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加了兩個省級行政區(重慶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有7個地區改為地級市,1個地區更名,撤銷了1個地區和2個地級市,新設了1個地區。在縣級行政區劃方面,有3個改為市轄區,3個縣和1個自治縣改為縣級市,2個市轄區改為縣,3個縣級市改為市轄區,3個縣級市各分設為1個市轄區和1個縣。除此以外,還撤銷了19個市轄區、2個縣和2個縣級市,新設了22個市轄區、1個縣和1個縣級市,1個縣更名,3個縣和1個縣級市隸屬變更,1個縣和1個市轄區人民政府遷移。

列表中,行政單位名稱後的數字為行政區劃代碼

省級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編輯]
原行政單位 變更時間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
英屬香港 7月1日 根據《中英聯合聲明》,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原行政單位 變更時間與依據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
四川省 重慶市 510200 3月14日八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決定[1] 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重慶直轄市管轄原重慶市所轄行政區域 重慶市 500000
- 渝中區 510202 由重慶直轄市直接管理 直管 渝中區 500103
大渡口區 510203 大渡口區 500104
江北區 510211 江北區 500105
沙坪垻區 510212 沙坪垻區 500106
九龍坡區 510213 九龍坡區 500107
南岸區 510214 南岸區 500108
北碚區 510215 北碚區 500109
萬盛區 510216 萬盛區[註 1] 500110
雙橋區 510217 雙橋區[註 2] 500111
渝北區 510218 渝北區 500112
巴南區 510219 巴南區 500113
長壽縣 510221 長壽縣[註 3] 500221
綦江縣 510223 綦江縣[註 1] 500222
潼南縣 510227 潼南縣[註 4] 500223
銅梁縣 510228 銅梁縣[註 5] 500224
大足縣 510230 大足縣[註 2] 500225
榮昌縣 510231 榮昌縣[註 6] 500226
璧山縣 510232 璧山縣[註 7] 500227
永川市 510281 永川市[註 8] 500383
江津市 510282 江津市[註 9] 500381
合川市 510283 合川市[註 10] 500382
[註 11] 萬縣市 511200 重慶直轄市管轄原萬縣市所轄行政區域
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覆[2] 撤銷萬縣市
- 龍寶區 511202 撤銷萬縣市龍寶區、天城區、五橋區,設立重慶市萬縣區,萬縣區管轄原萬縣市三個區的行政區域 直管 萬縣區 500101
天城區 511203
五橋區 511204
梁平縣 511223 梁平、城口兩縣由重慶市直接管理 梁平縣[註 12] 500228
城口縣 511228 城口縣 500229
開縣 511221 設立重慶市萬縣移民開發區,開發區黨工委和管委會作為重慶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受重慶市委、市政府委託,代管忠縣、開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6縣 萬縣移民開發區代管[註 13] 開縣[註 14] 500232
忠縣 511222 忠縣 500233
雲陽縣 511224 雲陽縣 500235
奉節縣 511225 奉節縣 500236
巫山縣 511226 巫山縣 500237
巫溪縣 511227 巫溪縣 500238
涪陵市 511400[註 15] 3月14日八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決定[1] 重慶直轄市管轄原涪陵市所轄行政區域
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覆[2] 撤銷涪陵市
- 枳城區 511402 撤銷涪陵市枳城區李渡區,設立重慶市涪陵區,涪陵區管轄原涪陵市兩個區的行政區域 直管 涪陵區 500102
李渡區 511403
墊江縣 511421 原涪陵市面上所轄的南川、豐都、墊江、武隆4個縣(市)由重慶市直接管理 墊江縣 500231
豐都縣 511422 雲陽縣 500230
武隆縣 511423 武隆縣[註 16] 500232
南川市 511481 南川市[註 17] 500384
黔江地區 513500 3月14日八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決定[1] 重慶直轄市管轄原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
12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覆[2] 撤銷黔江地區,設立重慶市黔江開發區,開發區黨工委和管委會作為重慶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受重慶市委、市政府委託,代管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513523 黔江開發區代管[註 18]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註 19] 500239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513521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500240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513522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500241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513524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500242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513525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500243

地級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編輯]

撤銷地區,設立地級市

[編輯]

