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米哈伊爾·蕭洛霍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米哈伊爾·蕭洛霍夫 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出生(1905-05-24)1905年5月24日
 俄羅斯帝國維申斯卡亞英語Vyoshenskaya(今羅斯托夫州蕭洛霍夫區
逝世1984年2月21日(1984歲—02—21)(78歲)
 蘇聯維申斯卡亞
職業小說家
國籍蘇聯
民族俄羅斯人, 烏克蘭人
代表作靜靜的頓河
獎項諾貝爾文學獎
1965

簽名

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蕭洛霍夫(俄語: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о́лохов;1905年5月24日—1984年2月21日),蘇聯作家。連任多屆蘇共中央委員,當過蘇聯作家協會書記,並兩次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勳章。

1922年,前往莫斯科,加入青年近衛軍,隔年與一位哥薩克的女教師瑪麗姬·格羅斯拉伕斯卡婭結婚。並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胎記》。1924年他回到頓河開始創作,1928年《靜靜的頓河》第一部在蘇聯《十月》雜誌上發表就聲譽鵲起,立刻受到國內外的矚目,在德國銷售量甚至超過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年輕的蕭洛霍夫躍昇世界級作家。1956年除夕至1957年元旦,在《真理報》連載《一個人的遭遇》。1965年以《靜靜的頓河》一書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另一部長篇《新墾地》是《靜靜的頓河》的續作。

1999年,《靜靜的頓河》手稿被發現存於蕭洛霍夫密友庫達紹夫的遠親家中。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財政部籌款,以50萬美元購得,俄羅斯文獻鑑定專家委員會鑑定手稿確為蕭洛霍夫手跡,目前珍藏於「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2005年命名為「蕭洛霍夫年」。

著作

[編輯]
  • 《靜靜的頓河》四卷,中文版1988人民文學出版社
  • 《新墾地》(舊譯《被開墾的處女地》)兩部,中文版1984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一個人的遭遇》,中文版1973北京大學俄語系批判材料
  • 《他們為祖國而戰》,中文版1973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頓河故事》,中文版1959上海文藝出版社
  • 《考驗》
  • 《三》
  • 《欽差》
  • 《淺藍的原野》
  • 《蕭洛霍夫文集》全8卷,中文版2000人民文學出版社
  • 《蕭洛霍夫全集》全16卷,中文版2018上海文藝出版社

參考資料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Лукин Ю. Б. О творческом пути Михаила Шолохова (1950).
  • Лукин Ю. Б. Михаил Шолохов (1952, 2-е изд., 1962).
  • Лукин Ю. Б. Два портрета. А. С. Макаренко. М. А. Шолохов. Критико-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ие очерки. — М.: «Московский рабочий», 1975. — 416 с.
  • Воронов В. А. Юность Шолохова: Страницы биографии писателя. Ростов-н/Д: Кн. изд-во. 1985 (俄語). 
  • Жбанников А. С. Михаил Шолохов — больше, чем писатель. — Ростов-на-Дону, 2006. — 272 с. ISBN 5-87257-154-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