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消息/存档/2006年11月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存档 | ||||||||||||||||||||||||||||||||||||||||||||||||||||||||||||||||||||||||||||||||||||||||||||||||||||||||||||||||||||||||||||||||||||||||||||||||||||||||||||||||||||||||||||||||||||||||||||||||||||||||||||||||||||||||||||||||||||||||||||||||||||||||||||||||||||||||||||||||||||||||||||||||||||||||||||||||||||||||||||||||||
---|---|---|---|---|---|---|---|---|---|---|---|---|---|---|---|---|---|---|---|---|---|---|---|---|---|---|---|---|---|---|---|---|---|---|---|---|---|---|---|---|---|---|---|---|---|---|---|---|---|---|---|---|---|---|---|---|---|---|---|---|---|---|---|---|---|---|---|---|---|---|---|---|---|---|---|---|---|---|---|---|---|---|---|---|---|---|---|---|---|---|---|---|---|---|---|---|---|---|---|---|---|---|---|---|---|---|---|---|---|---|---|---|---|---|---|---|---|---|---|---|---|---|---|---|---|---|---|---|---|---|---|---|---|---|---|---|---|---|---|---|---|---|---|---|---|---|---|---|---|---|---|---|---|---|---|---|---|---|---|---|---|---|---|---|---|---|---|---|---|---|---|---|---|---|---|---|---|---|---|---|---|---|---|---|---|---|---|---|---|---|---|---|---|---|---|---|---|---|---|---|---|---|---|---|---|---|---|---|---|---|---|---|---|---|---|---|---|---|---|---|---|---|---|---|---|---|---|---|---|---|---|---|---|---|---|---|---|---|---|---|---|---|---|---|---|---|---|---|---|---|---|---|---|---|---|---|---|---|---|---|---|---|---|---|---|---|---|---|---|---|---|---|---|---|---|---|---|---|---|---|---|---|---|---|---|---|---|---|---|---|---|---|---|---|---|---|---|---|---|---|---|---|---|---|---|---|---|---|---|---|---|---|---|---|---|---|---|---|---|---|---|---|
| ||||||||||||||||||||||||||||||||||||||||||||||||||||||||||||||||||||||||||||||||||||||||||||||||||||||||||||||||||||||||||||||||||||||||||||||||||||||||||||||||||||||||||||||||||||||||||||||||||||||||||||||||||||||||||||||||||||||||||||||||||||||||||||||||||||||||||||||||||||||||||||||||||||||||||||||||||||||||||||||||||
早于14日的讨论将会由Jimmy-bot存档。 |
间隔号问题
台湾正体的外国人名间隔号用的“·”台湾的中文系统根本打不出来,我们键盘打出来的是“·”,如果没有将人名去掉间隔作重定向,台湾根本就搜不到外国人的资料,不知可有解决方案?--WiDE 06:01 2007年1月20日 (UTC)
- 我习惯在创建/修改人物条目时,加入原文姓名的重定向,以及去除间隔的重定向,还有不同译法的重定向。输入原文姓名查询应该比较容易,但也需要作好各种重定向。--Giant(Talk) 11:39 2007年1月20日 (UTC)
- 嗯嗯,这也是很好的方法,我只是觉得,条目名称用的是使用者打不出来文字,奇也怪哉。--WiDE 14:28 2007年1月20日 (UTC)
- 不是的,朱邦复先生设计的仓颉输入法,按ZXAQ就可以输入“·”。既然简体拼音(全形Shift+2)和仓颉都能输入这个间隔号,我从来做条目都不用重定向的。--Xieza 15:53 2007年1月20日 (UTC)
- 我是用最基本的方式,无论任何输入法都适用,就是直接用全形输入点号,出现的是大颗的“.”这个字。
- 而小颗的“·”这个字除了用上方的编辑工具栏,和Xieza君说的仓颉输入法,我就不知道要怎么打出来了。
- 况且,仓颉输入法是需要经过学习才会,不算是种完全普遍的输入法,(相对之下)台湾大众最普遍流行的输入法应该是注音类的输入法,当然台湾人不可能用简体拼音。
- 因为我自己用的大易输入法实在打不出“·”这个字,常用的注音输入法也不行,每次都要复制来复制去,让我伤透脑筋呢。我更好奇的是,在(台湾正体)中文的系统里,半形点号的全形是大颗的“.”,那维基使用的小颗“·”到底是什么字呢,是否可能为简繁转换下的漏字?
