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陈植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植棋
出生1906年1月16日
日治台湾台北厅水返脚支厅姜子寮庄
逝世1931年4月13日(1931岁—04—13)(25岁)
日治台湾台北州七星郡汐止街自宅
死因胸膜炎并发脑膜炎
国籍 大日本帝国
民族台湾人
语言台语日语
职业绘画
配偶潘鹣鹣
学历
陈植棋
汉字 陳植棋
白话字 Tân Si̍t-kî
台语罗马字Tân Si̍t-kî
俗音
汉字 植棋
白话字 Ti̍t-kî
台语罗马字Ti̍t-kî

陈植棋台湾话Tân Si̍t-kî,1906年1月16日—1931年4月13日),台北厅水返脚(今新北市汐止区)人,为台湾第一代西画画家,其作品以油画为主,题材包括风景和风景、静物和人物等。受到后印象派野兽派的影响,通过狂野、刚劲的笔触和大胆的色彩展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致力于描绘台湾乡野风景的特色,堪称台湾最早的“野兽派”画家。

生平

[编辑]

陈植棋出生于台北厅水返脚(今新北市汐止区),1921年毕业于南港公学校后,进入台北师范学校(现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受教于石川钦一郎

1924年11月初,师范学校发生修学旅行路线之争,因校方偏袒日本内地籍学生,引起本岛籍台湾学生不满,发起罢课行动抗议。数日后,他因参与此次学潮活动,遭学校退学处分。其后受到石川老师及盐月桃甫老师鼓励,前往东京美术学校就读,1928年陈植棋以《台湾风景》入选第9回帝展。1930年自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同年以《淡水风景》入选第11回帝展。被《台湾日日新报》誉为天才青年画家,期间一直关注台湾艺术界的发展,经常往返于台湾和日本之间。曾经加入“七星画坛”与“赤岛社”。

1931年4月13日上午11时15分,陈植棋因过度操劳,胸膜炎并发脑膜炎,英年早逝,同月19日在台北西本愿寺举行追悼会。名言为:“人生是短促的,艺术才是永远。”“如果生命是细而长的话,我宁愿短而亮,我向往迸发的生命力!”。同年9月于总督府旧厅舍举办遗作展,展出八十余件作品。[1]

个人生活

[编辑]

陈植棋与妻子潘鹣鹣(士林士绅潘光楷之女,台北第三高女毕业,曾担任小学教员)于1927年结婚。其部分作品则包含妻子的一系列肖像画,包括:《夫人画像》(1927)、《我的妻子》(1927)、《妇人像》(1930~1931)等,展现了台湾女性勇敢、坚定的形象。

轶事

[编辑]

陈植棋曾为了能亲身吃一口日本和牛,特地搭飞机跑到神户去。

重要奖项

[编辑]
陈植棋自画像
  • 昭和2年(1927年)─第一回台展,《海边》:特选。
  • 昭和3年(1928年)─第二回台展,《三人》、《二人》、《桌上静物》:无鉴查無鑑査。第九回帝展,《台湾风景》:入选。
  • 昭和4年(1929年)─第三回台展,《芭蕉の畑》特选。
  • 昭和5年(1930年)─第四回台展,《真人庙》:特选・无鉴查、《赤き壁》、《观音山の见える风景》:无鉴查。第十一回帝展,《淡水风景》:入选。
  • 昭和6年(1931年)─第五回台展,《妇人像》:无鉴查。

流行文化

[编辑]

影视作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Starting Out from 23.5°N : Chen Cheng-po. Academia Sinica Digital Center. 2014 [May 19,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及中文). 
  • 李钦贤,《侠气・叛逆・陈植棋》,2009,台北市:雄狮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