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葡萄牙頜翼龍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葡萄牙翼龍屬
化石時期:晚侏羅世啟莫里階–早提通階
正模標本上頜骨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翼龍目 Pterosauria
演化支 翼手龍型類 Pterodactyliformes
演化支 天龍類 Caelidracones
亞目: 翼手龍亞目 Pterodactyloidea
總科: 梳頜翼龍超科 Ctenchasmatoidea
科: 梳頜翼龍科 Ctenchasmatidae
亞科: 頜翼龍亞科 Gnathosaurinae
屬: 葡萄牙翼龍屬 Lusognathus
Fernandes et al., 2023
模式種
漁網葡萄牙頜翼龍
Lusognathus almadrava

Fernandes et al., 2023

葡萄牙頜翼龍學名Lusognathus,意為「盧西塔尼亞的顎」)是頜翼龍亞科翼龍滅絕的一個屬,來自葡萄牙晚侏羅世洛里尼揚組英語Lourinhã Formation。屬下包括單一物種漁網葡萄牙頜翼龍Lusognathus almadrava),所知於部分上頜骨、牙齒及頸椎[1]

發現與命名

[編輯]
葡萄牙的翼龍化石產地

葡萄牙頜翼龍正模標本ML 2554由業餘古生物學家菲利佩·維埃拉(Filipe Vieira)於2018年11月在葡萄牙里斯本區洛里尼揚組英語Lourinhã Formation發現,地點位於洛里尼揚的卡尼薩爾海灘(Praia do Caniçal)上。地層年代可追溯至啟莫里階提通階,化石時期距今約1.492億年。2019年3月,洛里尼揚博物館進行進一步挖掘,發現了同一標本的其它材料。維埃拉將其最初發現捐給了該博物館。標本由卡拉·亞歷山德拉·托馬斯(Carla Alexandra Tomás)、米高·馬丁霍(Micael Martinho)、勞拉·德·豪赫(Laura de Jorge)及卡拉·埃爾南德斯(Carla Hernandez)進行清修。該標本由一個不完整的前頜骨吻突、一塊上頜骨碎片、兩顆孤立的牙齒及三四節破碎頸椎組成。[1]

2023年,亞歷山德拉·費爾南德斯(Alexandra E. Fernandes)、維克多·貝卡里(Victor Beccari)、亞歷山大·克爾納英語Alexander Kellner(Alexander Wilhelm Armin Kellner)和奧克塔維奧·馬特烏斯英語Octávio Mateus(Octávio Mateus)根據此化石遺骸描述梳頜翼龍科翼龍新屬新種漁網葡萄牙頜翼龍(Lusognathus almadrava)。屬名組合拉丁語前綴「Luso」(指葡萄牙的古稱盧西塔尼亞,為古羅馬人所使用)和拉丁化希臘語單詞「gnathus」(意為「顎」)。種名指葡萄牙傳統用來捕撈海鮮的複雜漁網英語Almadraba。它是從葡萄牙命名的第二個翼龍分類單元[1]

描述

[編輯]
復原圖英語Life restoration

葡萄牙頜翼龍可能是已知最大的侏羅紀翼龍之一。吻部碎片組合後的保存長度為20.2厘米(8.0英寸)。通過與錐頜翼龍比較,估計其全長為60.8厘米(23.9英寸)。由此推出翼展寬3.6米(12英尺)。如此龐大的體型為化石出土地點以南10公里處發現的翼龍腳印所證實,腳印顯示足長介於5.5—15厘米(2.2—5.9英寸)之間。這可能使葡萄牙翼龍成為梳頜翼龍科已知最大的侏羅紀成員。僅有少數白堊紀頜翼龍亞科可以長到更大。[1]

公佈了一個鑑別性的特徵組合。前頜骨前部有一圓潤的三角形擴張部分。上頜骨在吻部鏟形擴張正後方變窄。牙齒堅固,向側面突出,密度為每厘米1.3顆,具有圓形至橢圓形橫截面,在上頜骨後部向前方及兩側傾斜。[1]

像所有頜翼龍亞科一樣,吻部縱向非常扁平。吻部雖然細長卻相對較寬。吻部前端側向擴張呈抹刀形。擴張部分起始於距前邊緣28毫米(1.1英寸)處。最寬處與尺寸最大的一對牙齒處於相同水平面上。在收縮部分後面,吻部再次擴張但幅度很小。沒有保存吻部冠飾的跡象,但對頜翼龍亞科來說,這種冠飾通常位於相對靠後的位置。[1]

上頜骨每側生有至少16顆牙齒,其中8顆位於前頜骨。已知其近親牙齒總數至少為25顆,有7顆位於前頜骨,故原始牙齒總數可能更多。前齒筆直且垂直於下頜線。橫截面呈圓形,但上基部及下部稍有隆起形成些許龍骨。牙齒非常大且粗,第四顆牙齒牙冠長23.5毫米(0.93英寸),大於此處吻部寬度的一半。牙冠基部為一明顯骨環所加固。牙齒尺寸向後逐漸縮小,更多地向前傾斜,但也更多地向後彎曲。牙釉質完全光滑,無任何褶皺。[1]

分類

[編輯]
牙齒形態

費爾南德斯等人(2023年)將葡萄牙頜翼龍恢復為梳頜翼龍科演化支頜翼龍亞科的成員,作為頜翼龍兩個物種錐頜翼龍及大尾頜翼龍的姐妹群系統發育分析結果如以下分支圖所示:[1]

梳頜翼龍科 Ctenochasmatidae

「小爪翼手龍」 "Pterodactylus" micronyx

纖弱梳頜翼龍 Ctenochasma elegans

遼翼龍 Liaodactylus

南翼龍 Pterodaustro

格格翼龍 Gegepterus

北票翼龍 Beipiaopterus

花園翼龍 Kepodactylus

鳶翼龍 Elanodactylus

飛龍 Feilongus

莫干翼龍 Moganopterus

鷺翼龍 Ardeadactylus

頜翼龍亞科 Gnathosaurinae

環河翼龍 Huanhepterus

匙喙翼龍 Plataleorhynchus

葡萄牙頜翼龍 Lusognathus

頜翼龍各物種 Gnathosaurus spp.

古生物學

[編輯]

鑑於牙齒筆直而堅固且彼此間距很大,葡萄牙頜翼龍可能並非濾食動物。另一種可能性是食魚動物,即用抹刀似的喙捕殺魚類。[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Fernandes, Alexandra E.; Beccari, Victor; Kellner, Alexander W. A.; Mateus, Octávio. A new gnathosaurine (Pterosauria, Archaeopterodactyloidea) from the Late Jurassic of Portugal. PeerJ. 2023-09-18, 11: e16048. ISSN 2167-8359. PMC 10512962可免費查閱. doi:10.7717/peerj.16048可免費查閱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