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敘帖
唐懷素自敘帖 卷 | |
---|---|
藝術家 | 懷素 |
年份 | 唐代宗大曆十二年(777) |
類型 | 法書 |
尺寸 | 28.3 cm × 755 cm(11.1英寸 × 297英寸) |
收藏國家/地區 | 中華民國(臺灣) |
收藏地 | 臺北市士林區國立故宮博物院 |
登錄號 | 故書000062N000000000 |
網址 |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
《自敘帖》,為唐朝書法家懷素的墨寶。寫於代宗大曆十二年(777年),以草書寫成。現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原文
[編輯]譯文
[編輯]以下文字按原文格式排版。
八 日 。 |
十 月 廿 有 |
大 曆 丁 已 冬 |
愧 畏 耳 。 時 |
敢 當 , 徒 增 |
蕩 之 所 |
固 非 虛 |
玄 奧 , |
激 切 , 理 識 |
皆 辭 旨 |
界 , 醉 里 得 真 如 。 ﹂ |
狂 來 輕 世 |
孤 雲 寄 太 虛 。 |
﹁ 遠 錫 無 前 侶 , |
錢 起 詩 云 : |
勛 員 外 郎 吳 興 |
則 有 從 父 司 |
目 愚 劣 , |
失 聲 看 不 及 。 ﹂ |
墨 列 奔 駟 , 滿 座 |
又 云 : ﹁ 馳 毫 驟 |
戴 公 |
橫 千 萬 字 。 ﹂ |
三 五 聲 , 滿 壁 縱 |
中 氣 。 忽 然 絕 叫 |
間 , 興 來 小 豁 胸 |
云 : ﹁ 粉 壁 長 廊 數 十 |
則 有 竇 御 史 冀 |
不 知 。 ﹂ 語 疾 速 , |
中 妙 , 懷 素 自 言 初 |
合 宜 。 人 人 欲 問 此 |
形 怪 狀 翻 |
相 師 勢 轉 奇 , 詭 |
御 史 叔 倫 云 : ﹁ 心 手 |
書 書 不 得 。 ﹂ 戴 |
兩 三 行 , 醒 後 卻 |
醉 來 信 手 |
漓 驪 半 無 墨 , |
奇 無 定 則 , 古 瘦 |
御 史 瑝 云 : ﹁ 志 在 新 |
張 顛 曾 不 面 。 ﹂ 許 |
老 總 知 名 , 吳 郡 |
張 公 又 云 : ﹁ 稽 山 賀 |
繼 顛 , 誰 曰 不 可 。 ﹂ |
實 謂 之 狂 僧 。 以 狂 |
今 懷 素 之 為 也 , 余 |
時 人 謂 之 張 顛 , |
﹁ 昔 張 旭 之 作 也 , |
有 李 御 史 舟 云 : |
走 。 ﹂ 敘 機 格 , 則 |
字 成 只 畏 盤 龍 |
下 唯 看 激 電 流 , |
朱 處 士 遙 云 : ﹁ 筆 |
士 拔 山 伸 勁 鐵 。 ﹂ |
飲 水 撼 枯 藤 , 壯 |
永 州 邕 曰 : ﹁ 寒 猿 |
開 萬 仞 峰 。 ﹂ 王 |
煙 澹 古 松 , 又 似 山 |
外 云 : ﹁ 初 疑 輕 |
風 聲 滿 堂 。 ﹂ 盧 員 |
勢 入 座 , 驟 雨 旋 |
云 : ﹁ 奔 蛇 走 虺 |
似 , 則 有 張 禮 部 |
箱 篋 。 其 述 形 |
作 不 絕 , 溢 乎 |
諸 篇 首 。 ﹂ 其 後 繼 |
不 足 , 聊 書 此 , 以 冠 |
舍 子 奚 適 。 嗟 嘆 |
模 , 則 入 室 之 賓 , |
善 誘 , 函 挹 規 |
向 使 師 得 親 承 |
若 還 舊 觀 , |
不 群 , 迅 疾 駭 人 。 |
得 。 忽 見 師 作 , 縱 橫 |
追 思 一 言 , 何 可 復 |
懇 習 , 迄 以 無 成 。 |
弱 ; 又 嬰 物 務 , 不 能 |
筆 法 , 資 質 劣 |
蒙 激 昂 , 教 以 |
常 接 游 居 , 屢 |
真 正 。 真 卿 早 歲 , |
楷 精 法 法 精 二 字 誤 倒 詳 , 特 為 |
逸 , 超 絕 古 今 , 而 模 模 字 誤 衍 |
長 史 , 雖 姿 性 顛 |
以 至 於 吳 郡 張 旭 |
承 , 口 訣 手 授 。 |
獻 茲 降 , 虞 陸 相 |
尤 擅 其 美 。 羲 |
以 妙 聞 。 迨 乎 伯 英, |
代 , 杜 度 、 崔 瑗 , 始 |
稿 之 作 , 起 於 漢 |
卷 軸 。 夫 草 |
歌 以 贊 之 , 動 盈 |
兼 好 事 者 , 同 作 |
不 羈 , 引 以 游 處 。 |
侍 郎 張 公 謂 賞 其 |
勖 以 有 成 。 今 禮 部 |
陟 , 覩 其 筆 力 。 |
部 侍 郎 韋 公 |
其 名 大 著 。 故 吏 |
歲 時 , 江 嶺 之 間 , |
