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亞洲盃籃球賽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亞洲籃球錦標賽
FIBA Asia Cup
Current sports event 當前賽季、賽事或屆次
運動籃球
創立1960年
隊伍數16
國家或地區亞洲亞洲籃球總會
應屆冠軍 澳洲(第 2 次)
奪冠最多 中國(16 次)

亞洲盃籃球賽(FIBA Asia Cup)[1],舊稱亞洲籃球錦標賽(FIBA Asia Championship)、「亞洲籃球聯盟錦標賽」(Asian Basketball Confederation Championship),隸屬於FIBA系統,每四年舉辦一次,為亞洲地區最高水準的籃球比賽,曾是世界盃及奧運的資格賽之一。 自2017年開始,男籃亞錦賽將正式改制為亞洲盃籃球賽並合併大洋洲籃球錦標賽實行新賽制,澳洲紐西蘭:將與亞洲球隊一起競爭預選賽。亞洲杯成績將與奧運會脫鈎,改為世界盃上成績最好的亞洲球隊和大洋洲球隊直通奧運會,否則將必須參加奧運資格賽才有可能晉級。[2]

亞錦賽取得最佳成績的國家地圖

概要

[編輯]

亞洲籃球錦標賽由亞洲籃球總會主辦,為奧運世錦賽的資格賽,並且是亞洲成人級的比賽中,唯一計入FIBA積分的賽事。

中國隊沒有參加之前,亞錦賽的主要強隊是中華台北菲律賓韓國日本,然而從1975年到2005年,中國隊稱霸了亞洲籃壇,創造了2個5連霸和1個4連霸,而期間2次丟掉冠軍都是被韓國隊擊敗。近年來西亞籃球水準開始迅速提高,黎巴嫩隊在2001年爆冷擊敗韓國,伊朗隊則奪取了2007、2009、2013年三次冠軍。但在2015年中國隊再度奪得亞洲錦標賽冠軍達成16次奪冠的偉業。

在20世紀的末30年中,亞錦賽大都被東亞勢力所把持。後來與賽國愈來愈多,西亞地區等諸多國家崛起,已經遠遠超出16隊的限制,西亞也成為了21世紀強權集團。為了將參賽國限於16隊,亞洲籃總決定先篩選資格。

2015年亞洲籃球錦標賽後該賽事更名為亞洲盃籃球賽

2017年亞洲盃籃球賽,有14支亞洲球隊和大洋洲的澳洲紐西蘭:共計16支球隊參賽。而將決定除了日本由於作為主辦國外,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籃球賽的開始資格賽之一。

參賽資格

[編輯]

亞洲籃總將亞洲分成六分區,每個分區都有基本名額1~2席:

東亞
(2席)

海灣地區
(2席)

中亞
(1席)

南亞
(1席)

東南亞
(2席)

西亞
(2席)

亞洲籃球協會分區圖(舊),現已將中亞和南亞區別開來

各分區除了基本名額外,地主國和前一年的亞洲挑戰盃籃球錦標賽冠軍自動取得資格,不佔分區名額。而史坦克維奇盃第二到第五名的球隊可為分區增加一個名額。

各分區在亞錦賽前數個月,會舉辦資格賽。

賽制

[編輯]

16隊參賽,分成ABCD四組,每組四隊。複賽E組由A1 A2 A3 B1 B2 B3組成,同理F組由CD組前三名組成。

抽籤

[編輯]

前一年的史坦克維奇盃四強打散,抽籤決定各自分到哪組。然後依照ABCD的順序抽兩輪,決定八個位置各是哪隊。再來地主自由選擇要加入哪組,最後再抽完剩下三個位置。

預賽

[編輯]

預賽第一輪各組內打單循環,前三名進入第二輪。最後一名打13~16名戰

AB組的前三名合編成E組,A組和B組的前三名再打一次單循環,原先同組的不再交手。同理CD成F組。依照六戰的循環賽戰績,EF組前四名進入八強複賽,末兩名打9~12名戰。

13-16名

[編輯]

A4和B4交手,C4和D4交手,勝者打第13名戰,敗者打第15名戰。

9-12名

[編輯]

E5和F6交手,F5和E6交手,勝者打第9名戰,敗者打第11名戰。

八強

[編輯]

E1和F4交手,E2和F3交手,依此類推。勝者進四強,敗者打5~8名戰。

5-8名

[編輯]

E1、F4的敗者和E3、F2的敗者交手,E2、F3的敗者和E4、F1的敗者交手。勝者打第5名、敗者打第7名。

四強

[編輯]