- 后来我试着用大颗的“·”为人名重定向,结果不知怎的被“修正”了。--WiDE 16:18 2007年1月20日 (UTC)
- 发现日语维基用的是点号“・”,是全形的但却没“·”那么大。--Onsf 14:50 2007年1月21日 (UTC)
- 如果打不出现行方针所指定的“·”号,在编辑工具的中文标点列中有提供“·”,可点选输入。
- 我先预告一下,“·”这个符号在大步跨入Vista时代后会出问题。因为:
晕,上头Shinjiman君一共列出了4种字码的点号,既然百乐兔君说目前使用的点号未来在ViSTA系统下会有问题,是不是能够及早改用可供泛用的点号呢。--WiDE 09:38 2007年1月22日 (UTC)
不是的,只要看看就能发现只有U+00B7和U+2027两个才应该作为间隔号,其他的都不是……
而且,不能因为电脑字型的问题就随便改标点符号的标准--翔风·艾伦·获加☆有事找我*^-^* 04:48 2007年1月27日 (UTC)
- 就如同间隔号条目里头所言,“由于输入不方便,很多人会以全形英文句号“.”代替”,目前只有看到仓颉输入法可以输入,这...用这种不普及的符号(U+00B7)作标准根本是阻碍使用者查询,没有道理啊,当初何不使用全形英文句号“.”( U+2027)呢--WiDE 05:43 2007年1月27日 (UTC)
- ( U+2027)根本不可以,简体下显示:“.”繁体下显示“.”。是句号不是间隔号啊……--zy26 was here. 00:35 2007年2月2日 (UTC)
参看http://www.unicode.org/reports/tr11/#Relation
最后,我想请问,在不使用仓颉的情况下,你们是怎么在查询一个外国人名时,输入间隔号的。--WiDE 02:24 2007年2月2日 (UTC)
{{Userboxes}}的错误显示?
如右图所示,为何{{Userboxes}}的显示会有这种问题?是不是因为不同的用户框对齐方式不一所导致?暗黑御用,隼是也。 16:36 2007年1月24日 (UTC)
- 应该是,香港创作奖那个模板是靠右的--Alex S.H. Lin 19:00 2007年1月25日 (UTC)
- 怪不得,这么眼熟~是我的用户页喇!!Stewart~恶龙 21:04 2007年2月5日 (UTC)
google分析工具
不知道能否使用google分析工具来统计wikipedia的一些统计数据?--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41 2007年1月26日 (UTC)
- 应该可以,可以试试类似导入导航Popup的语法将google给的那段js代码放到MediaWiki:Common.js。--Isnow 08:37 2007年1月26日 (UTC)
- 我加到了MediaWiki:copyright,MediaWiki:Common.js上使用,google无法检测到。--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00 2007年1月26日 (UTC)
- 即使不能做到完全公开,定期由管理员发布数据也是可以接受吧。况且这是测试版,数据未必准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便算了,不用过分认真。 -- Kevinhksouth (Talk) 15:08 2007年1月31日 (UTC)
- 我已经向google去信反映了这个问题,他们回信说已经向开发工程师反映了我的建议。但是不知道将来是否可以完全公开浏览分析报告。另外,关于代码,我是加在了MediaWiki:copyright这里--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02 2007年2月2日 (UTC)
- 在MediaWiki:copyright中应加上“本页导入Google分析语法,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连络这里”之类的醒目提示。因为将浏览记录导向第三方可能有侵犯使用者隐私之虞,而且不熟悉WP的使用者可能根本不晓得有添加这个分析也无从表示意见。--百楽兎 04:17 2007年2月3日 (UTC)
- 感谢书生兄采纳,不过我的意思是那句话要显示出来让大家知道(不是注解),以尽告知义务。--百楽兎 14:42 2007年2月5日 (UTC)
能不能在顶部的“字词转换”改用其他样式?
目前用下拉选单,觉得特别难看……--翔风·艾伦·获加☆有事找我*^-^* 04:31 2007年1月27日 (UTC)
我认为放在左边,说明栏位的上面或下面,也是不错的选择。--WiDE 10:49 2007年1月27日 (UTC)
- 可否做成如下图的样式?--Ellery 02:29 2007年1月29日 (UTC)
有数人向我说明希望改一个样式,我也理解大家的想法。用js是肯定能做到的,不过,只有CSS能够定位我才会修改。至少我不愿意为了界面上的美观而非功能上的增进去写一个占用客户端负载的js。如果有人愿意在自己的js上放置这样的脚本,我可以提供帮助。— fdcn talk 2007年1月29日15:37 (UTC+8 1月29日23:37)
- 我做了一个并不完美的版本 (IE7下的显示还是不正常)。请参考我的User:笨笨的小B/monobook.css跟User:笨笨的小B/monobook.js :)。--笨笨的小B | 20巷 16:55 2007年1月29日 (UTC)
我将下拉选单的字体缩小了[2]以临时应对,请重新整理检视效果。--Gakmo (Talk) 20:18 2007年1月29日 (UTC)
请把简繁体字体转换和词汇翻译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不要继续混淆不清了!能不能这样?具体讨论在这里: TTTT 04:11 2007年2月2日 (UTC)
- 技术上的问题没想像得那么难,都可以用现有的技术和表完成(某些表需要整理);只要谁授我权,我绝对乐意去实现。举个例子,依照上图,如果用户选择简体,但用台湾区域词替换,自动转变的步骤应该如下:(1)把源文件(也就是“不转换”版的内文)用简转繁纯字体转换转成全繁体(包括内文的所有标签,都一并转换),被特殊escape的段落不转换;(2)从源文里抽取(zh;zh-cn;zh-tw;...)标签,把zh的词选替换成zh-tw的词选,被特殊escape的段落不替换;(3)把第2步的结果用繁转简纯字体转换成全简体。TTTT 07:06 2007年2月2日 (UTC)
说明
- 有差别。这里存在三件并行的事情,首先是技术上,繁简和地区应该分开。为什么?我在上面连接的“方针”页阐述了,这里概述一下:一个(繁简转换)是客观的纯技术的转换,另一个(词汇替换)是内容转换,是需要经过维基过程的,两者有必要分开处理以便分开管理。不分开就意味着有争议的东西和一般转换问题混杂在一起乘free ride,举个例子,目前的状况简体“大陆”转换成繁体“中国”,或“大陆”转换成繁体“中共”算是转换表问题还是内容问题?
