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用户:LungZeno/rfc to 中文维基百科现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未写好,未整理格式)

  • 请求两组不是 stakeholder 的维基百科人向 Jimbo 和仲裁委员会说明他们看到的情况。
  • 各组人需要
  1. 不在中文维基百科活跃编辑 and
  2. 不认识中文维基百科活跃编辑成员 and
  3. 不是仲裁任员 and
  4. 不认识仲裁任员会的中文维基百科成员
  • 第一组人需要
  1. 很明白中文,能熟练写和看中文 and
  2. 作为第二组人的沟通桥梁 and
  3. 作为其他非 stakeholder 的英文维基百科人的沟通桥梁 and
  4. 在尾声作为仲裁委会和 Jimbo 的中文顾问
  • 第二组人需要
  1. 至少看明白中文 and
  2. 查看这事(或这些事)的经过 and
  3. 根据每个投票和留言分析投票和留言是否合理 and
  4. 查看相关讨论页和证据 and
  5. 说明中文维基百科跟英文维基百科的分别 and
  6. 分析中文维基百科社群存在什么现象


建议第二组有十二人或以上 建议两组人皆需要看得明白繁体中文 建议有第三组人,人数不限,主要是提供各种领域的意见和做为顾问


我想说明

  1. 中文维基百科社群不是分成两个派别,只是中文维基百科的投票制度的设计把人们强制分成支持和反对两方 and
  2. 有人虽然没有投票(不论支持、反对或中立),但也有自己的见解 and
  3. 联署支持者和投票支持者不一定真心支持(我们称这种行为为“曲线”),反之亦然 and
  4. 事情分为这次解任投票案,和这次解任投票案反映出的扩大至整个中文维基百科的事宜


中国人口有十三亿,占全世界五分一人口,台湾(中华民国)人口有 2320 万 ,香港人口有 710 万, 大量使用繁体中文的地区还有澳门和北美华人,简化中文的还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这次来英文维基百科 rfc ,是因为

  1. 中文维基百科没有这类机制 and
  2. 希望找第三方、局外人给 comments and
  3. 英文维基百科人也是维基百科人,较完全的维基百科社群外的人熟识维基百科 and
  4. 英文维基百科是发展最早、最大的维基百科社群,有最多的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来自各知识领域的人 and
  5. 英文维基百科是发展最完善的维基百科社群,英文维基百科行共识民主制,我初步考察过,英文维基百科人应该很会说服人 and
  6. 英文维基百科是自由的维基百科,我初步考察过,英文维基百科在自由理念方面做得很好

