文?--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02:53 (UTC)
- (-)反对修改命名常规。这是将一个问题复杂化。再来某人说夏虫不可语冰那句话在我看来涉及诽谤,在此提出警告。--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09:48 (UTC)
- 楼上的Koala0090讨论,我认为有夸大的成份。我在澳大利亚蜜环菌只是投中立票。中立票不是反对票,计票也不算有效的票(至少不会影响评选)。竟然为了限制某一个用户,就动辄修改命名常规,甚至典范条目和优良条目候选。如果真要做那是给整个制度再筛选用户,违反维基百科人人有权编辑的精神。当然,除非楼上的各位认为你们是学术组织,可以挑选自己只喜欢的人进去。--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09:56 (UTC)
- 我可没有针对谁,不要对号入座。我只是认为面对这样专业的考量时,应该回归专业判断,没有人必须学会所有东西。既然没有人能学会所有东西,专业者在聆听对方的建议后,如果认为该声索不合理,可以先尝试说服对方立场,如果无法说服,则夏虫不可语于冰也,此时就应该跳出来维护专业的考量,拒绝不合理的声索。这些方针当初制定的时候并无专业考量,因此没有必要抱著一个规则不放。如今既然有人愿意讨论可行性,那么当然应该完善这个制度。另外,我没有为了限制某一个用户,目前为止该议题的反对意见,还没有用户伟大到我们必须为了限制一个人而修改规则。会大家一致同意修订,只是因为这个规则早该修了----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08 (UTC)
- 那你说修订FA和GA的投票标准又是什么意思?--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43 (UTC)
- 这我撤回,我想了一下没有修订必要---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05 (UTC)
- 那你说修订FA和GA的投票标准又是什么意思?--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43 (UTC)
- 我可没有针对谁,不要对号入座。我只是认为面对这样专业的考量时,应该回归专业判断,没有人必须学会所有东西。既然没有人能学会所有东西,专业者在聆听对方的建议后,如果认为该声索不合理,可以先尝试说服对方立场,如果无法说服,则夏虫不可语于冰也,此时就应该跳出来维护专业的考量,拒绝不合理的声索。这些方针当初制定的时候并无专业考量,因此没有必要抱著一个规则不放。如今既然有人愿意讨论可行性,那么当然应该完善这个制度。另外,我没有为了限制某一个用户,目前为止该议题的反对意见,还没有用户伟大到我们必须为了限制一个人而修改规则。会大家一致同意修订,只是因为这个规则早该修了----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08 (UTC)
- (&)建议建议对WP:命名常规进行以下方针修订,以厘清子方针及母方针的优先顺位
|
|
---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37 (UTC)
- (-)反对条文叙述。话说得不清楚,依据什么细则、哪一个条文的哪一款?如果我是提案人,至少这样写:
“ | 在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标题也应该是中文标题。但是,如果原文名称比中文翻译的名称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应使用原文名称。有些生物学的专业名词不一定适用命名常规,宜通过第三方的权威机构(如官方或民间的学术组织、大学等等)来取名,参照可靠来源的办法。 | ” |
--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51 (UTC)
- (!)意见,维基百科少说有上百条条文、子方针和翻译不全的条款。Koala0090 的写法是令人困惑又含混不清。此外,我给这则办法也娶个俗名,叫靖天子命名条款。--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0:55 (UTC)
- 感谢阁下赠与此称号,不过阁下所指的“办法”是WP:命名常规 (生物)还是WP:命名常规的这句修订?如果是前者,那草稿并不是我写的,我只是参与以及重启讨论而已,如果是后者,那也不是我加的,且我已明言此事有共识前,不再写没有中文名称的生物条目,所以这几项提案通过与否,于我个人都没有好处与坏处,故不知阁下所指为何。--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19:17 (UTC)
- @靖天子:,至少对你有好处。--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9:44 (UTC)
- @Beta Lohman:我提出此讨论,是以中文维基百科未来可能收录大量无中文名的生物条目为出发点,至于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如果是指条目评选,我此前并未因此争议而在评选中受阻(如阁下所说,您是投中立票,未有影响评选),而我已明言此事有共识前,不再写没有中文名称的生物条目,自然也不会有新的条目在评选中因此争议受阻。如果是指其他方面,还请阁下明示。--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20:03 (UTC)
- @靖天子:我不是在说评选。看来靖天子未能理解,还怎么做出判断?我这里不确定有没有你想听的答案,你要不先提示下,我再看看怎么接近你的预期范围。--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20:33 (UTC)
- @Beta Lohman:我已经看不懂阁下在说什么了....我单纯是好奇阁下认为此条文通过,对我个人有何好处?至少我自己是看不到它对我有任何好处或坏处。但我认为它对中文维基百科而言是有好处的。--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20:40 (UTC)
- @靖天子:我不是在说评选。看来靖天子未能理解,还怎么做出判断?我这里不确定有没有你想听的答案,你要不先提示下,我再看看怎么接近你的预期范围。--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20:33 (UTC)
- @Beta Lohman:我提出此讨论,是以中文维基百科未来可能收录大量无中文名的生物条目为出发点,至于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如果是指条目评选,我此前并未因此争议而在评选中受阻(如阁下所说,您是投中立票,未有影响评选),而我已明言此事有共识前,不再写没有中文名称的生物条目,自然也不会有新的条目在评选中因此争议受阻。如果是指其他方面,还请阁下明示。--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20:03 (UTC)
- 母方针本来就不应规范细节,因此细节由子方针规范并无不妥。然后,WP:善意推定---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01 (UTC)
- 是没错,但没根据哪一条判定,等于是给了自由心证的空间。然后,到底是要修订WP:命名常规 (生物)还是WP:命名常规?以新法解释旧法,有点人大释法的意味。--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12 (UTC)
- 本来就应该要这样规定,原方针涵盖面过广,本来施行细节就应该由子方针规定,这只是厘订其优先顺序。至于学名标题问题我们会再修订生物子方针---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21 (UTC)
- 没必要写出是方针中的哪一条规定,这规范过度细节且冗馀,只会造成日后新法条通过后的认定困难---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24 (UTC)
- 所以是先修定生物命名方针,然后再修订命名常规?条文没有清楚描述,反而更令人误解。
除非有任何明示说到适用哪则条款,否则很抱歉,我(-)反对修改wp:命名常规,但(+)支持特别制定生物学命名条款。--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30 (UTC)- 我已经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了,无法回答---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47 (UTC)
- 无所谓,简单说条文叙述不清楚,反对修改命名常规。--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56 (UTC)
- 我已经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了,无法回答---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47 (UTC)
- 所以是先修定生物命名方针,然后再修订命名常规?条文没有清楚描述,反而更令人误解。
- (?)疑问,Koala0090 说新法通过会认定困难,从何得知?具体说明下。--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2:00 (UTC)
- 我并没有说新法通过会认定困难,我是说若母方针规范过度细节,会导致日后方针修订困难。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今天任何一个小领域要修改命名方针,都必须连同母方针一同修订,很容易漏修甚至矛盾,因此必须规范法案认定的优先序,这样在法条矛盾时才可以判定准则。---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2:22 (UTC)
- 我提出此项讨论,单纯是预见到此类争议日后可能再次发生,才希望讨论出一个具体结论让大家得以遵守,不知为何Beta Lohman君有“为了限制某一个用户”之误解。在wp:命名常规上注明子方针优先确有必要,事实上这也并非生物条目专利,现行已有Wikipedia:命名常规 (人名)、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与Wikipedia:命名常规 (电子游戏)、Wikipedia:钱币学专题/条目指引等,皆已是方针指引,也列于母方针的“具体命名”一节中,因此子方针优先于母方针,亦符合目前的运作方式。另外关于生物学名的命名,即使先不讨论WP:命名常规 (生物),单纯只讨论wp:命名常规,没有中文名的生物也应该用学名为标题吧,因为命名常规并未规定“所有条目标题皆应使用中文”,而是明言:
在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标题也应该是中文标题。但是,如果原文名称比中文翻译的名称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应使用原文名称。
--如果一个物种连中文名都不存在,就遑论比原文名称在中文中更常用了。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18:20 (UTC)
- (!)意见,既然有化学和电子游戏的命名法,那就直接制定生物学的命名细则,不必修改“命名常规”的任何字。靖天子要是担心以后再有争议,可以直接拿出WP:命名常规 (生物)说明。我坚持原先反对的理由。--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8年11月13日 (二) 19:38 (UTC)
- 不过这整串看下来,依然不是很了解阁下原先的反对理由为何,能否请阁下再详述。这个对命名常规修订的提案,不是为生物条目而修,而是适用于所有命名常规之下的子方针,包括化学、电子游戏等,也是为了避免子方针与母方针若有冲突时认定上的争议。--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20:31 (UTC)
- 可以更清楚的表示吗?原文标题的适用时机及施行细节依各子方针所制定之规则为优先。所以是要等到对的人(来源)我们才能命名中文吗?
