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石鐵臣
立石鐵臣 | |
---|---|
出生 | 日治臺灣臺北城內區 | 1905年3月11日(明治 38 年)
逝世 | 1980年4月9日 日本東京 | (75歲)
死因 | 肺腺癌 |
國籍 | 大日本帝國 |
民族 | 和人 |
職業 | 畫家 |
組織 | 台陽美術協會(1934-1935) 創作版畫會 |
知名作品 | 〈臺灣民俗圖繪〉 《臺灣畫冊》 《細密畫描法》 |
配偶 | 工藤壽美(1941 年結婚) |
兒女 | 立石光夫(長子)、立石雅夫(次子) |
立石 鐵臣(日語:立石 鐵臣/たていし てつおみ Tateishi Tetsuomi,1905年3月11日—1980年4月9日)[1],生於日治台灣台北州台北市,灣生,畫家,為「台陽美術協會」其中一位的發起人[2]。
生平
[編輯]出生
[編輯]1905年3月11日,立石鐵臣出生於日治臺灣臺北州臺北市城內區,為父親立石義雄與母親芙美的第五個孩子。父親立石義雄是由時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招聘來台,擔任財務局事務官,後擔任臺灣瓦斯株式會社經理。[3]1911年,6歲的立石鐵臣進入台北市立第二小學校(後改為旭小學校、現東門國民小學)就讀,1913年,由於父親轉往日本內地任職,因此進入東京日野尋常高等小學校就讀。後轉居鎌倉。[4]
繪畫生涯的起步
[編輯]1921年,16歲的立石鐵臣向日本畫家川端玉章的女婿跡部青瀾學習繪畫。從日本畫開始繪畫生涯的立石鐵臣,學習「円山四條派」的寫實表現以及手法,並在橫濱以及鎌倉的展覽會,曾有七件作品展出。此時期的立石鐵臣雅號為「立石青玄」。[5] 1926年,立石鐵臣從日本畫轉向學習洋畫,此時期剛好洋畫家岸田劉生遷居鎌倉,因此立石鐵臣得以向岸田學習洋畫。不過,1929年岸田劉生因病逝世,立石鐵臣前往東京的龍土町,接受梅原龍三郎的指導,並參加「國畫會展」。[6]師事梅原龍三郎的立石鐵臣於1930年即入選了「第七回槐樹社展」以及「第二回聖德太子奉贊展」。並於1931、32年,立石鐵臣連續兩年獲得「國畫獎學賞」。[7] 1933年,立石鐵臣在梅原龍三郎的建議下短暫回到台灣,在台灣三個月的旅途中,居住在任職於台北放送局的兄長立石成孚的住處,並於台灣寫生。[8]3月25、26兩日,立石鐵臣於台北的朝日小會館舉辦個展,展出五十件以上的作品。[9]
遷居台灣
[編輯]1934年7月,立石鐵臣遷居台灣,並在顏水龍的邀請下,成為「臺陽美術協會」的創始成員。[10]創始成員有陳澄波、顏水龍、楊三郎、廖繼春、李梅樹、陳清汾、李石樵,加上立石鐵臣共計八人,立石鐵臣為其中唯一在台日本人畫家。[11]同年,立石鐵臣第一次參加台灣官辦美術展覽會──第八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並以〈大稻埕〉一幅獲得「台日賞」的殊榮。此後每年的台展以及後繼的府展,立石鐵臣每年皆有參與,並陸續獲得特選、台展賞、推選、推薦等獎項。 立石鐵臣於1935年春天的第一回台陽展展出了9件作品。[12]然而於同年7月,立石鐵臣退出台陽美術協會。而在台灣期間,立石鐵臣亦結識了時任台灣日日新報文藝部長的西川滿,兩人與古川義光、福井敬一、大瀨紗香慧、野村田鶴子、室谷早子、宮田彌太郎等人成立了「創作版畫會」。7月舉行了第一回創作版畫展。同時,立石鐵臣也為西川滿主宰的《媽祖》進行版畫設計。[13] 1936年3月14、15兩日,立石鐵臣於台北京町朝日寮舉辦「告別洋畫個展」,[14]隨後離開台灣,前往東京。
戰前東京時期
