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50年-1951年縣市長選舉結果地理分佈:
  無黨籍人士。
  不在選舉範圍的台灣省陽明山管理局。
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二二八事件後的三月六日明的承諾將舉行縣市長民選等政治改革、暗地卻要求從大陸增調援兵來臺擴大鎮壓
臺南市於3月9日選出黃百祿、侯全成、湯德章為縣市長民選前過渡期間之市長候選人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臺灣戰後時期地方自治的開始,在蔣中正於1950年3月宣佈「復行視事」回任總統、6月韓戰爆發後,即由留學美國的政治學博士、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吳國楨推動。

1950年4月,剛遷至台灣的中華民國行政院在《省縣自治通則》尚未完成立法的情況下,頒佈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宣示將在台灣省實施地方自治選舉。這項全臺首屆縣市長選舉將臺灣省各縣市分成八期辦理,共選出縣市長21人,任期3年。投票作業於1950年8月12日至1951年7月29日期間在全臺灣省各地投票所進行,投票率高達79.6%。最後,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花蓮縣縣長選舉由中國民主社會黨楊仲鯨勝出,臺北市臺中市臺南市等3席由無黨籍人士贏得,而其餘17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不少這次選舉的當選人與參選人成了各縣市地方派系形成的代表人物。

當時參與選務工作的省民政廳長楊肇嘉曾說「值得我人慶幸的是此次人民對選舉的踴躍,秩序的嚴守,投票率之高...實可以說是成功!」[1]至於省級自治,晚年楊肇嘉回顧時說明當時為了動員戡亂,所以只有實施「半自治制」:僅由縣市議員間接選出「臨時性」的省議員,組成省議會省長則暫不選舉。[2]

這是繼日治時期1935年與1939年的臺灣頭兩次地方選舉後再度舉行以全臺為規模之選舉,也是第一次不限資格的普選,自此定期舉行的改選與1954年起的臺灣省議會議員選舉也為爾後的黨外運動提供平台,奠定了日後1969年首次國會議員增補選1991年-1992年國會在臺全面定期改選1994年首次省長暨直轄市長選舉1996年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直接民選2004年公民投票民主化進程的基礎。[3][4][5][6][7][8][9][10][11]

選舉方式

[編輯]

依照《臺灣省縣市長選舉罷免規程》規定:[12]

  • 須有全縣市過半數公民出席投票,得票超過投票總數之過半數者為當選。
  • 選舉結果,無人當選時,應就得票較多之前兩名候選人,於20日內舉行第二次投票,以得票較多者為當選。
  • 票數相同時,再以抽籤定之。

選舉起訖日期

[編輯]

臺灣省縣市長選舉起訖日期表:[13]

期別 縣市別 起訖日期
第一期 花蓮縣 1950年8月12日-1950年10月22日
臺東縣
第二期 臺中市 1950年10月20日-1951年1月7日
臺南市
基隆市
澎湖縣
臺北市 1950年10月20日-1951年1月14日
第三期 屏東縣 1951年1月22日-1951年4月1日
高雄縣
高雄市 1951年1月22日-1951年3月25日
第四期 臺北縣 1951年1月28日-1951年4月8日
桃園縣
新竹縣 1951年1月28日-1951年4月1日
第五期 彰化縣 1951年2月3日-1951年4月8日
宜蘭縣 1951年2月3日-1951年4月22日
第六期 臺南縣 1951年2月10日-1951年4月15日
雲林縣
嘉義縣 1951年2月10日-1951年4月22日
第七期 臺中縣 1951年3月5日-1951年5月13日
南投縣
第八期 苗栗縣 1950年5月5日-1951年7月29日

選舉統計

[編輯]

各政黨參與狀況

[編輯]

候選人黨籍統計:[14]

