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平山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平山縣
坐標:38°15′16″N 114°11′50″E / 38.25445°N 114.1972°E / 38.25445; 114.1972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河北省石家莊市
設立756年
語源西平、房山
政府駐地平山鎮
下級行政區
33
政府
 • 縣委書記張前鋒
 • 縣長靳軍
面積
 • 總計2,643.65 平方公里(1,020.72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423,333人
 • 密度160人/平方公里(415人/平方英里)
 • 城鎮219,902人
語言
 • 母語方言晉語大包片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電話區號311
行政區劃代碼130131
舊稱蒲吾縣、房山縣、建屏縣
本地生產總值(2020)¥248億
毗鄰阜平縣靈壽縣鹿泉區井陘縣盂縣五台縣
網站平山縣人民政府網站

平山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西部偏南,太行山中段東麓,是石家莊市所轄的一個。地處滹沱河上游,東接鹿泉區,西鄰五台縣、盂縣。南連井陘縣,北界靈壽縣、阜平縣。縣人民政府駐冶河西路79號。

名稱

[編輯]

平山縣名由來一般有三種說法[2]

  • 兼取西平、房山二名尾字改為平山縣;
  • 歷經五台山太行山兩山,萬山嵯峨,至此地勢始平,故名平山。咸豐三年《平山縣誌》與民國20年《平山縣誌料集》均執此說法;
  • 至德年間,安史之亂猖獗,詔令亂區凡有安、祿、山三字之地均需改名,故房山改為平山,取「平定安祿山之亂」之意。鹿城縣改為束鹿縣[註 1]、鹿泉縣改為獲鹿縣[註 2]也因「鹿」與「祿」同音,取束縛、抓獲安祿山之意。

歷史

[編輯]

古代

[編輯]

新石器時代,平山縣境內滹沱河沿岸已有人類活動。春秋時期,平山縣境內屬鮮虞周敬王三十一年(前489年)為晉國所滅,屬晉國蒲邑。戰國時期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0年),中山國遷都靈壽(今平山縣上三汲鄉),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為趙國所滅,屬趙國番吾郡。秦朝時屬恆山郡

西漢初年,取蒲邑、番吾各一字置蒲吾縣,屬恆山郡。此後恆山郡多次更名、改制,蒲吾縣均屬之[註 3][3][4]。三國、魏晉、北魏均襲漢制。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於蒲吾縣置蒲吾郡,轄蒲吾縣。開皇三年(583年),撤銷蒲吾郡,蒲吾縣屬恆州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吾縣西部地區置房山縣,隸屬於恆山郡,以縣西北有房山[註 4]而得名。大業元年(605年),蒲吾縣被併入井陘縣[5]義寧元年(617年),李淵於房山縣設房山郡,轄房山縣與重新設立的蒲吾縣。武德元年(618年)改房山郡為岳州,四年(621年)撤銷岳州,房山縣與蒲吾縣劃入井州[註 5]貞觀元年(627年)蒲吾縣併入井陘縣[註 6]。貞觀十七年(643年),撤銷井州,房山縣劃入恆州。開元二十九年(741年),邑宰李立允在縣治東建學宮。天寶元年(742年),恆州改為常山郡。

至德元載(756年)[註 7]取西平[註 8]、房山二名,改房山縣為平山縣[註 9],同時改常山郡為平山郡[7]。至德二載(757年),平山郡改回恆州。元和十五年(820年),為避唐穆宗李恆諱,恆州改為鎮州[8][6][9]

北宋初,平山縣仍屬鎮州慶曆八年(1048年)鎮州改為真定府。熙寧六年(1073年),井陘縣併入平山、獲鹿二縣[註 10][10]崇寧二年(1103年),知縣韓實將學宮徙建於縣治西南,即現在的平山文廟元朝時,平山縣屬中書省真定路[11]明朝時,平山縣屬北直隸真定府[12]清朝時,平山縣屬直隸省真定府雍正元年(1723年)為避雍正帝胤禛諱,真定府改為正定府[13]

