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葫蘆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葫蘆絲
C調葫蘆絲音域

葫蘆絲,又叫葫蘆簫篳朗叨傣語,「篳」是氣鳴樂器的總稱,「朗」和「叨」是一個詞組葫蘆的意思 用相近的泰語顯示是 ปี่น้ำเต้า)、潑勒翁阿昌語,「潑勒」是,「翁」是葫蘆)、布賴德昂族語,「布」是吹,「賴」是葫蘆)、米倫比格寶渥格寶(德昂族各地方言)、拜洪廖佤語,「拜」是簧管樂器的泛稱,「洪廖」是葫蘆)或同格滿布朗族)、背板西盟佤族),是傣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布朗族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屬簧管樂器,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


樣式

[編輯]

傣族葫蘆絲

[編輯]

把3根長短不一的竹管並排插入葫蘆。竹管下端,嵌有銅簧片,中間一根較長的竹管開7個按音孔,前6後1,可吹出由g~g1一個八度,稱為主管。其餘兩根是副管,只設簧片、不開音孔,葫蘆柄端開有送氣孔或插入一小竹管形成吹口,吹奏時,主管奏主旋律,副管發單音,形成和聲效果。

阿昌族葫蘆絲

[編輯]

阿昌族的葫蘆絲和傣族的相似,用葫蘆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長6厘米,主管長50厘米,副管分別長33和17厘米,在兩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側,分別留有一條竹片,用細竹條與主管綑紮在一起。

西盟佤族葫蘆絲

[編輯]

3根簫管插入葫蘆底部,用蠟封固,上端的竹製吹管僅長兩厘米。主管除開有7個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還開有兩個氣孔。主管演奏旋律,兩根副管發出純五度音程的持續音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續音或需要單持續音時,還可將副管堵住。

葫蘆絲的傳說

[編輯]
  1. 相傳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勐養江畔,有一個傣族男孩子在一次山洪爆發中用一個大葫蘆救出心上人,佛祖被他忠貞不渝的愛情所感動,把竹管插入金葫蘆,送給男孩子,男孩子立刻吹出美妙的樂聲,頓時風平浪靜,鮮花盛開,孔雀開屏,祝福這對情侶吉祥幸福,從此,葫蘆絲就在梁河縣勐養傣族人家傳承下來,梁河的德昂族、景頗族、阿昌族也前來學習,並擴大到了整個德宏和其他民族地區。[1]
  2. 上古時代有一頭凶獸,經常下山吃人和牲畜。有傣族英雄叫做阿泰,他到女媧的宮殿,女媧賜他一個可以收取妖魔鬼怪的葫蘆。阿泰回到自己的家鄉,等凶獸出現之時,用葫蘆將凶獸收取。但凶獸依然在葫蘆里亂撞,於是阿泰將一根竹子插在了葫蘆的底部,凶獸終於在裏面安靜了下來,再也沒有出來作怪。後來為了紀念阿泰的事跡,大家仿照這葫蘆和竹子模樣作出了葫蘆絲,作為樂器流傳了下來。

葫蘆絲名家

[編輯]

葫蘆絲名曲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云南梁河县:葫芦丝吉祥发源地——新華網. [2008-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