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剪瓷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二龍戲珠剪瓷雕局部,漳州市詔安縣西門西嶽武廟。
室內剪瓷雕局部,順化市應陵

剪瓷雕亦稱嵌瓷剪黏[注 1],為流行於中國福建南部、廣東東南部潮汕地區、台灣越南等地區的一種傳統建築裝飾工藝,屬瓷片拼貼英語Trencadís的一種,以顏色鮮艷、胎薄質脆的彩瓷器(如碗、盤、壺等)或殘損價廉的瓷器為原材料,使用粗鉗、鐵剪、木錘、砂輪等工具將其剪、敲、磨成形狀大小不一的細小瓷片,進而貼雕人物、動物、花卉和山水等,並裝飾於寺廟宮觀等建築物的屋脊、檐角、照壁、牆面和門窗框、門窗楣等部位。潮汕地區和越南的剪瓷雕用途還不限於建築物外部裝飾,例如潮汕地區亦應用於工藝掛屏,擺設於客廳佛堂[1],越南應陵中的啟成殿內部以剪瓷雕裝飾[2]。剪瓷雕的題材以吉祥如意、福祿壽喜和花鳥蟲魚、人物故事為主要內容,其工藝兼具繪畫的色澤感和雕塑的立體感,並可長年經受日曝雨淋、海鹼侵襲而不褪色[3]

歷史

[編輯]

剪瓷雕的發源尚未釐清,一說為明清時期福建漳州平和漳浦一帶的製瓷藝人發明,因當地一度民窯瓷業發達,碎瓷片極為豐富;一說為由廣東潮州地區傳入閩南,因歷史上中原移民曾由潮州進入福建,潮州與漳州詔安毗鄰,兩地居民往來頻繁,民俗風情幾近相似,文化藝術風格亦趨於一致;第三種說法為源自泉州,因其自五代起便有德化窯安溪窯晉江窯等豐富的陶瓷資源[4]。文獻表明明末以前剪瓷雕已經盛行於粵東、閩南各地,最遲在清康熙時已傳入台灣[5]。越南則於阮朝時從中國傳入。

因天災、地震及建築翻修等原因,中國大陸及台灣清前期以前的作品已多不見,現存者以道光同治年間以及近現代的作品居多,其中福建地區現存最早的作品為漳州雲霄天地會遺址高溪廟,為清代康熙時的作品[4]。越南則有不少阮朝的作品。

材料工藝

[編輯]
「如意」字樣饒字,越南峴港靈應寺

清代剪瓷雕的材料來源以民窯五彩或粉彩瓷器為主,以紅、黃、青、白、黑、青花等為六種主要色系,最初工匠多用瓷廠廢棄的碎瓷和邊角料,民國之後隨著剪瓷雕業的高度發達,瓷廠亦專門燒制用於剪瓷雕的彩瓷碗[6],此外在民國時期彩色玻璃也開始少量應用,1980年後台灣藝人亦採用「淋搪」法替代瓷器堆貼,即以灰泥塑形,陰乾後上釉[4]

剪瓷雕的技藝主要表現在剪、黏、嵌(二者均指將瓷片粘在作品表面)和雕等環節,並結合了繪畫和灰塑造型工藝,其製作工具大多為藝人自創,用於剪瓷的鉗子形似老虎鉗,平口,鋼口偏軟,25厘米到35厘米大小長短不等,亦使用界尺砍圻大塊瓷片,傳統的粘合劑為以貝殼灰、草筋灰(或紙筋、麻絲、棉花)、糯米粉與紅糖水攪拌捶打而成的「麻糬灰」[注 2],現狀亦使用石灰和水泥替代[5]

