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台湾与日本关系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与日本关系史台日关系史)是指台湾历代日本历代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关系。根据信史记载,双方自16世纪即有相互来往,并建构了各式各样的关系[1]。台日关系粗略可分为几个阶段:1895年前台湾与日本的关系、1895至1945年台湾做为日本属地外地)与日本内地之间的关系、1945年后中华民国统治下关系

1683年以前

[编辑]

日本从室町时代(1336年至1573年)开始,以高砂、高砂国、高山国称呼台湾。进入安土桃山时代(1568年至1603年)以后,开始寻求官方往来。日本后阳成天皇文禄2年(1593年),丰臣秀吉派遣使者原田孙七郎日语原田孫七郎谕令高山国纳贡,但是因使者找不到可以传递文书给高山国的人而无功而返[2]

日本进入江户时代(1603年至1867年)以后,日台开始有官方往来。日本庆长14年(1609年),德川家康任命有马晴信晓谕台湾原住民纳贡,原住民不予理睬。元和2年(1616年),德川家康任命长崎代官村山等安征服台湾,等安以次子村山秋安率领2、3千人征台,但因遭遇风灾无功而返。宽永5年(1628年),荷兰驻台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日本商人因贸易纠纷而发生“滨田弥兵卫事件”。宽永15年(1638年),日本锁国,荷兰商馆迁移到出岛。宽文二年(1662年),郑成功举兵推翻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明郑政权,结束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郑成功死后,由于清朝对郑氏(东宁)势力进行封锁,郑经加强与日本的经贸往来。当时明郑对日本主要输出品为稻米、鹿皮、蔗糖及来自中国大陆的丝织品,从日本进口盔甲棉布瓷器等。为了加强双边的贸易关系,郑经允许日本商人住在基隆[3],台日双方的贸易量在1665年到1672年达到高峰[4][3]。明郑货币永历通宝更是委托日本铸造,也因为通商频繁,明郑亦允许当时日本的货币宽永通宝日语寛永通宝于境内流通[5]

清朝统治时期

[编辑]

1683年,清廷派遣施琅率军攻台,结束明郑时期统治,大清将台湾纳入版图。之后再度行渡台禁令限制汉人抵台,渡台者须向官府申报等;而同时期日本幕府亦厉行锁国政策,双方的往来遂中断长达近两百年。1871年,琉球国船队在台湾东南部遇害,是为“八瑶湾事件”。1874年,大日本帝国因八瑶湾事件出兵攻打台湾南部原住民部落的军事行动,是为“牡丹社事件”。日本方面则称为“台湾出兵”或是“征台之役”。

日本统治时期

[编辑]

1895年4月17日,清日甲午战争结束,李鸿章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马关条约》,台湾澎湖被割让给日本。1895年5月23日,唐景崧发表《台湾民主国自主宣言》以拒日本。1895年5月26日,台湾民主国国会议长林维源弃职逃亡福建厦门。1895年5月29日,日军登陆澳底。1895年6月4日,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未战阵前弃职逃亡中国厦门。1895年6月14日,日军转进台北,虽有辜显荣协助指引进城,但遭到人民顽抗,战事之发展对于具有武力优势及拥有正规军之日军而言则出乎意料之外。此后,台湾成为日本“外地”(属地)长达50年,至日治时代终结为止。

中华民国统治时期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郑瑞明. 清領初期的台日貿易關係(1684-1722) (PDF). 台湾师大历史学报. [2016-11-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1-04). 
  2. ^ 岩生成一. 豊臣秀吉臺灣島招諭計畫書〉. 《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史学科研究年报》 (台北州: 台北帝国大学) (日语). 
  3. ^ 3.0 3.1 台湾政治史》,页62-63
  4. ^ 台湾史101问》,页109
  5. ^ 郑氏时期总论. 中国知识网. 2011-12-02 [2015-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