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加拉巴哥群島

座標0°40′S 90°33′W / 0.667°S 90.550°W / -0.667; -90.55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0°40′S 90°33′W / 0.667°S 90.550°W / -0.667; -90.550

加拉帕戈斯群島
群島的衛星圖像
地圖
自然地理
所處海域太平洋
島嶼數21
總面積7,880平方公里(3,040平方英里)
最高海拔1,707米(5600英尺)
最高點沃爾夫火山
管轄
 厄瓜多
首府巴克里索莫雷諾港
居民
人口25,000(2010)
人口密度3人/平方公里(8人/平方英里)
其他資料
時區
官方名稱加拉帕戈斯群島
類型自然遺產
標準vii, viii, ix, x
評定時間1978 (第二屆會議
參考編碼1
地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擴展年份2001, 2003
處於危險2007–2010

加拉巴哥群島(西班牙語:islas Galápagos,中國大陸、香港譯加拉帕戈斯群島),又稱科隆群島(西班牙語:archipiélago de Colón,其為厄瓜多爾官方名稱),是東太平洋接近赤道火山群島,由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省所轄,面積7976平方公里,離厄瓜多爾本土1100公里。

歷史

[編輯]
安布羅斯·考利於(Ambrose Cowley)於1684年描述的科隆群島地圖。

根據海洋生物學者索爾·海爾達和阿納·斯約爾斯沃德(Arne Skjølsvold)在1952年的一項研究,透過島上幾個遺址的陶器碎片和其他文物表明,美洲原住民曾在前哥倫布時代前曾造訪過此地,該組織發現了一個印加長笛和130多件陶瓷碎片,後來被確定為前印加時期的文物。然而,並沒有在當地發現墓穴、儀式船隻和建築的遺蹟,這表明在西班牙人16世紀到達之前,當地並無固定居民的存在。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島嶼的第一批訪客是誰,但他們可能因島上缺乏淡水,而對定居於此不感興趣。

1572年,西班牙編年史家佩德羅·薩米恩托·德·甘博阿聲稱印加帝國的第二個君主圖帕克·印卡·尤潘基曾造訪過這個群島,但幾乎沒有證據證明這點,許多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牽強的傳說,尤其印加人根本不是航海民族。

歐洲人的到來

[編輯]
科隆群島地理位置正投影圖。
科隆群島位置導覽影片。

科隆群島的發現者是巴拿馬第四任主教托馬斯·德·貝蘭加一行人。當時貝蘭加正前往秘魯協助仲裁法蘭西斯科·皮薩羅迪亞哥·德·阿馬格羅之間的爭端[1],途中風速的減弱使得他搭乘的船隻偏離了航線,結果在1535年3月10日意外發現該羣島。當時島上杳無人跡,是無主之地。貝蘭加返回西班牙帝國後,對外描述了島嶼光景和島上的動物。

該羣島在1570年左右出現在傑拉杜斯·麥卡托亞伯拉罕·奧特柳斯的地圖集上,並以當地發現的巨大陸龜命名為加拉帕戈斯,意為陸龜羣島。1593年,首位踏足加拉巴哥群島的英國船長是理察·霍金斯英語Richard Hawkins,此後直到19世紀初,該島經常成為英國海盜用以襲擊自南美洲運送財貨返國的西班牙珍寶船隊的據點,1793年,詹姆斯·科爾內特英語James Colnett記述了羣島上的動植物,並主張這些島嶼可以作為太平洋捕鯨船的基地,並繪製了這些島嶼首張精確的航海圖。捕鯨人和皮草商人捕殺成千上萬的加拉巴哥象龜來榨取油脂。由於象龜可以在船上數月不吃不喝,因此成為航海中新鮮蛋白質的合適來源。人類的獵捕促使象龜數量大減,甚至部分滅絕。再隨捕鯨人之後來到的海豹獵人則幾乎使得整個物種完全滅絕。

加拉帕戈斯羣島上首個長住居民是愛爾蘭籍的海員帕特里克·沃特金斯英語Patrick Watkins (sailor),1807年至1809年間被遺棄在弗雷里安納島上。據日後報道,沃特金斯是通過打獵、種菜和與路過的捕鯨者交易而生存,最後他偷取小舟逃到瓜亞基爾

1818年,從美國南塔克特出發,以喬治·華盛頓·加德納為船長的捕鯨船地球號(Globe)在南美洲海岸以西約1000英里的赤道處發現抹香鯨的「主礦脈」。1820年,他帶著2000桶以上的抹香鯨油和新發現回到堪稱世界捕鯨業中心的南塔克特。這新發現使得大批捕鯨船湧向代號為「離岸漁場」(Offshore Grounds)的新捕鯨場。加拉帕戈斯羣島從而成為捕鯨船來回航程上的停靠熱點,以至群島上設有某種非正式的郵局,讓捕鯨船隊得以在此收發信件;此外也能補給和修理船隻。

