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邊民聯歡大會
中緬邊民聯歡大會是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在邊境地區舉行的聯歡會,先後於緬甸雷基、中國芒市舉行。12月16日舉行的芒市邊民聯歡大會最為著名,兩國總理周恩來、吳巴瑞在內的諸多政要出席,有15,000名人民群眾參與,有效緩和了中緬邊境的緊張氛圍。
背景
[編輯]中華民國國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滇南戰役中失利,將領李彌率部退至中緬南段未定界以西地區;為防止國軍襲擾,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2年追擊國軍進入緬甸境內並駐紮下來;緬甸時值內戰,無暇顧及邊境地區[1]。1955年11月20日,緬軍向中緬南段未定界推進時遭遇中國軍隊,雙方爆發衝突,是為「黃果園事件」,在緬甸國內引起反華浪潮[2]。緬甸政府對中國是否抱有「領土野心」存在疑慮,加之邊境地區多種不穩定的因素,引發了中緬兩國領導人對如何維護邊疆安寧以及改善兩國關係展開思考[3]。
雷基邊民聯歡大會
[編輯]1956年1月,緬甸外交部會見中國駐緬甸大使館人員,通告緬方定於2月7日至8日在克欽邦八莫以東、與中國隴川縣章鳳拉影相鄰的雷基舉行數千人參加的邊民大會[4]。2月1日,中國外交部致電駐緬大使姚仲明,原則上同意中方應邀參加雷基邊民大會[4]。2月7日,中方代表團抵達雷基,主要人員有駐緬大使姚仲明、德宏州州長刀京版、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山邊防分區司令員丁一、雲南省人民委員會秘書長張子齋、德宏州副州長雷春國;緬方有內政部長波欽貌格禮、克欽邦政府主席都瓦素倫、緬甸駐昆明總領事、外交部常任秘書、政府秘書長以及多位軍方將領及5,000多名邊民[4]。
2月7日下午,大會召開,由克欽邦政府吳拉建部長擔任主席,首先宣讀了緬甸總理吳努的賀函,隨後波欽貌格禮、都瓦素倫、姚仲明、張子齋先後發表講話,主要涉及中緬友好、對處理邊民問題的寬大態度[4]。2月8日的大會中,緬方宣讀了邊民的意見書,涉及出入境、邊境違法犯罪、中緬會晤商討界務、貨幣兌換等方面,因涉及國家層面,波欽貌格禮表示將與中國政府協商後解決[4]。
2月21日,緬甸總理吳努致信中國總理周恩來,向其通報了雷基邊民大會的情況,稱會議「獲得不可限量的成功」,進而提出下次會議最好在中國雲南舉行[4]。
芒市邊民聯歡大會
[編輯]決策與籌備
[編輯]1956年5月20日,周恩來覆信吳努,對在中國雲南召開中緬邊民大會表示贊同。
“ | 為了增進兩國邊民的友好往來和和睦相處,我同意總理閣下關於召開邊民大會的建議。我國將在1956年的適當時機在雲南邊境召開一次邊民大會,屆時一定會邀請緬甸代表團參加。如果那時候我能抽得出時間來,我非常願意在這樣一個會議上同你會見的。[6] | ” |
——周恩來於1956年5月20日對吳努2月21日來信的答覆 |
1956年5月25日,雲南省委向中央呈報了《關於舉行中緬邊民聯歡大會的意見》,就會議內容、規模、舉辦地點等提出了具體建議[6]。6月21日,中共中央作出正式批覆:會議地點選擇在基礎設施較好的芒市(另一方案為瑞麗);會議規模較「雷基會議」更大,由省一級領導出面主持;會議內容為聯歡聯誼,開展個人接觸交談,期間舉行一次雙方官員和代表講話[6]。10月初,成立雲南省邊民聯歡大會籌備辦公室,11月13日制定了《對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邊民聯歡大會活動的安排方案》報中央審批[6]。11月29日,中國外交部就聯歡大會日程安排告知了駐緬大使館和雲南省委,確定使用名稱「中緬兩國邊境人民聯歡大會」,由雲南省人民委員會主持,大會日期從12月15日至17日共三天[6]。
召開
[編輯]12月14日傍晚,緬甸撣邦內政部長兼外交部長蘇帕率第一批緬甸代表團64人抵達芒市[7]。12月15日,在緬甸訪問的周恩來總理與賀龍副總理從黑河機場飛往臘戌,匯合緬甸總理吳巴瑞[注 1]、副總理吳覺迎一行,於當日下午乘車抵達畹町[7]。在畹町橋頭與前來迎接的雲南省副省長劉明輝、省委書記謝富治、德宏州長刀京版檢閱儀仗隊,接受少數民族青年獻花,當日晚8時乘車抵達芒市[7]。
12月16日上午,周恩來與吳巴瑞在芒市賓館舉行了中緬兩國少數民族公眾領袖人物座談會;下午,於芒市廣場正式舉行聯歡會,兩國邊民15,000人手舉兩國國旗、敲動數十對象腳鼓慶祝盛典[7]。下午3:05,兩國政要在主席台就坐,雲南省副省長劉明輝致歡迎詞,周恩來、吳巴瑞、克欽邦政府主席吳贊塔信、副主席蘇比、德宏州長刀京版、副州長雷春國先後發表講話[8],隨後觀看雲南省各文藝團體表演的民族歌舞和雜技[7]。會後,周恩來與吳巴瑞在芒市賓館種下兩株象徵中緬友誼的緬桂花樹[7]。17日清晨,兩國總理在芒市廣場檢閱儀仗隊,與人群握手道別,上午8時登上汽車離開芒市,周恩來繼續前往緬甸進行友好訪問,劉明輝陪同至畹町[7]。18日,緬方代表全部離境[8]。
參會人員
[編輯]緬方共有286人受邀參加聯歡,包括國家領導人及隨員30人、克欽邦77人、撣邦145人、軍方19人;中方共有165人受邀參加聯歡,包括國家領導人2人、中央機關4人、雲南省級政要及軍方15人、德宏州76人、思茅專區14人、臨滄專區24人、麗江專區15人、文藝界10人。下表列出主要人員名單:[9]
緬方主要人員名單
[編輯]中方主要人員名單
[編輯]影響
[編輯]芒市邊民聯歡大會後,緬甸邊境地區官員和民族上層對中國的態度明顯好轉,中緬邊境地區形勢大大緩和,為中緬邊界問題的解決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最終於1960年10月1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3]。