新唐書評價平山縣為中[註 11][6]宋史評價為次畿[10]元史評價為下[11]清史稿評價為[13]

近現代

[編輯]

1901年,法德聯軍侵佔平山縣城,並由平山進攻娘子關擊退清軍。

民國2年(1913年)裁府撤道,平山縣隸屬於直隸省范陽道[註 12]。民國16年至17年(1927年至1928年),晉軍奉軍屢次爭奪平山。民國17年(1928年),撤銷保定道,平山縣直屬河北省。民國20年(1931年)8月,中共平山縣第一個黨支部建立,冬天建立了中共平山縣中心支部,次年8月成立了中共平山縣委員會。民國26年(1937年),平山縣屬河北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區。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0月,中國共產黨於平山成立了冀西特委,八路軍120師359旅於平山組建了平山團(718團),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移駐平山縣洪子店鎮;12月18日,日軍佔領平山縣城;12月27日,平山縣抗日民主政府於洪子店成立,平山縣屬晉察冀邊區冀西區[註 13]。民國28年(1939年),華北聯合大學由延安移駐平山文都河。民國29年(1940年)8月7日,為紀念周建屏[註 14],以平山冶河以東與井陘縣、獲鹿縣各一部分區域置建屏縣(俗稱「東建屏」)。百團大戰期間,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指揮部曾在平山縣北冶、古月等地駐紮。民國34年(1945年)8月22日,四分區36團攻佔平山縣城,平山解放;10月,撤銷原建屏縣,以青楊樹、郭蘇和柏里之間的自然山嶺為界,將平山縣劃分為兩個縣,西部為建屏縣(俗稱「西建屏」),東部區域仍為平山縣[2]

民國37年(1948年)3月,晉察冀邊區與晉冀魯豫邊區合併,原晉冀魯豫邊區機關遷至平山。4月23日,周恩來、任弼時等到達西柏坡村。5月20日,中共中央華北局與華北軍區分別在平山王子村與煙堡村成立。5月23日,毛澤東與中共中央機關離開阜平縣來到西柏坡,與劉少奇、朱德等的中央工委會合。6月15日,華北局機關報《人民日報於平山縣裏莊村成立。8月19日,華北人民政府於平山縣煙堡村成立。民國38年(1949年)2月,華北局、華北人民政府、華北軍區機關遷往北平。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3月23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25日,中共中央、解放軍總部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平山縣、建屏縣屬河北省石家莊專區。1958年9月,撤銷建屏縣,併入平山縣。1960年5月3日,撤銷石家莊專區,平山縣劃歸石家莊市,1961年5月23日復置石家莊專區,平山縣重新劃歸石家莊專區。1967年11月22日,石家莊專區改稱石家莊地區。1993年6月19日,石家莊地市合併,平山縣劃歸石家莊市管轄(國函〔1993〕89號])[14]

地理

[編輯]

平山縣位於石家莊市西部,太行山中段東麓,東面與石家莊市鹿泉區靈壽縣接壤,北鄰阜平縣,南面為井陘縣,西南為山西省盂縣,西北為山西省五台縣

地形地貌

[編輯]

平山縣處在新華夏系太行山隆起帶北東方位阜平隆起和井陘凹陷的過渡地帶,地勢自東向西北逐漸增高,整體呈三面環山、朝東展開的簸箕狀,最低點為東水碾村(120米),最高點為駝梁(2281米)。全縣整體屬山地地貌,其中海拔2000米以上的亞高山面積0.5萬畝,海拔1000-2000米的中山區25.1萬畝,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區面積140.2萬畝,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區面積104.8萬畝、平原面積99.6萬畝[2][15]

水系

[編輯]

