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恐慌2:起源计划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23年10月28日) |
极度恐慌2:起源计划 | |
---|---|
| |
类型 | 第一人称射击 |
平台 | PC (Windows)、Xbox360、PS3 |
开发商 | Monolith Productions |
发行商 |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 |
系列 | 极度恐慌 |
引擎 | Lithtech |
模式 | 单人、多人 |
发行日 | 2009年2月10日 |
《极度恐慌2:起源计划》(英语:F.E.A.R.2 Project Origin)是2009年推出的第一人称射击恐怖游戏,支持Microsoft Windows、Xbox 360和PlayStation 3平台。这是《极度恐慌》系列的第二款游戏,其续作为《F.E.A.R. 3》。游戏由Monolith Productions开发并由华纳兄弟互动娱乐发行,于2009年2月全平台上市。2009年9月,Monolith发布了一个名为《F.E.A.R. 2: Reborn》的单人玩家DLC包。2015年3月,基础游戏和Reborn都在GOG.com上架。到了2021年11月,《F.E.A.R.》系列,包括Reborn在内,被加入了Microsoft的向后兼容计划,使得这些游戏可以在Xbox One和Xbox Series X/S上游玩。值得一提的是,《Project Origin》忽略了由TimeGate Studios开发的原版游戏的两个扩展包(《F.E.A.R. Extraction Point》和《F.E.A.R. Perseus Mandate》)的事件,这两款扩展包现在不再被认为是《F.E.A.R.》系列的正统部分。
在开发这款游戏时,Monolith Productions对首作的玩家反馈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特别是对于哪些方面受到喜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基于这一点,他们着手改进了原作中最常受到批评的两个方面:单调重复的游戏环境和敌人种类的单一。与此同时,他们也努力强化了游戏中最受好评的部分,即战斗机制和敌方AI的智能程度。他们还期望通过在游戏中赋予Alma一个比第一部作品更为核心的角色,来加强原作的恐怖氛围。
整体来看,游戏获得了评论家的积极评价,尽管他们普遍认为这部作品不如第一款游戏。评论家们普遍赞扬的方面包括战斗机制、音效效果、机甲段落、画面呈现以及敌人种类的多样性,一些评论家甚至对关卡设计和配音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游戏的剧情、掩体系统、恐怖元素以及与第一款游戏相比的一些玩法变动(特别是移除了瞄准功能)未能获得同样的好评。多人游戏部分也受到了一些评论。此外,有评论家认为这款游戏过于保守,缺乏创新,更像是一款制作精良的标准射击游戏。
游戏玩法
[编辑]游戏的玩法与前作相近[1][2][3]。玩家能使用的武器有手枪、突击步枪、冲锋枪、霰弹枪、自动霰弹枪、狙击步枪、钉枪、火箭发射器、激光卡宾枪、火焰喷射器和脉冲步枪等[4][5]。这些武器在准确性、射程、射速、穿甲能力、伤害力和重量等方面各有差异。玩家一次只能带着四种不同的枪械。此外,玩家还能使用四种不同的投掷装置,包括破片手榴弹、燃烧手榴弹、电击手榴弹和近距地雷[6]。每种类型可带五个,最多能同时带四种(即最多20个投掷装置)[7],只能准备使用其中一种。玩家在投掷手榴弹前还能“煮熟”它们[6];也就是引爆后稍微拿一会儿再扔,屏幕上的计时器会显示爆炸的倒数时间[8]。