- 第二是概念上,两者有必要分开。如果我是只看得懂繁体的老华侨或是只看得懂简体的外籍中文学者,我为什么只能看简繁混杂的“不转换”版,不然就要看被替换过词的地区版?你怎么知道我习惯用哪个地区的词?显然问题就出在繁简字体转换和地区词替换(更确切叫作地区词翻译)混为一谈这点上。还有我想提醒一下,当初怎么会陆续出现那么多区域页面的?就是因为两者混为一谈,原本的一对多技术性转换变成了对应词的翻译,结果当然就出现了怎么翻译,要翻译谁的等等问题。
- 第三界面上也要把两者区分开来。我们现在一踏入中文维基百科看到五种选项,直觉就是有五个中文维基百科,而其实大部分文章是相同的。但如果这样的界面继续,没有保证发展趋势不会是以后谁提出各地区各自负责通篇改写“自己”的文章。
- 我觉得有必要改改,而且有迫切性,因为上述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TTTT 14:37 2007年2月2日 (UTC)
第0节编辑按钮
建议在页面上添加一个编辑第0节的按钮。因为如果有些条目太长,比如几十kB的一个特条,要想编辑第0节就必须把全文都拿出来编辑,那样效率很低,而且容易造成冲突。现在伪基百科就是这么做的,这个按钮在顶端“编辑本页”和“历史”之间,标签叫“0”,设置一个快捷键“alt+0”。 Burea Acupotter'n TALK? 15:31 2007年1月30日 (UTC)
- 1月25日就已经增加这个功能了喔。--百楽兎 02:18 2007年1月31日 (UTC)
第0节有没有名称?只有个0字,新手未必明白。--Xieza 06:47 2007年1月31日 (UTC)
- 鼠标停留在上面时会出现“编辑首段”的提示。也有人称第0节为“导论”。--百楽兎 07:48 2007年1月31日 (UTC)
- 建议修改标签名称,改成“编辑首段”。我来维基已经有4年,第一次看到那个标签时也还是愣了半天才搞明白其用途。--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6:57 2007年1月31日 (UTC)
- 引言?--Hillgentleman | 书 19:24 2007年1月31日 (UTC)
- 其实只要用两个字就够了,因为旁边已经有了编辑本页,所以就会看起来很像“编辑本页/首段”,这样挺容易了解的。-- Nikopoley✪尼可波里|☝《举手发言》 04:48 2007年2月3日 (UTC)
- 建议修改标签名称,改成“编辑首段”。我来维基已经有4年,第一次看到那个标签时也还是愣了半天才搞明白其用途。--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6:57 2007年1月31日 (UTC)
- 原来“0”的意义是这样用的,不说明还真得不知道。--布学吾树☆☆(talk) 03:52 2007年2月14日 (UTC)
注音配合繁简
目前维基百科中文版已正式划分大陆简体、台湾正体、港澳繁体及马新简体4个版本。而以普通话(国语)注音来说,台湾多使用注音符号,大陆使用汉语拼音,不知是否能开发注音配合繁简而自动转换表记方式呢?感觉会是很有益的功能。--Koika 17:46 2007年2月1日 (UTC)
- 且不要太确信这种盲目建立的划分,首先就根本没“大陆简体”这么一回事。
- 您心中的表记是什么形式?如果是类似中国大百科全书那样,给条目一个国音名称,就只需要一个模板。--Xieza 01:59 2007年2月2日 (UTC)
- 注音转汉语拼音易,但汉语拼音转注音难,因为需要设计机械转换时如何区分是汉语拼音、英文或是其他外文。方法之一是设计一个辨识标签套用在所有汉语拼音的表记上,但这个套用的动作还是需要人工。-百楽兎 02:25 2007年2月2日 (UTC)
- 我的构想是设计模板没错,大致说明如下:{{注音|wei2}}在简体看来是“wéi”,在台湾正体是“ㄨㄟˊ”。当然,此模板写作{{注音|ㄨㄟˊ}}或{{注音|wéi}}也有一样的效果。若有多个字,也可以用[[{{注音|wei2|ji1}}]]这样表记,不知可行否?--Koika 06:47 2007年2月2日 (UTC)
- 对不起,我没弄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再单分出“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两个标签让系统软件进行汉字<-->拼音符号的转换工作么?还是说某些条目中因含有异音字或罕见字而特意标注的汉语拼音或注音符号需要自动转换功能?这种情况比较少,如果编辑人有意识地添注汉语拼音来介绍难字的发音,那么手工添补上相对的注音符号也并不是多么难。--Shibo77 08:47 2007年2月2日 (UTC)
- 也有道理,情况就像一个条目的名字有几个同义词,都列在首段首行一般。如果维持用手动方式加注拼音的话,不妨造个类似英语维基分繁简字的模板:--Xieza 16:01 2007年2月2日 (UTC)