平山縣屬於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縣內河流總長度為1315.6公里,其中二級河流1條、三級河流19條、四級河流49條、五級河流10條。最大河流為滹沱河,自山西省盂縣流入平山縣境內,流經崗南水庫與黃壁莊水庫後進入鹿泉區。全縣河流年徑流量約18億立方米,結冰期70天左右。滹沱河支流冶河流經縣城[16]

平山縣有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63座。平山縣歷史上屢遭水患,自明初至1949年共發生大水災26次,為防洪專門在滹沱河幹流興建了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有效阻止了洪災,現均屬國家大(Ⅰ)型水利樞紐工程[2]

氣候

[編輯]

平山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量時空分佈不均,夏暑冬寒,溫差較大。春季少雨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地凍天寒。降水量少,7~8月份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5~70%,蒸發量大,是年降水量的3.4倍[15][2]

平山縣(1961-1991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5.9
(60.6)
23.5
(74.3)
27.2
(81.0)
33.9
(93.0)
39.6
(103.3)
41.8
(107.2)
40.4
(104.7)
38.1
(100.6)
38.3
(100.9)
33.0
(91.4)
24.7
(76.5)
22.4
(72.3)
41.8
(107.2)
平均高溫 °C(°F) 2.8
(37.0)
5.3
(41.5)
12.5
(54.5)
20.8
(69.4)
27.1
(80.8)
32.0
(89.6)
31.1
(88.0)
29.7
(85.5)
26.1
(79.0)
19.8
(67.6)
11.5
(52.7)
4.6
(40.3)
18.6
(65.5)
日均氣溫 °C(°F) −3.1
(26.4)
−0.7
(30.7)
6.4
(43.5)
14.5
(58.1)
20.6
(69.1)
25.4
(77.7)
26.3
(79.3)
25.1
(77.2)
20.2
(68.4)
13.8
(56.8)
5.7
(42.3)
−1.1
(30.0)
12.8
(55.0)
平均低溫 °C(°F) −8.0
(17.6)
−5.4
(22.3)
1.0
(33.8)
8.3
(46.9)
14.2
(57.6)
19.2
(66.6)
21.9
(71.4)
20.9
(69.6)
15.3
(59.5)
8.9
(48.0)
1.2
(34.2)
−5.3
(22.5)
7.7
(45.9)
歷史最低溫 °C(°F) −17.5
(0.5)
−17.4
(0.7)
−14.7
(5.5)
−5.7
(21.7)
4.5
(40.1)
11.3
(52.3)
16.1
(61.0)
11.3
(52.3)
6.1
(43.0)
−1.6
(29.1)
−13.6
(7.5)
−17.9
(−0.2)
−17.9
(−0.2)
平均降雨量 mm(吋) 2.9
(0.11)
7.6
(0.30)
12.9
(0.51)
23.7
(0.93)
36.6
(1.44)
52.0
(2.05)
151.7
(5.97)
151.4
(5.96)
58.7
(2.31)
26.8
(1.06)
15.2
(0.60)
8.9
(0.35)
543.3
(21.39)
月均日照時數 208.9 191.7 235.5 241.7 285.9 275.3 232.1 221.5 226.6 216.6 190.6 195.6 2,721.8
數據來源:平山縣誌(1996年版)[2]

資源

[編輯]

平山縣自然資源豐富,初步探明礦藏51種,總儲量約60億立方米,主要有鐵礦、石材(花崗石、大理石)、水泥原料(石灰岩、粘土質原料、石英砂岩、凝灰石)等,其中有河北唯一一處中型矽線石礦——羅圈矽線石,被譽為「中國石材之鄉」[15]

行政區劃

[編輯]