在这款游戏中,“子弹时间”是一个核心的游戏机制。它能够将游戏世界的时间放慢,同时保持玩家瞄准和反应速度的正常运作。这个效果仿佛赋予了玩家角色超凡的反射神经,并通过一些特殊的视觉效果来呈现,如子弹飞行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扭曲,或者与游戏内的粒子系统互动。子弹时间能持续的时间是有限制的,由一个计量表来控制,当玩家停止使用这个功能时,这个计量表会逐渐回复。玩家还可以捡拾“反射增强剂”来永久提升这个计量表的容量[9]。游戏中还提供了其他可以捡拾的物品,如医疗包、即时使用的医疗注射剂和防护装甲(可减轻玩家在战斗中受到的伤害)。医疗注射剂一捡到就会立刻使用,而医疗包则可以保存起来,最多能携带三个,玩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手动使用它们[10]。
游戏新增了一项与环境互动的新功能,玩家现在可以推倒桌子或是让架子倾倒来作为掩护[11]。在特定情况下,玩家还能移除挡住道路的物体[12]。与第一部游戏不同,本作引入了有限度的自我恢复生命值系统。当玩家的生命值降至30%以下,如果能暂时避免受到更多伤害,生命值将会自动恢复,但最高只能恢复至30%[13]。游戏中也加入了机械瞄具功能,这是第一部游戏所没有的(第一部游戏中,画面仅会稍微放大,并未切换到实际的瞄准器视角)[14]。玩家还能使用PDA,其中包括了当前任务目标、游戏教程、武器资讯和玩家收集的情报等内容,这些内容会自动按主题分类[15]。
游戏中新加入了驾驶机甲的玩法,游戏中将这种机甲称为“精英动力装甲”(Elite Power Armor,简称EPA)。在游戏的特定章节,玩家将有机会操作EPA,但也可以选择步行通过该关卡,不利用机甲的帮助。[16][17]。EPA装备了两挺迷你枪和两枚可从肩膀发射的火箭发射器,两者的弹药均为无限供应。然而,迷你枪在连续射击一段时间后会过热,需要时间冷却;火箭发射器则需要一段时间来装填弹药。EPA还具有自动回血的功能,并提供了夜视模式,让玩家在黑暗或视线不佳的环境中能更容易识别热源和敌人[16]。
剧情
[编辑]故事发生在《极度恐慌》首部作品结局大爆炸前30分钟,一支三角洲特种部队已经被派遣出来,任务是保护阿玛昌科技公司(ATC)总裁吉纳维芙·阿里斯提德,因为有人担忧ATC董事会可能正密谋刺杀她,试图使她闭嘴。这支精挑细选的小队包括了:一等军士长格里芬、士官长基根、士官詹科斯基(之前作为主角的哥哥)、士官莫拉莱斯、士官贝克特(故事的主角)、下士福克斯,以及通信联络官上尉斯托克斯。
小队被投放到阿里斯提德的豪华顶层公寓后,立即遭到了ATC特种部队的攻击。从任务一开始,贝克特就开始经历与阿尔玛·韦德有关的幻觉。在阿里斯提德的公寓中,贝克特发现了有关一个叫做“先驱者”的ATC计划的线索,这个计划似乎与他及他的队员们息息相关。[18][19]文件中列出了每位队员的“帕拉贡评审分数”和“心灵感应”的能力,而贝克特的分数高于“除了原始样本之外的任何人”。就在贝克特找到阿里斯提德的片刻后,Point Man炸毁了Origin设施,其冲击波让贝克特失去了意识。
贝克特在一家遭特种部队攻击的医院里恢复意识,发现自己、斯托克斯和格里芬都已经接受了“启动”手术,并且正处于“调谐”的准备阶段。此时,一名自称“蛇拳”的人与他取得了联系,表示他想要协助他们逃脱并消灭阿尔玛。稍后,贝克特遇见了阿里斯提德,她告诉他,若想对抗阿尔玛,他需要进入心灵感应调谐室(Telesthetic Attunement Chamber, TAC)。当手术进行到一半时,实验室遭到了攻击,贝克特亲眼目睹了数名特种部队成员被黑色触手残杀。随后,他再次失去了意识,并梦见了坐在秋千上的阿尔玛,而在附近则是一座核电厂。
