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丘东平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丘东平
出生丘潭月
(1910-05-16)1910年5月16日
 大清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梅陇镇马福兰村
逝世1941年7月24日(1941岁—07—24)(31岁) 
 中华民国江苏省盐城县(今建湖县庆丰镇北秦庄
笔名东平
职业作家
创作时期1932年-1941年
体裁小说、纪实文学
代表作《沉郁的梅冷城》、《第七连》、《茅山下》等
配偶吴笑
辛文
子女1女丘丽卿
受影响于胡风
个人资料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军事背景
效忠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服役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
国民革命军新四军
参战对日抗战 

丘东平(1910年5月16日—1941年7月24日),原名丘谭月,曾用名丘谭业,字席珍硕珍。笔名东平,故世称丘东平[1]。男,广东海丰人,中国现代作家。

丘东平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海陆丰起义。起义失败之后,他流亡香港,并开始他的文学创作生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丘东平返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参与淞沪抗战福建事变两广事变等事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等团体。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丘东平投身抗日战争一线。1938年参加新四军,随部队挺进苏南苏北敌后。1941年7月24日,丘东平在苏北反扫荡作战中阵亡。

丘东平与胡风关系密切,他的大量作品发表在胡风的《七月》杂志上。因此,丘东平被视为七月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丘东平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小说纪实文学领域,尤其是他创作的大量反映抗日战争的作品,使他被视作中国现代战争文学的开拓者。他的创作风格倾向于在沉郁的气氛中,直追人物的心理性格。丘东平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沉郁的梅冷城》、纪实文学《第七连》、长篇小说《茅山下》等[2]

生平

[编辑]

早年投身革命

[编辑]

丘东平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梅陇镇马福垄村一个农民兼小商人家庭中,他在家庭中排行第六。丘东平七岁时入村中私塾读书。一年后,他和五哥一起进入小学,先后在梅陇镇瓣香小学、水口乡校、梅岭莲花山麓的学楼就读。在读小学期间,丘东平参加劳动童子团[3]:72-73。1924年,丘东平考入海丰县陆安师范学校学习。陆安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彭湃的母校海丰中学,他曾多次回母校讲演,因此丘东平入学后,也受到革命文化熏陶。他在学校加入了文学社团晨曦社,积极参与社团活动。1925年,丘东平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海丰学校支部秘书。同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胜利后,丘东平离开学校,进入海丰党委干部训练班学习,投身海丰农民运动[4]:200-201

1926年1月,丘东平任共青团海丰特委秘书长,参与编辑和出版《海丰青年》杂志。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海陆丰地委组织部长郑志云的秘书。1927年,丘东平参与了两次海陆丰起义。1927年11月,在彭湃的领导下,海陆丰苏维埃作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正式建立。这期间,丘东平短期担任彭湃的秘书[4]:201-202。1928年2月,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宣告失败,彭湃转移,丘东平留在海陆丰坚持斗争。面对当地民团的清剿,丘东平于8月在家人的掩护下离开家乡,被送往香港。丘东平在流亡香港时,曾从事过学徒、鞋匠、渔夫、小贩、天主教的校对等工作。窘迫的生活之余,丘东平大量阅读高尔基作品,自学英文,从事创作,参加香港第一个新文学团体岛上社的活动,并开始给当地报纸投稿[3]:73

参与抗日救亡

[编辑]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丘东平经二哥丘国珍介绍赴江西南昌,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78师156旅旅长翁照垣的秘书。1932年,丘东平参加了淞沪抗战。期间,丘东平与友人陈灵谷创办出版《血潮》杂志,并在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时评,针砭时弊、激励抗战。淞沪抗战结束后,丘东平随十九路军离开上海,进驻福建。在福建期间,因解散了翁照垣要求组织的群众大会,而被迫离开十九路军,回到香港[3]:73。丘东平在香港创办了《新亚细亚月刊》,不久后被港英当局勒令停刊。此后,他前往上海活动。在上海期间,丘东平结识了胡风彭柏山聂绀弩欧阳山等人[4]:202-203。1932年11月15日,丘东平在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月报》第4期上发表短篇小说《通讯员》,这篇小说是丘东平的成名作,他从此跻身了革命文学作家的行列[5]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丘东平回到十九路军,并受十九路军总部委托,从福州往上海寻找中共党组织。福建事变失败后,丘东平仍在上海,参加左联的活动。1934年9月,他在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担任校对。同年冬天,因为与陈望道发生矛盾,丘东平离开了《太白》半月刊,后结识了吴奚如。随后,他往返上海、香港两地,做统一战线工作。1935年春,丘东平东渡日本,参加左联东京分盟的工作,期间结识了郭沫若[4]:203-205 。1936年春,从日本回国,参与原十九路军将领组织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的活动。1936年夏,丘东平经朋友介绍在香港认识了叶挺。6月,随十九路军将领参与两广事变,活跃于粤桂边境。9月,丘东平迁居上海[3]:74-75。 1937年8月,随着八一三事变的爆发,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后,丘东平同草明邵子南欧阳山于逢合作,创作了中篇小说《给予者》,塑造了最早的抗日英雄形象。9月,丘东平离开上海,北上南京济南,考察战地一线[3]:76。10月下旬,丘东平回到南京,在南京再次见到叶挺。随后,他跟随叶挺前往武汉,参与筹备新四军的工作[4]:206-207

