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旭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旭村中华民国台东县台东市的一处聚落,前身是台湾日治时期创立的官营移民村,起初招募的移民人口为日本新潟县农民所组成[1],后来逐渐转变为本岛人为主。旭村面积共计2460余甲,由于旭村东面太平洋,每朝可见到旭日东昇的景色,故得名“旭村”。[2]

历史

[编辑]

台东平原原先荒芜一片,阿美族人首先进入开垦。后来卑南族人进入,境内的马兰社阿美族人因受到卑南族人的支配而失去狩猎自由,故转而农耕。马兰社阿美族以牛耕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耕种,且农业技术不输日本本地农业技术发展,可见当时阿美族部落农耕技术的成熟。[3]:28清廷原先采消极治台政策,1722年(康熙61年)进一步采取汉番隔离政策,禁止汉人侵入原住民生活范围。牡丹社事件之后,清廷转而开山抚番,鼓励汉人进入台湾东部拓垦,然而台东平原当地的沃田皆为原住民所有,汉人开垦空间有限,故招募成效不佳。[4]:18-20

为纾解日本国内农村人口压力,台湾总督府开始东台湾的移民事业,除此之外,日本政府也计划借此拉近台日人口比例,以便于统治,而且台湾属于副热带气候,可以为日后南进政策做准备。[4]:18-201910年(明治43年)台湾总督府设置“卑南移民指导所”计划组成旭村,目的是辅导种植甘蔗的移民。[5]:235

1911年8月3日,旭村被编入卑南区(后于1919年1月15日改为台东区)。旭村原为马兰社吕家平野,耕地大多属于马兰社阿美族人。1917年(大正6年),台湾总督府因经费不足终止官营移民计划,委由台东制糖株式会社承接总督府之移民事业,以开垦补助费3万元向马兰社买下约300甲土地,随后于1919年正式取得旭村土地所有权。1921年(大正10年)台东制糖株式会社转以制糖为主,移民事业转由台东开拓株式会社负责。起初招募的移民人口为日本新潟县农民所组成,起初为30户。台湾总督府评估移民政策将制糖和拓殖分开,所以1923年(大正12年)开放本岛人移民。第一批移民是来自台南恒春台中新竹等地本岛移民,旭村主要移民转为本岛人。[5]

1941年(昭和6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战时物资需求,台湾总督府的政策因而转变,从原料导向转变为战时粮食。[6]:91战后随着卑南圳的修筑和战时甘蔗不再是主要作物,旭村居民多数改种植水稻,并让旭村成为台东平原的重要粮仓,1971年(民国60年)之后,旭村有着“菜巢”之称。[7]:99

经济

[编辑]

糖业

[编辑]

开垦初期,比较好的土地归为阿美族部落所有,而土质较为不好的荒废地则为日本政府所有,而因为开垦不易,移民则需要整理土地,比如:选地、挖坑、焚烧等步骤,而又因为灌溉设施的不足,在开垦初期以甘蔗为主,种植少许的水稻和甘薯作为粮食来源,其耕地面积维持在50%~60%,其余则作为放牧牛只的土地。[8]1970年代左右,因国际糖价低迷及制糖成本过高的影响,蔗糖产业逐渐式微。[6]:92

荖叶

[编辑]

1951年从彰化将荖叶槟榔的原料)引入台东,进入到经济起飞的时代。烟与槟榔需求增加,但彰化原产地气候影响生产出现空窗,但是盘商或农民保险却发现台东的环境非常适合种荖叶,1988年到1997年是最丰收的“绿金”时代。但是近年来健康意识兴起和政府“不鼓励、不辅导、不禁止”的政策影响下,再加上2016年尼伯特台风侵袭导致荖叶园遭受重创,农民开始转型改种稻米、水果等。[9]:100-106

设施

[编辑]

丰里国小

[编辑]

旭寻常小学校建立于1924年(大正13年),因应移民村学童的教育所设立的初等教育机构。1941年(昭和16年)则依据“国民教育令”更名为旭国民学校;因在1940年出借部分教室给台东宝公学校成立橘公教场,而于1947年(民国36年)将两校合并并改为丰里国民学校,并在1968年(民国55年)再次更名为丰里国民小学[10]2009年,丰里国小和韩国东一中央初等学校上大初等学校明西初等学校缔结姊妹校。[11]:220

奉顺宫

[编辑]

1960年信众募捐并决定以神社旧址建庙并在1966年完工主祀是苏府王爷,由彰化移民自鹿港奉天宫分灵苏府王爷牌。现今寺庙用地址为台糖土地,至今土地所有权归属问题仍未解决。[11]:220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属于台湾人的文化宝库|国家文化记忆库2.0. 旭村移民村|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国家文化记忆库 2.0. [2023-05-19] (中文(繁体)). [失效链接]
  2. ^ 小原, 一策. 臺東廳下旭村の將來. 1923. 
  3. ^ 陈东宏、吴珮琪. 旭日之村. 台东市: 台东县政府文化处. 2019: 28. ISBN 978-986-5419-07-3. 
  4. ^ 4.0 4.1 陈东宏、吴珮琪. 旭日之村. 台东市: 台东县政府文化处. 2019: 18–20. ISBN 978-986-5419-07-3. 
  5. ^ 5.0 5.1 吴珮琪、陈东宏. 旭日之村. 台东市: 台东县政府文化处. 2019: 235. ISBN 978-986-5419-07-3. 
  6. ^ 6.0 6.1 吴珮琪、陈东宏. 旭日之村. 台东市: 台东县政府文化处. 2019: 92. ISBN 978-986-5419-07-3. 
  7. ^ 吴珮琪、陈东宏. 旭日之村. 台东市: 台东县政府文化处. 2019: 99. ISBN 978-986-5419-07-3. 
  8. ^ 陈东宏、吴珮琪. 旭日之村. 台东市: 台东县政府文化处. 2019: 86–89. ISBN 978-986-5419-07-3. 
  9. ^ 陈东宏、吴珮琪. 旭日之村. 台东县政府文化处. : 100–106. 
  10. ^ 中华民国文化部. 旭尋常小學校-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9) (中文(台湾)). 
  11. ^ 11.0 11.1 陈东宏、吴珮琪. 旭日之村. 台东市: 台东县政府文化处. 2019-11: 220. ISBN 978-986-5419-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