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廬州 (隋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廬州
楊吳南唐後周
581年—1276年

坐標:31°50′N 117°18′E / 31.83°N 117.3°E / 31.83; 117.3
國家楊吳南唐後周
首府合肥縣
歷史 
• 成立
581年
• 廢除
1276年
貨幣開皇五銖開元通寶宋通元寶
分區
 • 類型
 • 單元合肥、慎 (梁)、廬江、舒城、襄安 (巢)、無為、開化、霍山、淠水
前身
繼承
合州 (安徽)
霍州 (北齊)
廬州路
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廬州中國隋朝起設置的一個唐朝上州宋朝為望州,治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建制始於開皇初年(約581年)改合州為廬州,終於至元十三年(1276年)平廬州改建制為廬州路,歷時近700年,轄境大致為今天合肥市區全境、肥東縣全境、肥西縣全境、舒城縣全境、長豐縣南部,而廬江縣全境、巢湖市全境、無為縣全境、六安市區全境、霍山縣全境、英山縣全境、霍邱縣南部、金寨縣部分地區亦時有併入。

沿革

[編輯]

[編輯]

開皇初年,改合州為廬州。治所在合肥縣(今安徽省合肥市)。

大業八年,領七縣:合肥縣、開化縣、霍山縣、慎縣、廬江縣、襄安縣、淠水縣。[1]

隋代行政區劃變遷
區劃 開皇元年 區劃 大業3年
廬州 霍州 廬江郡
汝陰郡 廬江郡 南梁郡 岳安郡 北沛郡 合肥縣 襄安縣
廬江縣 慎縣
霍山縣 開化縣
淠水縣
汝陰縣 廬江縣 慎縣 岳安縣
開化縣
新蔡縣

[編輯]

武德三年,改為廬州,領合肥、廬江、慎三縣。[2]

武德七年,廢巢州及開城、扶陽二縣,改襄安為巢縣,屬廬州[2]

開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廬江二縣,取古龍舒縣之名,置舒城縣[2]

開元末年,領五縣:合肥縣、慎縣巢縣廬江縣舒城縣[1]

天寶元年,改為廬江郡。乾元元年,復為廬州。[2]

唐朝廬州轄縣
618年 合肥縣慎縣襄安縣廬江縣霍山縣[3]淠水縣
619年 合肥縣慎縣襄安縣廬江縣霍山縣(廢除淠水縣
620年 合肥縣慎縣廬江縣霍山縣襄安縣改屬巢州
621年 合肥縣慎縣廬江縣霍山縣改屬霍州
625年 合肥縣慎縣廬江縣襄安縣來屬,改為巢縣
626年 合肥縣慎縣廬江縣巢縣(新設舒城縣[4]

[編輯]

太平興國三年,以巢、廬江二縣隸無為軍[5]

元豐三年,領三縣:合肥縣、慎縣、舒城縣。[5]

崇寧元年,領縣三:合肥縣、舒城縣、慎縣。[6]

紹興初年,寄治巢縣。[6]

乾道五年,詔修廬州城。明年三月二十二日興工,四月畢。[7]

慶元元年,因夏水毀城,王知新因命整治,並暗渠,浚長壕,修瓮城,視舊加倍。壁壘崇堅,樓櫓相望,稱雄淮右。[7]

開禧二年,帥田琳略加增修。[7]

嘉定四年,夏水毀城,帥李大東將新城、古城悉加修築,數月而就,並疏三壕,合雞鳴山水入於市河,金湯益固,比險方漢雲。古城凡九十三處,羊馬牆八百八十四丈,水埧九處九十二丈,臥牛一十五處五百二十六丈。又增修古城一帶女頭,與內城相為雄長雲。[7]

廢置

[編輯]

元朝至元十三年,改為廬州路。元朝至正二十四年(龍鳳十年,1364年),朱元璋政權改為廬州府,1912年廢除廬州府。

戶口

[編輯]

[編輯]

大業五年,戶四萬一千六百三十二。[8]

[編輯]

貞觀十三年,領縣四,戶五千三百五十八,口二萬七千五百一十三。[2]

天寶十三年,戶四萬三千三百二十三,口二十萬五千三百九十六。[2][9]

[編輯]

元豐三年,主戶六萬一百三十六,客戶三萬三百五十二。[5]

崇寧元年,戶八萬三千五十六,口一十七萬八千三百五十九。[6]

州格等升遷

[編輯]

[編輯]

乾元元年,升上州。[2]

[編輯]

大觀二年,升望州。[6]

建炎二年,置淮南西路安撫使司。[6]

乾道二年,置安撫使司於和州。[6]

乾道五年,復舊制。[6]


刺史

[編輯]
唐朝廬州刺史
楊吳廬州刺史
南唐廬州刺史
後周廬州刺史
北宋知廬州

註釋

[編輯]
  1. ^ 1.0 1.1 譚其驤. 第五册(隋唐五代)·唐时期·淮南道. 《中国历史地图集》.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6. ISBN 7-5031-0384-1.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劉, 昫. 《旧唐书·卷四十·志第二十·地理三》. 
  3. ^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青山鄉
  4. ^ 安徽省舒城縣
  5. ^ 5.0 5.1 5.2 王, 存. 《元丰九域志·卷第五·淮南路·西路》.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脫脫(ᠲᠣᠭᠲᠠᠭᠠ). 《宋史·卷八十八·志第四十一·地理四·淮南路》. 
  7. ^ 7.0 7.1 7.2 7.3 徐, 松. 《宋会要辑稿·方域九·诸城修改移并》. 
  8. ^ 魏, 徵. 《隋书·卷三一·志第二六·庐江郡》. 
  9. ^ 歐陽, 修. 《新唐书·卷第四十一·志第三十一·地理五》.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