E1、F4的勝者和E3、F2的勝者交手,E2、F3的勝者和E4、F1的勝者交手。勝者打冠軍戰,敗者打季軍戰。

歷屆成績

[編輯]
舉辦地 決賽 季軍賽
冠軍 比分 亞軍 季軍 比分 殿軍
1960
詳細
菲律賓
馬尼拉

菲律賓
96–83
中華民國

日本
86–84
南韓
1963
詳細
中華民國
臺北

菲律賓
91–77
中華民國

南韓
88–69
泰國
1965
詳細
馬來西亞
吉隆坡

日本
71–65
菲律賓

南韓
78–66
泰國
1967
詳細
大韓民國
漢城

菲律賓
83–80
南韓

日本
78–69
印度尼西亞
1969
詳細
泰國
曼谷

南韓
75–66
日本

菲律賓
97–78
中華民國
1971
詳細
日本
東京

日本
93–69
菲律賓

南韓
93–84
中華民國
1973
詳細
菲律賓
馬尼拉

菲律賓
No playoffs
南韓

中華民國
No playoffs
日本
1975
詳細
泰國
曼谷

中國
No playoffs
日本

南韓
No playoffs
印度
1977
詳細
馬來西亞
吉隆坡

中國
No playoffs
南韓

日本
No playoffs
馬來西亞
1979
詳細
日本
名古屋

中國
No playoffs
日本

南韓
No playoffs
菲律賓
1981
詳細
印度
加爾各答

中國
No playoffs
南韓

日本
No playoffs
菲律賓
1983
詳細
香港
香港

中國
95–71
日本

南韓
83–60
科威特
1985
詳細
馬來西亞
吉隆坡

菲律賓
No playoffs
南韓

中國
No playoffs
馬來西亞
1987
詳細
泰國
曼谷

中國
86–79
OT

南韓

日本
89–75
菲律賓
1989
詳細
中國
北京

中國
102–72
南韓

中華臺北
69–58
日本
1991
詳細
日本
神戶

中國
104–88
南韓

日本
63–60
中華臺北
1993
詳細
印度尼西亞
雅加達

中國
93–72
北韓

南韓
86–70
伊朗
1995
詳細
大韓民國
漢城

中國
87–78
南韓

日本
69–63
中華臺北
1997
詳細
沙特阿拉伯
利雅德

南韓
78–76
日本

中國
94–68
沙特阿拉伯
1999
詳細
日本
福岡

中國
63–45
南韓

沙特阿拉伯
93–67
中華臺北
2001
詳細
中國
上海

中國
97–63
黎巴嫩

南韓
95–94
OT

敘利亞
2003
詳細
中國
哈爾濱

中國
106–96
南韓

卡塔爾
77–67
黎巴嫩
2005
詳細
卡塔爾
杜哈

中國
77–61
黎巴嫩

卡塔爾
89–77
南韓
2007
詳細
日本
德島

伊朗
74–69
黎巴嫩

南韓
80–76
哈薩克
2009
詳細
中國
天津

伊朗
70–52
中國

約旦
80–66
黎巴嫩
2011
詳細
中國
武漢

中國
70–69
約旦

南韓
70–68
菲律賓
2013
詳細
菲律賓
馬尼拉

伊朗
85–71
菲律賓

南韓
75–57
中華臺北
2015
詳細
中國
長沙

中國
78–67
菲律賓

伊朗
68–63
日本
2017
詳細
黎巴嫩
貝魯特

澳洲
79–56
伊朗

南韓
80–71
紐西蘭:
2021
詳細
印度尼西亞
雅加達

澳洲
75–73
黎巴嫩

紐西蘭:
83–75
約旦
2025
詳細
沙特阿拉伯
吉達

亞錦賽獎牌榜

[編輯]
排名 國家/地區 金牌 銀牌 銅牌 總數
1 中國 16 1 2 19
2 菲律賓 5 4 1 10
3 伊朗 3 1 1 5
4 南韓 2 11 12 25
5 日本 2 5 7 14
6 澳洲 2 0 0 2
7 黎巴嫩 0 4 0 4
8 中華臺北 0 2 2 4
9 約旦 0 1 1 2
10 北韓 0 1 0 1
11 卡塔爾 0 0 2 2
12 沙特阿拉伯 0 0 1 1
13 紐西蘭: 0 0 1 1
總數 30 30 30 90