紀念
[編輯]198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周恩來與吳巴瑞種下的緬桂花樹題詞「友誼之花香飄萬代,祝願中緬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下去」[10]。1986年,在中緬邊民聯歡大會三十周年之際,芒市政府在芒市民族文化宮內建成「周恩來總理紀念亭」[10]。2006年,中緬邊民聯歡大會五十周年時,德宏州籌措資金2000多萬元,建成中緬友誼館[11]。邊民聯歡大會中的重要場所芒市小禮堂在2012年被德宏州政府公布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5],2018年升格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2]。
2000年起,瑞麗市、畹町經濟開發區、木姐市、南坎市、九穀市共同舉辦「中緬胞波狂歡節」[13],至2019年已舉辦19屆[14]。
注釋
[編輯]腳註
[編輯]- ^ 卓人政, 2003
- ^ 於海洋, 2001
- ^ 3.0 3.1 王士錄, 2007
- ^ 4.0 4.1 4.2 4.3 4.4 4.5 卓人政 & 劉竹影, 2003
- ^ 5.0 5.1 德宏州文物保護單位實錄, 2015, P178
- ^ 6.0 6.1 6.2 6.3 6.4 卓人政, 2003
- ^ 7.0 7.1 7.2 7.3 7.4 7.5 7.6 金保榮, 2007
- ^ 8.0 8.1 潞西縣誌, 1993, P286-287
- ^ 參加中緬兩國邊境人民聯歡大會人員名單
- ^ 10.0 10.1 陳祖英, 2003
- ^ 項陸才; 馬天靜; 趙學康; 馬益華. 中缅友谊馆在德宏开馆. 春城晚報. 2006-12-17 [2020-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3).
- ^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示第八批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决定.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2018-12-29 [2019-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4).
- ^ 楊常鎖, 2003
- ^ 李曉琳. 中缅两国民众边境狂欢 共叙胞波情谊. 中國新聞網. 2019-10-03 [2020-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文獻資料
[編輯]- 卓人政. 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良好开端——我军撤出“一九四一年线”以西地区. 百年潮. 2003, (9): 21–27. doi:10.16624/j.cnki.11-3844/d.2003.09.003.
- 於海洋. 《中缅边界条约》签订始末. 黨史天地. 2001, (1): 29–32. ISSN 1004-8707.
- 王士錄. “和谐边疆”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中缅边民大联欢50周年纪念. 雲南社會科學. 2007, (2): 100-103. ISSN 1000-8691. doi:10.3969/j.issn.1000-8691.2007.02.028.
- 金保榮. 中缅胞波情谊长 五十年前大联欢. 雲南檔案. 2007, (4): 22-23. ISSN 1007-9343. doi:10.14074/j.cnki.yunnan.archives.2007.04.013.
- 卓人政 主編; 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編. 殷殷胞波情——1956年中缅边民大联欢.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3. ISBN 7-5073-1524-X.
- 卓人政; 劉竹影. 增进中缅友谊的桥梁——缅甸雷基边民大会: 102–111.
- 卓人政. 为了增进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举行芒市边民联欢大会的决策和筹备: 112–152.
- 陳祖英. 齿唇相依 共同发展——芒市边民联欢大会后的中缅关系: 201–215.
- 楊常鎖; 陳江. 胞波盛会续友情: 216–225.
- 参加中缅两国边境人民联欢大会人员名单: 254–271.
- 何萍 主編; 雲南省潞西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潞西县志. 昆明: 雲南教育出版社. 1993. ISBN 7-54150-685-0.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德宏文物保护单位实录.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558-0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