那一堆公司名称可以有中文了--船到桥头自然卷(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14 (UTC)- @Milkypine:我的意思是“外文标题”,我改一下---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11:18 (UTC)
- 其实生物学分类名词如果缺少可查证来源中文俗名的话:其一,编者可以根据学名含义结合上级分类自创翻译,这也是WP:NOR所允许的例外;其二,拉丁文学名作为国际通用的名称,在无可用中文俗名的情况下当然可以使用,这在enwiki下没有英文俗名的情况下也有大量使用;其三,使用拉丁文学名并不与使用中文俗名相冲突,出现中文俗名之后替代即可,何须争执不休?--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11月14日 (三) 01:51 (UTC)
- @PhiLiP:有中文俗名后改以中文俗名,这个应该是无异议,但在中文俗名出现以前,要使用学名,或是编者自行拟名,目前似乎有争议,WP:NOR写“可以提供他们自己翻译的版本”,但似乎有编者认为是“应该提供他们自己翻译的版本”(见Talk:Armillaria luteobubalina、User talk:靖天子/存档6#关于DYK的意见等),因此提出来给社群讨论。两者相比我自己是倾向以学名作为标题,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如果社群讨论的结果是希望主编能依照学名(甚至英文俗名)设计一个拟中名,或是主编可自行选择学名或自行拟名,我亦乐见其成。--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19 (UTC)
- @PhiLiP:现在就是打算修订命名方针容许拉丁学名作为标题,但母方针的限制过于严苛且无专业考量,因此必须厘清方针的优先顺序,日后发生同一件事才不会有人同时搬出WP:命名常规 (生物)和WP:命名常规两个相互抵触的方针,且日后若化学、物理条目希望订出相对应的外文标题方针,也不会造成方针修订的混乱。---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33 (UTC)
- 好吧,我是觉得引用WP:NOR就足够了,因为这个才是上位法。另外,从学名的地位(包括在可靠中文文献中的地位)上来说,把学名定义为外文并不合适。--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11月14日 (三) 04:03 (UTC)
- @PhiLiP:如果使用WP:NOR会有另一个问题,因为中文维基现在许多译名都是来自原创,如果真的要把NOR定为绝对上位法,恐怕很多译名会必须还原成外文,但这点似乎并不实际,不如由各专题子方针进行细则制定较为弹性。在中文的语境中,外文是指中文以外的语言,因此学名是外文这点当属无疑,不会因其效力较高而改变此一事实。---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4:39 (UTC)
- 可是,NOR说的是“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没有公开的中文译本时,维基百科编者可以提供他们自己翻译的版本”呀。这就意味着上位法许可在无可靠来源条件下,原创译名的存在:我看不出有改回的必要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11月14日 (三) 07:31 (UTC)
- 同样的问题,NOR无法提供标题命名的细节,因此仍需有一个方针对各专业领域的标题进行规范。在我的提议中,是将命名的细节规范空间放在专题的子方针,如有不妥可以讨论。---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8:28 (UTC)
- 可是,NOR说的是“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没有公开的中文译本时,维基百科编者可以提供他们自己翻译的版本”呀。这就意味着上位法许可在无可靠来源条件下,原创译名的存在:我看不出有改回的必要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11月14日 (三) 07:31 (UTC)
- @PhiLiP:如果使用WP:NOR会有另一个问题,因为中文维基现在许多译名都是来自原创,如果真的要把NOR定为绝对上位法,恐怕很多译名会必须还原成外文,但这点似乎并不实际,不如由各专题子方针进行细则制定较为弹性。在中文的语境中,外文是指中文以外的语言,因此学名是外文这点当属无疑,不会因其效力较高而改变此一事实。---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4:39 (UTC)
- @PhiLiP:有中文俗名后改以中文俗名,这个应该是无异议,但在中文俗名出现以前,要使用学名,或是编者自行拟名,目前似乎有争议,WP:NOR写“可以提供他们自己翻译的版本”,但似乎有编者认为是“应该提供他们自己翻译的版本”(见Talk:Armillaria luteobubalina、User talk:靖天子/存档6#关于DYK的意见等),因此提出来给社群讨论。两者相比我自己是倾向以学名作为标题,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如果社群讨论的结果是希望主编能依照学名(甚至英文俗名)设计一个拟中名,或是主编可自行选择学名或自行拟名,我亦乐见其成。--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19 (UTC)
- (:)回应:Beta Lohman君文笔不错,我刚好借此机会解释下以现行方针与生物命名常规草案的规定,以上案例将如何发展:
- 案例1:王云峰的命名可以被接受。
- 案例2:陈云琦的命名起初不能被接受,后来可以被接受。
- “无脸鱼”之称,为陈云琦“以外形特征”而取,不见于任何第三方可靠来源,故不被接受。不因现实生活中陈云琦为生物领域人士而有所不同。
- 三天后,此名称发表于学术论文,如上所述,属第三方可靠来源,因此此名称已可以被接受。(但前提是论文已被期刊所接受并刊出)
- 生物命名常规的草案,皆言在无任何中文名称的情况下,以学名作为标题,而生物学名皆为拉丁文,因此不会有以西班牙文、英文、法文、德文、马来文、印尼文为标题的情况。
- 如上所述,条目不会因为标题争议被删除,条目的关注度亦与语言无关,一个生物物种很可能毫无中文网页提及,只有英文论文提及,不影响其关注度。
- “外文唯一优先的生物学方针”与事实不符,无论是生物的命名常规草案,或命名常规的修正案,皆非以“以外文为唯一优先”,相反,是以中文为优先,是在真的没有中文名称的前提下,无可奈何才使用学名为标题。而意欲避免的,就是如阁下的故事中,陈云琦在无可靠来源的前提下,自行拟名的状况。
以上--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3日 (二) 22:17 (UTC)
- 该故事更荒谬的一点是论文竟然可以三天出版。如果有期刊能在投稿后三天出版,其本身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命名法规规定(ICZN 8.1, ICN 35.1)命名在论文出版后才成为正式命名。维基百科不符合ICZN 8.5对电子出版物的规定,在动物学命名中不能作为首先出版来源。由于命名文献通常也包括对物种的描述,因此在没有其他文献描述该物种时,该条目亦不应存在于维基百科上。-Mys_721tx(留言) 2018年11月13日 (二) 23:50 (UTC)
- 看到西班牙文我就不想再说下去了,生物命名方针的草案连看都不看,自己一直在那边脑补一些莫名其妙的后果---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36 (UTC)
- 按照国际生物命名法规,要成为有效学名必须发表在学术期刊中,在第三章8.1节中甚至对于著作物的资格进行规范。也就是说,在1986年后如果还有不符规定的情事,很可能会被定为无效名或是裸名。如果今天故事一,王云峰教授在发表学术论文之前,就先发在维基百科,那当然会被删除,因为这是一个无效名,且完全符合原创研究。如果有发在期刊上,那根本不会有你说的问题,因为维基百科根本没有规定可靠来源是来自于可信网站,学术期刊是比网页更高一阶的来源。这根本不是方针通过后会发生的荒谬故事,这是缺乏查资料能力造成的荒谬故事。---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52 (UTC)
