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僧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僧伽巴利文saṅgha梵语संघsaṃgha),简称为,又译为僧众僧侣僧团僧尼教团和合众出家众印度宗教术语,意译为大众,源自古印度传统,最初意指由多人所组成的团体。在各沙门传统中,如耆那教等,聚集的弟子皆称为僧伽。佛教也传承了相同传统,将信奉佛教的出家、在家弟子皆统称为僧伽。在一般的使用上,若不做特别指定,僧伽大部分用来泛指佛教僧侣,也就是受具足戒出家众

读音方面,“僧伽”的传承音“僧茄”(ㄑㄧㄝˊ,qié),“घा”(ghā)之声母为牙音,音译之“伽”当为牙音,唯后颚化为“ㆢ”(jj),平声全浊次清(ㄑ,q)。不过,也有人撇开音韵学传承规律,读如全清“僧加”(ㄐㄧㄚ,jiā),这样读虽然在北方话的听感上更接近原音,却无法通过音韵学推断原音,更会使方言区人士错将其认作Sangka

词源及释义

[编辑]

僧伽,原意是众人集会,用于指代信奉教法的出家、在家弟子之集合,特指出家弟子之集合。[1]。其梵文samgha的本意是集合,印欧语同源词包括拉丁语assimulare(相似集合,相同),英语assemble(集合,收集)、similar(相似的)等。

僧伽原是古印度时代,各城邦中的贵族集会所。在佛陀时代,各个不同派别的沙门修行者,也各自设立僧伽来聚集弟子。释迦牟尼在证悟之后,建立了自己的僧伽,并制定学处(戒律)来规范弟子。

佛教

[编辑]

佛教僧伽,分成出家众在家众两大部分。佛教出家众,依性别,可分为比丘比丘尼,称为出家二众,为僧伽的主体。加上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之后,称为出家五众。传统上,比丘与比丘尼不能居住在一处,但是在每月诵戒时,比丘尼可请上座比丘加入诵戒,并进行说法。在家众,依性别,分为优婆塞优婆夷二者,称为在家二众。与出家众合称为七众弟子

广义来说,僧伽可以包括出家众与在家众,也就是七众都可称僧伽。狭义来说,僧伽只用来指出家众,特别是比丘与比丘尼,因为沙弥、沙弥尼与式叉摩那三者皆依附于比丘与比丘尼团体中。最狭义的僧伽,只指特定的比丘与比丘尼团体。

释迦牟尼传正,由僧伽守护,使正法传承不绝,僧伽又可被尊称为僧宝,意即僧团内的四双八辈圣弟子为珍宝。

上座部佛教的《清净道论》记载:

历史源流

[编辑]

释迦牟尼成道之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五比丘跟随释迦牟尼出家,这是出家众的开端。耶舍与其五十四名友人加入僧团,耶舍的父母成为首位优婆塞与优婆夷,以在家身份护持出家僧团,为在家众的开端。

随着佛教传布,出家众与在家众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在家众之中,有高层的贵族王者,例如瓶沙王,也有一般的农民、牧民、商人,也有出身低微的贱民,甚至奴隶、妓女等。

为了使正法久住,未生信者生信,已生信者增益[2]释迦牟尼制定尸罗学处,作为僧团修行共居的规范。其堂弟提婆达多,提出天授五法,希望用此来规范僧团,遭到释迦牟尼的拒绝。他于是决定另立僧团,这是僧团分裂的开端。

在释迦牟尼般涅槃后,大迦叶联同五百阿罗汉在王舍城召开第一次结集,由尊者优婆离诵出戒律,集结成在会中将波罗提木叉集结成戒经,尊者阿难诵出。经与律形成出家僧侣与在家居士共同遵守的最高成文规章。但是僧团中对于戒律仍然有不同的看法,在释迦牟尼般涅槃后百年,僧团中因为十事非法的争议,召开了第二次结集。僧团在第二次结集中,分成两派,造成僧团根本分裂。随着佛教广泛被传播到印度各地,上座部与大众部又各自分裂出许多不同的僧团,进入部派佛教时期。

在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兴起,但是大乘佛教僧团并没有订定自己的戒律,他们仍然遵守着部派佛教的戒律。大乘佛教僧团,其他部派佛教的僧团,主要是基于经典教义及对戒律的解释不同而分隔的。

僧伽制度

[编辑]

出家众

[编辑]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合称出家五众。

汉传佛教将比丘戒称为“大戒”,出家人还可以进一步受菩萨戒。在日本,由于历史关系,出家人可以食肉娶妻,和其他国家地区僧团制度不同。

在家众

[编辑]

优婆塞优婆夷合称在家二众。

在家众最低的要求是接受三皈依,可视个人决心,进一步由出家众为他们授五戒,合称三归五戒。五戒是否需要全受,还是可以只受持其中一两条,自古有许多说法。一般认为,以受持五戒为圆满;但若信徒自认无法全受持,则可自行决定,选择其中几条戒来受。受五戒者称为五戒优婆塞或五戒优婆夷;如果受三到四条者,称为多分优婆塞或多分优婆夷;受三条以下者,称为少分优婆塞或少分优婆夷。

佛教戒律有“开、遮、持、犯”四种情况,佛陀为每种情况详细地制定了各自因缘条件。如,受戒后在守戒过程中需要临时“开遮”,必须满足特定条件,才能不破掉“戒体”,继续保持受戒身;如果不满足开遮条件而毁犯戒律,则称为“犯戒”,甚至完全破掉戒律成“不可悔”,则为“破戒”。破戒会招引更严重的恶业,但只要诚心忏悔,仍可以在下次重新再受戒一次。在大乘佛教中,在家众也可进一步受菩萨戒

因为在家众平日需要经营生活杂事,无法精进。在布萨日,信徒可以进入寺院,与出家僧众共居一日一夜,在这一日一夜中,信徒需受持八戒,这称为八关斋戒。这是在家众精进用功的方法。

虽然在家众可以参加出家僧众的活动,但是一般来说,僧团诵戒时,在家众不能参加。在某些部派戒律和大乘佛教传统中,有在家居士不能阅读出家人毗奈耶(律藏)的禁忌。

耆那教

[编辑]

婆罗门教或印度教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翻译名义集》:“ 僧伽,《大论》: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林,是名为林。《净名疏》云:律,名四人已上,皆名众。《律钞》曰:此云和合众。”
  2. ^ 佛陀制戒十种利益, 律藏大品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