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柳如是别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柳如是别传》,原题《钱柳因缘诗释证稿》,是史家陈寅恪晚年的封刀之作,约八十余万言。

内容

[编辑]

《柳如是别传》描写的柳如是乃明末清初的名妓,嫁给钱谦益。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己”。但《柳如是别传》的写作动机,至今仍是一个谜疑[1]。陈寅恪自言“世所传河东君(柳如是)之事实,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何龄修认为“第五章《复明运动》实际上是全书主旨所在。”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缘起有一诗:“平生所学惟余骨。晚岁为诗欠砍头。幸得梅花同一笑,岭南已是八年留。”

成书

[编辑]

陈寅恪晚年双眼已盲,双腿又断,只能以口述方式,由助手黄萱女士记录,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钩稽沉隐,以成此稿。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此书是陈寅恪生前最后一部巨著,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1953年开始撰写,至1964年夏天完稿,但因文革迟未付梓,直到1980年8月初版。吴宓说此书“藉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2]

评价

[编辑]

钱锺书对此书颇不认同[3],认为陈寅恪没必要为柳如是写那么大的书[4][5]

注释

[编辑]
  1. ^ 陈寅恪《咏红豆》诗序云:“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属草。”
  2. ^ 吴宓:《吴宓日记》1961年9月1日,《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177页
  3. ^ 关于柳如是《男洛神赋》,钱锺书说:“陈寅恪谓为赋陈卧子,迂谬可笑”,又说:“亦似耠娈童,所谓‘隽郎’是也”
  4. ^ 《余英时论钱锺书口占,用〈赠王〉韵》
  5. ^ 安迪的《我与钱锺书先生的短暂交往》:“对王国维,钱先生说一向不喜欢此人的著作……对陈寅恪,钱先生说陈不必为柳如是写那么大的书……对张爱玲,钱先生很不以为然。”

参考书目

[编辑]
  • 何龄修:《柳如是别传读后》
  • 余英时:《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