明洪武年間,平山縣下轄15里社,清咸豐年間為21里社。民國17年(1928年),全縣劃為5區320村。1937年成立的平山縣抗日民主政府將全縣劃為7個區。1950年春,平山縣下轄7個區,建屏縣下轄6個區,共轄319個村。1953年7月,平山縣設76個鄉、3個鎮,建屏縣設96個縣。此後鄉鎮一級進行了多次合併調整,1958年將所屬鄉改為人民公社,9月平山、建屏合併時共轄15個人民公社。1983年機構改革,全縣共轄9個區、1個鎮、54個鄉。1988年撤區並鄉後,全縣設10鎮、14鄉,共712個行政村[2]

截止2020年,平山縣下轄12個、11個[17]

鎮:平山鎮東回舍鎮溫塘鎮南甸鎮崗南鎮中古月鎮下槐鎮孟家莊鎮小覺鎮蛟潭莊鎮西柏坡鎮下口鎮

鄉:西大吾鄉上三汲鄉兩河鄉東王坡鄉蘇家莊鄉宅北鄉北冶鄉上觀音堂鄉楊家橋鄉營里鄉合河口鄉

現任領導

[編輯]
平山縣主要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平山縣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平山縣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平山縣人民政府

縣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平山縣委員會
主席
姓名 張前鋒[18] 武自軍[19] 靳軍[20] 楊允石[21]
民族 漢族
籍貫 河北省無極縣
出生日期 1972年8月(52歲)
就任日期 2021年5月 2021年3月 2021年7月 2021年7月

經濟

[編輯]

2020年,平山縣地區生產總值24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7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4181元、11229元[22]。2018年全縣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比重為7.0:51.3:41.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3.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87億元,外貿進出口完成額5.8億美元,旅遊收入129.7億元,用電量達345547萬千瓦時。[23]

平山縣內設有西柏坡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13.88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為鋼鐵、火力發電、裝備製造業[24]

2017年,平山縣綜合測算貧困發生率為0.84%,於2018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25]。至2020年,現行標準下6.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6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2]。2021年2月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平山縣委書記董曉航、平山縣副縣長(掛職)趙文驥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石家莊市工商業聯合會駐平山縣下槐鎮南文都村工作隊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6]

人口

[編輯]

平山縣有關人口最早的記載為明洪武年間,當時有3625戶、26690人。咸豐五年(1855年),平山縣共有23213戶、115978人。民國20年(1931年),平山縣共有47900戶、238800人[2]

1949年,平山縣共有72165戶、249840人。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平山縣共有73247戶、271400人。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平山縣共有78808戶、325570人。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平山縣共有104400戶、426871人。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平山縣共有113175戶、426871人[2]

2020年11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平山縣常住人口為423333人,占石家莊市比重為3.77%[27]。其中,性別構成上,男性佔總人口比重51.07%,女性佔總人口比重48.93%,性別比為104.36[28];年齡構成上,0-14歲佔總人口比重21.14%,15-59歲佔總人口比重56.50%,60歲及以上佔總人口比重22.36%,65歲及以上佔總人口比重15.32%[29];受教育情況上,每10萬人口中擁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為9879人,高中為15979人,初中為43014人,小學為20492人,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8.98年提高至9.69年[30]

社會

[編輯]

截止2018年末,教育方面,平山縣共有高中5所、初中17所(其中民辦5所)、小學68所、職業特殊教育學校1所,共有中小學在校生64258人,教職工5998人。醫療衛生方面,平山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649個,其中縣級機構6個(民營3個)、衛生院34個、村級衛生室488個,共有床位1381張[23]

交通

[編輯]

鐵路方面,朔黃鐵路自西向東穿過縣域,設有猴刎站、小覺站、古月站、溫塘站、西柏坡站、三汲站。此外,縣內還有地方鐵路大宋鐵路,東至石家莊大郭村石家莊西站2場,西至宋家峪站,自宜安站分出線路經西柏坡電廠、平山南站至西柏坡站。

公路方面,G5 京昆高速自縣域東南穿過,S071 西柏坡高速自南向北貫穿縣域東部。此外還有 207國道 338國道與4條省道、6條縣道過境。全縣公路通車里程2836公里[31]

