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錦新
姚錦新(1911年10月25日—1992年6月11日),祖籍安徽貴池,生於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音樂教育家、音樂理論家[1][2]。
生平
[編輯]1917年,姚錦新六歲喪父[1]。隨母親蔡亦民和剛3個月大的弟弟姚依林投奔時任江蘇省武進縣知事的二伯父姚紹枝[3][2]。後舉家遷回上海,靠母親當家庭教師和父親的遺產生活[2]。1927年,進入上海中西女塾學習[1]。1928年11月,上海舉辦紀念舒伯特逝世一百周年的音樂節,其間舉辦了音樂比賽,中西女塾派姚錦新參加鋼琴比賽,獲得三等獎。1929年底,英國聖三一學院音樂考級委員會在上海設鋼琴等級考試,中西女塾學生姚錦新和蕭嘉珍參加了鋼琴高級考試。姚錦新的分數是亞洲地區第一名,獲得了在倫敦聖三一學院學習一年的獎學金(但她此後未去聖三一學院),這也是由中國教師(中西女塾鋼琴教師邱貞藹)教出的學生首次獲殊榮。1930年1月18日,姚錦新舉辦了畢業鋼琴音樂會,結束了在中西女塾琴科的學習[4]。
1930年,姚錦新考入北平清華大學主修外語。1932年,留學德國,曾在柏林國立音樂院主修鋼琴,兼修作曲理論。1939年學成歸國,因正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初期,被迫滯留香港九個月後轉赴美國[1]。在香港期間,在半島酒店舉辦鋼琴獨奏會[2]。到美國後,起初在耶魯大學音樂院主修理論作曲,後轉學到加利福尼亞大學音樂院繼續作曲理論的學習。其間,1943年秋至1946年冬,還在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三藩市設的國家廣播電台從事音樂節目編制和華語廣播工作。1947年歸國,1948年春在清華大學音樂室任教。同年7月初,抵達華北解放區,在華北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任教授。1949年春,隨華北大學師生進入北平,在人民文工團任創作員[1]。1949年,馬思聰、呂驥、賀綠汀、姚錦新獲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六小組聘為國歌詞譜評選委員會顧問,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詞譜評選工作[2]。
1950年冬至1951年冬,姚錦新在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專門從事音樂創作。1951年冬至1953年10月,在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任教,後來轉到作曲系任教授,兼任作品分析教研室主任。1953年11月至1956年冬,在文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音樂處專門從事音樂教育工作[1]。1957年調回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任教。1964年調任中國音樂學院教授[4]。
1992年6月11日,姚錦新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1]。
著作
[編輯]家庭
[編輯]- 父:姚捷勛,包括其在內兄弟共6人,他排行第四。
- 母:蔡亦民
- 弟:姚依林
- 丈夫:陳世驤 (文學家)。民國29年(1940年),姚錦新在香港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與喬冠華邂逅戀愛。不久因戰爭阻隔等原因,姚錦新滯留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而與陳世驤結婚。4年後即與陳世驤離婚,未再婚。晚年姚錦新一直與養女共同居住在北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