[編輯]抵達東京的立石鐵臣開始在《台灣日日新報》連載自己於東京的見聞。5月12日與13日刊載〈華麗島への畫信〉上下兩篇。6月17日起,連載〈新版 東京圖繪十景〉總計十回。 1936年9月,東京新宿的天城畫廊舉辦「第一回各派選拔新人連續個人展覽會」,梅原龍三郎推薦下,立石鐵臣代表「國畫會」展出,其他尚有「春陽會」原精一、「獨立」森芳雄、「二科會」長谷川利行。[12]同年7月,推測因為梅原與福島繁太郎是好友,因此立石鐵臣開始住在藝評家福島繁太郎家中,幫忙福島繁太郎管理巴黎派畫作收藏品。[15]
再次赴台
[編輯]1939年,在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教授素木得一的邀請之下,立石鐵臣再次來到台灣,進入理農學部擔任囑託。主要工作是進行標本畫的製作。[16]同時,也為西川滿日孝山房出版的《七娘媽生》(黃鳳姿著)、《梨花夫人》(西川滿著)進行裝幀。 1941年7月,金關丈夫、須藤利一、岡田謙、萬造寺龍(即台灣總督府圖書館館長山中樵之弟「山中登」)、陳紹馨與黃得時創立《民俗台灣》。立石鐵臣負責其封面以及插畫,並在《民俗台灣》中連載〈台灣民俗圖繪〉。同年,與臺北帝國大學助教授工藤好美的妹妹──工藤壽美結婚。1942年,立石鐵臣辭去了臺北帝國大學的工作,進入東都書籍(《民俗台灣》的發行所)擔任編輯。1944年8月,因應時局應召入伍,駐守花蓮港。[10]
終戰與留用
[編輯]1945年8月日本戰敗,立石鐵臣以「日僑」身分受到留用。除了任職於東都書籍,也在台北師範學校教授繪畫。後歷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部技佐、台灣省立編譯館技佐。1947年6月,與國分直一同樣擔任台灣大學南洋史學研究室講師。 此時期立石鐵臣亦結識版畫家黃榮燦、楊英風等人[17]。不過由於中華民國政府決定遣返所有在台日本人,因此1948年12月5日立石鐵臣引揚回到日本。[18]
引揚後日本時期
[編輯]引揚後的立石鐵臣與香月泰男、福井敬一等人成立「型生派美術協會」,戰後初期,立石鐵臣的作品因為時局關係,多呈現超現實的風格,如〈流木〉、〈虛空〉等。[19]而後立石鐵臣也將自己繪製標本畫時的細密畫法運用在作品當中。 1962年,立石鐵臣完成《台灣畫冊》,獻給福島繁太郎的遺族。1965年的「素描著彩.追憶之島」個展,展出內容與《台灣畫冊》差異不大。[20] 在《台灣畫冊》中,立石鐵臣曾畫出引揚時的景象,並寫下:
吾愛臺灣
昭和二十三年(1948)十二月五日,我離開臺灣。僅留下極少數留用日本人,幾乎都坐了最後的遣送船歸國。像海盜船的兩檣帆船的日本訓練船。
來送行的臺灣人擠滿了基隆碼頭。船始動,從碼頭傳來日語的「螢之光」大合唱歌聲。日語於當時不可在公開場合使用。大家以不管它的表情,由衷唱出的樣子。
汽船二艘追隨我們的船,離開碼頭相當遠的時候,取出日章旗揮動。(這是)對日人的愛情與對從大陸來臺的同族人的反抗表現吧。
吾愛臺灣
吾愛臺灣
──立石鐵臣《台灣畫冊》(張良澤譯)[21]
其中三句的「吾愛臺灣」顯示出了「灣生」立石鐵臣對於台灣的眷戀。 對於戰後立石鐵臣的畫夜,直到其逝世為止幾乎每年皆參與國展。並且於1978年,與其子立石雅夫共著《細密畫描法》一書。 1979年在王詩琅的介紹,以及池田敏雄的牽線下,《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於東京池袋和立石鐵臣見面。為戰後第一位採訪立石鐵臣的台灣文化媒體人。隔年1980年3月,《雄獅美術》製作「立石鐵臣特輯」,刊出不久,4月9日,立石鐵臣即因肺腺癌病逝,享壽七十五歲。但由池田敏雄轉達,立石鐵臣對於此次特輯製作十分滿意。[22]
其後展覽以及作品