文化旅遊

[編輯]

方言

[編輯]

平山縣境內的漢語方言多屬於晉語張呼片

縣誌

[編輯]

平山縣歷史上有多部縣誌[2]

  •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平山縣誌》,知縣李從今編修,第一部縣誌,今佚
  •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平山縣續錄志》,知縣仇天民纂修,今殘存
  • 萬曆二十九年(1618年)《平山縣誌》,知縣苗峨然重訂,今佚
  • 康熙十一年(1672年)《平山縣誌》,知縣湯聘重修,共五卷
  • 咸豐三年(1853年)重修《平山縣誌》,共八卷
  • 光緒二年(1876年)續修《平山縣誌》,共六卷
  •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續修《平山縣誌》,共八卷
  • 民國20年(1931年)《平山縣誌料集》,共十六卷
  • 1996年《平山縣誌》

縣城

[編輯]

古蒲吾縣治所位於今平山縣城東南8公里處的蒲吾原村址,已被黃壁莊水庫淹沒。

平山縣城為大定二年(1162年)縣令賈彥所建,為土城,弘治年間知縣董璽增減磚樓,後在萬曆、康熙、咸豐年間先後補修,城牆周長四里一百二十步,高三丈一尺,寬兩丈,有四門,現已毀[2]

文物與旅遊景點

[編輯]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毛澤東同志舊居

平山縣旅遊資源豐富,「十三五」時期共接待遊客6833萬人次[22]