- 私以为该故事最荒谬的一点在于贝塔这位维基人根本就没有读懂我及koala的提议的两则草稿的内容,就依靠自己的想象力编了这两个故事。虽然我很不愿意在维基百科这样讲话,但是@Beta Lohman:我真的认为我们之间难以交流。这不是人身攻击,而是因为您对该领域最基本的概念没有了解,并且拒绝了解。当然不能要求作为行外人的您去读英文的生物命名法规,但是至少请读一下我在WP:命名常规 (生物)的开头对这些概念的科普性介绍可以吗?——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1月14日 (三) 07:06 (UTC)
- 因应β洛曼的言论,我已留下相应的文字讯息。Sænmōsà 2018年11月14日 (三) 09:05 (UTC)
- 按照国际生物命名法规,要成为有效学名必须发表在学术期刊中,在第三章8.1节中甚至对于著作物的资格进行规范。也就是说,在1986年后如果还有不符规定的情事,很可能会被定为无效名或是裸名。如果今天故事一,王云峰教授在发表学术论文之前,就先发在维基百科,那当然会被删除,因为这是一个无效名,且完全符合原创研究。如果有发在期刊上,那根本不会有你说的问题,因为维基百科根本没有规定可靠来源是来自于可信网站,学术期刊是比网页更高一阶的来源。这根本不是方针通过后会发生的荒谬故事,这是缺乏查资料能力造成的荒谬故事。---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52 (UTC)
- 看到西班牙文我就不想再说下去了,生物命名方针的草案连看都不看,自己一直在那边脑补一些莫名其妙的后果---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2:36 (UTC)
导回正题
[编辑]
|
|
以上是我建议的母命名常规更新版。Sænmōsà 2018年11月14日 (三) 09:13 (UTC)
我也顺道微调了一下Wikipedia:命名常规 (生物)的首段,以符合现时情况。Sænmōsà 2018年11月14日 (三) 09:19 (UTC)
- 同意Sanmosa的更动---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09:51 (UTC)
- (?)疑问:本讨论标题是“修改生物命名常规”,若要一并讨论“命名常规”之更动,应适当修改讨论之标题(例如“修改命名常规中关于专业外文名词标题的优先适用范围”?——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 2018年11月14日 (三) 10:29 (UTC)
- 请问这样修改可以吗——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1月14日 (三) 10:51 (UTC)
- (?)疑问:本讨论标题是“修改生物命名常规”,若要一并讨论“命名常规”之更动,应适当修改讨论之标题(例如“修改命名常规中关于专业外文名词标题的优先适用范围”?——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 2018年11月14日 (三) 10:29 (UTC)
- 可以,感谢修改。——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 2018年11月14日 (三) 12:45 (UTC)
- (+)支持本来没有任何可靠来源的名称不应该逼出一个。--Cohaf (向我留言/我的贡献) 2018年11月14日 (三) 14:29 (UTC)
- 对于在正文中使用拉丁名,以灵长目为例,假设灵长目没有中文名称,以下哪种方式比较恰当?
- 分类单位存同义名应该用哪一个?
- "Primata是哺乳纲的一个目"
- "Primates是哺乳纲的一个目"
- 这个我倾向使用第一个,使用原始学名(不过灵长目这个例子中,也很多人把primates当成学名用了)。--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4日 (三) 23:35 (UTC)
- 作为专有名词,拉丁名是否应当遵循大小写规则?
- "相对于其他的哺乳类,Primates的大脑大了许多"
- "相对于其他的哺乳类,primates的大脑大了许多"
- 应该使用大写。--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4日 (三) 23:35 (UTC)
- 作为集合名词,在正文中指代分类单位中的个体时,拉丁名是否需要相应修改?(灵长类不是一个较好例子,Primates是目名,primates是英文复数形式)
- "相对于其他的哺乳类,Primates的大脑大了许多"
- "相对于其他的哺乳类,灵长目的大脑大了许多"
- "相对于其他的哺乳类,primates的大脑大了许多"
- "相对于其他的哺乳类,灵长动物的大脑大了许多"
- "相对于其他的哺乳类,Primates的大脑大了许多"
- 分类单位存同义名应该用哪一个?
- -Mys_721tx(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20:48 (UTC)
- 倾向后者。不过我的话会在正文中刻意避开使用拉丁名,而称之为“本目的类群”、“本目的物种”、“本目的动物”等。--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1月14日 (三) 23:35 (UTC)
- 我也认为,在行文中应当尽可能避免使用学名。——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1月15日 (四) 00:06 (UTC)
- 中文掺杂英文名词情况,似乎英文名词不需要变化--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11月15日 (四) 03:08 (UTC)
- (?)疑问:“至于个别专题下之条目之命名,如有对应子方针,则应以该子方针之规则为优先”中的“子方针”指什么?是不是只包括挂了{{policy}}的页面?--仍然相信友谊就是魔法的CuSO4 2018年11月16日 (五) 13:18 (UTC)
- 子方针即“WP:命名常规 (XX)”等方针---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7日 (六) 15:42 (UTC)
- @CopperSulfate:我现时把“子方针”改成了“子方针指引”;基本上这个字眼就是代表经过社群共识通过的下级方针指引,也即是只包括挂了{{policy}}和{{guideline}}的页面,所以阁下的逻辑理解没有错误。Sænmōsà 2018年11月19日 (一) 10:50 (UTC)
- (?)疑问:“至于个别专题下之条目之命名,如有对应子方针,则应以该子方针之规则为优先”中的“子方针”指什么?是不是只包括挂了{{policy}}的页面?--仍然相信友谊就是魔法的CuSO4 2018年11月16日 (五) 13:18 (UTC)
- 对于修订《母命名常规》和通过《生物学条目子命名常规》,现予以公示七日,期间如无合理反对意见,即视为通过。至于修订《非原创研究方针》部分,则由于未见明显共识,予以继续讨论。Sænmōsà 2018年11月21日 (三) 11:38 (UTC)
- (+)支持《母命名常规》的修订,但(-)反对设Wikipedia:命名常规_(生物)为方针,原因如下:
- 这个页面似乎没有成为方针的必要。我们的方针指引已经很多了,在设立新方针指引的问题上,我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但现在我没有看到这个必要。
- (这是主要原因。)这个页面的质量不够高。
- (+)支持《母命名常规》的修订,但(-)反对设Wikipedia:命名常规_(生物)为方针,原因如下:
- 如“中文普通名一般有如下来源:……由科研机构运营的生物类群主题网站,例如……上海辰山植物园运营的多识植物百科”(应该不够专业)
- “采用非音译名称。……采用更符合中文语法和构词法的名称。……采用更广泛使用、关注度更高的名称。……避免采用具有侮辱、种族歧视、淫秽色情字眼的名称”(第一条根据不足,第二条主观性太强,第三条似乎没搞清“关注度”一词在维基百科的含义,第四条根据不足且流于过了头的政治正确,不符维基百科的精神)
- “对于有一定发表门槛或者其内容会被管理人员监视的平台,如各式百科网站或非学术类的平面、网络大众新闻媒体,可以采用作条目名”(这样说的话,百度百科、苹果日报上自行创造的名称也可以用了)
- 这些内容,我认为不合适作为方针甚至合理的论述。
- 以上--仍然相信友谊就是魔法的CuSO4 2018年11月23日 (五) 11:47 (UTC)
- (:)回应:首先不好意思编辑了您的留言,为了回应方便给您的三条观点加了序号,以下是正式回应。
- 为甚么?这个网站由科研机构建立、主要编辑是学者,请问它不专业的理由是什么?而且据我所知多貌生物这一中文名就是来自多识植物百科。