期別 縣市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青年黨 無黨籍
第一期 花蓮縣 5 1 0 0
臺東縣 5 0 0 2
第二期 臺中市 3 0 0 2
臺南市 5 0 0 1
基隆市 3 0 0 2
澎湖縣 3 0 0 1
臺北市 9 1 0 4
第三期 屏東縣 3 0 0 1
高雄縣 2 0 0 2
高雄市 3 0 0 1
第四期 臺北縣 4 0 0 2
桃園縣 5 0 0 2
新竹縣 3 0 0 4
第五期 彰化縣 4 0 0 1
宜蘭縣 3 0 0 1
第六期 臺南縣 3 0 0 0
雲林縣 2 0 0 0
嘉義縣 8 0 0 1
第七期 臺中縣 3 0 0 2
南投縣 4 1 1 0
第八期 苗栗縣 2 0 0 0
總計 82 3 1 29
百分比 71.30% 2.60% 0.86% 25.21%
  • 表格統計依據各縣長選舉事務所原先公佈之正式候選人名單,並包括投票前退出競選者。

各輪投票最高票候選人

[編輯]

各輪投票最高票候選人:

期別 縣市別 初選 複選
第一期 花蓮縣 楊仲鯨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楊仲鯨(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臺東縣 黃式鴻(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陳振宗(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二期 臺中市 楊基先無黨籍)     楊基先(無黨籍)    
臺南市 黃百祿(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葉廷珪無黨籍)    
基隆市 謝貫一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澎湖縣 李玉林(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臺北市 吳三連無黨籍)    
第三期 屏東縣 張山鐘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張山鐘(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高雄縣 陳新安無黨籍)     洪榮華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高雄市 謝掙強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四期 臺北縣 廖富本(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梅達夫(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桃園縣 徐言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徐崇德(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新竹縣 朱盛淇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五期 彰化縣 陳錫卿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宜蘭縣 陳旺全(無黨籍)     盧纘祥(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六期 臺南縣 高文瑞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雲林縣 吳景徽(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嘉義縣 李茂松(無黨籍)     林金生(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七期 臺中縣 陳水潭(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林鶴年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南投縣 李國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李國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第八期 苗栗縣 黃運金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劉定國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補選 苗栗縣 李白濱 中國青年黨)   賴順生(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臺東縣 吳金玉(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選舉地圖

[編輯]

選舉結果地理分佈:

初選最高票候選人黨籍 複選最高票候選人黨籍 當選人黨籍
  無黨籍人士。
  無黨籍人士。
  沒有舉行複選的縣市。
  無黨籍人士。

第一期

[編輯]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現職
李群山 花蓮縣玉里鎮鎮長
陳阿明 臺糖公司副工程師
楊仲鯨 臺灣省民政廳專員
周坤祺 花蓮縣糧食事務所所長
林茂盛 花蓮縣議會副議長
謝琳淼 花蓮縣吉安鄉鄉長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楊仲鯨 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22,687
林茂盛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2,663
周坤祺 無黨籍 7,945
李群山 無黨籍 7,068
謝琳淼 無黨籍 6,745
陳阿民 無黨籍 6,475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楊仲鯨 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35,444
林茂盛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31,408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陳振宗 現任國民大會代表、省參議員
黃式鴻 曾任民政廳專門委員、臺東縣長
張慶萱 現任臺東縣糧食事務所總務課長
鍾生鑑 現任農林廳檢驗局專員、縣農會技師
周伸興 現任臺東縣貨運公司董事、汽車商業公會理事長
黃忠 曾任國校教員,現為商人
林作梅 現任臺東縣公賣局局長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黃式鴻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1,784
陳振宗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0,796
周伸興 7,512
鐘生鑑 7,102
黃忠 6,292
林作梅 1,601
張慶萱 770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當選
陳振宗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黃式鴻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 臺東縣首任民選縣長陳振宗任職不及一年病逝,臺東縣長一職因而在1952年舉行補選。

補選

[編輯]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吳金玉 時任臺東縣議長

國民黨推出了臺東縣議長吳金玉參選縣長補選,在一人參選下最終當選。

投票結果
1952年臺東縣縣長補選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吳金玉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5,301 100%
選舉人數 56,316
投票數 50,308
有效票 47,428
無效票 2,880
領取未投票 不詳
投票率 89.15%
資料來源:《臺東縣史·政事篇》,顏志光主修;李文良等纂修,2001年,頁239