当贝克特苏醒过来时,他发现詹科斯基躺在手术台上,并告诉他:“我们必须帮助她。你听到了吗?她在哭泣”,然后他就断了气。不久之后,福克斯突然袭击贝克特,一边说着“离她远点,她是我的”,一边被黑色的触手杀死。最终,贝克特了解到“先驱者”计划的真正目的——将普通人转变成拥有心灵能力的指挥官[20]。他突破了一支由复活的复制士兵组成的小队的阻拦,并在“蛇拳”的引导下来到了韦德小学。在那里,他与格里芬和斯托克斯重逢,但不久格里芬便被黑色触手杀害。剩下的队员乘坐装甲运兵车抵达学校,贝克特在那里找到了有关“帕拉贡计划”的线索[21]。该计划旨在筛选出有心灵能力潜力的儿童。虽然贝克特自己没有关于这所学校的记忆,但他确信自己也受到了该计划的影响[22]。
在学校地下,贝克特发现了一个隐秘的帕拉贡计划设施,并遇见了“蛇拳”,他的真名是特里·哈福德,一位ATC的研究人员。尽管他在与复制士兵的战斗中几乎立即遭到杀害,哈福德还是来得及把一些关键文件传送给了贝克特和APC。他在文件中解释说,阿里斯提德利用贝克特,将他引导进入TAC,目的是为了让阿尔玛能够“察觉”到他的存在[23]。他还提到,贝克特目前的能力还不足以直接对抗阿尔玛,他需要前往附近斯蒂尔岛上的一座核电厂内的ATC设施,利用那里的设备来增强他的心灵能力。斯蒂尔岛同时也是阿尔玛在被转移到起源设施之前的家。
在前往斯蒂尔岛的路上,APC遭到了复制士兵的突袭,基根似乎在阿尔玛的影响下失去了自我,离开了队伍,似乎在寻找“她”——阿尔玛。贝克特、斯托克斯和莫拉莱斯试图追赶他,但最终未能成功,只能继续前进。当他们到达斯蒂尔岛时,贝克特找到了他在幻觉中看到的那棵树,并看到阿尔玛的秋千仍然挂在那里。他和斯托克斯一起前往了放大装置的位置。贝克特进入放大装置,希望通过它增强自己的心灵能力。
在这个关键时刻,阿里斯提德赶到了现场,她解释说她的计划是将贝克特和阿尔玛一起封闭在放大装置内,从而利用阿尔玛作为反击ATC的武器。这解释了为什么她要诱骗贝克特进入TAC的真正原因:她需要阿尔玛注意到贝克特,这样她才能将阿尔玛引导到放大装置那里[24]。当斯托克斯试图阻止她时,阿里斯提德毫不犹豫地杀死了她。
阿里斯提德成功地将贝克特封闭在放大装置中,贝克特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充满幻象的异境,开始与失去理智的基根的幻象对抗。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看到阿尔玛的幻象,她似乎正在现实世界中对他进行折磨。这场幻象之战极其艰苦,但贝克特最终成功地战胜了幻象,成功逃脱。当放大装置的门打开时,贝克特发现自己身处一片毁灭后的世界中央,看到了阿尔玛。这时的阿尔玛已经怀孕,且看起来即将分娩。
黑色的触手从阿尔玛的周围蔓延开来,气氛极为诡异。阿尔玛慢慢走向贝克特,将他的手放在了自己隆起的肚子上。这时,一个孩子的声音在他们之间响起:“妈妈。”
重生
[编辑]《重生》从Paxton Fettel回溯他在原版游戏中对即将来临战争的预言开始:“战争已经如我所梦想,激烈爆发。现在,我所拥有的,仅仅是梦境,而梦中充满了死亡、血腥和火焰,还有她的身影。是时候苏醒,重生了。”
故事发生的时间点,与主游戏同步。当Becket和他的队员正在追查“Snake Fist”于韦德小学时,另一方面,ATC保安队则在Fairport的不同区域,向复制指挥部西格玛发动攻击,并调派了更多复制士兵。游戏从一名被指派为Foxtrot 813的复制士兵跳伞至指挥部附近,并夺取一辆EPA开始。他强行突破ATC部队,但刚开始执行任务不久,就遭遇了无线电和视频显示故障。他最终到达西格玛,试图解决装备故障。当他确认干扰来源于原始设施的爆炸现场时,他被Paxton Fettel拉入了一个幻境,在那里他受到了堕落复制士兵的攻击。击败他们后,Fettel对他说:“看见了吧,你与其他人不同。他们现在已经毫无意义,变成了亡魂。你必须释放我。”回到现实,813发现自己杀死了自己的复制队友。随后,复制指挥部下令所有复制士兵一见813就开火。