- 非音译名称是中文名拟名常年以来的传统,音译名称最大的问题是它完全没有信息量,做不到见名知义,例如Victoria,如果称作“维多利亚属”,除了让人知道它是纪念一个叫维多利亚的人(连这个被纪念的维多利亚和维多利亚女王是不是同人都无法确定)之外,还能让人知道什么?(我相信您也不愿意看到鲁特部巴蜜环菌。)第二条主观性在哪里?第三条已修改。至于第四条,请注意冲突处理的所有这些条之间是有顺序的,请问如果两个名字拟名理由同样充分、均不含有错别字异体字、均非音译、均符合中文语法和构词法、使用的广泛程度相若,那么采用其中可能让人不适的那一个名字的理由是什么?最后,您所质疑的前两条均有来源。
- 是否能用,要看具体情况,百度百科上带有“本词条由 “科普中国” 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模板的条目中的名称,我看不出来不能用的理由。至于新闻媒体,例如光明日报的这一条新闻: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01/25/nw.D110000gmrb_20180125_3-13.htm ,其中提到的 南京花属 树状蕊南京花 的名字,就完全可用。
以上。——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1月24日 (六) 15:58 (UTC)
- @Raccoozzy:您好:
- 0.“这个页面似乎没有成为方针的必要”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次这样的事情我认为通过修订母方针已经可以解决;
- 因为它是个Wiki,而Wiki不能算作可靠来源。其介绍页面中说:“如果您有意参与百科撰写,请和我们联系,管理员在通过您的资格审核之后会为您创建个人账号。……多识植物百科可以发表原创性研究,主要是多识团队为世界植物所做的拟名,这也是建立多识植物百科的主要目的之一。”我认为这个“资格审核”不能佐证维基百科所需的可靠性要求。
- 嗯。
- 如果“是否能用,要看具体情况”,那就不该那样写。我提出的问题依然存在。科普中国审核的条目也未必靠谱(可以看看 https://zhihu.sogou.com/zhihu?query=%E7%99%BE%E5%BA%A6%E7%99%BE%E7%A7%91+%E7%A7%91%E6%99%AE%E4%B8%AD%E5%9B%BD 中的例子)。
- 以上--仍然相信友谊就是魔法的CuSO4 2018年11月25日 (日) 11:04 (UTC)
- (:)回应:@CopperSulfate:2.已达成共识。3.在上次讨论时就是争议点,您说的也有道理,所以已经修改到了最保守的方案。
- 0.如果Wikipedia:命名常规#具体命名的各类子方针都能作为方针,我看不出来Wikipedia:命名常规_(生物)不能设为方针的理由。
- 1.wiki本身只是一种技术,并不存在采用了某种技术的网站就不能作为可靠来源这种说法,传统上所说的“Wiki不能算作可靠来源”指的是像维基百科这样开放、身份不设限的wiki。事实上,仅从理论上讲,绝大部分网站都可以采用wiki技术构建,只是不会开放注册而已,但是这只是技术的不同,一个来源可靠与否的重点是内容而不是技术。另请参见Wiki#社区
- 另外,最重要的是,这一条的重点是“由科研机构运营的生物类群主题网站”,而不是“多识植物百科”(它只是前者的一个例子),事实上,将这个例子替换作其他类似网站,对Wikipedia:命名常规_(生物)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即使我们做了这样的替换,也仍然不会改变“多识植物百科”属于“由科研机构运营的生物类群主题网站”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换一个例子,它也仍然符合该子常规对来源的规范。
- 除非您要将此条改作“由科研机构运营的生物类群主题网站(不包括多识植物百科)”,请问您是这个意思吗?
- 以上——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1月25日 (日) 15:29 (UTC)
- Wiki内容不一定稳定。评估来源可靠程度时应当对此加以考虑。-Mys_721tx(留言) 2018年11月26日 (一) 04:44 (UTC)
- @Raccoozzy:
- 我对新方针指引设立的基本看法是: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支持“这个页面应该被设立为方针/指引”,那就反对设立。因为我们的方针指引已经很多了,难以全部阅读。对此在下本人深有体会。
- 我不是要将此条改作“由科研机构运营的生物类群主题网站(不包括多识植物百科)”。但至少“多识植物百科”这个例子可能并不算合适。
- 以上--仍然相信友谊就是魔法的CuSO4(话说SiuMai已经被不限期封禁三年了啊) 2018年11月27日 (二) 11:21 (UTC)
- 如果您坚持的话,我可以换掉,但是刚才说过啦,将这个例子替换作其他类似网站,对 Wikipedia: 命名常规_(生物) 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即使我们做了这样的替换,也仍然不会改变 “多识植物百科” 属于 “由科研机构运营的生物类群主题网站” 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换一个例子,它也仍然符合该子常规对来源的规范。——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1月27日 (二) 14:57 (UTC)
- 命名常规母方针的修订案已公示七天,且无合理反对意见出现,故可按之修订。--仍然相信友谊就是魔法的CuSO4(话说SiuMai已经被不限期封禁三年了啊) 2018年11月29日 (四) 07:19 (UTC)
- 已修改命名常规母方针。--仍然相信友谊就是魔法的CuSO4(话说SiuMai已经被不限期封禁三年了啊) 2018年11月29日 (四) 07:21 (UTC)
- 不好意思,已经修改了但是表达一下意见。新增条文的最后一句同命名常规首段第一段最后一句实质上是重复的。我没有特别的倾向性(因为重复一遍也很重要),但出于行文简洁,请考虑此处重复一遍是否真的有必要;或者换个角度,别的几项原则是否会有同样的情况,需要添加最后这句例外,如果也有,那么这里不应该添加。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11月29日 (四) 07:27 (UTC)
- 已修改命名常规母方针。--仍然相信友谊就是魔法的CuSO4(话说SiuMai已经被不限期封禁三年了啊) 2018年11月29日 (四) 07:21 (UTC)
- @Raccoozzy:我对新方针指引设立的基本看法是: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支持“这个页面应该被设立为方针/指引”,那就反对设立。因为我们的方针指引已经很多了,难以全部阅读。对此在下本人深有体会。您怎么看呢?--仍然相信友谊就是魔法的CuSO4(话说SiuMai已经被不限期封禁三年了啊) 2018年11月29日 (四) 07:23 (UTC)
- 我不认为存在 “必须阅读所有的方针指引”的道理。而且,我们认为子常规在自己的领域应该比母常规位阶更高(Wikipedia:命名常规:如果条目所属的专门领域存在具体命名规定,应遵照该规定执行,而不再按照命名惯例的要求确定名称),如果子常规作为论述,在出现问题时难以援引其作为约束。——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1月29日 (四) 08:11 (UTC)
- 我也不太认同“因为方针指引已经过多,没有特别理由就不设立方针指引”的说法,之所以需要设立各领域的方针指引,是因为各领域有其专业,对命名、格式等的使用习惯难以由母常规一一定义(比如此例中,生物学名拟中名的订定便是一件高度专业、具有学术性质的行为,与一般条目可以原创译名不同),而这也非生物条目的专利,化学、电子游戏等领域的命名相信也是有其专业,才有相应子方针的设定。事实上也没有人需要阅读所有方针指引,就像现实社会中没有人会去阅读所有法律条文,而是发生争议时有个可以依循的准则,此页面如成为方针指引,可以提供往后编写生物条目的编者参考,以减少争议发生。当然具体内容、用字仍有讨论空间,我个人目前是支持草案的内容。关于非学术来源的使用,我倾向在没有学术来源提供中文名的情况下,新闻媒体上的名称可以作为标题,百度百科等平台则持保留态度--Wikimycota~receptor 🍄 2018年12月5日 (三) 22:28 (UTC)
- 再次提议将Wikipedia:命名常规 (生物)设为方针。请有权限的管理员协助处理。——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2月29日 (六) 07:23 (UTC)
