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隋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二十四史
次序 書名 作者
姓名 時代
1 史記 司馬遷 西漢
2 漢書 班固 東漢
3 後漢書 范曄 劉宋
4 三國志 陳壽 西晉
5 晉書 房玄齡
6 宋書 沈約 蕭梁
7 南齊書 蕭子顯
8 梁書 姚思廉
9 陳書
10 魏書 魏收 北齊
11 北齊書 李百藥
12 周書 令狐德棻
13 南史 李延壽
14 北史
15 隋書 魏徵
16 舊唐書 劉昫 後晉
17 新唐書 歐陽修 北宋
18 舊五代史 薛居正
19 新五代史 歐陽修
20 宋史 脫脫
21 遼史
22 金史
23 元史 宋濂
24 明史 張廷玉
相關 東觀漢記 劉珍 東漢
相關 新元史 柯劭忞 民國
相關 清史稿 趙爾巽 民國
相關 點校本二十四史 顧頡剛 共和國

隋書》,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編修,數年仍未成書。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命房玄齡監修隋史,另紀傳部分監修的還有顏師古孔穎達許敬宗等。貞觀十年(636年)成書。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35年。記載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編輯過程

[編輯]

《隋書》作者群皆是飽學之士,修史水平高。品評人物較少阿附隱諱。《隋書》保存了大量政治外交、社會經濟以及科技文化資料。如《西域傳》首次記載昭武九姓諸國,是為研究西域歷史的重要史料。《隋書》也記載祖沖之圓周率的研究,以及張子信劉焯關於「日行盈縮」的討論。

另外,由於當時史館所修的梁、陳、齊、周、隋五代史都沒有志,唐太宗遂於貞觀十五年(641年)下詔讓于志寧李淳風韋安仁李延壽敬播等人續撰《五代史志》,最初由令狐德棻監修,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改由長孫無忌監修,顯慶元年(656年)書成上奏。該書銜接《晉書》書志部份。最初為單行本,因內容以隋為主,隋代又居五代最末,故後來被編入《隋書》。現被稱作《隋書》十志。其中李淳風修《天文志》是《隋書》諸志中「最可觀採」者之一[1],又如《經籍志》是繼《漢書·藝文志》後中國重要代表性圖書目錄,其所採用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對後世影響甚大,於中國目錄學史上有重要意義。

錯誤

[編輯]

《隋書》也有不少失誤,如《天文志》載「普通元年……九月乙亥,有星晨見東方,光爛如火。占曰:「國皇見,有內難,有急兵反叛。」其三年,義州刺史文僧朗以州叛。」《資治通鑑》、《梁書·武帝紀下》皆載普通二年六月丁卯。

內容

[編輯]

帝紀

[編輯]
  1. 帝紀第一 - 高祖
  2. 帝紀第二 - 高祖下
  3. 帝紀第三 - 煬帝
  4. 帝紀第四 - 煬帝下
  5. 帝紀第五 - 恭帝

[編輯]
  1. 志第一 - 禮儀一
  2. 志第二 - 禮儀二
  3. 志第三 - 禮儀三
  4. 志第四 - 禮儀四
  5. 志第五 - 禮儀五
  6. 志第六 - 禮儀六
  7. 志第七 - 禮儀七
  8. 志第八 - 音樂上
  9. 志第九 - 音樂中
  10. 志第十 - 音樂下
  11. 志第十一 - 律歷上
  12. 志第十二 - 律歷中
  13. 志第十三 - 律歷下
  14. 志第十四 - 天文上
  15. 志第十五 - 天文中
  16. 志第十六 - 天文下
  17. 志第十七 - 五行上
  18. 志第十八 - 五行下
  19. 志第十九 - 食貨
  20. 志第二十 - 刑法
  21. 志第二十一 - 百官上
  22. 志第二十二 - 百官中
  23. 志第二十三 - 百官下
  24. 志第二十四 - 地理上
  25. 志第二十五 - 地理中
  26. 志第二十六 - 地理下
  27. 志第二十七 - 經籍一
  28. 志第二十八 - 經籍二
  29. 志第二十九 - 經籍三
  30. 志第三十 - 經籍四