註釋

[編輯]
  1. ^ 辛集市
  2. ^ 石家莊市鹿泉區
  3. ^ 恆山郡在漢朝的名稱調整為:
    高后元年(前187年),封恆山郡為恆山國;高后八年(前180年),國除為郡;文帝元年(前179年),為避漢文帝劉恆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封常山郡為常山國;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復改為常山郡;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於今平山縣東南封桑中山國,西漢末除;東漢建武十七年(41年),常山郡併入中山侯國,蒲吾縣屬之;建武二十年(44年),復置常山郡,蒲吾縣屬之;永平五年(62年),封常山郡為常山國;建初四年(79年),復改為常山郡;永元二年(90年),又封常山郡為常山國;建安十一年(206年),復改為常山郡。
  4. ^ 今名王母觀山。
  5. ^ 治所在井陘縣
  6. ^ 新唐書》作蒲吾縣併入房山縣[6]
  7. ^ 新唐書》作天寶十五載,同為756年[6]
  8. ^ 岳州又名西平州。
  9. ^ 平山縣名由來一般有三種說法,見名稱
  10. ^ 熙寧八年(1075年),又析置井陘縣。
  11. ^ 唐朝行政區劃將縣分為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
  12. ^ 次年改為保定道
  13. ^ 平山縣在1937年至1949年的行政隸屬調整為:
    1937年,平山縣屬晉察冀邊區冀西區;1938年9月,平山縣屬晉察冀邊區冀西區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0年5月,平山縣屬晉察冀邊區第五專署,8月設立的建屏縣也屬於第五專署;1942年2月,平山縣屬晉察冀邊區北嶽區第五專區;1944年6月,平山縣屬晉察冀邊區北嶽區第四專區;1944年7月,北嶽區分為冀晉區與冀察區,平山縣屬冀晉區;1945年10月,重新設立的平山縣、建屏縣屬冀晉區第四專區;1946年4月,平山縣劃歸冀晉區第三專區;1947年6月,平山縣、建屏縣屬冀晉區第四專區;1947年12月,冀晉區與察哈爾省合併為北嶽行政公署,平山縣、建屏縣屬北嶽區第四專區;1949年1月,北嶽區與冀熱察區合併為察哈爾省,第四專區改為建屏專區;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平山縣、建屏縣屬河北省石門專區(9月改稱石家莊專區)。
  14. ^ 民國27年(1938年)6月,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周建屏於平山縣小覺鎮病逝。
  15. ^ 以「1947-1949年中共中央所在地紀念館」名義。獲選時位於建屏縣內。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均於1982年7月23日第二批公佈時廢止。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平山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平山县志. 北京: 中國書籍出版社. 1996-12. ISBN 7506805960. 
  3. ^ 漢書·志第二十八上·地理志》:「常山郡,戶十四萬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萬七千九百五十六。縣十八:……蒲吾……」
  4. ^ 後漢書·志第二十·郡國二》:「常山國,高帝置。建武十三年省眞定國,以其縣屬。十三城…… 蒲吾,史記番吾君。杜預曰晉之蒲邑也。古今注曰:「永平十年,作常山呼沱河蒲吾渠,通漕船也。」」
  5. ^ 隋書·志第二十五·地理中》:「恆山郡,後周置恆州。統縣八,戶十七萬七千五百七十一……井陘,後齊廢石邑,以置井陘。開皇六年複石邑縣,分置井陘。十六年於井陘置井州,及置葦澤縣。大業初廢州,並廢葦澤縣及蒲吾縣入焉。房山,開皇十六年置。靈壽,後周置蒲吾郡,開皇初郡廢。
  6. ^ 6.0 6.1 6.2 6.3 新唐書·志第二十九·地理三》:「鎮州常山郡,大都督府。本恆州恆山郡……天寶元年更郡名,十五載曰平山,尋復為恆山……井陘,中。義寧元年置井陘郡,又析置葦澤縣。武德元年曰井州,後又領鹿泉及房山、蒲吾、靈壽。貞觀元年省蒲吾入房山,鹿泉、葦澤入井陘。十七年州廢,縣皆來屬。有鐵。有離隔山。平山,中。本房山。義寧元年置房山郡,又置蒲吾縣。武德元年曰嶽州,四年州廢,縣皆隸井州。天寶十五載更名。有鐵。有白馬關。有房山。
  7. ^ 王滌心(纂修); 郭程先(編輯). 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⑩ 咸丰平山县志. 上海: 上海書店. 2006. ISBN 9787806784426. 
  8. ^ 舊唐書·志第十九·地理二》:「鎮州秦東垣縣。漢高改名真定,置恆山郡,又為真定國。歷代為常山郡。……天寶元年,改為常山郡。乾元元年,復為恆州。興元元年,升為都督府。元和十五年,改為鎮州。……
    「井陘,漢縣,屬常山郡。……武德元年,改為井州。四年,又以廢岳州之房山、蒲吾二縣,恆州之鹿泉來屬。五年,又以恆州之靈壽來屬。貞觀元年,廢蒲吾、葦澤二縣入井陘。十七年,廢井州,以井陘等三縣屬恆州。……
    「平山,漢蒲吾縣,屬常山郡。隋改為房山縣。義甯元年,置房山郡。武德元年,置岳州,領房山一縣。四年,廢岳州,房山屬恆州。至德元年,改為平山縣,仍以恆州為平山郡。」
  9. ^ 太平寰宇記·河北道十 鎮州》:「平山縣西北八十里舊七鄊本漢蒲吾縣北屬常山郡後漢於此立房山縣魏以來廢開皇十六年又置房山縣以縣西北山為名其城內實外險一名嘉陽城義寧元年置房山郡唐武德元年置嶽州房山縣一四年州廢縣屬恆州至德元年改為平山仍以恆州為平山郡房山隋圖經雲嶺山有王母祠甚靈俗號為王母山
    「後漢章帝元和三年幸趙祠房山即謂此也在縣西北五十里濊水出焉亦謂石臼水又謂之鹿水出行唐東入博陵謂水刁溝一謂之架□水又從此過石潼山南流入滹沱河前慕容雋時房山王母祠前大樹自㧞根下得玉圭璧八十三顆光色精竒雋以為神嶽之命遣尚書叚勤以太牢祭之每祀有一虎徃來祠側性頗馴狎不害於物在縣東二十里」
  10. ^ 10.0 10.1 宋史·志第三十九·地理二》:「眞定府,次府,常山郡,唐成德軍節度……縣九:……井陘,次畿。熙寧六年,省入獲鹿、平山。八年復置……平山,次畿。有甘泉、嵐州、沂州、檀明、夫婦、柏嶺、黃岡、洪山、赤箭、抱兒、石虎、中子、雕鄶共、東臨山、西臨山十五砦。
  11. ^ 11.0 11.1 元史·志第十·地理一》:「真定路,唐恆山郡,又改鎮州。宋為真定府……領司一、縣九、府一、州五。府領三縣,州領十八縣。……平山,下。
  12. ^ 明史·志第十六·地理一》:「真定府……平山府西少北。北有滹沱河,東北有冶河入焉。西北有房山。西有十八盤、下口村巡檢司。
  13. ^ 13.0 13.1 清史稿·志第二十九·地理一》:「正定府,衝,繁。隸清河道。總兵駐。明曰真定。領州五,縣二十七……領州一,縣十三。……平山,簡。府西少北八十里。西北有房山,濊河出焉,古石臼水,今湮。滹沱自山西五臺首入縣西北,始出山。又納冶河,始湍悍。邊牆北首合河口,南訖清風口。有洪子店巡司。
  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3年第13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3-08-09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8). 
