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哈比人歷險記 (遊戲)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哈比人歷險記
  • The Hobbit
類型互動式小說
平台
開發商Beam Software
發行商Melbourne House
模式單人
發行日

哈比人歷險記(英語:The Hobbit,中國大陸譯作「霍比特人」)是1982年互動式小說電子遊戲,在家用電腦ZX Spectrum上發售。它基於1937年J·R·R·托爾金所著的《哈比人歷險記》,由Beam Software 的菲利普·米切爾(Philip Mitchell)和維羅妮卡·梅格勒英語Veronika Megler[2][3]開發,並由Melbourne House發行。隨後,它被移植到當時已經問世的大部分家用電腦平台上,包括Commodore 64BBC Micro和Oric。 [4]遊戲還與圖書出版商簽訂協議,與原作《哈比人歷險記》一書捆綁銷售。

米切爾為遊戲編寫了一種在當時非常先進的語法分析器,並稱它為「Inglish」。[5][6]當時,大多數冒險遊戲使用的是簡單的動-名詞分析器,玩家只能輸入像「拿到枱燈(get lamp)」這樣的簡單短語。但有了Inglish,玩家可以輸入更加複雜的句子,如「問問甘道夫那幅奇怪的地圖是怎麼回事兒然後拿起劍並用它殺死巨魔(ask Gandalf about the curious map then take sword and kill troll with it)」。引入了代詞、副詞(「惡狠狠地攻擊半獸人(viciously attack the goblin)」)、標點符號和介詞的Inglish可以處理複雜且符合日常語言習慣的句子。於是,玩家得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與遊戲世界互動。

遊戲玩法

[編輯]

遊戲使用了大量的圖像來表現不同的場景,這些圖像以肯特·里斯(Kent Rees)的設計為藍本。為了節省空間,磁帶版遊戲以壓縮格式存儲這些圖像:先是儲存輪廓資訊,然後再在熒幕上以Flood fill演算法填充封閉區域。[7]因為當時的CPU執行速度緩慢,所以每個場景的繪製都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基於磁盤的遊戲版本則使用了預先彩現的、更高質量的圖像。

維羅妮卡·梅格勒為遊戲開發了一套創新的圍繞文本的物理系統。[8]包括角色在內,遊戲中所有物體的大小、重量和彈性都被仔細計算過。物體可以被放置在其它物體內,可以被繩子連接在一起,也可以被損壞或打碎。要想通過其中一個關卡,玩家需要讓主角坐進一個桶里,稍事休息,然後連人帶桶被扔進活板門。

不同於其它互動式小說,《哈比人歷險記》是實時的。如果玩家掛機太久,導致「WAIT」命令被自動調用,便會有意外事件發生。輸入「PAUSE」命令即可將這個設計關閉,遊戲進程會被立即中止,直到玩家再次按下任意按鍵。

遊戲設有非玩家角色(NPC),他們完全獨立於玩家,並且受完全相同的遊戲規則約束。由於他們的行動會受到其忠誠度、能力和個性的影響,所以無法被準確預測。比如,甘道夫的角色就會在世界各地(大約50個場景)中閒逛、挑挑揀揀、衝鋒陷陣、或變成俘虜。

角色行為的隨機性,加上豐富的物理系統,以及難以預測的戰鬥系統,使遊戲的玩法多種多樣,但這種自由度有時也會導致問題,比如一個重要角色可能被提前殺死。針對這種情況的應對方案也同樣多得數不清,現在看來,該遊戲可以被視為浮現式玩法最初的實例之一。這必然會導致程式出錯,在開發過程中,梅格勒就曾目睹動物NPC在玩家到達之前互相殘殺。於是,該遊戲的說明文檔警告道,「由於本遊戲的龐大體量和複雜性,我們無法保證它永遠不會犯錯」。遊戲發售後,Melbourne House修正了部分錯誤,發佈了1.1版本。但還有一個導致遊戲不可獲勝的錯誤未被修正,最終迫使其發佈1.2版本。但是該公司一直沒有能夠修正所有錯誤。[5]

反響

[編輯]

1985年的《資訊英語.info (magazine)》雜誌給Commodore 64上的《哈比人歷險記》打了三星(滿分五星),稱它的圖形水準「令人愉快但並非頂級」,而它的語法分析器和謎題設計與「當今大多數冒險遊戲區別不大」。該雜誌得出的結論是:「托爾金的粉絲大概會對它感到滿意」。[9]