在Fettel的引导下,813开始穿越被摧毁的城市,向爆炸地点前进,一路上不断与复制士兵交战。在一个地下停车场,他遭遇了Alma的袭击,但成功逃脱并继续前进。这时Fettel在他耳边低语:“你必须感受周围的一切。未来充满了可能性。” “他们不了解,也不知道自己服务于谁。”
最终,813到达爆炸地点,深入底下的废墟。随着不断前进,Fettel向他承诺,他们将领导一支“强大的军队”。当他接近Fettel的位置时,Alma再次尝试阻止他,但他再次成功躲避。最后,813打开了一扇门,发现Fettel跪在房间中央。Fettel欢迎他:“我的兄弟,欢迎你。”当他触摸到813时,Fettel消失了。813随后摘下头盔,露出了Fettel的面孔,得意地说:“我…重生了。”
开发
[编辑]版权问题与官方认证
[编辑]游戏的开发工作由Monolith Productions在2006年2月正式宣布。在那之前,Monolith Productions已经于2004年成为了华纳兄弟互动娱乐的一部分。那时,《F.E.A.R》的开发已经展开,而且已经与维旺迪达成了发行协议。到了2006年,尽管Monolith和华纳兄弟互动娱乐拥有《F.E.A.R》的知识产权和角色设计权,维旺迪(他们透过自家的雪乐山品牌发行了第一部游戏)却仍然保有"F.E.A.R."这个名字的使用权。因此,任何非维旺迪制作且设定在《F.E.A.R》世界中的游戏都可以使用原作的角色和故事情节,但不能使用《F.E.A.R》这个名称。相反地,任何非华纳兄弟互动娱乐制作且设定在《F.E.A.R》世界中的游戏不能使用原作的角色和故事情节,但却可以使用《F.E.A.R》这个名字。在2006年5月,维旺迪宣布正在由TimeGate Studios开发的第一部游戏的扩展包《F.E.A.R. Extraction Point》即将推出,并澄清这个扩展包的剧情已经得到了Monolith的认可,而且与他们为续集制定的计划一致[25][26]。
在2007年8月讨论到版权问题时,正在制作的续作的制片人Troy Skinner表示,Monolith Productions不能使用F.E.A.R.这个名称其实并不是什么大困扰。
这只影响到了游戏名称和玩家角色所属组织的名称。游戏世界中其他所有方面我们都拥有完整的权利。Alma、过往的故事情节、Armacham 公司、武器等都是我们的。显而易见,开发团队、游戏引擎,以及对人工智能的专业知识也都掌握在我们手中。[27]。
在2008年12月,距离游戏发行仅剩几个月,Monolith Productions正式证实了外界长期以来的猜测:虽然最初有报导称他们认可了《Extraction Point》和第二个扩展包《F.E.A.R. Perseus Mandate》的故事情节,并且声称这些情节与他们对于续集的计划是一致的,但事实上,续集将不会考虑这两个扩展包中的事件,而是直接作为原版游戏的直接续作。首席艺术家Dave Matthews解释道:
这些扩展包是由Monolith团队之外的其他团队制作的,他们把故事引向了我们当初并不打算选择的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因此,当我们开始着手开发《F.E.A.R. 2》的时候,我们面临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我们是应该试图梳理并改变故事线,让它适应我们想通过Alma来讲述的故事,并且试图将其与《Extraction Point》和《Perseus Mandate》之间的故事弧进行融合吗?最终,我们决定将其看作是一个“假设?”或者一个替代的故事线,因为我们认为保持故事的纯粹性,对于讲好这个故事会更有帮助。[28]