|
|
——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1月14日 (三) 10:47 (UTC)
- (+)支持没有问题。--Cohaf (向我留言/我的贡献) 2018年11月14日 (三) 14:28 (UTC)
- “...则应直接采用非中文内容,具体何种材料不得自行翻译,应以其他方针的规范为准”这句使用“其他方针”一词会造成引用困难,且本文对译名的似乎限制太过强烈(毕竟维基上的中名很多都是原创研究),如果有天真的出现了一个法匠把这些译名移到原文,那还真的无法限制他的行为。---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15:14 (UTC)
- 我认为原条文的规范其实比较符合维基现在的状况,可以改为“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没有公开的中文译本,维基百科编者可以提供他们自己翻译的版本。但如果自行翻译的版本受到了质疑,众编者就应协力改善,以达成众人都能接受的版本。在遵守版权限制的前提下,由可靠来源发表的中文译本应比维基百科编者自行翻译的版本优先使用。若译文无法取得共识,或该非中文材料的翻译在其领域有特殊规范,则得使用原文译名。采用原文译名的施行细节应以命名常规对应的子方针为准;若无对应子方针则依命名方针的规范为准。”---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4日 (三) 15:26 (UTC)
- 支持。“其他方针”这种说法的范围确实太大了。——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1月14日 (三) 15:29 (UTC)
- 不太支持为此事修改NOR的做法。我觉得套用“法无禁止即可行”的common sense就行了啊。NOR现有的条文只是为可能的原创翻译开了一个例外,并非禁止非中文标题:因此,在其他方针或指引上指定特殊条目要使用非中文标题并不与NOR冲突。如果共识的确为“生物学条目在没有可靠文献中文俗名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学名”(但实际上我并不是很支持这样做:我的意见是学名和无争议的自创翻译均可接受),那么在子方针里径行规定就行,这事到不了要改NOR的级别。--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11月14日 (三) 23:13 (UTC)
- 同意,在子方针局部限制自创翻译即可;其实Koala0090的建议增订版的第二句可以加入,以明确此点。Sænmōsà 2018年11月14日 (三) 23:40 (UTC)
- 我后来更动的条文并没有影响菲菇所提出的理念,仅是根据明确性原则,将适用外文标题的时机和规范归属做出说明而已---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5日 (四) 01:42 (UTC)
- “则得使用原文译名”,这里的”得“其实是规定一定要使用了。至于明确性原则,我觉得“法无禁止即可行”是最明确的,基础方针上规定越细反而问题越多。另外,上级方针没有明确规定的细节自然可以在下级方针规定(只要不与上级方针冲突),看不到有再行强调应该遵守下级方针的必要。--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11月15日 (四) 02:12 (UTC)
- 法学上“得”并无强制性,有强制性的字眼是“应”,因此没有您说的问题,另外规范当然是越明确日后越不会产生问题。今天会被提出讨论,就是因为旧有的方针对于外文标题的规范不够明确,因此才会需要解决此问题,看不出来有任何必须含糊处里的理由。---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5日 (四) 05:48 (UTC)
- Sænmōsà 2018年11月15日 (四) 07:59 (UTC)
- “可”和“得”在台湾法学上的强制性类似,如确有用语问题,用“可”代换---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5日 (四) 12:50 (UTC)
请注意台湾中心,香港无单用“得”字的习惯;建议改用“可”。
- Sænmōsà 2018年11月15日 (四) 07:59 (UTC)
- 法学上“得”并无强制性,有强制性的字眼是“应”,因此没有您说的问题,另外规范当然是越明确日后越不会产生问题。今天会被提出讨论,就是因为旧有的方针对于外文标题的规范不够明确,因此才会需要解决此问题,看不出来有任何必须含糊处里的理由。---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5日 (四) 05:48 (UTC)
- “则得使用原文译名”,这里的”得“其实是规定一定要使用了。至于明确性原则,我觉得“法无禁止即可行”是最明确的,基础方针上规定越细反而问题越多。另外,上级方针没有明确规定的细节自然可以在下级方针规定(只要不与上级方针冲突),看不到有再行强调应该遵守下级方针的必要。--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11月15日 (四) 02:12 (UTC)
- 我后来更动的条文并没有影响菲菇所提出的理念,仅是根据明确性原则,将适用外文标题的时机和规范归属做出说明而已---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5日 (四) 01:42 (UTC)
- 同意,在子方针局部限制自创翻译即可;其实Koala0090的建议增订版的第二句可以加入,以明确此点。Sænmōsà 2018年11月14日 (三) 23:40 (UTC)
- (-)反对:如果生物学对命名方面有特别需求,应该仅在WP:命名常规 (生物)中修改表述,并使生物命名常规中关于禁止原创生物物种名的规定不受命名常规主方针约束即可。贸然修改命名常规主方针原文可能带来其他领域不必要的争议。—— Jyxyl9悼念邓起东院士 2018年11月18日 (日) 06:15 (UTC)
- 都起争议了还说不必要的争议?这次也没改什么内容,只是将适用方针的时机说清楚而已,到底哪里造成不必要的争议?---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19日 (一) 13:54 (UTC)
|
|
---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4日 (六) 01:43 (UTC)
我还是觉得加这么两句话不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一来,NOR的这个例外不只是针对标题的,还可以针对条目内引文的翻译:因此原句才故意用的“中文译本”而不是“中文译名”;二来,从NOR到命名常规的相关性跨度太大,上级方针提及下级方针指引的例子不是没有,但总有直接的相关性,比如可供查证和可靠来源二者;三来,“以命名常规对应的子方针为准”在逻辑上具有排他性,是不是就意味着其他方针,譬如总的命名常规方针就不能规定了?--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11月24日 (六) 06:39 (UTC)
- (▲)同上,我也觉得还是别这样改了吧。--仍然相信友谊就是魔法的CuSO4 2018年11月24日 (六) 08:54 (UTC)
- 有子方针的才具有排他性,但没有的话就是遵循命名常规啊。另外一个要人遵守的规定本来就应该有排他性,这次就是因为有用户坚持引用命名常规中对中译材料极度粗略的简述,所以我们才会起来修订这一系列方针。另外不只标题,内文我也认为应该要厘清规定的优先顺位,所以没有菲菇你说的问题。我是觉得如果菲菇你觉得有问题,你要不要直接举一个例子我们再来讨论?即使是思想实验也是需要一个故事啊,我们这边已经有一个现成的例子佐证我们的修法合理性,那你要不要也举一个我们比较好达成共识?----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4日 (六) 09:38 (UTC)
- 我就是不觉得现有的这个例子需要上修到NOR啊,在命名常规里做就够了(理由前面我的发言已经提出)。至于思想实验,要修改NOR的人是您,您来提出更适当。最后,我的意见并不是针对您本人,我只是就事论事罢了;也希望阁下能够冷静并就事论事。—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11月24日 (六) 16:31 (UTC)