第二期

[編輯]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廖朝舟 曾任台灣新聞販部主任,業農
楊基先 律師
林金標 曾任台中市參議會議長,業商
選舉過程

國民黨提名木材富商林金標,無黨籍人士則出現臺中一中畢業的律師楊基先,以及西屯人廖朝舟。楊基先邀請曾任臺中市台灣新聞社記者多年的巫永福為其助選。據巫永福回憶,楊基先極有人望,競選經費都是熱烈支持者的捐款。本來可以在第一次投票當選。然而開票時被作廢票八千多票,遂舉行第二次投票。[15]林金標則獲得國民黨黨方的大力支持。據林金標回憶,當時國民黨要求黨員拉50票,要寫下姓名、住址、蓋私章,結果引起了選民反感。最終投票前楊基先陣營拜託臺中市聞人施金豆、李元煜在政見發表會上持「天地良心」標語下跪,要選民投票給楊,影響了林金標的落選。[16]最終楊基先當選市長,也讓林金標為競選市長出售了一紡織工廠及北電區弋坑三百甲山火田。[15]

陳果夫的觀察,楊基先在臺中深入下層,如用壓力將遭反感,使廖朝舟的票有轉投楊的可能;並據教育界及衛生界人士謂:如果林金標不是由國民黨支持,反而可以當選。並認為國民黨未作基礎工作,臨時運用亦不高明。[17]何春木則回憶,林金標較木訥寡言,由於家境富裕,就算做官也絕不貪污。然而楊基先因擔任律師,口才較佳,加上有黨外的背景。一般民眾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都痛恨國民黨,因此楊基先在第一輪及第二輪投票都勝過林金標。[18]:150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楊基先 無黨籍 34,441
林金標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4,828
廖朝舟 無黨籍 7,901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楊基先 無黨籍 38,406
林金標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30,614

選後陳果夫向蔣中正報告時,稱林金標氣度較小,甚少與外界接洽。又認為林金標非地方重要紳仕所公推,且上級指定時又太遲。使對方有機可乘。[19]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吳國信 現任國大代表
邱鴻恩 現任台南監獄典獄長
劉子祥 曾任台南市議會議員
葉廷珪 曾任台南市議會議員
黃百祿 曾任台南市參議會議長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黃百祿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6,926
葉廷珪 無黨籍 16,648
吳國信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3,321
邱鴻恩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9,816
劉子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6,088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葉廷珪 無黨籍 46,156
黃百祿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2,435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林番王 業商
陳炳煌 任職台航公司
謝貫一 基隆市前任市長
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謝貫一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34,905
陳炳煌 無黨籍 17,656
林番王 無黨籍 8,167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李玉林 澎湖縣前任縣長
歐老萊 警員
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李玉林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1,395
歐老萊 無黨籍 6,070
吳三連(左二)於1951年1月7日獲悉以65.5%高票當選中華民國首都台北市第一屆民選市長後在辦事處與支持者舉杯同歡。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莊琮耀 現任台灣省政府參議
林紫貴 現任國民大會代表
郭伯儀 曾任少將參議
吳三連 前任台北市長
鄭來春 現在臺灣省政府建設廳服務
蘇金塗 現執業考試院及格中醫師
高玉樹 現任台北商會總幹事
選舉過程

高玉樹回憶,當時臺灣省主席吳國楨為了向美國表示中華民國國民黨的民主作風,舉辦縣市長選舉。而高玉樹的朋友陳重光因看不起國民黨內那些主動參選者,遂主動將高玉樹資料拿去登記參選本次選舉,[20]:19然而遇上了吳國楨苦勸下出馬角逐的無黨籍現任市長吳三連,吳國楨眼見先選出的花蓮縣長、臺中市長、臺南市長分別由黨外的楊仲鯨楊基先葉廷珪當選[21],頗為焦慮,表示全力支持吳三連。創下執政黨支持黨外候選人的唯一先例。[20]:19