在接受《电脑与电子游戏》杂志的访问时,他再次强调:“TimeGate将故事引向了我们最初并不打算走的方向。我们将《Extraction Point》和《Perseus Mandate》视作一个平行宇宙的存在,一种‘可能会是这样’的设想。正因为如此,它们并不会真正影响我们想要讲述的故事。《F.E.A.R.》讲述的是Alma的故事,而《F.E.A.R. 2》也是。我们希望能够按照最初的设想,继续这个故事线。”[29]”
为游戏命名
[编辑]受到版权问题的影响,游戏的名称还未确定。在2007年6月,Monolith Productions发起了一项名为“Name Your Fear”的活动,目的是寻找游戏的新名称。该活动仅对美国居民开放,参赛者需要在三周内提交他们的命名建议。之后,Monolith将从中选出三位决赛者,并将这些名称提交给公众投票。Monolith特别指出,他们希望这个新名字能够引发与“疯狂行动、亚洲恐怖、毁灭、末日、准军事、血腥”等元素相关的联想[30],并提醒粉丝不要提交包含缩写、不雅词语或在其他语言中有特殊含义的名称[31]。为了激发粉丝的创意,他们还公开了一段简短的剧情介绍和两幅概念艺术图[13]。最终的三位决赛者将有机会亲自访问Monolith Productions位于华盛顿州柯克兰的总部,参加幕后导览,与游戏设计师见面,并有机会将自己的肖像纳入游戏中。
到了八月份,三个备选名称被公之于众,分别是Dead Echo、Project Origin和Dark Signal。Monolith Productions也带着幽默感分享了一些被他们拒绝的名字案例,其中包括S.C.A.R.E.D.、A.F.R.A.I.D.、C.H.U.C.K.N.O.R.R.I.S.、M.e.a.t.、S.A.U.S.A.G.E.、Little Miss Bloodshine、Bloodbath Tycoon、Snake FIST、Killdozer、Rage、Inhumane、Aftermath、Shroud、Atrox和Shattered。到了九月份,最终的胜出名称被确定为Project Origin[32]。
2008年9月,Monolith Productions和华纳兄弟互动娱乐从维旺迪手中收回了《F.E.A.R.》的命名权,并决定将“Project Origin”作为副标题保留[33][34]。
评价
[编辑]评价 | |||||||||||||||||||||||||||||||||||||||||||||||||||||||
---|---|---|---|---|---|---|---|---|---|---|---|---|---|---|---|---|---|---|---|---|---|---|---|---|---|---|---|---|---|---|---|---|---|---|---|---|---|---|---|---|---|---|---|---|---|---|---|---|---|---|---|---|---|---|---|
|
游戏获得了普遍的好评,PC版和PlayStation 3版在Metacritic上根据49条和48条评论分别得到了100分中的79分。Xbox 360版根据68条评论得到了100分中的77分。
IGN的Jason Ocampo给了所有三个版本8.3分(满分10分),他赞扬了游戏的配乐、音效效果、配音和剧情,但他批评了制造掩护的功能(“感觉像是一个噱头,因为没有真正有效的方式来利用那个掩护”)和多人游戏部分。尽管他整体上喜欢这款游戏(“它是一款好的射击游戏,几乎达到了优秀的水平”),但他认为,“它并不像其前作那样具有突破性。” GameSpot的Kevin VanOrd给了所有三个版本7分(满分10分)。他对故事、氛围、多人游戏和图形提出了批评,指出“从技术层面来看,F.E.A.R. 2无法与其同类FPS游戏相提并论”,并提到了“简单的纹理”、“不一致的阴影”、剪影和照明效果不佳。然而,他赞扬了音效效果、关卡设计、战斗机制和慢动作的使用。他总结说,“尽管游戏有趣且制作精良,[它]似乎忽略了使其前作如此独特的优势。”