1820年4月,南塔克特的捕鯨船埃塞克斯號英語Essex (whaleship)在前往「離岸漁場」的途中,在加拉巴哥群島停留。當大多數船員在時稱查爾斯島(Charles Island)的弗雷里安納島上大肆獵捕象龜時,英國水手托馬斯·查佩爾(Thomas Chappel)為惡作劇而點火。時值旱季,火勢迅速失控,整個島嶼已陷入火海,船員在火舌中狼狽逃回船上。翌日船隻出航時,島上仍在燃燒。航行一日後,船員稱在地平線上仍然可以看到火焰。由於羣情激憤,船長也發誓要重罰,該英國水手因畏懼會受鞭刑,日後才承認犯行。多年後,其中一名船員曾回訪該島,他形容整個島嶼仍為黑色荒地,寸草不生,而加拉巴哥象龜和三斑嘲鶇英語Floreana mockingbird業已絕跡。

厄瓜多時期至今

[編輯]
聖克魯斯島加拉巴哥象龜是科隆群島當地的特有動物品種。當年達爾文就是透過觀察包括聖克魯斯島在內、各島上的象龜亞種,啟發他之後提出演化概念的靈感。

1832年,厄瓜多共和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了加拉巴哥群島的主權,並隨後給它們起了正式的西班牙文名稱,但舊的名稱仍在英文出版物中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厄瓜多授權美國在巴爾特拉島建立海軍基地,並在其他戰略要地設立雷達站。戰後這些設施被交給了厄瓜多政府,並持續作為軍事基地使用。而一些已經廢棄的美軍基地遺跡仍然能在群島中發現。

成為世界遺產

[編輯]

由於海洋的隔絕,加拉巴哥群島的動植物在封閉環境中演化而成較少受到外來的干擾,因此而促使群島內進化出許多奇異的動物物種,啟發了1835年9月搭乘小獵犬號前往南美洲從事自然調查研究工作的英國博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使他重新思考真正可能的物種起源,進而成為二十多年後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的開端。 由於島上的自然環境獨一無二,使得第一部保護科隆群島的立法早在1930年就已頒布,並在1936年得以補充完善。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時,厄瓜多政府當局才採取積極行動並保護當地動植物的情況。1955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組織了一次前往科隆群島的實況調查團。兩年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厄瓜多政府合作,再次派出考察隊對保護情況進行研究,並選擇一個地點作為研究站。

1959年,正逢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一百週年,厄瓜多政府則對外宣布,加拉巴哥群島97.5%的土地面積將劃定為國家公園(有人居住的地區除外)。同年厄瓜多政府在查爾斯·達爾文基金會(CDF)的資助下,於聖克魯斯島建立建立了查爾斯達爾文研究站,其核心職責是進行研究並將研究結果提供給政府,以便有效管理加拉巴哥群島,同時也開展根除外來物種和保護本地物種等保護項目。現在該研究站是厄瓜多最重要的研究機構和自然保護項目,以及外籍科學工作者關注的目標。

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將加拉巴哥群島列為第一個世界遺產,並在1986年宣布群島周圍70000平方公里(27000平方英里)的海洋稱為生物圈保護區,其規模僅次於澳大利亞的大堡礁。1990年,該群島成為鯨魚保護區。 當前,加拉巴哥群島涵蓋世界遺產的範圍包含加拉巴哥省加拉巴戈斯國家公園和加拉巴哥群島海洋保護區,在2007年,加拉巴哥群島曾因缺乏有效措施防止外來物種入侵,保護機構和管理部門的資源分配不足等因素列為瀕臨名單,2010年7月,世界遺產委員會同意將加拉巴哥群島從受環境威脅或過度使用威脅的珍貴遺址名單刪除。[2]2015年7月,美國最暢銷的旅遊雜誌《旅行+休閒(Travel+Leisure)》評選2015年世界上最棒的小島,其中科隆群島奪冠。[3]

地理

[編輯]
加拉巴哥群島的衛星照片
阿約拉港游泳的海鬣蜥

加拉巴哥群島是由7個大島,23個小島,50多個岩礁組成,其中以伊莎貝拉島面積最大,聖克魯斯島人口最多。群島全部由火山堆和火山熔岩組成,赤道橫貫北部,因群島橫跨赤道和受到秘魯寒流影響,氣候涼爽並極乾旱,這些島上有著加拉巴哥象龜加拉巴哥陸鬣蜥加拉帕戈斯企鵝等奇特的動物棲息,許多動植物更是全世界獨有。