- 对您应该没有不冷静的地方,我也是就事论事的人,如果文字上表达感觉比较激动,那应该纯属无心。其实对外文标题拿捏不了的用户不只有上面某用户,不过因为靖天子人缘不错,大多数人只是发表意见,只有一名用户稍嫌激动。但过去发生这种事的话,都会引起不少争执。我认为上面的例子已经足够要我们制定清楚的规则。拟中名一事本来就牵涉原创研究的问题,既然如此,规范当然越慎重越清晰越好。这是我的想法。会希望你举例是因为我看不出来修法之后会造成什么问题,所以无法理解阁下的担忧。---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4日 (六) 19:00 (UTC)
- 我是觉得,拟中文译本时的原创研究一向是作为NOR的例外存在,这样的例外是有意义的:在英语作为学术界事实通用语的背景下,相对于英文维基百科,其他语种的维基百科在面向学术界以及专业人士的功能上是缺少存在的意义的。(换句话说,学术界有了英文版能查为啥查你中文版的?)但同时,维基百科乃至广义的百科全书的功能都在于面向大众,而世界范围内的普罗大众是没有一门通用语的。因此,维基百科发展出了多语种来满足其在各种语言下记录并面向大众普及知识的意义。中文维基百科的意义,就在于用中文来记录和普及知识。
但是,我们应该正视这一个事实:现有的中文并不能描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而且可能永远都无法做到。然而,如果NOR的规则被严格执行,那么许多非中文圈的事物我们都无法描述其名称。这便是NOR的这一例外存在的原因,它允许编者创造一个临时的、折衷的译本:并明示当可靠来源出现后,这个临时的译本应当被替换掉。
回到生物类条目,我其实一直都不是很赞成在找不到可靠来源名称前一定要用学名当标题,因为学名不是中文。作为一个native speaker,中文具有自解释性:哪怕不会读“鵙”这个字,普通读者从偏旁也能看出它是种鸟;但学名“Laniidae”就无法实现这个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规定用学名让条目部分失去了面向使用中文的普罗大众的功能。
但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我也认为在自行翻译存在争议甚或编者懒得翻译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用学名。因为维基百科是一个发展中的计划,现在用学名当标题并不意味着永远都要用学名,正如现在用自创翻译并不意味着永远都要用自创翻译。始终抱有未来条目会更加完善的信心,而不要用过分严格的规则来苛求编者。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反对不赞同在NOR中加入上述强制性语句的主要原因。
再者,我认为在关于生物类条目的规定中(如命名常规之生物)作出推荐写法是合适的,这有助于提高该类条目的整体质量;但同样,这也不应该是强制的(所以我觉得命名常规/生物作为指引比方针更合适)。
最后,关于@Koala0090君索取的思想实验:其实这一串讨论就是最好的例子:它正是强制的恶果。因为上位法WP:命名常规中存在过于强制的“使用中文”语句,诸位不得不提出对命名常规的修订。但是,修订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去掉这种强制,而不是强制另一种做法呢?
此上。--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11月25日 (日) 02:18 (UTC)
- 我是觉得,拟中文译本时的原创研究一向是作为NOR的例外存在,这样的例外是有意义的:在英语作为学术界事实通用语的背景下,相对于英文维基百科,其他语种的维基百科在面向学术界以及专业人士的功能上是缺少存在的意义的。(换句话说,学术界有了英文版能查为啥查你中文版的?)但同时,维基百科乃至广义的百科全书的功能都在于面向大众,而世界范围内的普罗大众是没有一门通用语的。因此,维基百科发展出了多语种来满足其在各种语言下记录并面向大众普及知识的意义。中文维基百科的意义,就在于用中文来记录和普及知识。
- 对您应该没有不冷静的地方,我也是就事论事的人,如果文字上表达感觉比较激动,那应该纯属无心。其实对外文标题拿捏不了的用户不只有上面某用户,不过因为靖天子人缘不错,大多数人只是发表意见,只有一名用户稍嫌激动。但过去发生这种事的话,都会引起不少争执。我认为上面的例子已经足够要我们制定清楚的规则。拟中名一事本来就牵涉原创研究的问题,既然如此,规范当然越慎重越清晰越好。这是我的想法。会希望你举例是因为我看不出来修法之后会造成什么问题,所以无法理解阁下的担忧。---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4日 (六) 19:00 (UTC)
- 我就是不觉得现有的这个例子需要上修到NOR啊,在命名常规里做就够了(理由前面我的发言已经提出)。至于思想实验,要修改NOR的人是您,您来提出更适当。最后,我的意见并不是针对您本人,我只是就事论事罢了;也希望阁下能够冷静并就事论事。—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11月24日 (六) 16:31 (UTC)
- 有子方针的才具有排他性,但没有的话就是遵循命名常规啊。另外一个要人遵守的规定本来就应该有排他性,这次就是因为有用户坚持引用命名常规中对中译材料极度粗略的简述,所以我们才会起来修订这一系列方针。另外不只标题,内文我也认为应该要厘清规定的优先顺位,所以没有菲菇你说的问题。我是觉得如果菲菇你觉得有问题,你要不要直接举一个例子我们再来讨论?即使是思想实验也是需要一个故事啊,我们这边已经有一个现成的例子佐证我们的修法合理性,那你要不要也举一个我们比较好达成共识?----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4日 (六) 09:38 (UTC)
- 好,这样讲完我大概了解阁下的担忧了,容我稍微整理一下
- 中文维基重视面向普罗大众的知识推广
- 学名与中文名相比,中文名更能让普罗大众理解知识的意含
- 根据以上的目的,在中文维基百科应当优先采用中文
- 因此,我们在WP:命名常规内鼓励使用中文标题。
- 根据以上的目的,在中文维基百科应当优先采用中文
- 为了知识的可靠性,中文维基不应当鼓励收录原创研究
- 在没有前例的状况下,在维基上进行拟中名系属原创研究。
- 然而在第一点的前提下,维持原文会阻碍普罗大众理解的意含
- 要解决此一问题,必须中文维基在“推广大众知识”和“学术正确性”的优先性做出选择
- 情境1:菲菇认为比起面向学术界,推广大众知识应该摆在优先顺位。
- 推论1:根据菲菇的想法,维基上的拟中名应当被容许,请应当被鼓励。
- 情境2:靖天子认为推广大众知识不应影响学术正确性。
- 推论2:根据靖天子的想法,学名的优先顺位应该摆在拟名之前。
- 情境1:菲菇认为比起面向学术界,推广大众知识应该摆在优先顺位。
- 要解决此一问题,必须中文维基在“推广大众知识”和“学术正确性”的优先性做出选择
- 然而在第一点的前提下,维持原文会阻碍普罗大众理解的意含
- 在没有前例的状况下,在维基上进行拟中名系属原创研究。
- 学名与中文名相比,中文名更能让普罗大众理解知识的意含
- 所以目前分析起来问题就出在路线之争,我自己是觉得双方都有部分理据可以说服我。根据我自己的想法,如果按照先前的例子,中文维基确实比起面向学术界,更倾向对于普罗大众的推广,如果在译名方面强行执行NOR似乎确实不符维基的现况。如果中文维基能够制定出学术界认可的拟名规定,那么问题当然会小很多,问题就是在于拟名这件事实在是一套很难规范化的东西。---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5日 (日) 07:08 (UTC)
- 中文维基重视面向普罗大众的知识推广
- 是的,同意Koala君说法,生物拟中文名称真的是一个特例中的特例。要说它是否是翻译,那它确实有翻译的成分;要说它是否是学术研究,那他也确实有学术研究的成分。在这个地方的冲突难以调和。所以我目前也倾向于暂不修改NOR,因为这种修改对于解决目前问题没有帮助。
- 另外我能想到的一个方案是邀请学者参与。事实上之前送DYK的澳门细蚁就是一个经命名人参与审查的条目。而其标题“澳门细蚁”仅见于中文媒体,未见于任何学术文献(https://scholar.google.co.jp/scholar?hl=en&as_sdt=0%2C5&q=%22%E6%BE%B3%E9%96%80%E7%B4%B0%E8%9F%BB%22&btnG= )。——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1月25日 (日) 15:43 (UTC)
- 另,关于学术性和通俗性的问题,甲基苯丙胺和冰毒可以算作一个很好的例子。——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1月25日 (日) 15:52 (UTC)