PC Zone的Steve Hogarth给PC版本打了80分(满分100分)。他对制造掩护的功能和游戏的氛围提出了批评,但他赞扬了新敌人的设计、关卡设计、战斗机制和慢动作的应用。他总结说,“原版F.E.A.R.中的魔法在这里的某个地方......但Project Origin并未能提供与原作同样的震撼。” CVG的Mike Jackson给PC版本打了7.5分(满分100分)。他对恐怖元素和故事情节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但他赞扬了“满足人心”的战斗机制、画面效果、音效效果、动画、物理效果、慢动作的应用、关卡设计和敌人的多样性。他总结说,尽管游戏“打扮成了一部史诗般的、尖锐而恐怖的大作,但在表层之下,它是一款扎实的FPS游戏。”
《Official Xbox Magazine》(北美版)的Paul Curthoys给Xbox 360版本评了7.5分(满分10分)。他对游戏的氛围、恐怖元素和故事情节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个系列已经失去了一些它的魔力。”虽然他对战斗机制、关卡设计和机甲部分给予了好评,但他最终总结说,“[这款游戏]远没有我们所期待的那么惊艳。”
《Official Xbox Magazine》(英国版)的Ben Talbot给Xbox 360版本评了7分。他对游戏的恐怖元素提出了批评,认为它“包含了所有人们能想像到的老生常谈。”他对战斗机制和机甲部分给予了好评,但最终总结说,“它在创新或给人惊喜的方面表现得如何?它绝对不差,但对于这样一个重量级的游戏系列来说,我们期待得更多。”
Eurogamer的Kieron Gillen给Xbox 360版本评了5分(满分10分),批评游戏“严重缺乏创意”。尽管他对战斗机制表示赞扬,但他认为这款游戏“只是在勾勒出一张流派的陈词滥调清单”,并且称其为“有史以来最典型的走廊射击游戏”[3]。
在游戏发布几天后,Steve Gaynor(《Perseus Mandate》主要关卡设计师)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对《Project Origin》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特别是指出关卡设计削弱了AI,让它看起来不如第一款游戏及其两个扩展包那么直观:“常常会出现限制性强、线性的战斗空间,没有可供规避的走廊。”他认为,“这不仅让玩家在战斗中的体验更加令人沮丧,也让敌人看起来不那么聪明——由于可导航的选项减少,他们倾向于更常停留在原地,较少给玩家带来意外的惊喜[48]。”
在2021年对该游戏的回顾中,《The Escapist》的Elijah Beahm把它称为“Monolith最糟糕的作品”。他对游戏玩法的改变提出了批评,特别指出删除了倾斜功能,并认为这些改变“凸显了[原版]《F.E.A.R.》为何如此成功。”他认为游戏中的恐怖元素不过是“廉价恐怖屋的小把戏。”同样批评关卡设计的他指出,“关卡更为狭窄,将玩家引入可预见的交火战,可变性不及第一款游戏的一半。”他最终总结道,“就好像有人拿到了一份详细列出了《F.E.A.R.》所有精彩元素的清单,然后刻意试图颠覆或否定其中的每一点[49]。”
参考资料
[编辑]- ^ Dobson, Jason. Scared stiff: Why should we care about Project Origin?. Engadget. 2008-06-27 [202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8).