剪瓷雕分平雕浮雕(分半浮雕和疊雕)和圓雕(或稱立體雕)三種形式(嵌瓷主要技法則稱為平饒、半浮沉饒、立體饒和饒字)[注 3],平雕為平面拼貼,一般用於近景,著重於構圖和烘托背景,遠景如屋頂裝飾等則通常使用其它幾類,其中半浮雕多用於表現道具與場景,疊雕多用於表現房屋和花卉樹木等,圓雕多用於表現人物形象和正脊上空的飛禽走獸[7],此類雕刻需以立體的灰塑造型為底胚,通常以石塊、磚瓦、鋼筋、鐵銅絲為框架,以麻灰塑造坯型,待泥坯干後或半乾後嵌入瓷片。

主要題材

[編輯]

剪瓷雕的題材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其中,裝飾於正脊的剪瓷雕題材多為二龍戲珠、雙鳳朝陽、龍頭、鰲魚,垂脊下端的題材多為穿著漢服的人物,檐下牆壁的題材多為花鳥蟲魚,照壁則多用麒麟、獅、象、仙鶴鹿[1]

代表

[編輯]

閩南地區:以漳州東山關帝廟剪瓷雕(代表人物為閩南畫家林少丹和剪瓷雕名匠孫齊家)、詔安縣沈氏藝圃家族剪瓷雕(現為福建省級非物質文物遺產)以及泉州南安縣翔雲鎮梅莊村陳祥華陳氏家族剪瓷雕為代表,大都傳承於廣東潮州名師,並經歷了本地工匠、藝人的不斷改造和創新。

潮汕地區:以潮州嵌瓷、汕頭大寮嵌瓷(代表為潮南區成田鎮大寮鄉許氏家族嵌瓷)和揭陽普寧嵌瓷為代表,現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台灣:台灣的剪黏常與交趾陶結合使用,學界將台灣的剪黏藝人分為潮州與泉州兩派,前者以柯訓洪坤福蘇楊水為代表,後者以葉王何金龍為代表[5],另外還有石連池王石發王保原、葉鬃、葉進益葉進祿、葉進淵、陳三火等人也是名匠師。台灣的剪黏匠師通常會以以灰泥塑形,再將經過剪裁的陶瓷片粘於其上,因此台灣的剪黏匠師通常也有高超的泥塑技巧與繪畫根基。[8]

圖集

[編輯]

以下圖片示意剪瓷雕在建築中的應用:

以下圖片示意剪瓷雕的細節: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剪瓷雕為閩南地區稱謂,潮汕地區稱為「嵌瓷」、「瓷嵌」、「聚饒」、「貼饒」或「扣饒」等(饒為塑造之意),台灣地區稱為「剪黏」、「剪花」、「堆花」、「堆剪」或「貼瓷花」等。
  2. ^ 製作時將貝殼灰、麻絲筋按比例混合,加入紅糖水、糯米湯攪拌,有時還摻入一些細銅絲加強韌性,拌勻後置於石臼內捶打以增強其粘性。
  3. ^ 饒字為用三角形的瓷片平面拼嵌出吉祥文字的技法,在中國多用於民居,參見姜省《潮汕傳統建築嵌瓷工藝研究》。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許東生. 《潮汕嵌瓷工艺研究:以存心善堂为例》. 美術學報. 2011年4月. 
  2. ^ 金碧輝煌的「啟成殿」. [2013-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3. ^ 林長華. 《剪瓷雕-屋脊精灵,顶上功夫》. 建築. 2010. 
  4. ^ 4.0 4.1 4.2 黃忠傑. 《闽台传统剪粘工艺特点简论》. 集美大學學報. 2012年4月. 
  5. ^ 5.0 5.1 5.2 王毅霖. 《闽台“剪瓷雕”艺术琐言》. 藝苑. 2009. 
  6. ^ 姜省. 《潮汕传统建筑嵌瓷工艺研究》. 古建園林技術. 2008年1月. 
  7. ^ 7.0 7.1 陳磊. 《闽南民间艺术奇葩-剪瓷雕》.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2009年6月. 
  8. ^ 陳姿吟. 剪黏. 臺灣大百科全書. 文化部. 2009-09-09 [2020-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