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哈羅德·加芬克爾
外觀
哈羅德·加芬克爾曾於2023年7月26日通過新條目推薦投票,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
哈羅德·加芬克爾屬於維基百科人物主題哲學、歷史人物及社會科學家類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
---|
本條目有內容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頁面「Harold Garfinkel」(原作者列於其歷史記錄頁)。 |
翻譯說明
[編輯]翻譯時主要參考英維 id = 1128831874 的內容,但直到 2023-05-06、id = 1153456077 的內容也有部分參考。-C.-S. Hsie Quo usque tandem abutere, , patientia nostra? 2023年7月20日 (四) 16:44 (UTC)
新條目推薦討論
- 哪位美國社會學家是塔爾科特·帕森斯的博士生,卻深受被導師冷落的哲學家舒茨影響,開創了「常人方法學」,顛覆了導師的理論?
- 哈羅德·加芬克爾條目由CHih-See Hsie(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為CHih-See Hsie(討論 | 貢獻),屬於「person」類型,提名於2023年7月20日 17:04 (UTC)。
- 說明:翻譯自英維對應條目,並作了一些清理。〇開始翻譯這篇文章時我還是學理科的大學生,現在卻成了準備考文科的失業人口。只要看看英維的對應文章(甚至不用讀原文),就知道北京大學的李康教授,他對加芬克爾語言的評價,所謂「新詞連篇、表達纏繞」,是多麼精到。這篇文章交來 DYK,也有同行評審的意思在,翻譯連篇的長難句真是痛苦。-C.-S. Hsie Quo usque tandem abutere, , patientia nostra? 2023年7月20日 (四) 17:04 (UTC)
- (+)支持——Liebhart 💬👩🚀評選中的條目 2023年7月20日 (四) 17:43 (UTC)
- 常人方法論是啥?感覺文中好像沒講-向烏魯木齊中路的英雄兒女致敬! 2023年7月21日 (五) 00:57 (UTC)
- (:)回應:有單開的條目(需要擴充),大體說是認為過去像帕森斯那樣先搭框架再解釋人行動的做法反了,普通人在行動時哪裏會是照着法則秩序來做(很多時候規則說得也不清楚),都是先摸索着做了,事後再用社會公認的法則解釋自己的行為(加芬克爾事實上認為社會科學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去探索不為個人意志所轉移的「定律」);至於行動的意思,經常必須聯繫上文才能明白,上文又上文,無窮盡也。他還認為日常社會的基礎不在於那些法則,而有更深層的基礎——大家都這麼做而不自知的、信任着的一種「常態」(看「破壞性實驗」一節,如果在交流時打破了這種常態,別人會認為你不說人話,就破防了)——總之這個學派特別看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分析日常生活深層的語法和掙扎。他們做研究,恨不得把觀察對象最細微的舉動都記錄下來,研究記錄常常巨厚。-C.-S. Hsie Quo usque tandem abutere, , patientia nostra? 2023年7月21日 (五) 03:15 (UTC)
- (+)支持--向烏魯木齊中路的英雄兒女致敬! 2023年7月21日 (五) 10:49 (UTC)
- (:)回應:有單開的條目(需要擴充),大體說是認為過去像帕森斯那樣先搭框架再解釋人行動的做法反了,普通人在行動時哪裏會是照着法則秩序來做(很多時候規則說得也不清楚),都是先摸索着做了,事後再用社會公認的法則解釋自己的行為(加芬克爾事實上認為社會科學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去探索不為個人意志所轉移的「定律」);至於行動的意思,經常必須聯繫上文才能明白,上文又上文,無窮盡也。他還認為日常社會的基礎不在於那些法則,而有更深層的基礎——大家都這麼做而不自知的、信任着的一種「常態」(看「破壞性實驗」一節,如果在交流時打破了這種常態,別人會認為你不說人話,就破防了)——總之這個學派特別看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分析日常生活深層的語法和掙扎。他們做研究,恨不得把觀察對象最細微的舉動都記錄下來,研究記錄常常巨厚。-C.-S. Hsie Quo usque tandem abutere, , patientia nostra? 2023年7月21日 (五) 03:15 (UTC)
- (+)支持--Banyangarden(留言) 2023年7月21日 (五) 02:57 (UTC)
- (+)支持--維基病夫邀請您加入❤️邊緣人小組·🖊️簽到 2023年7月23日 (日) 05:4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