  15. ^ 15.0 15.1 15.2 平山简介. 平山縣人民政府網. 2020-10-21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16. ^ 河流湖泊. 平山縣人民政府網. 2020-10-16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17. ^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平山县. 國家統計局. 2020-11-06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18. ^ 最新!河北101县(市、区)委书记履新!. 搜狐網. 2020-05-24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19. ^ 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胜利闭幕.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網. 2019-03-09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20. ^ 平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平山縣人民政府網. 2021-07-26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21. ^ 政协平山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平山縣人民政府網. 2021-07-26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22. ^ 22.0 22.1 22.2 最新!平山县政府工作报告要点速读. 平山縣人民政府網. 2021-03-12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23. ^ 23.0 23.1 平山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平山縣人民政府網. 2019-03-26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24. ^ 河北平山西柏坡经济开发区. 石家莊市投資促進局網. 2018-09-21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25. ^ 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脱贫“摘帽”.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 2018-10-14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26.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 2021-02-25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27. ^ 石家莊市統計局; 石家莊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各县(市、区)人口情况.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網. 2021-05-31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28. ^ 石家莊市統計局; 石家莊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人口性别构成情况.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網. 2021-05-31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29. ^ 石家莊市統計局; 石家莊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人口年龄构成情况.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網. 2021-05-31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30. ^ 石家莊市統計局; 石家莊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人口受教育情况.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網. 2021-05-31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31. ^ 交通运输. 平山縣人民政府網. 2020-09-27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32.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增9家. 鳳凰網. 2011-09-06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33.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央政府入門網站. 1982-02-23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34. ^ 34.0 34.1 34.2 河北省人民委員會公佈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名單的通知((56)文張字第4號),河北省人民委員會,1956年9月7日.
  35. ^ 35.0 35.1 35.2 35.3 35.4 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重新公佈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冀政〔1982〕157號),河北省人民政府,1982年7月23日.
  36. ^ 中国官方公布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華夏經緯網. 2008-05-19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37.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央政府入門網站. 1988-01-13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38.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06〕19号). 中央政府入門網站. 2006-05-25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5). 
  39. ^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政府入門網站. 2013-05-03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40. ^ 40.0 40.1 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佈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保護範圍(冀政函〔2008〕108號),河北省人民政府,2008年10月23日.
  41. ^ 41.0 41.1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河北博物院. 2018-02-14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42. ^ 中國政府網. 国务院关于发布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 2002-05-27 [202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0).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