按省級行政區劃順序排列。

原行政單位 變更時間與批文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
山東省
聊城地區 372500 8月2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82號[3]
撤銷聊城地區,設立地級聊城市 聊城市 371500
- 聊城市 372501 撤銷縣級聊城市,設立東昌府區,以原縣級聊城市的行政區域為東昌府區的行政區域 - 東昌府區 371502
臨清市 372502 改由山東省直轄,聊城市代管 臨清市 371581
陽穀縣 372522 改由聊城市管轄 陽穀縣 371521
莘縣 372523 莘縣 371522
茌平縣 372524 茌平縣[註 20] 371523
東阿縣 372525 東阿縣 371524
冠縣 372526 冠縣 371525
高唐縣 372527 高唐縣 371526
河南省
商丘地區 412300 6月10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46號[4]
撤銷商丘地區,設立地級商丘市 商丘市 411400
- 商丘市 412301 撤銷商丘市、商丘縣,設立梁園區和睢陽區
以原縣級商丘市的行政區域和原商丘縣的部分行政區域為梁園區的行政區域
以原商丘縣的部分行政區域為睢陽區的行政區域
- 梁園區 411402
商丘縣 412322 睢陽區 411403
永城市 412302 改由河南省直轄,商丘市代管 永城市 411481
虞城縣 412321 改由商丘市管轄 虞城縣 411425
民權縣 412323 民權縣 411421
寧陵縣 412324 寧陵縣 411423
睢縣 412325 睢縣 411422
夏邑縣 412326 夏邑縣 411425
柘城縣 412327 柘城縣 411424
湖南省
懷化地區 433000 4月22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105號[5]
撤銷懷化地區,設立地級懷化市 懷化市 431200
- 懷化市 433001 撤銷縣級懷化市,設立鶴城區和中方縣,以原縣級懷化的行政區域為鶴城區和中方縣的行政區域 - 鶴城區 431202
中方縣 431221
洪江市 433002 撤銷洪江市和黔陽縣,合併設立新的洪江市(縣級),以原洪江市和黔陽縣的行政區域為新的洪江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立的洪江市由湖南省直轄,懷化市代管 洪江市[註 21] 431281
黔陽縣 433032
沅陵縣 433022 改由懷化市管轄 沅陵縣 431222
辰谿縣 433023 辰谿縣 431223
漵浦縣 433024 漵浦縣 431224
麻陽苗族自治縣 433025 麻陽苗族自治縣 431226
新晃侗族自治縣 433026 新晃侗族自治縣 431227
芷江侗族自治縣 433027 芷江侗族自治縣 431228
會同縣 433029 會同縣 431225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433030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431229
通道侗族自治縣 433031 通道侗族自治縣 431230
廣西壯族自治區
玉林地區 452500 4月22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26號[8]
撤銷玉林地區,設立地級玉林市 玉林市 450900
- 玉林市 452501 撤銷縣級玉林市,設立玉州區和興業縣,以原縣級玉林市的行政區域為玉州區和興業縣的行政區域 - 玉州區[註 22] 450902
興業縣 450924
北流市 452503 改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轄,玉林市代管 北流市 450981
容縣 452525 改由玉林市管轄 容縣 450921
陸川縣 452527 陸川縣 450922
博白縣 452528 博白縣 450923
貴州省
遵義地區 522100 5月6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45號[4]
撤銷遵義地區,設立地級遵義市 遵義市 520300
- 遵義市 522101 撤銷縣級遵義市,設立紅花崗區,以原縣級遵義市的行政區域為紅花崗區的行政區域 - 紅花崗區 520302
赤水市 522102 改由貴州省直轄,遵義市代管 赤水市 520381
仁懷市 522103 仁懷市 520382
遵義縣 522121 改由遵義市管轄 遵義縣[註 23] 520321
桐梓縣 522122 桐梓縣 520322
綏陽縣 522123 綏陽縣 520323
正安縣 522124 正安縣 520324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522125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520325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522126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520326
鳳岡縣 522127 鳳岡縣 520327
湄潭縣 522128 湄潭縣 520328
餘慶縣 522129 餘慶縣 520329
習水縣 522132 習水縣 520330
雲南省
曲靖地區 532200 5月6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32號[9]
撤銷曲靖地區,設立地級曲靖市 曲靖市 530300
- 曲靖市 532201 撤銷縣級曲靖市,設立麒麟區和霑益縣,以原縣級曲靖市的行政區域為麒麟區和霑益縣的行政區域 - 麒麟區 530302
霑益縣[註 24] 530328
宣威市 532202 改由雲南省直轄,曲靖市代管 宣威市 530381
馬龍縣 532223 改由曲靖市管轄 馬龍縣[註 25] 530321
富源縣 532225 富源縣 530325
羅平縣 532226 羅平縣 530324
師宗縣 532227 師宗縣 530323
陸良縣 532228 陸良縣 530322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532231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註 26] 530327
會澤縣 532233 會澤縣 530326
玉溪地區 532400 12月1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108號[5]
撤銷玉溪地區,設立地級玉溪市 玉溪市 530400
- 玉溪市 532401 撤銷縣級玉溪市,設立紅塔區,以原縣級玉溪市的行政區域為紅塔區的行政區域 - 紅塔區 530402
江川縣 532422 改由玉溪市管轄 江川縣[註 27] 530421
澂江縣 532423 澂江縣[註 28] 530422
通海縣 532424 通海縣 530423
華寧縣 532425 華寧縣 530424
易門縣 532426 易門縣 530425
峨山彝族自治縣 532427 峨山彝族自治縣 530426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532428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530427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532429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530428

