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巴比士類藥物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比士類藥物的結構

巴比士類藥物barbiturates)或巴比妥類藥物[1],是一類化學結構衍生自巴比妥酸的中樞抑制劑(depressant)類藥物[2],其應用範圍可以從輕度鎮靜到完全麻醉,還可以用作抗焦慮藥安眠藥抗痙攣藥(抗驚厥藥)。長期使用的不良反應可能會導致生理和心理上成癮性和過量的可能性;由於具有被濫用於娛樂性的抗焦慮和鎮靜的風險,在大多數國家其使用受到嚴格控制。

巴比士類藥物目前在臨床上已很大程度上被苯二氮䓬類藥物所替代,後者過量服用後產生的副作用遠小於前者。不過,在全身麻醉或癲癇的治療中仍會使用巴比士類藥物。[3]

化學性質

[編輯]

巴比士類藥物通常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在空氣中穩定。一般微溶或極微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鈉鹽易溶於水,難溶於有機溶劑。巴比士類藥物的六元環內存在1,3-二酰亞胺基團,可發生酮式-烯醇式互變異構,在水溶液中發生電離。故巴比士類藥物呈弱酸性,pKa為7.3至8.4。二酰亞胺基團在鹼性條件下水解,釋放出氨氣。巴比妥鈉鹽在吸濕的情況下也會水解[4]

重金屬反應

[編輯]

巴比士類藥物六元環中的丙二酰脲或酰亞胺基團可與部分重金屬離子發生顏色反應。

巴比士類藥物的鈉鹽可與硝酸銀反應,先生成可溶的一銀鹽。若硝酸銀過量,則生成難溶的二銀鹽白色沉澱。巴比士類藥物在吡啶溶液中生成的烯醇式異構體可與銅吡啶試劑反應,生成穩定的配位化合物。一般的巴比士類藥物出現紫堇色或紫色沉澱,含硫巴比士類藥物則出現綠色沉澱。在pH值較高的溶液中,在三氯甲烷中,該沉澱的溶解度隨着5,5取代基親脂性的增加而增大。巴比士類藥物在鹼性溶液中可與鈷離子生存紫堇色配位化合物。巴比士類藥物可與硝酸汞氯化汞反應生成白色沉澱。該沉澱能溶於氨水中。[4]

香草醛反應

[編輯]

巴比士類藥物六元環中的丙二酰脲基團中氫可與香草醛在濃硫酸的催化下發生縮合反應顯棕紅色。《英國藥典》2005年版即採用該原理鑑別戊巴比妥[4]

紫外吸收光譜特徵

[編輯]

巴比士類藥物的電離會引起共軛體系延長,所以電離極數的不同會影響其紫外吸收光譜。5,5二取代巴比士類藥物可發生二級電離,1,5,5三取代巴比士類藥物則只發生一級電離。因此,在酸性溶液中,二取代和三取代巴比士類藥物不電離,無明顯吸收峰;在pH為10的溶液中,兩者都發生一級電離,最大吸收峰位於240nm處;在pH為13的溶液中,二取代巴比士類藥物發生二級電離,所以其最大吸收峰紅移至255nm處。[4]

代表藥物

[編輯]
常見巴比士類藥物的化學結構
名稱 R1 R2 IUPAC名稱
阿洛巴比妥 -CH2CHCH2 -CH2CHCH2 5,5-二烯丙基巴比士酸鹽
異戊巴比妥 -CH2CH3 -CH2CH2CH(CH3)2 5-乙基-5-異戊基-巴比士酸鹽
阿普巴比妥英語Aprobarbital -CH2CHCH2 -CH(CH3)2 5-烯丙基-5-異丙基-巴比士酸鹽
苯烯巴比妥英語Alphenal -CH2CHCH2 -C6H5 5-烯丙基-5-苯基-巴比士酸鹽
巴比妥 -CH2CH3 -CH2CH3 5,5-二乙基巴比士酸鹽
溴烯巴比妥英語Brallobarbital -CH2CHCH2 -CH2CBrCH2 5-烯丙基-5-(2-溴-烯丙基)-巴比士酸鹽
戊巴比妥 -CH2CH3 -CHCH3(CH2)2CH3 5-乙基-5-(1-甲基丁基)-巴比士酸鹽
苯巴比妥 -CH2CH3 -C6H5 5-乙基-5-苯基巴比士酸鹽
速可巴比妥英語Secobarbital -CH2CHCH2 -CHCH3(CH2)2CH3 5-[(2-右旋)-戊-2-基]-5-乙酸-2-戊基-巴比士酸鹽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保安局禁毒處 - 更多毒品資料. www.nd.gov.hk. [2024-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2) (中文(香港)). 
  2. ^ Edward R. Garrett; Jacek T. Bojarski†; Gerald J. Yakatan. Kinetics of hydrolysis of barbituric acid derivative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1 September 2006, 60 (8): 1145–54. PMID 5127086. doi:10.1002/jps.2600600807. 
  3. ^ Barbiturates. [2010-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07). 
  4. ^ 4.0 4.1 4.2 4.3 劉文英. 药物分析.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112-130. ISBN 978-7-117-08983-8.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