精 心 草 聖 。 積 有 |
疏 , 性 靈 豁 暢 , |
之 英 , 氣 概 通 |
﹁ 開 士 懷 素 , 僧 中 |
詩 , 故 敘 之 曰 : |
伯 張 正 言 , 曾 為 歌 |
司 勛 郎 盧 象 、 小 宗 |
許 在 末 行 。 又 以 尚 書 |
筆 法 , 水 鏡 之 辨 , |
書 家 者 流 , 精 極 |
焉 。 顏 刑 部 , |
點 , 士 大 夫 不 以 為 怪 |
絹 素 , 多 所 塵 |
無 疑 滯 , 魚 箋 |
豁 然 心 胸 , 略 |
編 絕 簡 , 往 往 遇 之 。 |
錯 綜 其 事 。 遺 |
國 , 謁 見 當 代 名 公 。 |
笈 杖 錫 , 西 游 上 |
見 甚 淺 。 遂 擔 |
前 人 之 奇 跡 , 所 |
然 恨 未 能 遠 覩 |
暇 , 頗 好 筆 翰 。 |
而 事 佛 , 經 禪 之 |
懷 素 家 長 沙 , 幼 |
版本
[編輯]現存的自敘帖有三個版本:
- 台北故宮藏本;
- 流傳到日本的半卷本(流日半卷本);
- 清代翻刻南宋淳熙刻本的契蘭堂刻本。
真跡爭議
[編輯]自朱家濟首先提出質疑以來,書法學界對自敘帖是否為真跡的爭議從未間斷過。
啟功在1983年和1991年兩次發文認為自敘帖為偽作,是臨摹者刻意造假[1]。徐邦達認為此帖為臨寫[2]。2003年李郁周和王裕民分別出版專著《懷素<自敘帖>千年探秘》、《假國寶——懷素<自敘帖>研究》,同樣認為自敘帖不是真跡[3]。
2004年,台北故宮從日本請來光學鑑定專家,通過數碼高精細拍攝、紅外線反射及透射、熒光數碼攝影等非破壞性的手段,首次對故宮自敘帖藏品進行了科學鑑定,並舉行了學術研討會討論自敘帖的真偽問題,討論結果出版在《懷素自敘與唐代草書學術討論論文集》中。在此次討論中,大部分與會者認為自敘帖書寫速度感明確,不可能是臨摹作[4],但也承認還存在若干疑點,有待進一步研究。[3]其中,傅申認為自敘帖不可能晚於北宋出現[4]。
流日半卷本被發現後,傅申改變了其觀點。其通過流日半卷本、台北故宮本和契蘭堂本三個版本的比較研究,認為這三個版本質量相似,彼此並無母子關係,而是根據同一母本映寫而成的[5]。此觀點亦受到質疑。張紫石認為契蘭堂本為真跡重刻本,流日半卷本與台北故宮本是臨摹作品,真跡的書法水平遠勝於臨摹作品。張紫石亦認為台北故宮本的真正作者是蘇舜欽[6]。陳六國不贊同傅申和張紫石的觀點,認為台北故宮本的書法風格可以反映唐代書法的情緒飽滿、激越擴張的時代特徵,並非後人臨摹或偽作,而其他兩本的書法存在缺陷[5]。賀宏亮亦不贊同傅申的觀點,認為台北故宮本是寫本而非臨摹或映寫,其真偽無從得知[7]
參考文獻
[編輯]- ^ 怀素墨迹《自叙帖》是否是真迹?. [201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 ^ 孙向群:台北故宫藏怀素《自叙帖》墨迹本中宋代前后印记的考察. [201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3).
- ^ 3.0 3.1 两岸学者台北研讨唐代怀素《自叙帖》真伪侧记. [201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3).
- ^ 4.0 4.1 怀素《自叙帖》的前世今生(图). [201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5.0 5.1 由狂草技法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怀素《自叙帖》之真伪. [201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破解台北故宫《自叙帖》作者之谜:张紫石怀素《自叙帖》真相大揭秘(四). [201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贺宏亮︱对傅申关于怀素《自叙帖》“三胞本”说的辩证. [201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參考資料
[編輯]-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敘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英譯 《懷素自敘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