《哈比人歷險記》在 1983 年的 ZX Spectrum[10]以及次年的C64和BBC[11]平台上登頂英國暢銷榜,並在1983年榮獲金搖桿最佳策略遊戲獎[12]遊戲也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頭兩年它以14.95英鎊的零售價賣出了超過100,000份。[13]雖然沒有遊戲的實際銷售資料記錄,但根據1985年3月的一篇文章的估計,它的銷售量可能在100,000到200,000之間,[14]甚至有可能達到了500,000,它很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文字冒險遊戲,只有Infocom的《魔域》可以挑戰它的地位」[5]。相當多的圖像使用(而不是僅有文字),Inglish分析器的靈活性,非玩家角色新穎的獨立性,和托爾金原作的流行度,一同造就了這款現象級的遊戲。

1989年,《Macworld》雜誌評測了Macintosh版本的《哈比人歷險記》、《魔戒現身:魔戒遊戲一》和《魔多之影:魔戒遊戲二》,並批評《哈比人歷險記》「尤其笨拙」,理由是遊戲體驗「被僅有400字的輸入詞彙破壞」,而後兩部作品的輸入詞彙達到了800字。《Macworld》稱《魔戒現身》「非常精緻」,並推薦玩家放棄《哈比人歷險記》,從《魔戒現身》入手該系列。他們稱讚了哈比人歷險記的畫面,卻表示在後兩部作品中,「美術對遊戲的整體魅力幾乎沒有貢獻」。此外,《Macworld》批評了文本冒險格式的僵硬和過時(儘管它也承認「遊戲的程式是在十年前編寫的「)[15]不過,它也肯定了這三款遊戲「富有文學性,在精神上忠實於原著」。

為了方便玩家,大衛·艾爾坎(David Elkan)於1984年出版了一本名為《哈比人歷險記遊戲指南》的書。[16]

緊隨《哈比人歷險記》之後,開發商Beam Software推出了1985年的《魔戒:第一作》、1987年的《魔多之影:魔戒第二作》和1989年的《末日裂縫》。他們還會在《神探夏洛克》中再次使用Inglish。

1986年,CRL發行了一部模仿《哈比人歷險記》的遊戲——《The Boggit》。

遊戲的一句台詞在流行文化中廣為流傳:「索林坐下唱起黃金之歌(Thorin sits down and starts singing about gold)」。 [17]

Nick Montfort的《Twisty Little Passages》一書也提到了本遊戲,該書探討了互動型小說的歷史和形式。

Discworld Noir》一書也提及《哈比人歷險記》 :當主角Lewton看到有人鑽進酒桶藏身時,他不知為何想起了「等待——時光如梭(You wait – time passes)」和「索林坐下唱起黃金之歌」這兩句話。

參考

[編輯]
  1. ^ Special Feature: Happy Birthday!. Popular Computing Weekly. 1 May 1987: 14–8. 
  2. ^ Simon Sharwood. Author of 80's classic The Hobbit didn't know game was a hit. The Register. 2012-11-18 [2012-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30). 
  3. ^ Original game packaging
  4. ^ Personal Computer Games (3): 4. February 1984 [3 Ma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 
  5. ^ 5.0 5.1 5.2 Maher, Jimmy. The Hobbit. The Digital Antiquarian. 2012-11-16 [10 Octo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0). 
  6. ^ Ruminations On "The Hobbit" Fandom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10-10.
  7. ^ "The Hobbit: Phil Garratt, after a brief sojourn in Middle Earth, takes time off to tell us what he found there" Garratt, Phil (1983) ZX Computing issue 8304, page 76
  8. ^ The Hobbit and his Lady. L'avventura è l'avventura. April 2002 [10 Octo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4). 
  9. ^ Dunnington, Benn; Brown, Mark R. C-64/128 Gallery. Info. December 1985 – January 1986: 4–5,88–93 [2019-03-19]. 
  10. ^ Melbourne House Advertisement. Sinclair User. April 1983, (13): 4 [3 Ma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 
  11. ^ "Chart Toppers", C&VG issue 28, page 163,
  12. ^ "The Golden Joystick Award", C&VG issue 29, page 15
  13. ^ Mike Gerrard: Adventuring into an Unknown World.
  14. ^ [1], C&VG issue 41
  15. ^ McCandless, Keith. New Hobbits For Old. Macworld (Mac Publishing). May 1989: 209. 
  16. ^ David Elkan: A Guide to Playing the Hobbit.
  17. ^ Campbell, Stuart. Top 100 Speccy Games. Your Sinclair. December 1991, (72): 2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