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龍泉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龍泉府為遠東地區中世紀古國渤海國之一,稱上京,位於今中國黑龍江省寧安市西南之渤海鎮;《新唐書[1]稱此處原為「肅慎故地」。領四州(龍州湖州渤州銅州獨奏州)。

黑龍江寧安渤海上京城遺址出土殘磚,上面刻「上京」兩字。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歷史

[編輯]

公元755年左右(天寶末年),渤海國國王文王大欽茂將渤海國都從「舊國」(敖東城)遷徙至北去三百里、位於忽汗河東的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三十餘年後又將國都遷至東京龍原府(今吉林琿春八連城),其間一度又以中京顯德府為都(今吉林和龍西古城),第五代成王大華璵在公元794年—公元795年間將國都從東京龍原府遷了上京龍泉府,直至渤海國滅亡。[2]

龍泉府管轄領域。中央部淡緑色部分。

特點

[編輯]

上京龍泉府無論從佈局、風格、形制都仿效唐長安城,但規模遜於長安。長安城總面積約為84平方公里,城周周長為36745.4米,而上京龍泉府總面積(連郭城)約為15.93平方公里,(郭城)周長約16313米,隋唐長安城面積約為渤海上京龍泉府的5.27倍,周長約為其2.25倍。[3]

上京龍泉府的規模也小於日本奈良平安時代的都城平城京(主體東西4.3公里,南北4.8公里;外京東西1.6公里,南北2.1公里;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平安京(東西4.5公里,南北5.2公里;總面積約23.4平方公里)。

構造

[編輯]

上京龍泉府由山外郭城、宮城、王城三部分組成。

外郭城

[編輯]

平面呈長方形,總長16296.50米,城牆殘高高出地面約2—3米,牆外有護城河。有門十個,東西各二,南北各三,東、西、南、北門互相對直,全城共有土築街道十一條,其中有連接十個城門的五條筆直的中心道路,以及東西三條大道,一條環形道,路面寬窄不一。中央大道,有如長安的朱雀大街,寬110米,將城市分為東西兩區,兩區建有坊市,各坊四面有牆,坊有大有小,大多數是四個里坊為一個單元,一坊又有若干院落,坊市佈局規整,估計全城共計八十一個以上。[2]

宮城

[編輯]

位於外郭城北部中央,平面呈長方形,周長3986米,有南北二門。宮城可分東、西、北、中心四區,各區以城牆相隔。宮城中心區周長2680米,有南北二門,百姓稱南門為「五鳳樓」。中心區又可分為中、東、西三部分,中區在一條中軸線上,有規模宏大的宮殿址七座。宮城的北、東、西三面為禁苑,有水池、假山、亭榭。[2]

王城

[編輯]

在宮城南,與宮城相隔一條街道。王城呈長方形,有東、西、南三門。王城可分中、東、西三區,在東、西區內已發現十處官署遺址,中區地勢平坦,可能是廣場,兼作宮城南門與王城南門之間的通路,因此未發現任何遺址遺物。從王城的位置與佈局來觀察,應是渤海中央統治機構的所在地,相當於唐之皇城。[2]

建築

[編輯]

上京龍泉府的建築一般是夯土築基,青瓦鋪頂,土坯砌牆,外塗泥幛,再覆抹白灰,部分官署和寺廟還施以彩繪,以綠琉璃瓦鋪頂。

宮殿建築的四周設有迴廊,廊下有散水,台基高於地表,部分台基周圍以石砌築,有的石牆外還砌以青磚。廟宇多為廡殿式或歇山式。

王承禮的《渤海簡史》中認為:「上京城池巍峨,街道坊市井然有序,建築錯落有致,宮殿搭配廟宇,鴟尾豎起,寶珠居中,綠瓦彩柱,一派宏偉壯觀的氣象。」[2]

相關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
  2. ^ 2.0 2.1 2.2 2.3 2.4 王承禮. 《渤海简史》.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3. ^ 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渤海上京城. 文物出版社. 2009-7: 1312. ISBN 9787501027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