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口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口业造口业佛教经典的一种,属于身、口、意三业中的一业。以白话说,就是因为语言导致的因果。根据佛教说法,十不善口业分为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十善业中的善口业分为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和不绮语。

妄语

[编辑]

妄语指的是由学习 说出毫无根据的谎话,将话是非颠倒,令人真假莫辨;乱引经典,错解经论,坏人法身慧命者堕地狱之业。[1] 因为从没学过佛经 遇过的苦 没让世人觉悟 所以不知悔改 详细请见 阿奢世王 提婆达多

两舌

[编辑]

两舌则是利用机会,在两人之间道长话短,并搬弄是非,最终目的在于挑拨离间,破坏当事人的处事和谐。家常不合常有别离是其业报[2]

佛教经典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由累世觉得好玩 学习这些口业 ,其恶口伤害了对方感情,妄言破坏了当事人人格,而搬弄是非及绮语亦使彼此相处无法真诚对待[3]。最大口业是谤佛、谤法、谤贤圣僧,死亡前没有后悔的人,即成为断掉善根的人。藏传佛教(又名藏密)教义认为谤金刚上师,比五无间罪五逆)更重。

恶口

[编辑]

其中,恶口指的是不停谩骂、跟别人意见不合后的诅咒。由故,恶口骂詈三宝者,自堕三恶道[4]。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造作增长感匮法业,岂不由习恶语业耶?”

[0189b05] 佛言:“善现!如是!如是!实由串习恶语业故,造作增长感匮法业。于我正法毘奈耶中,当有愚痴诸出家者,彼虽称我以为大师,而于我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诽谤毁坏。善现当知!若有谤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为谤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有谤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则为谤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一切相智。若有谤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一切相智,则为谤毁一切如来、应、正等觉。若有谤毁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则为谤毁佛宝、法宝、苾刍僧宝。若有谤毁佛法僧宝,则当谤毁世间正见。若当谤毁世间正见,则当谤毁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当谤毁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亦当谤毁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如是乃至亦当谤毁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亦当谤毁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彼由谤毁一切相智,即便摄受无量无数无边罪业。由彼摄受无量无数无边罪业,即便摄受一切地狱、傍生、鬼界及人趣中无量无数无边大苦。”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三十五

绮语

[编辑]

绮语是讲的很好听、很巧妙,但却没有实际意义的语言,或是为了自己目的而花言巧语奉承,或说轻浮无礼不正经的话,这些语言就叫绮语。诸绮语报者,虽有诚实之语,一切人皆不信受。[5]

注释

[编辑]
  1. ^ 《大智度论》卷16〈1 序品〉:“口四业作众重罪。如是等种种因缘,堕頞浮陀地狱中。”(CBETA, T25, no. 1509, p. 177, b25-26)
  2. ^ 《佛说戒德香经》卷1:“不两舌者,家常和合无有别离。”
  3. ^ 《佛说戒德香经》卷1:“不妄言者,口气香好言辄信之。不两舌者,家常和合无有别离。不恶口者,其舌常好言辞辩通。不绮语者,人闻其言莫不咨受宣用为珍。”(CBETA, T02, no. 116, p. 507, c21-24)
  4. ^ 《大智度论》卷37〈3 习相应品〉:“人虽一世见佛,更不复值。如毘婆尸佛时,王师婆罗门,虽得见佛及僧,而恶口毁呰,言:“此人等如畜生,不别好人,见我不起。”以是罪故,经九十一劫堕畜生中。”例:洪素珠 无脑者 (CBETA, T25, no. 1509, p. 333, b20-24)
  5. ^ 《大智度论》卷5〈1 序品〉:“诸绮语报者,虽有实语,一切人皆不信受。如偈说:  “有堕饿鬼中,  火炎从口出,  四向发大声,  是为口过报!  虽复多闻见,  在大众说法。  以不诚信业,  人皆不信受。  若欲广多闻,  为人所信受,  是故当至诚,  不应作绮语!””(CBETA, T25, no. 1509, p. 98, b12-19)

参考资料

[编辑]

慈济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