- 想问问如“期”字在台湾是ㄑㄧˊ,在中国大陆是qi1(两岸发音不同),应怎办?--Hello World! 15:27 2007年2月3日 (UTC)
重定向按钮显示
现在使用的按钮图像与换行的图像相近,能否恢复以前使用的图像:在MediaWiki:Common.js中将
addEditButton("commons/4/47/Button_redir.png", "#REDIRECT [[", wgULS("目标条目名","目標條目名"), "]]", "重定向" );
改成
addEditButton("commons/c/c8/Button_redirect.png", "#REDIRECT [[", wgULS("目标条目名","目標條目名"), "]]", "重定向" );
。谢谢!--Shibo77 05:08 2007年2月2日 (UTC)
- 我最近因此按错了两三次,不过我觉得习惯就好。--百楽兎 05:58 2007年2月2日 (UTC)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比左右括号的差别还明显。再者,你可以进入到每一个重定向页面(被重定向的页面),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指示图标。采用能让另多人明了意义。其实,只是用得习惯了才觉得容易辨认,这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意思。如果你个人偏爱,在你的monobook.js中加入:
hookEvent("load", function(){
var toolbar=document.getElementById('toolbar');
if(toolbar){
var cusBtns = toolbar.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var i=0,btn;btn=cusBtns[i];i++){
if(btn.title&&btn.title=="重定向"){
btn.src='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8/Button_redirect.png';
return;
}
}
}
});
— fdcn talk 2007年2月4日14:31 (UTC+8 2月4日22:31)
- 这个我觉得Shibo77说的也不无道理,说实在我也一度出现了他的问题,不过最近用多了便习惯了。但我们更需要关心的可能是新手,不妨找一些朋友问问吧。Stewart~恶龙 21:00 2007年2月5日 (UTC)
- 这个我也是从重定向页来的一般想法来推测,并不坚持这些,也无调查。
前后两种图标都是我加入的,只觉得后一个更合适一些,对已使用习惯第一个的维基人来讲不太公平,不方便的话其它管理员改回去,呵呵,俺自己用哪个无所谓,倒都不会弄错。— fdcn talk 2007年2月5日22:38 (UTC+8 2月6日06:38)- 刚才查了查历史,第一个图标是User:Pubuhan加的。偶记错了。— fdcn talk 2007年2月5日23:06 (UTC+8 2月6日07:06)
- 这个我也是从重定向页来的一般想法来推测,并不坚持这些,也无调查。
求助:关于编辑历史页面的繁简转换功能
我在察看某条目的编辑历史时使用新设置的繁简转换Java工具会自动导回主条目页,看不到编辑历史的各个字体版本。参数设置中的界面语言和中文字体都是zh - 中文(不转换)
,我在Konqueror,Firefox和Opera上都试过,得到同样的效果。我必须得手工输入相应的网址才能看到各个字体的版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同样的问题?--Shibo77 09:04 2007年2月2日 (UTC)
- 不是以前就一直都是这样的吗?-- Nikopoley✪尼可波里|☝《举手发言》 04:45 2007年2月3日 (UTC)
{{Link FA}}模板无效
发现原用来标明其他语言版本的特色条目的{{Link FA}}模板现在无效了,(可参看南极洲 左侧的德de、英en、俄ru都应有五角星符号)。不知是不是跟MediaWiki:Common.js中增添优良条目段落有关?--Shibo77 10:39 2007年2月2日 (UTC)
- MediaWiki:Common.js已正常。关键是{{Link FA}}里id多加了“interwiki-”,反而匹配不上了。— fdcn talk 2007年2月2日13:41 (UTC+8 2月2日21:41)
- 其实好像连{{Link GA}}也一同失效了。 -- Kevinhksouth (Talk) 16:56 2007年2月2日 (UTC)
