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用戶:LungZeno/rfc to 中文維基百科現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未寫好,未整理格式)

  • 請求兩組不是 stakeholder 的維基百科人向 Jimbo 和仲裁委員會說明他們看到的情況。
  • 各組人需要
  1. 不在中文維基百科活躍編輯 and
  2. 不認識中文維基百科活躍編輯成員 and
  3. 不是仲裁任員 and
  4. 不認識仲裁任員會的中文維基百科成員
  • 第一組人需要
  1. 很明白中文,能熟練寫和看中文 and
  2. 作為第二組人的溝通橋樑 and
  3. 作為其他非 stakeholder 的英文維基百科人的溝通橋樑 and
  4. 在尾聲作為仲裁委會和 Jimbo 的中文顧問
  • 第二組人需要
  1. 至少看明白中文 and
  2. 查看這事(或這些事)的經過 and
  3. 根據每個投票和留言分析投票和留言是否合理 and
  4. 查看相關討論頁和證據 and
  5. 說明中文維基百科跟英文維基百科的分別 and
  6. 分析中文維基百科社群存在甚麼現象


建議第二組有十二人或以上 建議兩組人皆需要看得明白繁體中文 建議有第三組人,人數不限,主要是提供各種領域的意見和做為顧問


我想說明

  1. 中文維基百科社群不是分成兩個派別,只是中文維基百科的投票制度的設計把人們強制分成支持和反對兩方 and
  2. 有人雖然沒有投票(不論支持、反對或中立),但也有自己的見解 and
  3. 聯署支持者和投票支持者不一定真心支持(我們稱這種行為為「曲線」),反之亦然 and
  4. 事情分為這次解任投票案,和這次解任投票案反映出的擴大至整個中文維基百科的事宜


中國人口有十三億,佔全世界五分一人口,台灣(中華民國)人口有 2320 萬 ,香港人口有 710 萬, 大量使用繁體中文的地區還有澳門和北美華人,簡化中文的還有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這次來英文維基百科 rfc ,是因為

  1. 中文維基百科沒有這類機制 and
  2. 希望找第三方、局外人給 comments and
  3. 英文維基百科人也是維基百科人,較完全的維基百科社群外的人熟識維基百科 and
  4. 英文維基百科是發展最早、最大的維基百科社群,有最多的人,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有來自各知識領域的人 and
  5. 英文維基百科是發展最完善的維基百科社群,英文維基百科行共識民主制,我初步考察過,英文維基百科人應該很會說服人 and
  6. 英文維基百科是自由的維基百科,我初步考察過,英文維基百科在自由理念方面做得很好

