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天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命儒家陰陽家哲學概念的一種,主張朝代興衰、君主更替,不完全是人類所能控制的。如果為政者不守德而失道,就會失去上天的支持,上天支持的對象自然能夠稱帝稱王,上天不支持的對象則會衰弱滅亡。在中國歷史上常用來解釋新政權取代舊政權的合法性

中庸》書中「天命」的概念,是指由上天賦予人性的與生俱來的道德感,這種道德感促使人如遵循命令般去遵循,因此大學止於至善也是一種生而為人的使命。《中庸》與《大學》強調,理想的統治者應憑藉此種神聖道德使命感來獲得上天的支持,使其統治具有天命的合法性,而失去這種神聖道德使命感的統治者也將失去天命的統治合法性。

與生俱來的性格

[編輯]

天這一概念,孔子認為是一切存在的使然者。[1]西漢儒學者董仲舒闡釋為「」的來源。而北宋理學家程頤則說「天無法背離道」,對他來說,天是道(此處指事物的原理)的一種體現,兩者等同。[2][3]南宋理學陳淳將天通過而賦予人的各自的特性定義為「天命」。天命是非主觀、無目的、且無差別的。[2]朱熹認為,所有人的行為及其所引起的因果關係以及人力所不及的自然現象、事件總稱為天命,即一切現象的起源或是說其因果鏈的鑄造者。[2]據《中庸章句》,天命針對人來說可以被稱為「」(天命賦予了人的自然狀態)。[4]天命本身是客觀的,依人的個體的主觀來說天命可以帶有吉凶禍福的屬性。天命有三個緯度,本質上指上天賦予人的本性,這種本性結合後天教養形成了個體性格,造就出使命和宿命。[2]

皇帝的政治權力

[編輯]

中國歷史中的「天命」指上天的意志,其中的「天」是政治權力的神聖來源,「命」是皇帝追求人民支持其治理中國的能力與資格。中國歷史書籍以歷代中國皇帝天命移轉為主體編寫而成。[5]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論語》陽貨: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 ^ 2.0 2.1 2.2 2.3 陳淳《北溪字義》:「天無言做,如何命?只是大化流行,氣到這物便生這物,氣到那物又生那物,便是分付命令他一般。」「程子曰:[夫天,專言之則道也。天且弗違是也。」」「朱子注曰:「以理言之謂之天,自人言之謂之命,其實一而已。」此處何以見二者之辨?曰:天與命只一理,就其中卻微有分別。為以做事言,做事是人;封此而反之,非人所為便是天。至以吉兇禍福地頭言,有因而致是人力;對此而反之,非人力所致便是命。天以全體言,命以其中妙用言。其曰[以理言之謂之天],是專就天之正面訓義言,卻包命在其中。其曰[自人言之謂之命],命是天命,因人形之而後見。故吉兇禍福自天來,到於人然後為命。乃是於天理中,截斷命為一邊,而言其指歸爾。若只就天一邊說,吉兇禍福,未有人受來,如何見得是命?」
  3. ^ 董仲舒《舉賢良對策》:「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4. ^ 朱熹《中庸章句》:「命,猶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猶命令也。於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賦之理,以為健順五常之德,所謂性也。」
  5. ^ 岡田英弘,譯者:陳心慧. 日本史的誕生:東亞視野下的日本建國史,原文名稱:日本史の誕生: 千三百年前の外圧が日本を作った. 八旗文化. 2016-10-05 [2019-02-25]. ISBN 9789869356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1)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