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礼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礼部
汉语名称
繁体字 禮部
简化字 礼部
越南语名称
国语字 Bộ Lễ ‧ Lễ bộ
汉喃 部禮 ‧ 禮部
韩语名称
谚文예부 ‧ 예조
汉字禮部 ‧ 禮曺
满语名称
满文 ᡩᠣᡵᠣᠯᠣᠨ ᡳ ᠵᡠᡵᡤᠠᠨ
穆麟德转写dorolon i jurgan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六部之一。其长官为礼部尚书。

历史

[编辑]

南北朝北周时开始设立,在《周礼》中相当于春官,其长官礼部尚书,有时以“大宗伯”为代称。

时已有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礼部祠部主客膳部[1]其后历代相沿,长官礼部尚书,检查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并管理全国学校科举考试,和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礼部下设四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宴席)廪饩(粮食)牲牢(牲畜)事务。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会同四译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翻译等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原设之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礼部内部机构中添设承政、参议二仪制、太常、光禄三司礼器库礼学馆。宣统三年(1911年),将礼部改为典礼院,成为清政府专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礼乐、更定章制的机关。

编制

[编辑]

唐代(618-907年)

[编辑]

唐代礼部乃是承袭随代旧制,归属在尚书省之下的六部之一,职责为“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即负责朝廷内外的一切制度礼仪和祭祀神明、祖先相关的规定方法以及科举等选拔有才学之士的部门。其下又再分为四个司级部门单位:

唐代礼部的编制人数为112人

正三品
礼部尚书1人
正四品下
礼部侍郎1人
从五品上
礼部郎中1人
从五品上
祠部郎中1人
从五品上
膳部郎中1人
从五品上
主客郎中1人
从六品上
礼部员外郎1人
从六品上
祠部员外郎1人
从六品上
膳部员外郎1人
从六品上
主客员外郎1人
从八品上
礼部主事2人
从九品上
祠部主事2人
从九品上
膳部主事2人
从九品上
主客主事2人
令史5人
书令史11人
亭长6人
掌固8人
令史5人
书令史11人
亭长6人
掌固8人
令史4人
书令史9人
掌固4人
令史4人
书令史9人
掌固4人

宋代(960-1279年)

[编辑]

宋代礼部的编制人数早期为171人,后又裁减4人为167人。

其他国家

[编辑]

受中国文化影响,朝鲜半岛高丽王朝也设有礼部,其首长为礼部尚书;至朝鲜王朝时期,礼部改称礼曹,首长改称礼曹判书。越南古代亦设有礼部的机构。

朝鲜

[编辑]

朝鲜王朝时期,礼曹的本曹设置官员九名,分别为判书一名(正二品)、参判一名(从二品)、参议一名(正三品)、正郎三名(正五品)、铨郎三名(正六品)。礼曹之下设有稽制司典享司典客司三个机构。

日本

[编辑]

受中国唐代文化影响,日本古代相应采取了二官八省制,设立治部省主管各姓氏、族姓葬礼以及佛寺、雅乐、外交事务。其后相沿至近代。

现代宫内厅中的“式部职”,职能与治部省、礼部相似,但名称沿袭自式部省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新唐书·百官志一》:“(礼部)其属有四:一曰礼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礼部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