- 中文媒体出现就算有来源了,先前我所创设的台湾生物学专案群更符合您说的情境,里面大多数物种都是直接请学者或发现者进行拟名的,这就真的是完全没有出现在其他中文材料的原创研究了。---Koala0090(留言) 2018年11月25日 (日) 16:47 (UTC)
- 乐见共识。关于生物拟中文名称的这个特例,我的意见是援引WP:V方针的精神:尽最大可能地去主动避免由编者来认定中文俗名的“真实正确”:这其中就包括有专业学者或发现者作为维基百科编者的场景。我觉得这里的rationale在于,维基百科是基于互联网存在的,互联网的匿名性和编者的隐私权都让我们难以查证编者的身份,何况维基百科还有开放式编辑的特点。我提议的名称优先级如下:
- 来自同行评审期刊的作者中文命名;
- (平级)来自同行评审期刊的第三方中文命名 / 来自学术数据库的中文命名 / 来自其他可靠来源的作者中文命名;
- 来自其他可靠来源的第三方中文命名;
- (平级)来自维基百科编者(不区分编者身份)的无异议自创命名 / 学名。
- 此外,我认为在平级上我们不须提倡先到先得,而应尽量倡导个案讨论处理。--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8年11月25日 (日) 21:06 (UTC)
- 然而上面的硫酸铜同学质疑新闻媒体中的名字是否可用。我也很无奈,仅限定在学术性来源是最保守最可靠的做法,但并不利于维基百科发挥大众科普作用。
——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 2018年11月26日 (一) 01:26 (UTC)
- 不是特别明白这里的用意。其实说的有一些困惑了。材料本身还是可以按照意思翻译的。维基百科也并没有一起翻译来源的具体实践。认为相应领域的专业内容应当由对应的WikiProject管辖。同时建议修改规定为“无广泛认可的学术名词(如生物拉丁文学名)可以不翻译。”~ viztor ✪ 2018年11月26日 (一) 13:17 (UTC)
- 另外,实际上不认可维基编者假拟“中文学名”会对普罗大众有帮助。
- 其次,维基百科并非以通俗为唯一目的,自由的百科仍然是百科。再者,草拟名称是一类原创研究,可能会导致大众误解,不认为未经学术界认可的原创译名会对大众有特别的帮助,但可以放入条目,解释名称意思。~ viztor ✪ 2018年11月26日 (一) 13:22 (UTC)
- 小弟在这个领域没有专业。但单凭维基上的经验,同意路线之争的讲法:在没有译名的情况下,中维的译名有机会成为暂时唯一的译名,然后因大众媒体传播出去,变相为中维的原创译名带来合法性。这样固然是中维为中文翻译界立下的功劳,但同样也是原创研究。是否好事,实在难有定论。--Temp3600(留言) 2018年11月26日 (一) 17:19 (UTC)
- 另一点是,小弟相信当年订下这一规则,有希望中维协助扩展中文旳描述能力一层意思在内。不然为什么我们不开bot刷条目呢?--Temp3600(留言) 2018年11月26日 (一) 17:25 (UTC)
- 稍作补充。上述讲法并非是否认按照字面义翻译,而是认为其按字面义解释的学名可以放在条目当中,而非作为标题,以免后有歧义。~ viztor ✪ 2018年11月30日 (五) 18:38 (UTC)
- 关于新闻媒体中的名字。以我的经验,科学网经常会报道新物种发现,其中相当部分物种,在报道的时候都会直接给出中文名。这类中文名要么是发现人给的,要么是相关领域学者给的,当然也有不清楚来源,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翻译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12月11日 (二) 03:06 (UTC)
- 我有两个问题,1,“惟若”这个用法大陆根本不会用,不知是否港台限定。2,“原文”,学名是拉丁文,并非“原文”,尤其考虑到许多英语条目会采用英语俗名命名,可能导致困惑。浅蓝雪❉ 2018年12月22日 (六) 23:11 (UTC)
三个及以上不同实体的地区词循环同名该如何处理?
[编辑]转发自telegram生物学群。
学名 zh-cn zh-tw
Prinia striata 山鹪莺 斑纹鹪莺
P. superciliaris 黑喉山鹪莺 山鹪莺
P. atrogularis 黑胸山鹪莺 黑喉山鹪莺
我目前是striata条目命名为斑纹鹪莺,atrogularis条目命名为黑胸山鹪莺,Prinia superciliaris以学名建立条目,黑喉山鹪莺和山鹪莺处理为重定向。
标题本来是“三个及以上不同生物的地区名称循环同名该如何处理?”,发布之前想了想改成了“不同实体”。
--——🦝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贡献) 2022年8月25日 (四) 16:51 (UTC)
都用学名然后中文名消歧义。建议先将来源和{{各地中文名}}补全。更名史也要写明白,中文名“山鹪莺”的变化网上有一些文章提到。--YFdyh000(留言) 2022年8月25日 (四) 19:16 (UTC)- 我感觉NoteTA+地区用词应该就够用了。--——🦝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贡献) 2022年8月26日 (五) 00:19 (UTC)
- 虽然IOC World Bird List记载,但我建议查证原始和更多来源,我在[3]没找到其中繁体名称的可靠来历(简体是《中国鸟类名录》The CBR Checklist of Birds of China)。而且,其中“斑纹鹪莺〔山鹪莺〕”不是“Prinia crinigera”的名称吗,“Prinia striata”的繁体名空缺。Prinia crinigera的Italian写的是Prinia striata。( π )题外话 我个人建议“xx作xx”后面也作脚注,不然依据什么不直观,仅放在句子后面像给整句和定义句作来源。--YFdyh000(留言) 2022年8月26日 (五) 01:11 (UTC)
- [4]
- 台湾物种名录Prinia striata的中文名为斑纹鹪莺〔山鹪莺〕,因为P. striata原本是P. crinigera的亚种,拆分之后后者在台湾无分布,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把斑纹鹪莺〔山鹪莺〕这个名字留给了P. striata。--——🦝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贡献) 2022年8月26日 (五) 01:19 (UTC)
- 虽然IOC World Bird List记载,但我建议查证原始和更多来源,我在[3]没找到其中繁体名称的可靠来历(简体是《中国鸟类名录》The CBR Checklist of Birds of China)。而且,其中“斑纹鹪莺〔山鹪莺〕”不是“Prinia crinigera”的名称吗,“Prinia striata”的繁体名空缺。Prinia crinigera的Italian写的是Prinia striata。( π )题外话 我个人建议“xx作xx”后面也作脚注,不然依据什么不直观,仅放在句子后面像给整句和定义句作来源。--YFdyh000(留言) 2022年8月26日 (五) 01:11 (UTC)
- 我感觉NoteTA+地区用词应该就够用了。--——🦝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贡献) 2022年8月26日 (五) 00:19 (UTC)
- 建议此讨论结果汇整到WP:命名常规 (生物)草案中。--Anghualee(留言) 2022年8月26日 (五) 16:09 (UTC)
- 用生物分类或学名消歧义?——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9月4日 (日) 10:17 (UTC)
- 目前两难那个的我是用学名建立条目的,但是这违反了WP:命名常规#使用中文,在中文名明显存在的情况下应当使用中文作为条目名。--——🦝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贡献) 2022年9月4日 (日) 13:31 (UTC)
- 我不是说命名,是说消歧义。——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9月7日 (三) 05:23 (UTC)
- 用学名作为消歧义关键词的话未免太长了。--——🦝英特浣熊耐尔 就一定要实现(留言・贡献) 2022年9月8日 (四) 08:55 (UTC)
- 我不是说命名,是说消歧义。——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9月7日 (三) 05:23 (UTC)