然而國民黨支持非黨員的吳三連也引起黨員不滿,出現了國民黨籍的國大代表林紫貴出馬角逐市長。林紫貴原籍福州,曾在國民大會發言抨擊陳誠,認為陳誠應對東北各省陸續淪陷於共軍負責。[22]:37林紫貴在魏道明時期曾任台灣省新聞處長。當中國國民黨支持吳三連的態度明朗之後,吳三連所隸屬的民社黨非常不是滋味,所以,也決定反支持非民社黨的高玉樹(後來加入了民社黨),並正式以金錢予以助選。林紫貴的合縱連橫也與高玉樹陣營搭上了線。[23]

中國國民黨原先不想理會林紫貴,後來,不得不指示台北市黨部書記鄭品聰出面勸退,未料到林紫貴卻提出兩個條件,一、要求以教育部或交通部次長一職為交換;二、必須賠償他的競選經費。結果,兩項都未談成。第一項是因陳誠不肯,第二項是因他開價太高。雙方條件談不攏,林紫貴並未從此提高警覺,結果在市長投票前一星期,林紫貴突然遭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保安處逮捕,1951年1月4日晚上,他回到家中不久,就被兩名特務帶走了。一整夜未歸,他的太太和女國代情人四處探聽,才知道他已經被抓進了保安司令部。[23]理由是「知匪不報」。最後身在監獄的林紫貴已經無法從事競選活動了。[22]:38-39據保安司令部公佈的案情指出,林紫貴是涉入「台灣工作委員會」的共黨組織張逸舟案,他被指控替張逸舟申請入境擔任保證人,有「知匪不報」之嫌。[23]

在高玉樹陣營方面,高氏原本認為吳三連不會選遂受陳重光影響角逐,高玉樹認為吳三連是臺灣人所尊敬的人格者,頗有人望。因此高玉樹採消極態度,選而不競。[20]:20-21最終高玉樹得到28,075票,以第二名落選。

投票結果
1951年臺北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莊琮耀 無黨籍 12,348 8.80%
2 林紫貴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223 1.58%
3 郭伯儀 無黨籍 3,901 2.78%
4 吳三連 無黨籍 92,061 65.61%
5 鄭來春 無黨籍 984 0.70%
6 蘇金塗 無黨籍 726 0.52%
7 高玉樹 無黨籍 28,075 20.01%
選舉人數 257,849
投票數 143,344
有效票 140,318
投票率 55.59%
資料來源:《臺北市志·卷三·政制志選舉篇》,黃振超,1987年,頁249

與林紫貴、張逸舟同時被捕的,還有另一位保證人林秉周。原本被以匪諜案入獄的張逸舟,在選後以偽造文書輕判,在監時曾保外就醫。[23]林紫貴與林秉周選後不久即出了保密局監獄。據曾在白色恐怖時期被關入南所、曾與張逸舟同房的龔德柏回憶,「張逸舟匪諜案」係政府製造,張逸舟係福建人,為二戰期間臺灣海峽的大海盜,曾做過日本及國民黨特務戴笠的間諜。張氏曾自述他曾指揮搶過太古輪所運銀元三十餘萬元,帶來臺灣的金條也不算少數。原本匪諜沒有不槍斃的例,況且政府公佈的案件更為重要,然而選舉過後,不到半年張逸舟即解到桃園監獄,這是保密局所捕的「匪諜」沒有的例子。他的「匪諜」案,不過是國民黨用來打倒林紫貴之藉口,若真的槍斃,又未免過火。所以把他的「匪諜」案改為「偽造文書」:即林紫貴等保張逸舟入臺的保證書,於「因何來臺」一項填入「因公」二字,構成「偽造文書」。龔德柏語帶譏諷道:「由匪諜改變為『偽造文書』,其變化之大,真無可比擬,或者他們良心發現一點點,與張逸舟金條太多,兩者都有關係,亦未可知。」[24]:287-290