拉昆布雷火山

加拉巴哥群島的火山活動至少持續了2000萬年,甚至可能更長時間。向東移動的納斯卡板塊(51km/myr)下的地幔柱在島鏈和海山下形成了一個3公里厚的台地。除了加拉帕戈斯群島之外,該地區的其他主要構造特徵包括位於納斯卡板塊科科斯板塊的邊界200公里處,即該群島與加拉帕戈斯擴張中心(GSC)之間的加拉帕戈斯火山區北部。這個擴張中心向西截斷為東太平洋隆起,東面以科科斯海脊卡內基海脊為界。[4][5][6]

加拉巴哥群島的特點是有許多同時代的火山,一些帶有岩漿羽源,另一些來自軟流圈,可能是年輕而薄的海洋地殼所形成的。GSC導致這一薄岩石圈的結構弱點,使得形成加拉帕戈斯地台的噴發。由於缺乏界限分明的裂谷帶,這些島嶼在噴發前的膨脹率很高。伊莎貝拉島上的內格拉山脈在1992年至1998年間歷經抬升達240厘米,最近一次爆發是在2005年。伊莎貝拉島上的阿爾塞多火山則隆起超過90厘米,最近一次爆發是在1993年。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其他特點是火山間距較近、規模較小和火山口較大。例如,伊莎貝拉島上,包括6座主要火山,厄瓜多爾、沃爾夫、達爾文、阿爾塞多、塞拉內格拉和塞羅阿祖爾,最近的噴發時間段為1813年至2008年。鄰近的聖地亞哥島和費爾南迪納島上次爆發分別是在1906年和2009年。1961年至2011年間,群島上的9座活火山已經總共噴發了24次。

島嶼

[編輯]
巴爾特拉島的乾旱景象

這是一個位於加拉巴哥中心附近的小島。因地質隆起而形成。島上非常乾旱,植被由鹽灌木叢、多刺的梨仙人掌和帕洛桑托樹組成。直到1986年,巴爾特拉(西摩)機場都還是唯一一個位於加拉帕戈斯的機場。現在,有兩個機場接收來自大陸的航班;其中另一個位於聖克里斯托巴爾島。前往加拉帕戈斯的私人飛機必須飛經巴爾特拉,因為巴爾特拉是唯一一個擁有過夜飛機設施的機場。抵達巴爾特拉後,所有遊客立即乘坐巴士前往兩個碼頭之一。第一個碼頭位於一個小海灣,游弋在加拉帕戈斯的船隻在那裡等待乘客。第二個是渡輪碼頭,連接巴爾特拉和聖克魯斯島。

巴托洛梅島是位於聖地亞哥島東海岸附近的一個火山島。也是加拉巴哥群島中「較年輕」的島嶼之一。這個島和鄰近聖地亞哥(詹姆斯)島上的蘇利文灣都是以巴塞洛繆·詹姆斯·蘇利文爵士的名字命名的,他曾是英國皇家海軍比格爾號(HMS Beagle)上的一名中尉。這個島是少數幾個加拉帕戈斯企鵝的家園之一,加拉帕戈斯企鵝是唯一生活在赤道上的野生企鵝物種。綠海龜是島上的另一種動物。

這個島是以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命名的。面積為1.1平方公里,最大高度為168米。赤道毛皮海獅海鬣蜥、燕尾鷗、海龜和納斯卡鰹鳥等大多數動物都生活於此。

氣候

[編輯]

儘管加拉巴哥群島地處赤道,但受到秘魯寒流和克倫威爾洋流的共同影響,科隆群島的環境氣溫遠低於赤道其他地區,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有絲絲細雨。天氣還周期性受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會有5至7年的溫暖的表層海水,還有海平面的上漲和波浪作用增強,還會消耗海水中營養物質。

6月至11月,海邊的溫度為22℃,一股穩定的冷風從南部和東南部吹來,一天中大部分時間經常下毛毛雨,濃霧籠罩着島嶼。在12月至5月,海水溫度和氣溫上升到平均25℃,完全沒有風,但有零星的降雨和陽光。 大島上的天氣隨着海拔的升高而變化。隨着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而由於山坡上雲層中的水汽凝結,降水量增加。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降水量有很大的變化,不僅與海拔高度有關,還取決於島嶼的位置和季節。

人口

[編輯]
阿約拉港的街道景象。

據2010年統計,加拉巴哥群島共有25,124位居民。該島由印歐混血種人,少數來自厄瓜多的印第安人、白種人和非裔厄瓜多人組成。此外早期歐美殖民者的一些後裔也仍然居住在島上,島上的主要語言是西班牙語,人口居住的面積僅限於土地面積的島嶼的3%。[7]