新的繁简标签
新的繁简标签的显示方式,在我的firefox下鼠标无法选择任何一种转换模式,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个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52 2007年2月3日 (UTC)
- YES, 在Firefox有错误。--WiDE 15:01 2007年2月3日 (UTC)
- 书生,清掉缓存看看。我现在IE跟Fx都是正常的--Alex S.H. Lin 15:03 2007年2月3日 (UTC)
- 重新载入之后已正常。--WiDE 15:17 2007年2月3日 (UTC)
- 我用Firefox还是没法使用。--Kfsung 07:16 2007年2月4日 (UTC)
新的繁简下拉式选单在Firefox和Safari中无法正常使用。
维基百科不应该是一个IE ONLY的网站,任何加上这些新功能的人,都应该确保这个功能在各浏览器的相容性。请有办法的人立刻改善这个问题!--Giant(Talk) 17:08 2007年2月3日 (UTC)
- 参照上述#能不能在顶部的“字词转换”改用其他样式?,您可暂时“在你的个人JS页加入:wgToggleAdjustLan=false;”恢复原来的样式。--Isnow 11:11 2007年2月4日 (UTC)
Fx用不了,但按全选后,才能勉强使用。--什么是爱情???(有事找我?) 14:11 2007年2月5日 (UTC)
- 你的描述还是不清楚,我建议你还是先刷新一下,即按Ctrl+R。如果还是不行,描述到哪一步不能用。服务器的代码我可以改,但你机器上的缓存我动不了,鼠标不能定位到下拉选单上的大都是没刷新造成的。— fdcn talk 2007年2月5日14:35 (UTC+8 2月5日22:35)
- 刷了一千遍也不能。--什么是爱情???(有事找我?) 13:21 2007年2月6日 (UTC)
我是没有使用cache的,是在条目当中不能点。--什么是爱情???(有事找我?) 08:50 2007年2月8日 (UTC)
- 你可不可以先照着我说的操作一遍再反馈一下呢?只要你使用Fx,就必然使用了cache的,这里不多着笔墨了。你反映问题,也要学会描述与倾听,“点不了,选不了,用不了”,我还是没明白你到底是哪一步不能用。我只能告诉你,在你的系统下这个下拉选单是没有问题的,它也与是不是在条目中没关系。— fdcn talk 2007年2月8日10:01 (UTC+8 2月8日18:01)
- 我也用“Windows XP,Firefox 2.01”,鼠标移动到下拉框,显示下拉菜单,然后选在下拉菜单中的选项:
- 若从下拉框移动到下拉菜单的速度稍微慢一点的话,下拉菜单就消失了
- 什么是爱情???可能和我的情况类似
- 能不能使用“click”之类的事件?
- --Isnow 10:20 2007年2月8日 (UTC)
- 我也用“Windows XP,Firefox 2.01”,鼠标移动到下拉框,显示下拉菜单,然后选在下拉菜单中的选项:
我在Mac上的FF和Safari都无法点选。 --石 01:47 2007年2月7日 (UTC)
强烈要求改回过去那种标准的html下拉标签!!
- 现在这种方式根本就不符合维基百科朴实无华的风格和精神。看起来花里胡哨的。
- 本身能用且很好用的东西何必改来改去、讨论来讨论去的浪费群体的生命。
- 世界上难道只有上面提到的那些浏览器吗,手机上的浏览器怎么办?我们这里所有人都还没有想到的浏览器怎么办?维基百科使用最基本的html元素绝对是有道理的,难道开源社群媒体维基这么大的系统都做出来了,还搞不定几个javascript特效?--CCFS 11:00 2007年2月7日 (UTC)
你说的不错,有些js特效不好。但这个改动并非追求什么特效,是为了暂时解决一些分歧而做的,并且待讨论有结果后会再检讨形式。请查阅相关讨论。— fdcn talk 2007年2月7日15:15 (UTC+8 2月7日23:15)- 目前的实现主要是CSS,和XHTML一样,是web标准。— fdcn talk 2007年2月7日16:07 (UTC+8 2月8日00:07)
- 我也修正一下我的说法:维基百科应该用HTML标准中的最小集合来实现功能,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浏览器的兼容性。--CCFS 01:59 2007年2月8日 (UTC)
要考虑兼容性。--南大95物理娄明 13:51 2007年2月8日 (UTC)
请教一下,Wikipedia提供下载的数据库的命名规则
如主题,非常感谢
因为数据库也比较大,我想下载“中华文化、人类社会、常用列表、全球与中文世界、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数据库,能否提取下载?
