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用戶:George6VI/沙盒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孟繁驥
第二任亞聖奉祀官
前任孟慶棠
繼任孟祥協
個人資料
出生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十二月十一
(1909-01-02)1909年1月2日
 大清山東省兗州府鄒縣南關亞聖府
逝世民國七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1990年6月26日(1990歲—06—26)(81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大安區宏恩醫院
籍貫山東鄒縣
配偶王淑芳
兒女3子1女
親屬孟慶桓(嗣父)
孟慶棠(生父)

孟繁驥(1909年1月2日—1990年6月26日),雪生山東鄒縣人。孟子七十四代孫,中華民國第二任亞聖奉祀官,在鄒縣創辦亞聖孟氏私立小學;後因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奉令遷居臺灣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十二月十一日,孟繁驥誕生於鄒縣南關亞聖府[1][2];父親孟慶棠兄終弟及繼承翰林院五經博士,將他過繼給已故兄長孟慶桓,繼承大宗宗祧[3][4]。孟繁驥幼承家學,除了學習四書五經典籍,先後在天津南開大學附屬中學、山東大學畢業[5];與清末山東諮議局副議長王景禧的女兒王淑芳結婚,一家住在翰林博士居所世恩堂[6]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蔣中正途經鄒縣,在民國十七年(1928年)四月參拜孟廟;由於連年民國軍閥戰亂使孟廟有遭戰火破壞風險,蔣中正親筆寫一紙「保護孟廟不准駐兵」手令給孟繁驥,這份墨寶被孟家收藏[7]。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國民政府任命孟慶棠為首任亞聖奉祀官[8][9]

抗戰時期

[編輯]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孟繁驥等決定留在鄒縣,未隨政府撤退。日軍佔領鄒縣後行懷柔政策,對孟慶棠一家予以禮遇、下令保護孟廟與孟府,因此先後有數百人在孟府獲得庇護。鄒縣人秦啟榮組織游擊隊,與孟慶棠有交情,也以孟府作為掩護來掌握情報,秦啟榮後遭八路軍擊斃。抗戰期間由於戰亂鄒縣人多流離失學,在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設孟氏小學自兼校長,除了聘任教師以外,孟繁驥也親自在高年級授課,教導「孟學」課程。

抗戰後,孟繁驥離開鄒縣遷居南京市

隨着國共內戰再度爆發停辦小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將其遷出孟府,改制南關小學,後來又改名鄒城市孟子小學,將附近學校併入並分為南北校區[10]

遷居台灣

[編輯]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在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三月攜家遷居臺灣。孟氏小學校友有數十人來台,多從事教育、新聞、軍政等領域。

孟繁驥倡議設立「秦啟榮烈士紀念基金會」任常務理事,並說「一死一生,乃見交情」。

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成立孟氏宗親會,出任會長,在此前後受推選為台灣孔孟學會理事、鄒縣旅台同鄉聯誼會會長等職務。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三月,孟繁驥在透過日本友人聯繫在鄒縣的親友;同年七月總統蔣經國宣佈解除臺灣省戒嚴令以後,又在翌年託人送去照片、錢財、磁帶雍正本《三遷志》等物[11][12]

根據孟令繼追憶,祖父孟繁驥在春節期間,會依照北方習俗做風乾雞、肉凍等家鄉菜,和家人包餃子。即使遷居台灣,直到晚年仍說山東話、在家從不講國語;他常向兒孫說故鄉舊事,即使年輕一代晚輩聽不懂[13]

過世

[編輯]

中年後孟繁驥患糖尿病高血壓,雖服藥控制並調整生活習慣,健康狀況時好時壞;八十歲以後輕微中風艱於行動,不過依然每天收看新聞頻道、閱讀報紙關注時事動態。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六月十四日,因身體不適在臺北市大安區宏恩醫院住院治療;同月二十六日上午十點,因心臟等器官併發症在睡夢中病逝,子女隨侍在側,享壽八十三歲[14][15]

家庭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137頁
  2. ^ 《近代華人生卒簡歷表》
  3. ^ 〈奉祀官職位承襲優待辦法(三)〉,數位典藏號001-051610-00005-006. 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 194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6). 
  4. ^ 《民國山東通志》
  5. ^ 《濟寧市志》
  6. ^ 李光璧 (編). 《山東省志·旅游志》.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1: 184. ISBN 7-209-02860-9. 
  7. ^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137頁
  8. ^ 李俊領. 王來特 , 編. “文治”与圣裔:南京国民政府对孔德成的借助及其困境 (PDF). 《抗日戰爭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8, 108: 126, 128–129. ISSN 1002-957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6-27). 
  9. ^ 王謙、張河、王潤宣. 《大家族傳》. 山東友誼出版社. 1993: 337–341. ISBN 7-80551-598-0. 
  10. ^ 邹城市孟子小学. 濟寧市教育局. 2016-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22). 
  11. ^ 《濟寧市志》
  12. ^ 行政院新聞局 (編). 《中華民國年鑑》(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十五年). 正中書局. 1996: 8. ISBN 957-09-1085-2. 
  13. ^ 顧梅. 流苏花里的乡愁. 鄒城外宣網.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22). 
  14. ^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139頁
  15. ^ 《近代華人生卒簡歷表》
  16. ^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139頁
  17. ^ 張玉法. 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山東省〈1860─1916〉.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2: 288, 436. ISBN 978-986-045-959-3. 
  18. ^ 李法強. 邹城名人·孟繁骥. 鄒城外宣網. 2012-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22). 
  19. ^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139頁
  20. ^ 陳威遠 (編). 臺北市民國96年7月至9月大事記. 《臺北文獻》. 國家圖書館. 2007-12-25, 162: 365–366. ISSN 1021-0660. 
  21. ^ 程國強. 百年樹人的台中一中. 《世界日報》. 2015-04-28. 
  22. ^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139頁
  23. ^ 張玉法 (編). 《山東人在台灣》軍事篇 (9). 財團法人吉星福張振芳伉儷文教基金會. 2001-05-20: 93. ISBN 978-7-7705-3517-8. 
  24. ^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139頁
  25. ^ 張鏡湖 (編). 《文大校訊》 (PDF) (200). 中國文化大學. 2000-06-08: 3. ISSN 1021-066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7-28). 
  26. ^ 【안동】공자, 증자, 맹자, 퇴계 후손 유학 맥 잇는다. 영남타임즈. 2012-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18) (韓語). 
  27. ^ 黃品璇、曾潔. 千余名孟子后裔孟子故里山东邹城纪念孟母孟子. 中國新聞社. 2015-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18). 
  28. ^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139-140頁
  29. ^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139-140頁
  30. ^ 唐飛 (編). 乾坤一鏡:空軍照相偵察機部隊史(四) (PDF). 《空軍學術雙月刊》. 國防部空軍司令部. 2016-10-19, 654: 139. ISSN 1819-08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6-15). 
  31. ^ 《總統府公報》第六一一九號·總統令 (PDF). 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國立政治大學). 1996-10-22. 
  32. ^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140頁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