在新四军

[编辑]

1938年1月,丘东平随新四军军部前往南昌,他被安排到战地服务团工作。4月,参加粟裕任司令员的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6月,丘东平全程参与新四军挺进江南的第一战韦岗战斗,并写下《截击》记录了这次战斗。韦岗战斗后先遣支队解散,丘东平被陈毅留在江南,担任第一支队政治部敌工科长,并兼陈毅的对外秘书。7月,新四军一支队到丹阳成立中共苏南工委,丘东平任工委委员。1939年2月,丘东平参加新四军全军政治工作会议。7月,又参加了新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11月,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敌工科科长。期间,他创作不少军事报告文学[4]:207-209[3]:77-78

1940年,丘东平随陈毅、粟裕渡江北上,参加了黄桥战役。11月,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江苏海安成立,丘东平继续担任政治部敌工部长。同时,中共中央中原局拟在盐城设立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丘东平是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筹委会成员。1941年2月8日,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在盐城正式成立。刘少奇兼任院长,丘东平担任教导主任,实际主持学院工作。同时丘东平还担任文学系教授。4月17日,苏北文化协会在盐城成立,丘东平等人当选第一届理事。在华中鲁艺期间,丘东平主持和参与了文艺大众化方向讨论、高尔基逝世五周年纪念会等活动,提出了艺术工作者要深入生活、为工农兵服务的主张[6]。6月,丘东平辞去教导主任一职,集中精力创作长篇小说《茅山下》[4]:209-210[3]:78-79

1941年7月,日军对盐城发动进攻。7月23日下午,钱俊瑞来到华中鲁艺传达军部指示,要华中鲁艺立即疏散转移。丘东平、戏剧家许晴等带领华中鲁艺部分人员和新安旅行团向日军侧后转移。24日凌晨,队伍到达北秦庄。在黑暗中,该部被日军包围。该队在突围时损失惨重,30多人阵亡,62人被俘,最终突围的不足70人。丘东平在组织突围时,头部中弹身亡[7][8]。华中鲁艺也于8月下旬停办[9]。丘东平阵亡后葬于建湖县,盐城县五区党委和政府将当地改名为东平村[10]

创作

[编辑]

风格与评述

[编辑]

丘东平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小说纪实文学领域,主要描绘抗日战争。丘东平也因为大量战争题材的创作,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战争文学的开拓者[11]。他的创作主要描写大时代中的普通人物,有时会展现中共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形象[12]。丘东平曾在书信中谈过自己的创作理念,他主张在紧密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认真把握自己的创作事业[13]:680-690。他早期的创作风格倾向于在沉郁的气氛中,直追人物的心理性格[14]。但他加入新四军后,他的创作风格则有所变化,变为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15]。在文本描写中,他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在激烈的战斗中描绘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他的场面描写色彩鲜明、气氛悲壮,具有极其强烈的时代感[16]。对文体发展而言,丘东平将报告文学以时间为中心推进到以人物为中心,极大促进了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发展[17]。他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茅山下》,则触及了知识分子如何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个人作用的命题,体现了向现实主义的深度发展[18]。丘东平创作的弱点在于,他的文字表达和故事节奏有欠成熟[19]

丘东平自开始创作起就被文坛和后世学者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就肯定丘东平“抱负之不凡,而他的诗人气质是异常浓厚的”[20]胡风评论丘东平是对革命文学思想要求“理解最深的一个,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个”[21]聂绀弩则称誉他在文坛上是“霸才”[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的发生,身为七月派重要成员的丘东平也受到牵连。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中国大陆学界对丘东平的关注不多,且多为批判性论调。直到改革开放和胡风平反后,丘东平的文学史地位才被重新予以肯定[23]