- ^ Cheer, Dan. F.E.A.R. 2 Q&A session. Gameplanet. 2009-02-04 [2022-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 ^ 3.0 3.1 3.2 Gillen, Kieron. F.E.A.R. 2: Project Origin Review (Xbox 360). Eurogamer. 2009-02-10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 ^ Your Arsenal. F.E.A.R. 2: Project Origin PC Instruction Manual (NA) (PDF). Warner Bros. Games. 2009: 12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09).
- ^ Weapons: Guns. Armacham Field Guide (PDF). Warner Bros. Games. 2009: 56–61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5).
- ^ 6.0 6.1 Weapons: Grenades. Armacham Field Guide (PDF). Warner Bros. Games. 2009: 62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5).
- ^ Your Arsenal. F.E.A.R. 2: Project Origin PC Instruction Manual (NA) (PDF). Warner Bros. Games. 2009: 13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09).
- ^ Your HUD. F.E.A.R. 2: Project Origin PC Instruction Manual (NA) (PDF). Warner Bros. Games. 2009: 10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09).
- ^ Gear. F.E.A.R. 2: Project Origin PC Instruction Manual (NA) (PDF). Warner Bros. Games. 2009: 17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09).
- ^ Gear. F.E.A.R. 2: Project Origin PC Instruction Manual (NA) (PDF). Warner Bros. Games. 2009: 16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09).
- ^ Goldstein, Hilary. E3 2007: The Sequel to F.E.A.R. First Look. IGN. 2007-07-11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F.E.A.R. 2: Project Origin PC Instruction Manual (NA) (PDF). Warner Bros. Games. 2009: 15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09).
- ^ 13.0 13.1 Hubbard, Craig. Medkits!. projectorigincommunity.com. 2008-10-09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0).
- ^ Coldewey, Devin. E3 2008: Project Origin, Left 4 Dead, and more. Techcrunch. 2008-07-15 [2022-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4).
- ^ Matthews, Dave. It's Hard Finding the Right Target. projectorigincommunity.com. 2008-07-30 [202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5).
- ^ 16.0 16.1 Adams, Dan. E3 2008: Project Origin Impressions. IGN. 2008-07-17 [202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8).
- ^ McInnis, Shaun. E3 2008: Project Origin Hands-On. GameSpot. 2008-07-17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1).
- ^ Project Harbinger. Armacham Field Guide (PDF). Warner Bros. Games. 2009: 13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5).
Genevieve Aristide: I have to get Becket and the special forces team into Harbinger. Becket could be the key to containing Alma.
- ^ Monolith Productions. F.E.A.R. 2: Project Origin. Warmer Bros. Games. 2009. Interval 01: Premonition – Sanctuary.
[email protected]: I was able to divert the Harbinger candidates to pick you up as you requested.
- ^ Threats: Replica Soldiers. Armacham Field Guide (PDF). Warner Bros. Games. 2009: 48–49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5).
Project Harbinger is designed as a workaround to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Origin and Perseus. Because creating new psychic commanders in the style of Origin is now considered infeasible, Harbinger seeks to identify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forced psychic development.
- ^ Monolith Productions. F.E.A.R. 2: Project Origin. Warmer Bros. Games. 2009. Interval 05: Provocation - Nurse's Office.
York: The purpose of the Paragon Program is to identify and cultivate shining examples of the human species that we can propel forward to become superior life forms by means of the Harbinger Project.
- ^ Key Subject: Michael Becket. Armacham Field Guide (PDF). Warner Bros. Games. 2009: 40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5).
Michael Becket was requested specifically for this assignment due to his excellent Paragon results as a child. Like all children put through Paragon, Becket has no memories of the procedures.
- ^ Alma Wade. Armacham Field Guide (PDF). Warner Bros. Games. 2009: 18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5).
Genevieve Aristide: Alma's emotions are stunted and that may be the key to unlocking a way out of this. We need bait. We need something Alma can fixate on. Harlan would have been perfect, but I think I know exactly what to do. Just need to get Becket and the Special Forces team to the TAC, tune them to Alma's frequency, and then see if there's something she likes.