地區的增設與更名

[編輯]
原行政單位 變更時間與批文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註 29]
廣西壯族自治區
梧州地區 452400 2月27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12號[10]
將梧州地區行署駐地由梧州市區遷至賀州市八步鎮,梧州地區更名為賀州地區 賀州地區[註 30] 未變
- 賀縣 452426 撤銷賀縣,設立賀州市(縣級),以原賀縣的行政區域為賀州市的行政區域 - 賀州市[註 31] 452402
昭平縣 452424 由賀州地區管轄 昭平縣 未變[註 32]
鍾山縣 452427 鍾山縣
富川瑤族自治縣 452428 富川瑤族自治縣
岑溪市 452401 梧州市轄原梧州地區的藤縣、蒙山縣、代管原梧州地區的岑溪市(縣級) 梧州市管轄 岑溪市 450481
藤縣 452423 藤縣 450422
蒙山縣 452425 蒙山縣 450423
四川省
5月30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41號[11]
設立眉山地區 眉山地區[註 33] 513800
樂山市管轄 眉山縣 511122 眉山地區管轄從原樂山市劃出的眉山、仁壽、彭山、洪雅、丹稜、青神6個縣 - 眉山縣[註 34] 513821
仁壽縣 511121 仁壽縣[註 35] 513822
洪雅縣 511127 洪雅縣[註 35] 513824
彭山縣 511128 彭山縣[註 35][註 36] 513823
青神縣 511130 青神縣[註 35] 513826
丹稜縣 511131 丹稜縣[註 35] 513825

其他縣級行政區劃調整

[編輯]