近來,中文維基百科有人想行共識民主制,這次 rfc 應該會被大數人接受,這次 rfc 應該有示範作用。 不過希望英文維基百科人明白,中文維基百科的情況是不同於英文維基百科的。 中文維基百科的參與者主要是出生、成長或居住在中國、台灣、香港和澳門。 台灣在 1987 年和 1991 年才解除長達 38 年和 43 年的戒嚴令,民主進程和自由進程只經過 20 年歷史, 不少威權主義思想依然存在,根據 zh:台灣省戒嚴令 所說,台灣一些公司行號的人事作業流程中仍然存在「連坐保證制度」。 台灣歷來有黑金政治的問題,只是近年在政治上有反貪行動。台灣第一大黨國民黨跟黑幫(黑社會、黑道)有很重的淵源。 台灣有服兵役的制度。加上曾經長年戒嚴,台灣人日常用詞中有時還存在軍事戰術和戰略色彩。 雖然台灣第二大黨民進黨做過執政黨,倡議的台獨運動、去中國化運動、本土運動很成功(甚至過份成功), 但相對國民黨來說,只是一個小黨,跟香港的激進民主派一樣,用激烈的方式參政。 台灣有各種「亂象」,台灣的情況被人叫造「一夜民主」。 香港過往是英國殖民地,在 1997 年被中國收去前,當時除了政治之外,各方面都有自由, 例如有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集會自由、結社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經濟自由…… 當時港英政府探取「積極不干預」政策,雖然有進行各種基本建設、法制、教育和保障制度, 但不干擾經濟自由(其實主要是營商自由,除了流動小販), 同時香港無需理會英國本土發生的問題, 在 1995 年還實現了不錯的選舉自由,立法局、區議局和市政局/區域市政局皆完全取消了委任議員。 香港大眾認識的自由都是消極自由,認識的經濟自由多局限在商人的自由。 香港現時唯一一個以自由掛帥的政黨自由黨一般被人叫造「商人黨」(還有叫造「富貴黨」),在 1997 後變成擁護由中共所操控的香港政府。 在 1997 前有個「香港自由民主聯會」也是親中的。 在 1997 年香港被中國收去後,香港政府恢復委任議員,先後恢復多條早已廢止的限制自由的法例,廢除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 改行三司十一局問責制,即是設立三司十一局共十四個問責官員,為公務員最頂級職位,一眾問責官員權力集中並各人束縛在一起。 由收去前的四大派別,逐漸變成現在兩大陣營,分別是建制派和泛民主派,而香港政府比建制派更得中共旨意。 除非有大量市民上街示威、遊行、抗爭,民眾在各媒體洶湧發聲,出現「民氣」,否則整個建制派都是鐵票支持政府, 就算出現「民氣」,民建聯和職工盟兩大傳統建制派都是鐵票。 一星期內,香港政府二度「轉軚」,前後理據自相矛盾,卻又次次態度「堅決」,傳統建制派依然跟隨。 整個政治環境就是建制(政府和建制派)和泛民主派之間的對決,鬥揣摩聖意,鬥誰掌握聖意,鬥誰了解中共,鬥票數。 在對決環境中,逐漸多人支持激進民主派(社民連和人民力量)。 而且激進民主派內出現了一群追擊溫和民主派的人,因為溫和民主派曾經跟中共合謀支持中共版的政改方案(連建制派和政府也不知道), 和不支持五區總辭。 中共固然說自己代表人民,而建制派和香港政府也說自己或自己的行動有民意支持。 基本上香港所有政黨、政治團體和政府都離不開民主和民生。 近乎各政黨、政治團體和政府皆提倡規管,不再出現以自由達到均衡的方案。 不只自由不增反減,而且自由一詞開始漸漸絕跡主流媒體,反而民主一詞頻繁出現。 在香港,基本教(新教和天主教)是大教,而法輪功,香港大眾對它的印象多為「多多少少有邪教性質」和「非正當教派」。 近年,香港人對香港政府施政越來越不滿,政治意識越來越高,民主意識高漲。 關於香港人的心態可以參考黃子華的棟篤笑系列,例如《秋前算帳》。 簡單來說,台灣和香港在網下實體生活上都沒有過共識民主的環境。 但香港也有有利共識民主出現的條件。 香港有大量各種慈善團體、非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 在港英時代因為政治忌諱和「經濟自由」政策,所以這類團體或組織在當時傳媒曝光的字眼基本上都是慈善團體, 香港還有大量政治團體、壓力團體、工會、商會、社會服務機構、宗教團體、同鄉會、聯誼會……等等自治團體。 香港有大量幼稚園、小學、中學等學校都是由各種傳統宗教舉辦和管理,當然以上各團體不少也有辦學。 香港是商業和金融城市,在商界有協商的文化。 澳門的情況,我不清楚,我的認識是,澳門人政治冷感。 香港有很重的投訴文化。 亞洲四小龍先後經濟轉型,唯獨香港依然停留在金融和服務業, 連飲食業都被歸類為服務業,一方面法治非常健全,民眾消費者意識高漲,另一方面,雖然香港極少無良商人, 但就充斥不老實的商人,例如寬頻供應商 hkbn 的 bb100 舊客可以加到月費三百幾十港元,還叫優惠價, 續約時跟客服議價,向他說比新客貴,客服可以很好態度地說謊,說舊客不可能比新客貴, 但 hkbn 官網多重轉接顯示的所謂「原價」是 HK$268 ,新客戶超多優惠和贈品的套餐只是 HK$169, 而一些舊客在寄 cut form 後,可以只收 HK$109 ,甚至有人 HK$107 ,而在 HK$99 優惠期加入的客甚至有人能維持 HK$99 續約, 不但利潤之深,竟然可以去到 70% discount,而且當中多次議價又寄 cut form 所浪費的交易成本非常可觀而且不環保, 又例如 ecshopcity ,這是一間賣 hosting 的香港公司,又是所謂的客服態度很好, 當我和朋友不要續期,我向客服溝通,而想拿回資料,但忘記密碼時,他/她就想坑我們續期, 而當我堅決不續期時,他/她就想坑手續費, 最後我以法律威嚇他,他才讓我拿回資料,就跟以前 cut icable 一樣要用法律威嚇, 只是今次有資料在他那裏,所以我也以很好的態度「談判」,我現在那 keep 往這次「談判」的 email 往來, 本來打算公諸於世,但因為做一些私隱處理,遲遲沒有行動就忘記了這事。 用 Google 搜「香港寬頻 OR hkbn OR bb100 最平 pm」, uwants 有三千多個結果,香港討論區有五千多個結果,

pm 是指 private mail ,這裡用作動詞,指用網站內的單對單通訊功能交談,
Internet 接入服務在香港是民生所需,

香港除了是「投訴之都」,也是「壓力之都」, 老闆施壓管理層,管理層施壓打工仔,打工仔施壓其他公司,壓力循環不息,而投訴就是其中一個施壓或宣洩壓力的途徑。 香港的人口密度排行世界第三、四位,基於網絡效應,接觸人的次數比人口的上升還快,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摩擦亦會相應增加,產生更多投訴。 由於存在大量投訴需求,各種應付投訴的供應亦應運而生,例如投訴熱線、專責接聽投訴的服務人員, 各宣傳單張和刊物亦會附上投訴熱線的電話號碼,很多時投訴熱線叫客戶服務熱線、聯絡電話、查詢電話。 又例如 hotline direct 就是很有用的投訴工具,使人投訴更方便。


香港人爭取民主已經廿幾年了,在 1997 年前已經爭取,只是當時爭取「直選」,現在變成爭取「普選」。





《從 @%#^& 談到暴力罪案》 - 小城科學 http://hkscience.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26.html


中國人怕亂: 《梁文道:比利時為什麼不亂/中國不能亂》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