第三期

[編輯]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陳朝景 現任屏東縣農會理事長
孔德興 業律師
林嘯鯤 現任台灣省政府參議
張山鐘 業醫師
洪石柱 現任國民黨屏東縣改造委員
杜德三 現任台灣省建設廳技正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張山鐘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66,061
孔德興 25,882
林嘯鯤 22,366
陳朝景 11,599
洪石柱 6,422
杜德三 1,110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張山鐘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93,393
孔德興 61,656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余登發 現任國大代表
洪榮華 現任高雄縣建設局長
陳新安 現任高雄縣旗山鎮長
吳崇雄 曾任高雄縣記者公會理事長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陳新安 無黨籍 68,796
洪榮華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54,399
余登發 無黨籍 28,139
吳崇雄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503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洪榮華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90,803
陳新安 無黨籍 87,791

高雄市自1951年2月14日起至2月23日止,受理候選人登記。有謝掙強、黃昭明、林斌、李源棧登記,旋黃昭明放棄登記。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謝掙強 現任國民大會代表
林斌 曾任高雄記者公會理事長等職
李源棧 執業醫師
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謝掙強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49,223
林斌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3,738
李源棧 無黨籍 41,984

第四期

[編輯]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梅達夫 曾任台北縣長
廖富本 現任台北縣政府建設局技正
林兩端 曾任大華民報社長
林燕清 現任板橋鎮長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廖富本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93,697
梅達夫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85,109
林兩端 無黨籍 3,533
林燕清 無黨籍 1,994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梅達夫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73,389
廖富本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45,541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徐言 曾任新竹縣縣長、桃園縣縣長
魏肇潤 曾任新竹縣國大代表、現任台灣製茶工廠董事長
黃宗寬 現任大溪鎮長台灣省、地方自治協會常務理事等職
徐崇德 曾任蘆竹莊協議會議員、現任全民日報桃園分社主任
黃又安 曾任省府秘書現經營工廠
陳阿頭 曾任省農會代表、桃園縣農會常務理事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徐言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46,199
徐崇德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40,878
陳阿頭 15,151
黃宗寬 6,450
魏肇潤 3,663
黃又安 3,608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當選
徐崇德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徐言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朱盛淇 曾任新竹縣議會副議長、現任律師
古侃 曾任縣政府主任秘書、國民黨台灣省黨部設計委員
王繼呂 現任新竹大元企業公司董事長
解慶文 新竹縣建設局技正兼代農事試驗場場長
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朱盛淇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76,854
古侃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2,447
王繼呂 無黨籍 6,731
解慶文 無黨籍 698

第五期

[編輯]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于國楨 曾任湖北省利川縣長、河北省唐山市長、台中縣長
陳錫卿 彰化市長
陳萬福 曾任溪湖鎮長、現任台灣省合作金庫理事
黃漢樹 曾任台東縣政府職員、台中一中教員
投票結果

選舉期間,陳錫卿採耳語傳播,說是把他的傳單貼在豬舍內,可防止「豬隻染上豬瘟」,由於當時選民智識水準較低,此一耳語果然奏效,農民相爭索取陳錫卿的傳單貼於自家豬舍牆壁,形成陳錫卿獨特的選舉手法。選舉結果陳錫卿以153,972票,囊括全縣總票數一半以上,當選彰化縣長。[25]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陳錫卿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53,875
陳萬福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50,631
于國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35,709
黃漢樹 無黨籍 4,321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陳旺全 現任三星鄉農會理事長
盧纘祥 現任宜蘭縣農會理事長