參與國家統計

[編輯]
國家 菲律賓
1960
中華民國
1963
馬來西亞
1965
大韓民國
1967
泰國
1969
日本
1971
菲律賓
1973
泰國
1975
馬來西亞
1977
日本
1979
印度
1981
香港
1983
馬來西亞
1985
泰國
1987
中國
1989
日本
1991
印度尼西亞
1993
大韓民國
1995
沙特阿拉伯
1997
日本
1999
巴林 12 12 13 15 10 12
孟加拉 13 15 18 15
中國 1 1 1 1 1 3 1 1 1 1 1 3 1
中華臺北 2 2 5 5 4 4 3 6 5 3 4 5 4 6 4
北韓 5 2
中國香港 5 6 8 9 9 9 11 9 10 11 10 7 13 14 13 11 13 15 14 13
印度 7 6 5 6 6 4 7 5 5 6 10 6 6 13 13 11
印度尼西亞 6 4 8 10 13 12 11 12 14 14 12 18 12
伊朗 5 8 5 8 5 6 4 10 8
伊拉克 6 8 9
日本 3 1 3 2 1 4 2 3 2 3 2 5 3 4 3 7 3 2 5
約旦 8 9 10 8 10 17 7
哈薩克 5 13
南韓 4 3 3 2 1 3 2 3 2 3 2 3 2 2 2 2 3 2 1 2
科威特 12 4 12 9 11 6
吉爾吉斯 8
黎巴嫩 7
 中國澳門 15 15
馬來西亞 7 5 6 8 7 5 9 8 4 7 6 11 4 7 9 17 14 14 15
巴基斯坦 8 12 11 9 6 9 13 14 10 17
 巴勒斯坦
菲律賓 1 1 2 1 3 2 1 5 5 4 4 9 1 4 8 7 11 12 9 11
卡塔爾 16
沙特阿拉伯 7 9 6 6 4 3
新加坡 7 9 10 8 10 7 11 10 11 14 12 11 11 10 16
斯里蘭卡 13 14 12 15 18 19
敘利亞 8
泰國 4 4 7 6 7 7 6 8 9 7 10 7 8 12 15 16 14
阿聯酋 8 9 5 10
烏茲別克 7 9
越南 8 10
該屆隊伍數 7 8 10 10 9 9 12 13 14 13 12 15 15 15 15 18 18 19 15 15
國家 中國
2001
中國
2003
卡塔爾
2005
日本
2007
中國
2009
中國
2011
菲律賓
2013
中國
2015
黎巴嫩
2017
印度尼西亞
2021
參加屆數
澳洲 1 1 2
巴林 15 12 13 9
孟加拉 4
中國 1 1 1 10 2 1 5 1 5 8 23
中華臺北 7 11 9 6 5 8 4 13 12 10 25
北韓 2
中國香港 11 13 15 13 10 12 15 27
印度 8 8 12 15 13 14 11 8 14 16 26
印度尼西亞 14 12 15 13 11 18
伊朗 5 6 1 1 5 1 3 2 5 18
伊拉克 11 4
日本 6 6 5 8 10 7 9 4 9 7 29
約旦 10 7 5 3 2 7 9 8 4 16
哈薩克 7 10 4 9 8 11 16 15 10
南韓 3 2 4 3 7 3 3 6 3 6 30
科威特 12 12 13 14 11 14 12
吉爾吉斯 1
黎巴嫩 2 4 2 2 4 6 5 6 2 10
 中國澳門 2
馬來西亞 16 16 11 15 16 24
紐西蘭: 4 3 2
巴基斯坦 10
 巴勒斯坦 10 1
菲律賓 15 9 8 4 2 2 7 9 28
卡塔爾 5 3 3 7 6 16 6 7 13 10
沙特阿拉伯 8 13 14 9
新加坡 14 15 17
斯里蘭卡 16 7
敘利亞 4 9 11 9 10 12 7
泰國 13 14 19
阿聯酋 10 16 12 10 8
烏茲別克 9 14 11 14 12 7
越南 2
該屆隊伍數 14 16 16 16 16 16 15 16 16 16

最有價值球員

[編輯]
最有價值球員
1960 菲律賓 Carlos Badion
1987 大韓民國 李忠熙
1995 大韓民國 許載
1997 大韓民國 全希哲
1999 中國 胡衛東
2001 中國 姚明
2003 中國 姚明
2005 中國 姚明
2007 伊朗 哈達迪
2009 伊朗 哈達迪
2011 中國 易建聯
2013 伊朗 哈達迪
2015 中國 易建聯
2017 伊朗 哈達迪
2022 黎巴嫩 阿拉基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2017年正式更名. [2017-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3). 
  2. ^ 男篮亚锦赛改制!大洋洲两队加入 和奥运脱钩. [2017-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