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D-33手榴彈
RGD-33 | |
---|---|
類型 | 手榴彈 |
原產地 | 蘇聯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33—1945年(蘇聯) |
參與戰爭/衝突 | 日蘇國界戰爭 冬季戰爭 二戰 繼續戰爭 德蘇戰爭 日蘇戰爭 韓戰 越戰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500克,750克連彈體 |
長度 | 190毫米 |
直徑 | 45毫米,54毫米連彈體 |
填充 | 三硝基甲苯(TNT),或者是TNT的廉價代用品Ammonal炸藥 |
填充量 | 85克 |
引爆機制 | 3.5秒,引信 |
RGD-33是一種由蘇聯在1933年研製的柄式手榴彈,研製的目的是為了取代沙俄時期的1914型手榴彈。RGD-33在二戰期間亦有被蘇聯紅軍使用。由於RGD-33使用方法過於複雜(這種手榴彈本身的設計是爲了保證安全,而複雜的操作對不熟悉它的人反而很危險)和難以生產的原因,故在德國入侵蘇聯後,蘇聯便設計出比RGD-33更便於生產且體積更小的RG-42,並逐漸地取代了它。但在二戰後的一些衝突仍然可找到這種武器的蹤影。
用法
[編輯]由於本手榴彈的結構特殊,所以使用方法也與其他手榴彈有很大不同,使用前的準備過程較為複雜。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1.將手柄組件和彈體擰在一起
2.將手柄上的安全開關扳向右側,這將鎖定手柄組件,可以安全攜帶。而雷管單獨攜帶,在使用前才裝入手榴彈
3.將手柄上的安全開關扳向左側,此時手柄組件的內筒和外筒將解除鎖定(手柄組件為金屬板卷制而成,有內筒和外筒兩層)。一手握住彈體頭部一手向下拉手柄並順時針旋轉,之後再將手柄前推。這個過程將擊發系統轉入待發狀態,在手柄上的安全開關旁邊的孔中會出現紅色標記。此時將安全開關扳向右側會蓋住紅色標記,使手榴彈進入安全待發狀態
4.將雷管從頂部活門插入(火帽向下)並關緊活門。此時,手榴彈完全準備就緒。
5.投擲時,只需將安全開關扳向左側,露出紅色標記後,猛投出去即可。擊發裝置藉助投擲時的力道自動釋放擊針擊發火帽,大約3.5秒後手榴彈爆炸。
RGD-33手榴彈的彈體內置一層薄破片套,爆炸時會產生一定量的破片,在一定範圍內飛散殺傷,多作為進攻型手榴彈使用。而進一步安裝可拆卸的外置重型破片套後,破片數量和質量會大幅提高,而殺傷範圍也變大許多,多用於防禦。此時投擲後要注意隱蔽,防止被破片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