另外我想单独下载“维基百科使用手册”,其他的下载了也用不到。希望大家帮忙:)—以上未签名的意见是由十方俱灭 (对话 · 贡献) 在05:07 2007年2月4日所加入的。
沙盒的繁简对应
- 我新创建了新的“沙盒”!因为在沙盒中“其他沙盒”分类是以简体字来对应,我在练习“移动”功能时以正体字为名称,结果就产生正简两种沙盒了,如“相关站奌链接”写成“相關站點連結”、“编辑”写成“編輯”。请见Template:沙盒。--布学吾树☆☆(talk) 06:04 2007年2月4日 (UTC)
有关保护
现在保护页面可以设定自动解除时间啰,在对付破坏或一时的条目编辑时应该会很有效。--笨笨的小B | 20巷 06:28 2007年2月4日 (UTC)
语言标签样式恢复为非下拉菜单
由于非ie用户在#新的语系下拉式选单在Firefox和Safari中无法正常使用和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好看不中用,请求改正!的意见,目前将语言标签样式恢复为非下拉菜单。--Isnow 11:29 2007年2月4日 (UTC)
我想设计一个平仄模板
我想做一个平仄模板,以颜色来区分平、仄等文字,概念如下:
- 目标: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 语法: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 效果: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也就是说遇到“平”字就转为红色,遇到“仄”字就转为绿色。请问现在WP可用的语法能不能做到这种效果?如果可以请不吝赐教,谢谢。--百楽兎 12:35 2007年2月4日 (UTC)
- 不可以,得等m:StringFunctions出来。或者改变你要求的语法,比如这样{{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不过使用太过麻烦了。— fdcn talk 2007年2月4日14:37 (UTC+8 2月4日22:37)
- 半开玩笑:逗号左右变成两个参数,各写32个#ifeq? :P --笨笨的小B | 20巷 15:04 2007年2月4日 (UTC)
幸好(或不幸地)mediawiki还未有 for loop --Hello World! 16:02 2007年2月4日 (UTC)
- 是否需要建立 ━ Template:仄两个模板--用心阁(对话页) 05:12 2007年2月5日 (UTC)
- 可否用0、1代平仄,模数处理,如zh-classical:Template:Num2Chinese?——Hillgentleman | 书 10:29 2007年2月5日 (UTC)
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
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Template:Num2Tone--修自user:shinjiman 之 zh-classical:Template:Num2Chinese. ---Hillgentleman | 书 12:36 2007年2月5日 (UTC)
高兴了一下,不过使用上要先转换成数字实在不方便…(我真的太懒了(笑))--百楽兎 14:49 2007年2月5日 (UTC)
- 维基媒体有无打算用m:StringFunctions?--Hillgentleman | 书 17:12 2007年2月5日 (UTC)
- 来参加投票吧:http://bugzilla.wikimedia.org/show_bug.cgi?id=6455 --百楽兎 04:00 2007年2月6日 (UTC)
下载中文维基通常需要下载哪些文件?XML文件应该如何使用?
能否帮忙注释一下各个文件的用途?
pages-meta-history是不是各个页面编辑的历史,如果是的话,是否可以不下载呢?
其他文件都很小,主要是替换现有数据表中的数据
all-titles-in-ns0.gz为各个条目的列表,除了导入前参考外,是否没有必要对数据库产生什么影响?
最后,请问几个XML文件应该如何使用?我尝试了在Special:Import导入zhwikisource-20070202-stub-articles.xml,文件只有4M多一点,程序返回“上传导入文件失败; 可能是该文件大于允许的文件上传大小. ”,请问这个在哪里控制?对于比较大的文件比如zhwikisource-20070202-pages-articles,是否也要通过这里导入?
非常感谢! —以上未签名的意见是由67.15.183.3 (对话 · 贡献) 在2007年2月5日 12:00 (UTC)所加入的。
- 具体的我不清楚。大概你需要下载的是“pages-articles.xml.bz2”,这包含着所有的条目、图像与模板。我使用Linux系统,用bzip2解压至你个人搭架的MediaWiki维基的文件中,或者直接使用MWDumper(Java)将
.bz2
转换为.sql
或.xml
,传上你的MediaWiki的数据库。参考:(英文)m:Data dumps#Tools。--Shibo77 14:19 2007年2月9日 (UTC)
T标题及转换表
想问一下,T标签和港澳地区用词转换表(zh-hk)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吗?!Stewart~恶龙 21:06 2007年2月5日 (UTC)
怎样从网页上存下图像?
诸位,我想把一个网上遇罗克的遗照附到维基上,但总是无法把它存到硬盘里。不知哪位能帮我这个忙?谢谢! 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pubvp/2006/05/200605170712.shtml —以上未签名的意见是由Torpedo8888 (对话 · 贡献) 在2007年2月5日 22:34 (UTC)所加入的。
- 那个网站有版权,图片本身也没有过期,维基百科不能使用。上载图片前,请先参阅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以及Wikipedia:简明版权信息。-- tonync (talk) 03:55 2007年2月6日 (UTC)
如何在条目中插入英文维基的图像?
诸位,我在编写装甲舰条目时想借用英文维基的图片,但是用“[image:Admiral_Scheer_in_Gibraltar.jpg]”(外面我用的是双括号)却无法引用并出现这个效果:--Prinz W 01:48 2007年2月6日 (UTC)
- 首先,要先确定英文维基中的图片,实际摆放的位置到底是在Commons还是在英文版上,如果是前者才能直接引用,如果是后者,中文维基是没办法直接使用秀出的,必须要先复制移动到Commons或中文维基上摆放才行。--泅水大象 讦谯☎ 02:56 2007年2月6日 (UTC)
感谢楼上的帮助,不知道我能不能直接call你大象?呵呵,不喜欢就算了。说正事,我是wiki新手,怎么把英文版上的东西放到commons上?而且我住在这个宿舍里面是用wireless上网,住在我这里的印度学生因为匿名破坏英文wiki结果ip被英文wiki所订了 不能申请用户……
- 嗯,直接叫我大象我并不介意。要从英文版上下载图片其实并不需要账号,只要单纯的另存新档到自己的电脑中,然后到commons上面使用upload files的功能上传(不是很确定在commons上传图片是否需要注册账号?不过commons上能否注册应是与英文版分开的)。不过,记得要把英文维基上的说明与作者资讯copy到commons上,以维持GFDL宣告的有效性。--泅水大象 讦谯☎ 10:42 2007年2月6日 (UTC)
参照en:Wikipedia:Protected titles建立了Wikipedia:被保护的标题。可以利用连锁保护功能保护多次被删除的空白页面。--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39 2007年2月6日 (UTC)
关于编辑工具的安排
我接到User:Stewart的一个询问,把其中关于编辑工具方面的列在这:
- 我目前在1280*1024的电脑萤幕上看,编辑工具按钮中“条目内容属性”和“外语标明”都升了上第一行,很不方便。可有解决方法?