近来,中文维基百科有人想行共识民主制,这次 rfc 应该会被大数人接受,这次 rfc 应该有示范作用。 不过希望英文维基百科人明白,中文维基百科的情况是不同于英文维基百科的。 中文维基百科的参与者主要是出生、成长或居住在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 台湾在 1987 年和 1991 年才解除长达 38 年和 43 年的戒严令,民主进程和自由进程只经过 20 年历史, 不少威权主义思想依然存在,根据 zh:台湾省戒严令 所说,台湾一些公司行号的人事作业流程中仍然存在“连坐保证制度”。 台湾历来有黑金政治的问题,只是近年在政治上有反贪行动。台湾第一大党国民党跟黑帮(黑社会、黑道)有很重的渊源。 台湾有服兵役的制度。加上曾经长年戒严,台湾人日常用词中有时还存在军事战术和战略色彩。 虽然台湾第二大党民进党做过执政党,倡议的台独运动、去中国化运动、本土运动很成功(甚至过分成功), 但相对国民党来说,只是一个小党,跟香港的激进民主派一样,用激烈的方式参政。 台湾有各种“乱象”,台湾的情况被人叫造“一夜民主”。 香港过往是英国殖民地,在 1997 年被中国收去前,当时除了政治之外,各方面都有自由, 例如有新闻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经济自由…… 当时港英政府探取“积极不干预”政策,虽然有进行各种基本建设、法制、教育和保障制度, 但不干扰经济自由(其实主要是营商自由,除了流动小贩), 同时香港无需理会英国本土发生的问题, 在 1995 年还实现了不错的选举自由,立法局、区议局和市政局/区域市政局皆完全取消了委任议员。 香港大众认识的自由都是消极自由,认识的经济自由多局限在商人的自由。 香港现时唯一一个以自由挂帅的政党自由党一般被人叫造“商人党”(还有叫造“富贵党”),在 1997 后变成拥护由中共所操控的香港政府。 在 1997 前有个“香港自由民主联会”也是亲中的。 在 1997 年香港被中国收去后,香港政府恢复委任议员,先后恢复多条早已废止的限制自由的法例,废除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 改行三司十一局问责制,即是设立三司十一局共十四个问责官员,为公务员最顶级职位,一众问责官员权力集中并各人束缚在一起。 由收去前的四大派别,逐渐变成现在两大阵营,分别是建制派和泛民主派,而香港政府比建制派更得中共旨意。 除非有大量市民上街示威、游行、抗争,民众在各媒体汹涌发声,出现“民气”,否则整个建制派都是铁票支持政府, 就算出现“民气”,民建联和职工盟两大传统建制派都是铁票。 一星期内,香港政府二度“转軚”,前后理据自相矛盾,却又次次态度“坚决”,传统建制派依然跟随。 整个政治环境就是建制(政府和建制派)和泛民主派之间的对决,斗揣摩圣意,斗谁掌握圣意,斗谁了解中共,斗票数。 在对决环境中,逐渐多人支持激进民主派(社民连和人民力量)。 而且激进民主派内出现了一群追击温和民主派的人,因为温和民主派曾经跟中共合谋支持中共版的政改方案(连建制派和政府也不知道), 和不支持五区总辞。 中共固然说自己代表人民,而建制派和香港政府也说自己或自己的行动有民意支持。 基本上香港所有政党、政治团体和政府都离不开民主和民生。 近乎各政党、政治团体和政府皆提倡规管,不再出现以自由达到均衡的方案。 不只自由不增反减,而且自由一词开始渐渐绝迹主流媒体,反而民主一词频繁出现。 在香港,基本教(新教和天主教)是大教,而法轮功,香港大众对它的印象多为“多多少少有邪教性质”和“非正当教派”。 近年,香港人对香港政府施政越来越不满,政治意识越来越高,民主意识高涨。 关于香港人的心态可以参考黄子华的栋笃笑系列,例如《秋前算账》。 简单来说,台湾和香港在网下实体生活上都没有过共识民主的环境。 但香港也有有利共识民主出现的条件。 香港有大量各种慈善团体、非牟利组织、非政府组织, 在港英时代因为政治忌讳和“经济自由”政策,所以这类团体或组织在当时传媒曝光的字眼基本上都是慈善团体, 香港还有大量政治团体、压力团体、工会、商会、社会服务机构、宗教团体、同乡会、联谊会……等等自治团体。 香港有大量幼稚园、小学、中学等学校都是由各种传统宗教举办和管理,当然以上各团体不少也有办学。 香港是商业和金融城市,在商界有协商的文化。 澳门的情况,我不清楚,我的认识是,澳门人政治冷感。 香港有很重的投诉文化。 亚洲四小龙先后经济转型,唯独香港依然停留在金融和服务业, 连饮食业都被归类为服务业,一方面法治非常健全,民众消费者意识高涨,另一方面,虽然香港极少无良商人, 但就充斥不老实的商人,例如宽频供应商 hkbn 的 bb100 旧客可以加到月费三百几十港元,还叫优惠价, 续约时跟客服议价,向他说比新客贵,客服可以很好态度地说谎,说旧客不可能比新客贵, 但 hkbn 官网多重转接显示的所谓“原价”是 HK$268 ,新客户超多优惠和赠品的套餐只是 HK$169, 而一些旧客在寄 cut form 后,可以只收 HK$109 ,甚至有人 HK$107 ,而在 HK$99 优惠期加入的客甚至有人能维持 HK$99 续约, 不但利润之深,竟然可以去到 70% discount,而且当中多次议价又寄 cut form 所浪费的交易成本非常可观而且不环保, 又例如 ecshopcity ,这是一间卖 hosting 的香港公司,又是所谓的客服态度很好, 当我和朋友不要续期,我向客服沟通,而想拿回资料,但忘记密码时,他/她就想坑我们续期, 而当我坚决不续期时,他/她就想坑手续费, 最后我以法律威吓他,他才让我拿回资料,就跟以前 cut icable 一样要用法律威吓, 只是今次有资料在他那里,所以我也以很好的态度“谈判”,我现在那 keep 往这次“谈判”的 email 往来, 本来打算公诸于世,但因为做一些隐私处理,迟迟没有行动就忘记了这事。 用 Google 搜“香港宽频 OR hkbn OR bb100 最平 pm”, uwants 有三千多个结果,香港讨论区有五千多个结果,

pm 是指 private mail ,這裡用作動詞,指用網站內的單對單通訊功能交談,
Internet 接入服務在香港是民生所需,

香港除了是“投诉之都”,也是“压力之都”, 老板施压管理层,管理层施压打工仔,打工仔施压其他公司,压力循环不息,而投诉就是其中一个施压或宣泄压力的途径。 香港的人口密度排行世界第三、四位,基于网络效应,接触人的次数比人口的上升还快,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亦会相应增加,产生更多投诉。 由于存在大量投诉需求,各种应付投诉的供应亦应运而生,例如投诉热线、专责接听投诉的服务人员, 各宣传单张和刊物亦会附上投诉热线的电话号码,很多时投诉热线叫客户服务热线、联络电话、查询电话。 又例如 hotline direct 就是很有用的投诉工具,使人投诉更方便。


香港人争取民主已经廿几年了,在 1997 年前已经争取,只是当时争取“直选”,现在变成争取“普选”。





《从 @%#^& 谈到暴力罪案》 - 小城科学 http://hkscience.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26.html


中国人怕乱: 《梁文道:比利时为什么不乱/中国不能乱》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