列傳

[編輯]
  1. 列傳第一 后妃 - 文獻獨孤皇后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煬帝蕭皇后
  2. 列傳第二 - 李穆梁睿
  3. 列傳第三 - 劉昉鄭譯柳裘皇甫績盧賁
  4. 列傳第四 - 於義陰壽陰世師竇榮定元景山源雄豆盧勣豆盧毓賀若誼
  5. 列傳第五 - 梁士彥宇文忻王誼元諧王世積虞慶則元胄
  6. 列傳第六 - 高熲蘇威
  7. 列傳第七 - 李德林李百藥
  8. 列傳第八 - 河間王弘楊處綱楊子崇觀德王雄
  9. 列傳第九 - 滕穆王瓚道悼王靜衛昭王爽蔡王智積
  10. 列傳第十 文四子 - 房陵王勇秦孝王俊庶人秀庶人諒
  11. 列傳第十一 - 趙煚趙芬楊尚希長孫平元暉韋師楊異蘇孝慈李雄張煚
  12. 列傳第十二 - 韋世康柳機
  13. 列傳第十三 - 楊素從父文思文紀
  14. 列傳第十四 - 牛弘
  15. 列傳第十五 - 宇文慶李禮成元孝矩郭榮龐晃李安
  16. 列傳第十六 - 長孫覽從子熾弟
  17. 列傳第十七 - 韓擒虎賀若弼
  18. 列傳第十八 - 達奚長儒賀婁子幹史萬歲劉方
  19. 列傳第十九 - 王長述李衍伊婁謙田仁恭元亨杜整李徹崔彭
  20. 列傳第二十 - 杜彥高勱爾朱敞周搖獨孤楷乞伏慧張威和洪侯莫陳穎
  21. 列傳第二十一 - 盧愷令狐熙薛胄宇文㢸張衡楊汪
  22. 列傳第二十二 - 盧思道李孝貞薛道衡
  23. 列傳第二十三 - 明克讓魏澹陸爽杜台卿辛德源柳䛒許善心李文博
  24. 列傳第二十四 煬帝三男 - 元德太子昭齊王暕趙王杲
  25. 列傳第二十五 - 崔仲方于仲文段文振
  26. 列傳第二十六 - 宇文述雲定興郭衍
  27. 列傳第二十七 - 王韶元岩劉行本梁毗柳彧趙綽裴肅
  28. 列傳第二十八 - 樊子蓋史祥元壽楊義臣衛玄劉權
  29. 列傳第二十九 - 李圓通陳茂張定和張奫麥鐵杖沈光來護兒魚俱羅陳稜王辯
  30. 列傳第三十 - 周羅睺周法尚李景慕容三藏薛世雄王仁恭權武吐萬緒董純趙才
  31. 列傳第三十一 - 李諤鮑宏裴政柳莊源師郎茂高構張虔威榮毗陸知命房彥謙
  32. 列傳第三十二 - 虞世基裴蘊裴矩
  33. 列傳第三十三 - 宇文愷閻毗何稠
  34. 列傳第三十四 - 王劭袁充
  35. 列傳第三十五 - 楊玄感李子雄趙元淑斛斯政劉元進李密裴仁基
  36. 列傳第三十六 誠節 - 劉弘皇甫誕陶模敬釗游元馮慈明張須陁楊善會獨孤盛元文都盧楚劉子翊堯君素陳孝意張季珣松贇
  37. 列傳第三十七 孝義 - 陸彥師田德懋薛濬王頒楊慶紐回郎方貴李德饒徐孝肅
  38. 列傳第三十八 循吏 - 梁彥光樊叔略趙軌房恭懿公孫景茂辛公義柳儉王伽魏德深
  39. 列傳第三十九 酷吏 - 厙狄士文田式燕榮趙仲卿崔弘度元弘嗣王文同
  40. 列傳第四十 儒林 - 元善辛彥之何妥房暉遠馬光劉焯劉炫王孝籍
  41. 列傳第四十一 文學 - 劉臻王頍崔儦諸葛潁孫萬壽王貞虞綽王胄庾自直潘徽杜正玄
  42.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 - 李士謙崔廓徐則張文詡
  43. 列傳第四十三 藝術 - 庾季才庾質盧太翼韋鼎來和蕭吉楊伯醜張胄玄許智藏萬寶常
  44. 列傳第四十四 外戚 - 呂永吉獨孤羅獨孤陀蕭巋蕭琮蕭瓛
  45.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 - 蘭陵公主南陽公主襄城王恪妃華陽王楷妃譙國夫人鄭善果母孝女王舜韓覬妻陸讓母劉昶女鍾士雄母孝婦覃氏元務光母裴倫妻趙元楷妻
  46. 列傳第四十六 東夷 - 高麗百濟新羅靺鞨琉求倭國
  47. 列傳第四十七 南蠻 - 林邑赤土真臘婆利
  48. 列傳第四十八 西域 - 吐谷渾党項高昌康國安國石國女國焉耆龜茲疏勒于闐吐火羅挹怛米國史國曹國何國烏那曷穆國波斯漕國附國
  49. 列傳第四十九 北狄 - 突厥西突厥鐵勒契丹室韋
  50. 列傳第五十 - 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司馬德戡裴虔通王充段達

注釋

[編輯]
  1. ^ 《舊唐書·房玄齡傳》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本作品原文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隋書 (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隋書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書目

[編輯]
  • 岑仲勉《隋書求是》
  • 劉次沅《〈隋書·天文志〉天象記錄選注》,《陝西天文台台刊》第1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