- 另外,注释用回了ICON会不会使新手混乱?
- 签名可以用回以前的三种吗?! “~~~”、“~~~~”和“~~~~~”。
其实,不仅仅这几个方面,比如哪些按钮应当增加、哪些按钮应当删除、按钮的顺序安排、是以按钮还是以下拉选单方式等,在这里想请大家表达看法,毕竟使用是大家使用,取得大家的授权,做了改动也不怕被人说成“无法无天”和“丑陋”的。:)
请满足以下的一些要求:
- 按钮与选单仅分布在前二行,以1024的分辨率为主。第三行的符号暂不动。
- 尽可能的相似功能的按钮排在一起。
- 使用频度大的应置前,反之亦然
- 下拉选单的操作比按钮要啰嗦,尽可能安排使用频度低的功能。
— fdcn talk 2007年2月7日08:02 (UTC+8 2月7日16:02)
建议
维护相关的按钮不要增加,例如删除投票等--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19 2007年2月7日 (UTC)
我已经开始习惯现在的配置了。--百楽兎 06:39 2007年2月9日 (UTC)
WikEd
今天看到Alexsh的编辑发现了一个辅助工具,wikEd,作了简体中文翻译。如果你使用的是Monobook界面,可以将以下这段代码复制粘贴至你的monobook.js页面,刷新,不妨试一试,我翻译得不好,可以帮着修改。另外我们是否应考虑单建一个Wikipedia:附加软件页面用来给大家介绍一些维基辅助工具,像维游的popup.js就可以移至Wikipedia:附加软件/代码/popup,方便管理员做维护工作。可以参考某些其他的语言版本的做法:pt:Wikipedia:Software/Scripts。
// 安装[[User:Cacycle/wikEd]]JavaScript附加软件的简体中文翻译 document.write('<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 + 'http://zh-two.iwiki.icu/w/index.php?title=Wikipedia:附加软件/代码/wikEd/zhHans' + '&action=raw&ctype=text/javascript&dontcountme=s"></script>'); // 安装[[User:Cacycle/wikEd]]JavaScript附加软件 document.write('<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 + 'http://en-two.iwiki.icu/w/index.php?title=User:Cacycle/wikEd.js' + '&action=raw&ctype=text/javascript&dontcountme=s"></script>');
谢谢!--Shibo77 12:56 2007年2月9日 (UTC)
- 看起来不错,不过我装上后状态老是Loading Error…--百楽兎 13:47 2007年2月9日 (UTC)
- 通繁/正体的用户有兴趣可以作个繁体中文翻译,原代码在此,同时可参考User:Alexsh/wikEd_international.js。我把你monobook.js中的内容复制粘贴至我的monobook.js页面,但是没有出现“无法载入”的现象,不知原因何在……--Shibo77 14:43 2007年2月9日 (UTC)
- 这类.js可否同时安装两个?我不懂电脑的事情……不知可以如何着手?--Xieza 15:27 2007年2月9日 (UTC)
功能蛮复杂的,在Fx2.0下能正常使用,但好象与popups冲突。这个工具可以简化导入为:
importScript('Wikipedia:附加软件/代码/wikEd/zhHans');
importScript('http://en-two.iwiki.icu/w/index.php?title=User:Cacycle/wikEd.js&action=raw&ctype=text/javascript&dontcountme=s');
— fdcn talk 2007年2月14日12:58 (UTC+8 2月14日20:58)
saga
移动到Wikipedia:询问处。--笨笨的小B | 20巷 12:48 2007年2月10日 (UTC)
注脚栏目
我发现英文维基百科最近在注脚方面引入了一个功能,当按下文章中的某个注释标签后,在注脚栏目中就会将注释文字反白显示。
例子:
我觉得这项功能十分有用,可以令读者知道自己要阅读的注释文字。不知中文维基是否已引入此功能? --Lkopeter 15:20 2007年2月10日 (UTC)
中文维基百科向论坛类战场进化中
只顾自己的利益大战与秒俱增,拒绝合作达成共识、作讨论页投票大战的人士持续涌入。对于我们社区的环境,欢迎运用摩菲定理:-) --- 66.150.105.8 19:26 2007年2月10日 (UTC)
现在标题显示还是有一点技术限制
以闪存盘来说吧,虽然使用了{{noteT|zh-hant:隨身碟;zh-hans:闪存盘}},但是在台湾繁-{体和港澳繁-{体内文是显示随身碟,标题却显示成“快闪存储器盘”,一定是标题直接转换闪存和盘造成的。不知道如何做才可以在繁-{体标题都能显示随身碟?--陋室◈(亭中茶话) 00:03 2007年2月12日 (UTC)