市轄區的增設、撤銷與調整

[編輯]
原行政單位 所屬省市 變更時間與批文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
金山縣 310228 上海市 4月2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29號[12]
撤銷金山縣,設立金山區,以原縣級金山縣的行政區域為金山區的行政區域 金山區 310116
通縣 110223 北京市 4月2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30號[12]
撤銷通縣,設立通州區,以原縣級通縣的行政區域為通州區的行政區域 通州區 110112
南城區 140402 山西省太原市 5月8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33號[9]
撤銷太原市南城區、北城區、河西區、南郊區、北郊區
設立太原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
小店區轄原南城區部分街道、原南郊區部分鄉鎮
迎澤區轄原南城區部分街道、原南郊區部分鄉
杏花嶺區轄原北城區部分街道、原南郊區部分鄉、原北郊區部分鄉
尖草坪區轄原北城區部分街道、原北郊區部分鄉鎮
萬柏林區轄原河西區部分街道、原北郊區部分鄉
晉源區轄原河西區部分街道、原南郊區部分鄉鎮
迎澤區 140106
北城區 140403 杏花嶺區 140107
河西區 140404 萬柏林區 140109
南郊區 140412 小店區 140105
晉源區 140110
北郊區 140113 尖草坪區 140108
東區 430202 湖南省株洲市 5月31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40號[11]
撤銷株洲市東區、南區、北區、郊區,設立株洲市荷塘區、蘆淞區、石峰區、天元區
荷塘區轄原東區部分街道、原郊區部分鄉鎮
蘆淞區轄原南區部分街道、原北區部分街道、原郊區部分鄉
石峰區轄原北區部分街道、原東區部分街道、原郊區部分鄉鎮
天元區轄株洲縣部分鄉鎮、原郊區部分鄉
荷塘區 430202
北區 430203 蘆淞區 430203
南區 430204 石峰區 430204
郊區 430211 天元區 430211
鯉城區 350502 福建省泉州市 6月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42號[11]
增設泉州市豐澤區和洛江區
豐澤區轄鯉城區的部分街道、鎮
洛江區轄鯉城區的部分鎮、鄉
鯉城區 未變
豐澤區 350503
洛江區 350504
臨潼縣 610123 陝西省西安市 6月25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57號[13]
撤銷臨潼縣,設立西安市臨潼區,以原臨潼縣的行政區域為臨潼區的行政區域 臨潼區 610115
海陵區管轄 江蘇省泰州市 8月20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77號[13]
設立泰州市高港區,高港區轄從海陵區劃入的部分鄉鎮 高港區 321203
東區 430502 湖南省邵陽市 7月2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83號[3]
撤銷邵陽市東區、西區、郊區,設立邵陽市雙清區、大祥區、北塔區
雙清區轄原東區部分街道、原郊區部分鄉
大祥區轄原西區部分街道、原郊區部分鄉
北塔區轄原東區部分街道、原郊區部分鄉、新邵縣部分鄉
雙清區 430502
西區 430503 大祥區 430503
郊區 430511 北塔區 430511
郊區 231011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9月30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90號[14]
撤銷牡丹江市郊區
將原郊區的部分鄉鎮劃歸東安區管轄
將原郊區的部分鄉鎮劃歸西安區管轄
將原郊區的部分鎮劃歸陽明區管轄
將原郊區的部分鄉劃歸愛民區管轄
東安區管轄
西安區管轄
陽明區管轄
愛民區管轄
郊區 130904 河北省滄州市 10月21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96號[14]
撤銷滄州市郊區
將原郊區的部分鄉劃歸運河區管轄
將原郊區的部分鄉劃歸新華區管轄
運河區管轄
新華區管轄
羅湖區管轄 廣東省深圳市 10月21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97號[14]
設立深圳市鹽田區,鹽田區轄從羅湖區劃入的部分街道、鎮 鹽田區 440308
湛河區管轄[註 37] 河南省平頂山市 12月28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111號[5]
設立平頂山市石龍區 石龍區 410404

縣與縣級市的增設與更名

[編輯]
原行政單位 所屬省市 變更時間與批文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註 29]
寧國縣 342524 安徽省宣城地區 國務院批准
3月11日民政部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7〕3號
撤銷寧國縣,設立寧國市(縣級),以原寧國縣的行政區域為寧國市的行政區域[15] 寧國市 342502
東方黎族自治縣 460032 海南省 國務院批准
3月12日民政部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7〕4號
撤銷東方黎族自治縣,設立東方市(縣級),以原東方黎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為東方市的行政區域[15] 東方市 460007[註 38]
漢川縣 420924 湖北省孝感市 國務院批准
3月12日民政部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7〕5號
撤銷漢川縣,設立漢川市(縣級),以原漢川縣的行政區域為漢川市的行政區域[15] 漢川市 420984
蓬溪縣管轄 四川省遂寧市 國務院批准
10月31日民政部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7〕23號[17]
設立大英縣,大英縣轄原由蓬溪縣管轄的部分鄉鎮 大英縣 510923
上栗區 360311 江西省萍鄉市 11月1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90號[5]
撤銷萍鄉市上栗區,設立上栗縣,以原上栗區的行政區域為上栗縣的行政區域 上栗縣 360322
蘆溪區 360312 撤銷萍鄉市蘆溪區,設立蘆溪縣,以原蘆溪區的行政區域為蘆溪縣的行政區域 蘆溪縣 360323
南坪縣 513225 四川省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國務院批准
12月15日民政部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7〕27號[18]
將南坪縣更名為九寨溝縣 九寨溝縣 未變