本屆選舉中,國民黨推出了家大業大的文學家盧纘祥,而無黨籍則出現三星鄉籍的陳旺全角逐縣長。陳旺全曾任教師、三星鄉農會理事長,在選舉中陳旺全聘請陳逸松為競選總幹事。投票結果陳旺全獲48,324票、盧纘祥45,119票。然而卻因當時法規規定得票數必須超過總投票數的一半,結果該次選舉結果不被承認,必須重新選舉。在兩個禮拜後投票,最後在國民黨戒嚴體制下替盧纘祥做鋪天蓋地的動員下勝選。陳旺全「光榮的失敗」,也無意間形成宜蘭黨外的雛型。[26]:83-84日後陳旺全的本次選舉,與1975年立委增額選舉中的郭雨新1983年增額立委選舉中的黃煌雄,被列為「宜蘭縣三大選舉不公」。[26]:102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陳旺全 無黨籍 48,324
盧纘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45,119
  • 由於廢票數(4,239)過高,導致得票最多的陳旺全,其得票數並未超過總投票數的一半,因此按照法定程序,必須再舉行第二次投票,才能決定誰當選宜蘭縣首屆民選縣長。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當選
盧纘祥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陳旺全 無黨籍

第六期

[編輯]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高錦德 現任嘉南大圳理事、台南縣政府財政科長
高文瑞 現任台南縣教育會理事長、台南縣政府自治指導員
蔡愛仁 現任台南縣議會主任秘書

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高文瑞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06,631
蔡愛仁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52,742
高錦德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49,323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吳景徽 曾任斗六鎮鎮長
廖昆金 曾任台南縣參議員
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吳景徽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03,753
廖昆金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85,408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許世賢 現任嘉義縣婦女會理事長
李茂松 嘉義市參議會議長
林金生 台南縣政府指導員兼社會課長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李茂松 無黨籍 80,491
林金生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71,569
許世賢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2,078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林金生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01,482
李茂松 無黨籍 93,541

第七期

[編輯]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陳水潭 現任豐原鎮長
蔡卯生 現任清水鎮長
林鶴年 省立農學院教員
陳振順 現任台中縣政府軍事科編練股長
呂大椿 現任糧食局台中事務所食品供銷組長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陳水潭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72,735
林鶴年 無黨籍 58,330
蔡卯生 40,716
陳振順 7,532
呂大樁 1,277

林鶴年於兩次投票期間,經林猶龍引薦從無黨籍轉入中國國民黨。蔡卯生、陳振順、呂大椿三人支持林鶴年。[27]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林鶴年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88,055
陳水潭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80,921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陳如商 現任司法代書
廖啟川 現任教員
洪金園 中台產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國楨 南投縣政府民政局長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李國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59,047
廖啟川 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24,135
陳如商 中國青年黨 20,223
洪金園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3,257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李國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75,063
廖啟川 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42,207

第八期

[編輯]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黃運金 曾任律師、新竹市會議員、新竹縣參議會議長
劉定國 曾任台灣省警備司令部參謀、台灣省在鄉軍人訓練班副主任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黃運金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55,647
劉定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55,002
  • 由於廢票數(3,364)過高,導致得票最多的黃運金,其得票數並未超過總投票數的一半,因此按照法定程序,必須再舉行第二次投票,才能決定誰當選苗栗縣首屆民選縣長。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劉定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63,627
黃運金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60,814
  • 在新舊縣長交接典禮的同一天,落選人黃運金向高等法院所提出的控訴,表示劉定國現任軍職,當選不合法一案,宣判當選無效結果,選舉事務所也因此重新公告選舉。

補選

[編輯]
候選人名單
候選人 經歷
黃盛發 曾任台北地方法院司法官、國民黨苗栗縣改委會紀律委員
李白濱 曾任私立文林初級中學校長
張子斌 曾任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貿易局副局長、現任省府參議
賴順生 曾任私立大成中學校長
王天賜 竹曾任南區警民協會理事長、苗栗縣雜貨同業公會理事長
黃焜發 竹南煉瓦工場總經理
楊日恩 曾任新竹縣參議會參議員、苗栗縣議會議員
邱克修 曾任貴州省建設廳工程測量隊隊長、新竹縣政府建設局局長
第一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黃焜發 13,644
李白濱 中國青年黨 12,063
賴順生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1,570
黃發盛 9,776
邱克修 5,030
張子斌 4,569
楊日恩 571
  • 由於投票率僅 38.69%,不符合投票選民要過半之規定,必須再行投票。
第二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複選
李白濱 中國青年黨 30,275
賴順生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9,145
黃焜發 29,111
第三次投票結果
候選人 黨籍 得票數 當選
賴順生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75,608
李白濱 中國青年黨 25,162

