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討論:泰語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泰語屬於維基百科日常生活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語言專題 (獲評初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語言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語言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初級
 未知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泰國專題 (獲評初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泰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泰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初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請查看這面文章的英文版本,我不太確定其中的「方言」部分。泰語包括其它在泰國以外使用的語言嗎?--Samuel 04:58 2003年11月13日 (UTC)

泰語的b、d是內爆音

[編輯]

泰語的b、d兩個聲母是內爆音,跟吳語、湘語的濁音根本不一樣。古泰語的濁音清化後都念送氣音,所以低輔音裏面沒有不送氣清音。

(-)反對:古泰語為內爆音,但現代泰語已轉為一般的濁塞音。以下取自張高峰(2009),原始台語*ɓ-的相關論述[1]
The PT labial implosive *ɓ- remains an implosive or preglottalized stop in many dialects, such as Debao and Wuming. In most dialects, it is simplified to plain voiced /b-/. These dialects include Siamese, Lao, Black Tai, White Tai, Lungchow, Leiping, Saek, Yay, Qiubei, Huanjiang, Bouyei, etc. Some dialects have turned this sound into a sonorant. Pittayaporn (2009)


譯:原始台語(Proto-Tai, PT)雙唇內爆音 *ɓ- 在許多方言仍為維持為內爆或前喉塞音,如德保壯語和武鳴壯語。在大部分的方言中,則簡化為一般的濁音/b-/。這些方言包含暹羅語(標準泰語)、老撾語、黑傣語、白傣語、龍州壯語、雷平壯語、石語、雅依語、邱北壯語、環江壯語、布依語等。而有一些方言將此音轉為響音。

--Cosinepi-fly留言2021年6月19日 (六) 20:37 (UTC)[回覆]

請求添加對輔音和元音的國際音標轉寫

[編輯]

讀者看不懂現在的版本。--Wusizhe (留言) 2011年5月31日 (二) 11:55 (UTC)[回覆]

拙見——泰語音系與漢語音系(尤其是聲調)對應關係

[編輯]

這是我自己將兩種語文研究得來的結果,不知道有沒有來源可以參考:

一、泰語文中所謂的「三組聲母」區別類似中古漢語對聲母分清濁的區別,因語音演變,濁音消失,而表現在聲調(四聲裂分陰陽)上。

高輔音即清/陰聲母,低輔音即濁/陽聲母,中輔音則較特殊,可陰可陽,可清可濁。[d][b]本分別是內爆音[ɗ][ɓ],因此保留下來。

前引字ห出現在低輔音ง ญ น ม ว ย ร ล前,使它們變成高輔音(漢語中不見例子),而前引字อ只出現在ย前,使得以下四個字中的ย變成中性(類似中古漢語影母三等):

  • อย่า 不要
  • อยาก 要求
  • อย่าง 種(類)
  • อยู่ 留

二、先列出泰語聲調表,好做對比。

No. 聲調 調值 對應漢名
1 中音 33 陽平
2 低音 21 陰上/陰入
3 降音 41 陽上/陰去/低陽入
4 高音 45 陽去/高陽入
5 升音 14 陰平

再列出聲調符號表,只出現在長元音開音節(不帶韻尾者)及帶半元音、鼻音韻尾的閉音節(以下簡稱舒聲韻)。

名稱 符號
第一聲調符號
第二聲調符號
第三聲調符號
第四聲調符號

現仔細列出泰文的聲調標示(對應漢語聲調為我個人所歸納):

  • 沒有聲調符號的舒聲韻,其聲調對應漢語中的平聲
    • 高輔音作升音調,對應漢語陰平聲。
    • 中、低輔音作中音調,對應漢語陽平聲。
  • 帶第一聲調符號的舒聲韻,其聲調對應漢語中的上聲
    • 高、中輔音作低音調,對應漢語陰上聲。
    • 低輔音作降音調,對應漢語陽上聲。
  • 帶第二聲調符號的舒聲韻,其聲調對應漢語中的去聲
    • 高、中輔音作降音調,對應漢語陰去聲。(陽上陰去混淆,同做降音調)
    • 低輔音作高音調,對應漢語陽去聲。
  • 僅有含中輔音的音節能與第三、四聲調符號相配。
    • 第三聲調符號作高音調,對應漢語陽去聲。
    • 第四聲調符號作升音調,對應漢語陰平聲。
  • 韻母長短影響着促聲韻(以塞音為韻尾,短元音開音節以喉塞音作結)的聲調(對應漢語入聲),情況與粵語類似。
    • 高、中輔音不論輔音長短,作低音調,對應漢語陰入聲。
    • 低輔音若含短元音,作高音調,對應粵語高陽入。
    • 低輔音若含長元音,作降音調,對應粵語低陽入。

將以上規則納入以下表格:

聲調符號 符號名 輔音組別、聲調漢名(韻身)
泰文字 RTGS 聲調漢名(韻身) 低/陽 中(可陰可陽) 高/陰
(ไม่มี) (陽)平
舒聲韻
(ไม่มี) 低入
長元音促聲韻
(ไม่มี) 高入
短元音促聲韻
 –่ ไม้เอก mai ek
舒聲韻
 –้ ไม้โท mai tho (陰)去
舒聲韻
 –๊ ไม้ตรี mai tri 陽去
舒聲韻
 –๋ ไม้จัตวา mai chattawa 陰平
舒聲韻

Iewcet留言2012年12月4日 (二) 16:18 (UTC)[回覆]

  1. ^ Pittayaporn. (2009) The Phonology of Proto-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