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智調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上座部佛教

國家和地區
佛教大綱英語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緬甸仰光的二十八佛像

智調佛梵語Kauṇḍinya巴利語Koṇḍañña緬甸語ကောဏ္ဍညဘုရား) ,又譯智調伏佛憍陳如佛拘利若佛拘鄰佛[1],是《佛種姓經》記載的過去二十八佛之一,位列莊嚴劫燃燈佛之後。出生在王城喜樂城(Rammavati);父親是國王須難陀(Sunanda),母后善生(Sujata);他是剎帝利種姓,有二十八肘高;一萬歲時出家,此前生活在三個金殿:流支(Ruci)、須流支(Suruci)和須婆(Subha);有妻子流支提毗(Rucidevī),兒子勝軍(Vijitasena)[2]

出家後,苦行十月,無所收穫,身體消瘦。後受到商人阿時婆迦孫陀那(Ajivaka Sundana)之女耶輸陀羅(Yashodharā)的乳飯供養,又由孫陀那(Sundana)給予草墊,在桫欏迦耶(Sālakalyāni)樹(即當時的菩提樹)下墊席禪坐,覺悟成佛

智調佛在神住城(Amaravati)附近的天林(Devavana)初轉法輪,度十比丘,組建僧團;上首弟子先由須跋陀羅(Subhadda,意爲善賢)擔當,後是勝軍(Vijitasena),最後是優曇那(Udena);隨侍弟子是阿那律陀(Anuruddha)。釋迦牟尼佛在當時的因地爲轉輪國王,名叫勝者(Vijitāvī[3]),他統治著月圍城(Candavatī),護持了智調佛在城內度過三個月的安居,並作出大量布施,受到了智調佛的將在無量劫後成佛的授記

智調佛於十萬歲時(當時人壽命十萬歲)在真那羅摩(Canarama)入滅,舍利裝藏在約39公里高的卒塔婆中,《佛種姓經·智調佛品》記載他的舍利保持了完整,沒有分散。[4][5]

參考註釋

[編輯]
  1. ^ 佛名號和釋迦佛弟子憍陳如同名,音譯可作憍陳如佛,字面意思是火器,或智慧、智者。一些巴利經典漢譯文本將之按現代音譯爲「孔達尼耶佛」、「宮打尼雅佛」,爲避免造成和古傳承的割裂,本條目不採用這些音譯。
  2. ^ 二十五佛略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覓寂尊者
  3. ^ 見《佛種姓經·智調佛品》。Vijitāvī意爲勝利,和英語詞根Vict-(勝利)同源。
  4. ^ John S. Strong. Relics of the Buddha. 2007: 45 [2019-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5. ^ G.P. Malalasekera. Dictionary of Pali Proper Names, Volume 1. : 683 [2019-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