主要作品

[编辑]

丘东平生前陆续出版了一批作品集。丘东平阵亡时,他撰写的长篇小说《茅山下》没有完稿。抗日战争胜利后,小说在彭柏山的帮助下,于1945年10月在淮阴正式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于1953年出版《东平选集》。其后,丘东平的作品陆续整理结集出版[24][25]。他的主要作品包括[13]

家庭

[编辑]

丘东平父亲丘锦成(又名仲金、筱堂,1871年-1948年),母亲黄巧(1881年-1970年)。丘东平共有兄弟八人,姐妹二人,在家庭中排行第六。丘东平五哥丘岛人曾与丘东平一起参加海陆丰起义,但他在1934年前后在厦门遇难,留下妻子吴笑。1935年初春,丘东平在香港与吴笑结婚,两人婚后育有一女丘丽卿[26]。其后抗日战争爆发,丘东平走上前线,逐渐同吴笑失去联系。1939年11月,丘东平在与胡风的书信中,提到自己有了新女友辛文。辛文,广西人,参加过广西学生军,曾任《江淮日报》记者。1940年年底或1941年年初,丘东平与辛文在盐城结婚。辛文在丘东平牺牲后,改名西平,表示纪念。吴笑则于19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中被划为地主,她不忍折磨而自缢[3]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周家珍编著. 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03628320. 
  2. ^ 陆耀东, 孙党伯, 唐达晖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大辞典.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0. ISBN 7-04-005452-3.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林洁伟. 丘东平年谱简编.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8): 72–79.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杨淑贤. 丘东平传略. 新文学史料. 1987, (3): 200-211. 
  5. ^ 朱广盛. 新四军作家丘东平传略. 文教资料. 1994, (1): 3-7. 
  6. ^ 书生意气化惊雷——丘东平. 江苏党史网. 2015-08-24 [2021-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7. ^ 金之愚; 周凤祥; 李世安. 喋血捐躯铸英名——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 盐城红色记忆:盐城文史资料第20辑. 盐城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2006: 318–319. 
  8. ^ 凌新. 90岁新四军文艺战士回忆: 我亲身经历的北秦庄惨案. 建湖文史网. 2017-07-18 [2021-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9. ^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中国共产党江苏历史 第一卷(1921—1949).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 357–358. ISBN 978-7-5098-5743-4. 
  10. ^ 建湖县庆丰镇东平村:鲁艺英烈浩气长存. 盐城新闻网.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11. ^ 孙磊. 丘东平:中国现代战争文学的开拓者. 羊城晚报. 2021-06-30 [2021-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12. ^ 张业松. 战区“风景”与文本三重性——东平佚书《向敌人的腹背进军》发掘报告. 学术月刊. 2015, (8): 139-147. 
  13. ^ 13.0 13.1 丘东平. 丘东平作品全集.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ISBN 978-7-309-07885-5. 
  14. ^ 杨义. 中国现代小说史 3.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155-156. 
  15. ^ 唐弢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290. ISBN 7-309-05849-6. 
  16. ^ 《中国新文学大系》编辑委员会. 刘白羽序言. 中国新文学大系 1937-1949 报告文学卷.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 4. ISBN 7-5321-0701-9. 
  17. ^ 杨淑贤. 论丘东平的报告文学.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4): 68-74. 
  18. ^ 许翼心; 揭英丽主编. 丘东平研究资料.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259–266. ISBN 978-7-309-07938-8. 
  19. ^ 林岗. 论丘东平. 学术研究. 2011, (12): 147–153. 
  20. ^ 郭沫若. 东平的眉目.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 13.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397-403. ISBN 7-02-001436-4. 
  21. ^ 胡风. 忆东平. 为了明天. 上海: 作家书屋. 1950. 
  22. ^ 唐张新. 莲花山下思东平. 建湖文史网. 2011-10-18 [202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23. ^ 孙晓东. 丘东平研究:亟待走出不应有的“寂寞”——革命作家丘东平研究述评.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2, (1): 31. 
  24. ^ 唐张新. 文学史上的不幸与奇迹:《茅山下》的创作与问世. 建湖文史网. [2021-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25. ^ 王鹏. 战地作家丘东平:生命短暂 文学长存. 中国作家网. 2016-07-04 [2021-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26. ^ 吕珠满. 战地作家丘东平. 汕尾新闻网. 2021-05-23 [202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