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大智度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智度论》(梵语महा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पदेश罗马化:*Mahāprajñāpāramitopadeśa[1],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优波提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般若经问论[2],简称为《大智释论》、《智度论》、《大智论》、《大论》、《智论》、《释论》等,是以九部般若中的“中品般若”——也就是《大品般若经》(梵本二万二千颂)为对象的注释书,为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重要著作。本论已不存梵本,仅汉译本传世。

汉传佛教之中,三论宗吉藏天台宗慧思智𫖮,及华严宗澄观等人的著作,都大量引用了《大智度论》[3]。天台止观的代表性著作《次第禅门》一书,就大抵取材自《大智度论》[4]。兼习《大智度论》本是南北朝佛教的普遍风气[5][6],而在以长安邺城为中心的北方佛教中,更出现专门研习《大智度论》的北土智度论师[5]

题名

[编辑]

吉藏《大品经义疏》引庐山慧远《般若经问论集》(又名《大智论抄》),称《大智度论》的梵语题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优波提舍[7]。自新疆库车出土的二份《大智度论》古写本残卷,亦题为《摩诃般若波罗蜜优波提舍》[1]

作者

[编辑]

传说龙树为大龙菩萨带至龙宫,得受诸多方等深经、无量妙法,出来后大弘佛法,作《优波提舍》十万、《中论》五百偈等[8][9]。传说所提及的《优波提舍》,或许就是《大智度论》,根据僧叡〈大智释论序〉的记载,龙树作《大智度论》,其略本有十万偈。

对于《大智度论》的作者是否为龙树,现代研究者没有一致的看法。有认为此论是从说一切有部转学大乘之喀什米尔僧人所造,亦有人认为此论即是龙树所造[8]

翻译

[编辑]

后秦弘始四年(402年)鸠摩罗什长安逍遥园西明寺始译,至弘始七年(405年)译讫,经论合编合计一百卷。其中,《大品般若经》(梵本二万二千颂)占二十七卷,若扣除经文,释论应为七十三卷。《大智度论》一百卷的前三十四卷详释《大品般若经·序品》,这部分为全译,解释其他品的释论是择要译出。

内容

[编辑]

《大智度论》从大乘中观学派的立场讲述中道实相,以四悉檀二谛解释实相之理,并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作出系统性的解说,大力阐扬了般若经空观菩萨行思想。论中所引经籍甚多,保存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

注释

[编辑]

庐山慧远以《大智度论》“繁重”,为便初学,加以删削而成《大智论抄》,又名《般若经问论集》,已佚。历史上,存在多种《大智度论》的注释,但今仅存北周慧影的《大智度论疏》(原24 卷,现存 7 卷)。

现代考证

[编辑]

比利时研究《大智度论》的学者艾蒂安·拉莫特,基于本论对说一切有部及北印度传说的熟悉程度等理由,以及其他的疑点,提出此论可能不是出身南印度的龙树所造[8]

日本学者干潟龙祥,仍肯定本论为龙树所作,但是以为鸠摩罗什在汉译过程中已有所增修,产生诸如“秦言”、“天竺语法”之类,绝非梵本会有的段落[8]

印顺法师支持本论为龙树所造,主张论主包容异说而涵括全印各学派,不止于说一切有部义,所引之事不限于北印,与南印度亦有密切关系。他对其他的怀疑理由也作出回应,并认为“秦言”、“天竺语法”之类的按语,是历代译经者增添夹注的惯例,由僧叡等人为之[8]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周伯戡. 庫車所出《大智度論》寫本殘卷之研究. [2020-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今此写本残卷明白地写着“优波提舍”,所以“论”的梵文必定是upadesa无误。《大智度论》的梵文原名必定是Mahāprajñāpāramitopadeśa。经此两写本残卷的验证,过去国际学者对此书梵文原名的揣测,至此可以平息。 
  2. ^ 《出三藏记集·杂录》:“宋明帝敕中书侍郎陆澄撰《法论》目录序……《般若经问论》序(释慧远)”
    庐山慧远〈大智论抄序〉:“其人以《般若经》为灵府妙门,宗一之道,三乘十二部由之而出,故尤重焉。然斯经幽奥,厥趣难明,自非达学,鲜得其归。故叙夫体统,辨其深致。若意在文外,而理蕴于辞,辄寄之宾主,假自疑以起对,名曰《问论》。”
    法苑珠林》:“又依《般若问论》云沤楼频螺林中成佛。”,引自《大智度论》卷二十六:“得道时,沤楼频螺林中,独在树下成佛。”
  3. ^ 释厚观. 《大智度論》講義的 編輯與教學 (PDF). 佛教图书馆馆刊. 2019, 66: 15–25 [2024-05-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6-04). 
  4. ^ 林惠胜. 智者大師的禪法:以「通明觀」為中心的論述 (PDF). 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 2004, 4. 
  5. ^ 5.0 5.1 释圣凯. 《大智度論》在南北朝的流傳及其影響. [2024-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1). 
  6. ^ 李四龙. 經典、地域與思想傳統——以六世紀地論師與北方佛教中心為例.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4 [2024-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1). 
  7. ^ 吉藏《大品经义疏》:“解云:《论》无别文,但《论》题云《大智度》,有是为智。何故尔?远法师依《大论》造《问论》云《摩诃般若波罗蜜优波提舍》。今《大论》秤(称)为《大智度》,即是以智翻波若也。”
  8. ^ 8.0 8.1 8.2 8.3 8.4 释印顺. 《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 东方宗教研究. 1991, 2: 9–70 [2024-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7). 
  9. ^ 庐山慧远〈大智论抄序〉:“有大乘高士,厥号龙树,生于天竺,出自梵种。……遂自誓落簪,表容玄服,隐居林泽,守闲行禅,靖虑研微,思通过半。……俄而回步雪山,启神明以讯志,将历古仙之所游。忽遇沙门于岩下,请质所疑,始知有方等之学。及至龙宫,要藏秘典,靡不管综。滞根既拔,则名冠道位,德备三忍。然后开九津于重渊,朋鳞族而俱游。学徒如林,英彦必集。由是外道高其风,名士服其致,大乘之业于兹复隆矣。其人以《般若经》为灵府妙门,宗一之道,三乘十二部由之而出,故尤重焉。然斯经幽奥,厥趣难明,自非达学,鲜得其归。故叙夫体统,辨其深致。若意在文外,而理蕴于辞,辄寄之宾主,假自疑以起对,名曰《问论》。”
    僧叡〈大智释论序〉:“龙树生于像法之末……像末多端,故乃寄迹凡夫,示悟物以渐。又假照龙宫,以朗搜玄之慧。托闻幽秘,以穷微言之妙。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其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驾方轨而直入。其辨实相也,则使妄见之惑不远而自复。……经本既定,乃出此《释论》。论之略本有十万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百二十万言。”
    《龙树菩萨传》:“龙树菩萨者,出南天竺梵志种也……即自誓曰:我若得脱,当诣沙门,受出家法。既出入山,诣一佛塔,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诵三藏尽。更求异经,都无得处。遂入雪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经典与之。……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愍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既得诸经一相,深入无生,二忍具足。龙还送出于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广明摩诃衍作《优波提舍》十万偈,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便论》五千偈,《中论》五百偈,令摩诃衍教大行于天竺。又造《无畏论》十万偈,《中论》出其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