- 这里看没有问题,purge一下试试。--百楽兔 01:15 2007年2月12日 (UTC)
- Monobook.js已经被POPUP占据了...如何有两个monobook.js呢?--陋室◈(亭中茶话) 02:02 2007年2月12日 (UTC)
我也有这个问题,不管用什么方式,换不同的浏览器都一样。
我在以撒·艾西莫夫条目使用{{noteT|zh-hant:以撒·艾西莫夫;zh-hans:艾萨克·阿西莫夫}}但是标题显示还是“艾萨克·阿西莫夫”,没有改变。我一度怀疑{{noteT}}是坏掉的模板呢。
--WiDE 02:29 2007年2月12日 (UTC)
- 在网址末尾加?action=purge后按enter试试。--百楽兔 04:42 2007年2月12日 (UTC)
学校简称问题
请问如何将“台北市立内湖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简称“内湖高工”、“湖工”,以及“台”“台”两字在搜寻时互通呢?—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加入。
强烈要求中文维基改回下拉选单
求求维基百科不要歧见其他浏览器使用者,只支援微软的IE,如果是支持M$的话,请你们的服务器也改用Windows,这里不单是有IE用户,还有Opera、Firefox和其他浏览器,请不要使用非正式语法!!!--什么是爱情???(有事找我?) 09:06 2007年2月13日 (UTC)
- 我使用WindowsXP+Firefox=OK。--WiDE 10:04 2007年2月13日 (UTC)
- 我这边用XP + Fx2.0及2000+Fx1.5都ok,IE就不知了,因为很少用。--Ellery 02:39 2007年2月14日 (UTC)
Twinkle工具
大家来看看WP:Twinkle这一页,这工具好像挺好用,可以回退大量破坏编辑(虽然中文维基还用不着这么厉害的东西),还有其他功能。--Xieza 06:00 2007年2月14日 (UTC)
AntiVandalBot,反破坏机器人
移动自User:下一次登录/AntiVandalBot。-下一次登录 22:05 2007年2月14日 (UTC)
Charlotte1125提议类似en:User:AntiVandalBot在中文维基建立一个反破坏Wikipedia:机器人,希望听取各位的意见,我想了一下,目前有如下问题:
- 真的有必要吗?现在破华的情况如何,很需要机器人协助管理员维护吗?
- User:下一次登录目前只有使用Perl编写机器人程序的经验,而AntiVandalBot目前在服务器端运行,所以应该是PY程序。
- 现在还不太了解AntiVandalBot的判断规则,这个在英语维基也是保密的,有知道的人吗?
- -下一次登录
- 感谢下一次登录对这种机器人的兴趣。由于我本身对编写机器人程序一窍不通,只能提出一些理念上的意见。而我对这种机器人的认识来自en:User:AntiVandalBot/FAQ的介绍。实际上能否执行还是请熟悉机器人程序的维基人多多帮忙。以下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
- - 有无必要架设反破坏机器人?中文维基百科现时遭破坏的情况当然没有英文版的严重,只是我认为有许多简单的破坏(例如清空)其实可以不靠人手恢复,使管理员可以腾出时间处理其他需要人手判读的问题。
- - 当然机器人运作时要另外有2个考虑:一.机器人的辨识准确度要高,不能反而成为负担。二.应要有管理员(可能不止一位)在幕后监测运作和修正失误。
- - 关于程式的问题,可以先跟英文版的编写者en:User:Tawker和en:User:Joshbuddy发电邮了解。
- - 我观察过AntiVandalBot的运作,有些判断规则是颇为明显的,例如全页清空(例子:[4])、禁止全句用大写字(例子:[5]、[6])、将一些粗言秽语字列为黑名单(例子:[7]、[8])等等。其他的规则可能要跟开发者谈谈才知道吧。--Charlotte1125 10:17 2007年2月14日 (UTC)
- 补充:我找来了一些判断规则不太明显的例子,也有一些疑问。一.机器人如何判别涂鸦?[9]二.当不是全页清空时如何辨别?[10]三.有些判断规则不明。[11]、[12]在运作初期或许先以最明显的几种破坏作判断规则。--Charlotte1125 06:00 2007年2月15日 (UTC)
移动完毕。-下一次登录 22:05 2007年2月14日 (UTC)
- 我目前只会用Perl编机器人,但检查清空是可以实现的,其他的像改大小写不适合中文维基。-下一次登录 22:05 2007年2月14日 (UTC)
- 简体改繁体或者繁体改简体,应该有办法识别吧?--百无一用是书生 (☎) 00:57 2007年2月15日 (UTC)
- 全页改繁简可以考虑用机器人回退。个别字改繁简还是要人手判断。总言之,能给机器人回退的项目,我建议是那些给任何维基人看见都会回退的、十分明显的破坏。--Charlotte1125 05:45 2007年2月15日 (UTC)
- 简体改繁体或者繁体改简体,应该有办法识别吧?--百无一用是书生 (☎) 00:57 2007年2月15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