縣級行政區划行政隸屬變更

[編輯]
行政單位 原屬省市 變更時間與批文 變更方式 現屬省市 新行政區劃代碼
襄城縣 410426 7月31日國務院批覆同意
國函〔1997〕70號[13]
將平頂山市的襄城縣劃歸許昌市管轄 河南省平頂山市 河南省許昌市 411025

縣級行政區划行政機構遷移

[編輯]
行政單位 所屬省市[註 29] 變更時間與批文 變更方式
達縣 513021 四川省達川地區 國務院批准
6月5日民政部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7〕13號[13]
將達縣人民政府駐地由達川市荷葉街遷至達縣南外鎮
房山區 110111 北京市 國務院批准
11月17日民政部批覆同意
民行批〔1997〕25號[19]
將房山區人民政府駐地由現址遷至良鄉

註釋

[編輯]
  1. ^ 1.0 1.1 2011年10月22日,重慶市萬盛區綦江縣被批覆撤銷,設立重慶市綦江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10(國函〔2011〕129號)。
  2. ^ 2.0 2.1 2011年10月22日,重慶市雙橋區大足縣被批覆撤銷,設立重慶市大足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11(國函〔2011〕129號)。
  3. ^ 2001年12月25日,長壽縣被批覆撤銷,改設重慶市長壽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15(國函〔2001〕171號)。
  4. ^ 2015年4月28日,潼南縣被批覆撤銷,改設重慶市潼南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52(國函〔2015〕74號)。
  5. ^ 2014年5月2日,銅梁縣被批覆撤銷,改設重慶市銅梁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51(國函〔2014〕58號)。
  6. ^ 2015年4月28日,榮昌縣被批覆撤銷,改設重慶市榮昌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53(國函〔2015〕74號)。
  7. ^ 2014年5月2日,璧山縣被批覆撤銷,改設重慶市璧山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20(國函〔2014〕58號)。
  8. ^ 2006年10月22日,永川市被批覆撤銷,改設重慶市永川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18(國函〔2006〕110號)。
  9. ^ 2006年10月22日,江津市被批覆撤銷,設立重慶市江津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16(國函〔2006〕110號)。
  10. ^ 2006年10月22日,合川市被批覆撤銷,設立重慶市合川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17(國函〔2006〕110號)。
  11. ^ 199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中共四川省委委託重慶市代管涪陵市、萬縣市和黔江地區的請示》,自9月15日起,重慶市代管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
  12. ^ 2016年11月24日,梁平縣被批覆撤銷,改設重慶市梁平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55(國函〔2016〕185號)。
  13. ^ 1998年5月22日,重慶市萬縣移民開發區被批覆更名為重慶市萬州移民開發區(國函〔1998〕37號),2000年6月25日被批覆撤銷,代管的六縣改由重慶市直轄(國函〔2000〕88號)。
  14. ^ 2016年6月8日,開縣被批覆撤銷,改設重慶市開州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54(國函〔2016〕99號)。
  15. ^ 因涪陵市行政區劃代碼「511400」與2000年設立的眉山市重複,在民政部官網上以「517000」表示。
  16. ^ 2016年11月24日,武隆縣被批覆撤銷,改設重慶市武隆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56(國函〔2016〕185號)。
  17. ^ 2006年10月22日,南川市被批覆撤銷,設立重慶市南川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19(國函〔2006〕110號)。
  18. ^ 2000年6月25日,重慶市黔江開發區被批覆撤銷,原黔江開發區代管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改由重慶市直轄(國函〔2000〕88號)。
  19. ^ 2000年6月25日,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被批覆撤銷,改設重慶市黔江區,行政區劃代碼500114(國函〔2000〕88號)。
  20. ^ 2019年6月27日,茌平縣被批覆撤銷,改設聊城市茌平區,行政區劃代碼371503(國函〔2019〕60號)。
  21. ^ 新設立的洪江市駐地為原黔陽縣駐地黔城鎮,原洪江市所轄區域被合併為雄溪鎮。1999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批覆撤銷雄溪鎮,設立副縣級的洪江市洪江管理區,作為新設立的洪江市的派出機構,管轄原洪江市管轄區域(湘辦〔1999〕58號)。2002年9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批覆將洪江管理區升格為懷化市的正縣級派出機構(湘辦〔2002〕37號)[6]國家統計局為懷化市洪江管理區分配的統計用區劃和城鄉劃分代碼為431271[7]
  22. ^ 2013年6月28日,以玉林市玉州區部分鄉鎮分設玉林市福綿區,行政區劃代碼450903(國函〔2013〕75號)。
  23. ^ 2016年3月20日,遵義縣被批覆撤銷,改設遵義市播州區,行政區劃代碼520304(國函〔2016〕56號)。
  24. ^ 2016年3月20日,霑益縣被批覆撤銷,改設曲靖市霑益區,行政區劃代碼530303(國函〔2016〕54號)。
  25. ^ 2018年2月9日,馬龍縣被批覆撤銷,改設曲靖市馬龍區,行政區劃代碼530304(國函〔2018〕24號)。
  26. ^ 1998年12月6日,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被批覆劃歸昆明市管轄,行政區劃代碼530129(國函〔1998〕104號)。
  27. ^ 2015年12月3日,江川縣被批覆撤銷,改設玉溪市江川區,行政區劃代碼530403(國函〔2015〕208號)。
  28. ^ 2019年11月20日,澂江縣被批覆撤銷,改設澄江市,由雲南省直轄,玉溪市代管,行政區劃代碼530481(民函〔2019〕124號)。
  29. ^ 29.0 29.1 29.2 縣級市為地級市代管
  30. ^ 2002年6月18日,賀州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地級賀州市,行政區劃代碼451100(國函〔2002〕51號)。
  31. ^ 2002年6月18日,縣級賀州市被批覆撤銷,設立賀州市八步區,行政區劃代碼451102(國函〔2002〕51號),2016年3月20日,以賀州市八步區部分鄉鎮分設賀州市平桂區,行政區劃代碼451103(國函〔2016〕101號)。