參見條目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註釋與文獻

[編輯]
  1. ^ 楊肇嘉序。《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紀要》,臺北:臺灣省民政廳,1951年12月初版。
  2. ^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書局,1970年三版,頁348
  3. ^ 彭瑞金, 戰後台灣地方自治實施初階段,原生民主勢力的勃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臺灣省諮議會編, 2004
  4. ^ 蘇瑞鏘, 台灣(臨時)省議會「五龍一鳳」對結社權的態度——以「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為中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臺灣省諮議會編, 2004
  5. ^ 蔡秀玲, 台灣首屆縣市長選舉之研究(1950〜195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
  6. ^ 陳陽德、謝秉憲, 地方自治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作用[失效連結], 東海大學政治系
  7. ^ 賴昭呈, 台灣政治反對運動:歷史與組織分析(1947-198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5
  8. ^ 陳菊, 郭雨新與台灣戰後民主運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9. ^ 莊雅茹, 戰後臺灣女性參政之先驅:許世賢(1908-1983)的政治生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10. ^ 陳佳宏, 余登發與戰後臺灣民主運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
  11. ^ 林淇瀁, 一步一步行入黑牢的所在:雷震回憶錄《新黨運動黑皮書》導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03
  12. ^ 《臺灣省縣市長選舉罷免規程》,臺灣省政府公報,1950年。
  13. ^ 《台灣省首屆民選縣市長暨縣市議員特輯》,台灣新文化服務社,1952年
  14. ^ 《台灣省各縣市長選舉概況表》,中央改造委員會各處組會四十年度工作總檢討報,1952年
  15. ^ 15.0 15.1 白色恐怖下的台中市政府秘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巫永福回憶錄--我的風霜歲月 (節錄)。
  16. ^ 林叔欽編,《林金標回憶錄》,頁36。轉錄至林良哲,《何春木回憶錄》,頁155。
  17. ^ 陳果夫呈蔣中正臺中市競選市長情形及其觀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8. ^ 林良哲著. 《何春木回憶錄》 初版一刷. 臺北: 前衛出版社. 2004年9月. ISBN 957-801-450-3. 
  19. ^ 陳果夫函蔣中正鑑於本黨在臺中參選失敗之個人所聞及年來對黨務感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 ^ 20.0 20.1 20.2 黃富三. 《台北市歷屆市長議長口述歷史》. 台北市政府文獻委員會. 2001年12月. 
  21. ^ 花蓮縣於1950年10月22日投票、臺中市及臺南市於1951年1月7日投票、臺北市雖同為第二期,至1951年1月14日投票。見《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紀要》,臺北:臺灣省民政廳,1951年12月初版,頁26
  22. ^ 22.0 22.1 李世傑. 《特務打選戰》. 敦理出版社. 1989年10月. 
  23. ^ 23.0 23.1 23.2 23.3 【被遺忘的歷史】選舉奧步(二):特務、司法介入選舉. 想想論壇. 2019年12月30日 [2021-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4). 
  24. ^ 龔德柏. 〈蔣介石黑獄親歷記〉,收於李敖著,《白色恐怖述奇》 初版. 臺北市: 李敖出版社. 2002年4月. ISBN 957-510-099-9. 
  25. ^ 柯貴元,《地方派系與選舉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1年。頁139。
  26. ^ 26.0 26.1 財團法人台灣研究基金會執筆小組. 《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 玉山社. 2006年11月. ISBN 978-986-7375-87-2. 
  27. ^ 戰後台中縣地方派系與地方發展---以縣議會為中心(1950~1994) (學術論文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8. 

書目

[編輯]
  • 《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中央選舉委員會,1984年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