- 目前两难那个的我是用学名建立条目的,但是这违反了WP:命名常规#使用中文,在中文名明显存在的情况下应当使用中文作为条目名。--——🦝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贡献) 2022年9月4日 (日) 13:31 (UTC)
- 另外还有一个类似的。
- 学名 zh–cn zh–tw
-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环颈鸻 东方环颈鸻
- Charadrius hiaticula 剑鸻 环颈鸻
- Charadrius placidus 长嘴剑鸻 剑鸻
- 那边是完全采用了先到先得。--——🦝Procyon rolandae Luo, 2022 「我々は堅く同志小林の血路に沿って前進し握手するのだ」(留言・贡献) 2022年9月4日 (日) 13:34 (UTC)
参见红花羊蹄甲、宫粉羊蹄甲、洋紫荆、羊蹄甲属#名称混淆,条目命名先到先得,正文中说明清楚--苞米(☎)💴 2022年9月8日 (四) 08:59 (UTC)
提议将WP:命名常规 (生物)纳入正式命名常规
[编辑]如题。可参考过往讨论:Wikipedia_talk:命名常规_(生物)。--——🦝Interaccoonale(留言・贡献) 2024年8月7日 (三) 12:03 (UTC)
- 自从上次讨论以来,是否尚有规则争议未得解决?——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8月7日 (三) 14:11 (UTC)
- 据我所知似乎是没有。--——🦝Interaccoonale(留言・贡献) 2024年8月7日 (三) 15:46 (UTC)
- 支持提议。问一下,多识植物百科可以作为名称来源吗?有些植物的名字好像也就这个百科有提供。--微肿头龙(留言) 2024年8月8日 (四) 09:37 (UTC)
- 这个之前讨论过。理论上讲wiki类网站都不能作为可靠来源。--——🦝Interaccoonale(留言・贡献) 2024年8月8日 (四) 10:42 (UTC)
- 可是据我所知该网站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并不是谁都可以编辑的。--微肿头龙(留言) 2024年8月8日 (四) 10:46 (UTC)
- 专业人士的blog也不能作为可靠来源。凡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审核发表,再专业的人士的写作内容都不应视作可靠来源。--—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8日 (四) 10:49 (UTC)
- “凡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审核发表,再专业的人士的写作内容都不应视作可靠来源”——WP:SPS里面说了“但在某些情形下,个人出版物亦仍可以被接受。例如,出版人为受到肯定的专家,从事与条目主题相关领域的工作,并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发表过该领域工作的文章。”--GZWDer(留言) 2024年8月8日 (四) 14:33 (UTC)
- 你这是直接漏了后半句:“
但是,此类来源的使用需要谨慎,并且如果有关信息的确值得记载,很可能已有他人做了相同的工作。
”按照汉语语法,“但是”后面的内容是不是更重要的内容?我承认前面我说的是有点绝对了,但基本精神我认为是没问题的。中维的现状较严重的问题仍然是乱用不可靠来源,而非过于谨慎地使用来源。--—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8日 (四) 14:42 (UTC)
- 你这是直接漏了后半句:“
- “凡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审核发表,再专业的人士的写作内容都不应视作可靠来源”——WP:SPS里面说了“但在某些情形下,个人出版物亦仍可以被接受。例如,出版人为受到肯定的专家,从事与条目主题相关领域的工作,并曾在可靠的第三方出版物中发表过该领域工作的文章。”--GZWDer(留言) 2024年8月8日 (四) 14:33 (UTC)
- 专业人士的blog也不能作为可靠来源。凡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审核发表,再专业的人士的写作内容都不应视作可靠来源。--—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8日 (四) 10:49 (UTC)
- 可是据我所知该网站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并不是谁都可以编辑的。--微肿头龙(留言) 2024年8月8日 (四) 10:46 (UTC)
- 这个之前讨论过。理论上讲wiki类网站都不能作为可靠来源。--——🦝Interaccoonale(留言・贡献) 2024年8月8日 (四) 10:42 (UTC)
-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应该加入一般规则章节吧?甚至我认为有时应该比动物志、植物志更优先使用思考...因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一年一更,但动物志中常有过时信息(比如Naja naja atra仍被视作亚种)--—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8日 (四) 11:03 (UTC)
- 那只是举例而已,不可能列举所有来源。--——🦝Interaccoonale(留言・贡献) 2024年8月11日 (日) 11:19 (UTC)
-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它应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来源,应当突出思考...--—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11日 (日) 14:41 (UTC)
- 那只是举例而已,不可能列举所有来源。--——🦝Interaccoonale(留言・贡献) 2024年8月11日 (日) 11:19 (UTC)
将互助客栈讨论整合进来
[编辑]@Interaccoonale、Ericliu1912、微肿头龙、自由雨日、GZWDer、Kanshui0943: 我将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台湾特有植物的正确学名讨论整合进本方针,欢迎大家讨论。--欢颜展卷(留言) 2024年10月23日 (三) 20:44 (UTC)
- 个人基本(+)支持相关修改(另根据MOS:中国修饰了一下语句)。--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10月24日 (四) 03:49 (UTC)
- 什么叫“若名从主人不适用”?生物自己肯定不用任何人类语言称呼自己(如果它们有语言的话),我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另外本页面目前为草稿。--——🦝Interaccoonale(留言・贡献) 2024年10月24日 (四) 08:16 (UTC)
- 应该是指前面“大陆/台湾特有种”那里提到的“名从主人”(虽然确实用这一词可能不非常准确)。--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10月24日 (四) 09:13 (UTC)
- 自由雨日说的没错。我是指Wikipedia:命名常规#名从主人:“2. 品牌、商标、产品、作品、典礼、展会、赛事、奖项等可谓有“拥有者”的事物”。我把“物种”视为“产品、作品”,以物种产地为“拥有者”。措辞可以修改使其更清晰。--欢颜展卷(留言) 2024年10月24日 (四) 10:21 (UTC)
- 我把措辞修改了一下。--欢颜展卷(留言) 2024年10月24日 (四) 10:29 (UTC)
- 本人倾向反对台湾特有种使用台湾称呼这种命名(大陆特有种同理)。物种归类和命名应属范术筹的事物,而不是任何国家或机构所拥有。故在此命名常规里使用“名从主人”在我看来是很诡异的事情。除非能证明使用特有种分布地的命名能在维护上带来什么好处,否则我很难支持提案。至于学名,理论上来说“正确的”学名只会有一个,且不分地区,因为这是学术概念。但如果不幸有文献冲突,可直接在内文提及,首句的话倾向随国际机构的标准。--微肿头龙(留言) 2024年10月25日 (五) 11:1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