  32. ^ 2002年6月18日,昭平縣鍾山縣富川瑤族自治縣改由賀州市管轄,行政區劃代碼分別為451121、451122、451123(國函〔2002〕51號)。
  33. ^ 2000年6月10日,眉山地區被批覆撤銷,設立地級眉山市,行政區劃代碼511400(國函〔2000〕60號)。
  34. ^ 2000年6月10日,眉山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眉山市東坡區,行政區劃代碼511402(國函〔2000〕60號)。
  35. ^ 35.0 35.1 35.2 35.3 35.4 2000年6月10日,仁壽縣彭山縣洪雅縣丹稜縣青神縣改由眉山市管轄,行政區劃代碼分別為511421、511422、511423、511424、511425(國函〔2000〕60號)。
  36. ^ 2014年10月20日,彭山縣被批覆撤銷,設立眉山市彭山區,行政區劃代碼511403(國函〔2014〕140號)。
  37. ^ 平頂山市於1971年設立西區,1973年西區撤銷並併入郊區,1977年復設,1979年再次撤銷,1982年復設,但下轄南顧莊鄉和梁窪、高莊2個街道任由郊區(於1994年8月10日由民行批〔1994〕118號文被批覆更名為湛河區)管轄。國函〔1997〕111號文即解決行政區劃遺留問題,將西區更名為石龍區,並管轄南顧莊鄉和梁窪、高莊2個街道。
  38. ^ 在2002年5月8日發佈、同年10月1日實施的推薦性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中明確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的第三、四位為90[16],東方市行政區劃代碼也相應調整為46900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9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4-01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4). 
  2. ^ 2.0 2.1 2.2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行政體制調整的批覆(中辦廳字〔1997〕34號)
  3. ^ 3.0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31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10-17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4. ^ 4.0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20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6-27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5. ^ 5.0 5.1 5.2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3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8-01-04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6. ^ 洪江區檔案局. 历史沿革. 懷化市洪江區管理委員會. 1999-12-16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3). 
  7. ^ 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 國家統計局. 2019-10-31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15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5-19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9. ^ 9.0 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16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5-27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1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4-21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11. ^ 11.0 11.1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19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6-19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12. ^ 12.0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17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5-06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13. ^ 13.0 13.1 13.2 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28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09-12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14. ^ 14.0 14.1 1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32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11-04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8). 
  15. ^ 15.0 15.1 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97年). 中國政府網. 2007-03-23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2). 
  16. ^ GB/T 2260-2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2002.
  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34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11-25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40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8-01-20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7年第37号 (PDF). 中國政府網. 1997-12-24 [2020-07-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