生物多樣性

[編輯]

由於加拉巴哥群島特殊的環境,和長期與世隔絕,動植物自行生長發育,因此造就了島上獨特而完整的生態系統。適合熱帶和寒帶動物共同生存。最初是由鳥或海船偶爾把南美大陸的植物種子帶到島上,它們在此落地生根,適應新環境而生息繁衍。 當前,加拉巴哥群島共棲息著700多種地面動物,80多種鳥類和許多昆蟲,其中值得注意的物種包括:

藍腳鰹鳥

另外加拉巴哥群島周邊是世界上鯨類最豐富的熱點地區,也是東太平洋熱帶海域鯨魚和海豚最多樣性的地區,是太平洋最重要的鯨魚棲息地。但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至今,抹香鯨鬚鯨的種群數量因盜捕和全球暖化因素急劇減少,面臨瀕危滅絕的險境。

環境威脅

[編輯]

自大航海時代開始,來自歐洲各國的捕鯨者和海上毛皮商為了提取這些稀有動物的脂肪,因而在當地殺死並捕獲了數千隻加拉帕戈斯象龜。陸龜可以留在船上作為提供新鮮蛋白質的一種手段,因為這些動物可以在船上沒有任何食物或水條件下生存幾個月。此舉導致了某些物種的大量減少,甚至滅絕。與捕鯨者一同到來的還有海豹獵人,他們使這種動物的種群瀕臨滅絕。

另外,人類在島嶼上的開發偶然或有意帶入其他地區的動植物,如野生山羊、貓和牛,這些外來物種繁殖迅速,不僅毀掉了本地物種的棲息地。同時也成為島上缺乏天敵,毫無防禦能力的本地動物之主要威脅。此外近年大量非法移民湧入、旅遊業無節制地急速增長、釣魚運動和過度捕撈等,也都影響到當地的生態環境。

濫捕

[編輯]

2017年8月,有中國籍的漁船在加拉帕戈斯群島捕鯊,被厄瓜多爾政府判刑,涉事漁船則被扣押,20名漁民分別被判1至4年監禁及罰款590萬美元,厄瓜多爾民眾連續3天上街抗議,譴責中國漁船行徑,參與民眾數千人[8][9]。中國外交部回應稱反對任何形式的非法捕撈行為,將提醒中國漁船嚴格遵照厄方相關規定和程序,避免進入相關海域,又重申「希望厄方根據客觀事實公平公正處理,切實保障中國船員正當合法權益」[10]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istory Of The Galapagos Islands Facts & Charles Darwin History. [2020-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30) (美國英語). 
  2. ^ Galápagos no longer on 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 News Watch. Blogs.nationalgeographic.com. 29 July 2010 [23 Ma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2). 
  3. ^ 世界最美小岛榜单新鲜出炉 加拉帕戈斯群岛夺冠. [2015-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4). 
  4. ^ Mittlestaedt, Eric; d'Ozouville, Noemi; Harpp, Karen; Graham, David. Harpp, Karen; Mittelstaedt, Eric; d'Ozouville, Noemi; Graham, David , 編. Introduction, in The Galapagos: A Natural Laboratory for the Earth Sciences.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4: 1–3, 42. ISBN 9781118852415. 
  5. ^ Harpp, Karen; Hall, Paul; Jackson, Matthew. Harpp, Karen; Mittelstaedt, Eric; d'Ozouville, Noemi; Graham, David , 編. Galapagos and Easter: A Tale of Two Hotspots, in The Galapagos: A Natural Laboratory for the Earth Sciences.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4: 27–29. ISBN 9781118852415. 
  6. ^ Geist, Dennis; Bergantz, George; Chadwick, William. Harpp, Karen; Mittelstaedt, Eric; d'Ozouville, Noemi; Graham, David , 編. Galapagos Magma Chambers, in The Galapagos: A Natural Laboratory for the Earth Sciences.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4: 56–57. ISBN 9781118852415. 
  7. ^ Ecuador Estadístico Instituto Nacional de Estadística y Censos. web.archive.org. 2011-12-11 [2020-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1. 
  8. ^ 中國漁船科隆群島非法捕鯊6千頭 獲刑4年罰款6百萬 中國稱零容忍不袒護. 2017-08-30 [2018-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1). 
  9. ^ 抗議大陸漁船毀「人類遺產」 厄瓜多爾索賠360億美元. 聯合新聞網. 2017-08-28 [2018-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8). 
  10. ^ 外交部:希望厄瓜多尔保障中国船员正当合法权益. 中國網 新聞. 2017-08-29 [2018-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9).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