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国父思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父思想》是以孙中山的1924年三民主义演讲本为基本骨架,并加上《孙文学说》、《国父全集》等相关言论著作,而整理出的教科书性质书籍。1953年,台湾的高级中学的三年级增列“三民主义”一科。而1970年代之后,为中华民国专科学校以上之必修课程的课程之一,现已删除相关考试项目。

大陆时期

[编辑]

1929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名义上统一中国后,实行公民教育。其1929年“高中课程暂行标准”公民教育课程则称为“党意”,以三民主义为基础。但在1932年的“中学课程标准”,又改回称为“公民”[1]而当时在小学方面,则有商务印书馆的“新时代三民主义教科书”为之流通。[2]

迁台以后

[编辑]

1953年,因应当时反共抗俄国策,教育部聘请卢绍稷起草“高级中学三民主义课程标准”草案。审查通过后,于隔年一月实施。但在台师大公民训育系与中国文化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设置之前,台湾地区均未有合格三民主义教师。据1975年教育部请台师大教育系行政协助调查显示,非本科教授三民主义课程教师达46%。而三民主义也为当时大学联考必考科目之一,随着解严,1999年3月26日大考中心宣布,隔年八十九年度大学联考废除考三民主义一科。[3]2005年高中取消三民主义课程。[4]

而在大专院校方面,1950年起大专则恢复三民主义课程,并在1964年更名为“国父思想”,教育部本意试图借由大学学术研究方法,使得“三民主义学术化”。1990年在全国大学校长会议中,教育部宣布再更名为“中华民国宪法与立国精神”,并于八十二学年度实施。但在释字380号被司法院大法官宣布违宪,则该课程转为“通识课程”。[5]

现状

[编辑]

中华民国教育部的“九五暂纲”将高中原有之“三民主义”、“公民”、“现代社会”等三科目,整微为“公民与社会”一科。三民主义作为独立课程在中华民国教育上走入历史。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李琪明:海峽兩岸德育教育沿革與現況之比較 (PDF). [2015-08-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3). 
  2. ^ 謝泳:從小學教科書看兩黨教育理念 (PDF). [2015-08-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3). 
  3. ^ https://www.facebook.com/TBSCTS. 【歷史上的今天】大考中心宣布:隔年起不考三民主義. 华视新闻网.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9) (中文(台湾)). 
  4. ^ 中时新闻网. 台取消三民主義課 告別黨國教育 - 焦點新聞. 中时新闻网.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 (中文(台湾)). 
  5. ^ 吳儒佳:一個消失中的意識型態--以三民主義在台灣的傳播為例,第二章 三民主義教育之實施、變革與檢討 (PDF). [2015-08-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5-02). 

来源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