- ^ Monolith Productions. F.E.A.R. 2: Project Origin. Warmer Bros. Games. 2009. Interval 07: Union - Climax.
Stokes: Becket's not strong enough without the amplifier. [Alma will] absorb him. / Aristide: And then we'll lock them away. / Stokes: What the fuck is wrong with you!? Why are you doing this? / Aristide: Without Alma, I don't have any leverage. Without leverage, I don't have a future.
- ^ Surette, Tim. F.E.A.R. Expands. GameSpot. 2006-05-05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6).
- ^ Ransom-Wiley, James. F.E.A.R. expansion announced, TimeGate to develop. Engadget. 2006-05-05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6).
- ^ Goldstein, Hilary. Embrace Your F.E.A.R.. IGN. 2007-08-06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Davey, Jamie. Talk with primary art lead Dave Matthews about F.E.A.R 2. GameWatcher. 2008-12-17 [2021-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8).
- ^ Ivan, Tom. Ports and expansions 'killed off a few' F.E.A.R. Fans.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08-12-27 [202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6).
- ^ McElroy, Justin. Name F.E.A.R. sequel and appear in-game. Engadget. 2007-06-05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 ^ Sinclair, Brendan. Monolith asks fans to name their F.E.A.R.. GameSpot. 2007-06-05 [2022-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1).
- ^ Park, Andrew. F.E.A.R. pseudo-sequel N.A.M.E.D.. GameSpot. 2007-09-06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 ^ Ocampo, Jason. Project Origin is Now F.E.A.R. 2. IGN. 2008-09-08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 ^ F.E.A.R. 2: Project Origin Interview. YouTube. 2008-09-08 [202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 ^ F.E.A.R. 2: Project Origin (PC). Metacritic.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 ^ F.E.A.R. 2: Project Origin (PlayStation 3). Metacritic.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 ^ F.E.A.R. 2: Project Origin (Xbox 360). Metacritic.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 ^ Jackson, Mike. F.E.A.R. 2: Project Origin Review (PlayStation 3).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2009-02-13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4).
- ^ VanOrd, Kevin. F.E.A.R. 2 Project Origin Review (PC). GameSpot. 2009-02-20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 ^ VanOrd, Kevin. F.E.A.R. 2 Project Origin Review (PlayStation 3). GameSpot. 2009-02-20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 ^ VanOrd, Kevin. F.E.A.R. 2 Project Origin Review (Xbox 360). GameSpot. 2009-02-20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 ^ 42.0 42.1 42.2 Ocampo, Jason. F.E.A.R. 2 Project Origin Review. IGN. 2009-02-10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 ^ O'Connor, Anthony. F.E.A.R. 2: Project Origin Review (PlayStation 3). PlayStation Official Magazine – Australia. No. 28. March 2009: 74–75 [2021-08-17].
- ^ Blyth, Jon. F.E.A.R. 2: Project Origin Review (PlayStation 3). PlayStation Official Magazine – UK. No. 29. March 2009: 92–93 [2021-08-17].
- ^ Talbot, Ben. F.E.A.R. 2 Project Origin Review (Xbox 360). Official Xbox Magazine - UK. 2009-02-11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3).
- ^ Curthoys, Paul. F.E.A.R. 2 Project Origin Review (Xbox 360). Official Xbox Magazine. 2009-02-10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9).
- ^ Hogarty, Steve. F.E.A.R. 2: Project Origin Review (PC) (PDF). PC Zone. No. 204. March 2009: 56–63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8-17).
- ^ Gaynor, Steve. Basics of effective FPS encounter design (via F.E.A.R. and F.E.A.R. 2). Fullbrightdesign.com. 2009-02-16 [202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 ^ Beahm, Elijah. How F.E.A.R. 2: Project Origin Failed to Resurrect F.E.A.R.. The Escapist. 2021-01-07 [2022-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