[編輯]1996年9月,台北縣立文化中心舉辦的立石鐵臣紀念畫展,並出版《立石鐵臣:臺灣畫冊》。2004年,由雄獅美術出版邱函妮《灣生.風土.立石鐵臣》一書,為台灣第一本研究立石鐵臣的專著,該書封面使用1950年立石鐵臣繪製的〈虛空〉。 2015年,由郭亮吟、藤田修平共同導演的紀錄片《灣生畫家-立石鐵臣》完成。該片製作契機為黃明川邀請郭亮吟製作關於立石鐵臣的紀錄片, [23]其內容訪問了立石鐵臣妻子立石壽美,以及兒子立石光夫、立時雅夫,並請孫女立石彩子擔任該片旁白。[24]並且獲得了「2016 TIDF觀眾票選獎」。 同年,5月12日至30日,於東京泰明畫廊舉辦「立石鐵臣展──生誕110周年──」。2016年,則於府中市美術館開辦「麗しき故郷「台灣」に捧ぐ──立石鐵臣展」。2017年,位於台北三峽的李梅樹紀念館,舉辦「灣生畫家」立石鐵臣特展,並邀請立石鐵臣長子立石光夫與藏書家黃震南進行演講。
1905年(明治38年) | 3月11日,生於臺北城內區東門街(今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 |
1911年(明治44年) | 4月,立石鐵臣進入臺北市第二小學校(旭小學校)就讀。 |
1913年(大正2年) | 隨父親調職而舉家返回日本[2],轉學至東京的日野小學校。 |
1917年(大正6年) | 4月,入明治學院中學部。 |
1921年(大正10年) | 追隨円山四條派的老師學習日本畫,該派的繪畫技法乃是以寫生和粉本臨摹為基礎。 |
1926年(大正15年) | 受岸田劉生的影響而開啟對後期印象派的興趣,踏上學習油畫的道路。 |
1929年(昭和4年) | 因為岸田病逝而轉向梅原龍三郎學畫。從十六歲習畫以來,立石鐵臣在十餘年間多次入選國畫會展、槐樹社展等展覽,傑出的作品包括「樹間」、「春小景」、「五月風景」、「海邊」、「郊外」等以風景為主題的油畫。 |
1933年(昭和8年) | 二十八歲的立石鐵臣來臺寫生、舉行畫展,停留三個月即返回日本,並以在臺創作的「萬華」、「多雲日子的河岸」、「山丘小鎮淡水」、「植物園之春」等作品入選日本國畫會展,受推薦為該會會員。 |
1934年(昭和9年) | 7月至1936年3月,立石鐵臣再次旅居臺灣。期間曾受顏水龍之邀,於1934年9月加入「臺陽美術協會」的創會陣容,後來在1935年7月退出該會。 |
1935年(昭和10年) | 立石鐵臣與西川滿等人成立「版畫創作會」,蒐集、創作與臺灣鄉土民俗有關的版畫作品,並發表同人雜誌《媽祖》。 |
1936年(昭和11年) | 立石鐵臣負責《媽祖》第二卷第二期封面版畫,這是他最早的書籍裝禎作品;在臺舉行「告別洋畫個展」後,立石鐵臣返回東京,住在藝評家福島繁太郎家中,為福島管理歐洲近代畫作收藏品。 |
1937年(昭和12年) | 為西川滿的《亞片》設計封面。在油畫創作方面,除了持續參加國畫會展之外,立石鐵臣也參加臺展、臺陽會展,此時期的主要作品有:「大稻埕」、「竹筏風景」、「赤光」、「原野與甘蔗田」等。 |
1939年(昭和14年) | 10月底,立石鐵臣獲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部長素木得一教授的聘請,赴臺從事繪製昆蟲標本的工作。描繪標本細密畫之餘,立石鐵臣仍致力於油畫、版畫的創作,並撰寫美術評論,此時期的重要油畫作品包括:「濱風」、「砂丘」、「堊」、「夕雲」、「林投」、「壁‧道‧雲」。 |
1940年(昭和15年) | 立石鐵臣為黃鳳姿的《七娘媽生》和《七爺八爺》、西川滿的《梨花夫人》和《華麗島頌歌》、中山省三郎的《羊城新鈔》設計封面並負責書籍裝禎。 |
1941年(昭和16年) | 與臺北帝國大學教授工藤好美的妹妹工藤壽美結婚。並設計了西川滿《採蓮花歌》的封面,也陸續為《民俗臺灣》繪製封面及插畫、更在該刊開闢圖文並茂的「臺灣民俗圖繪」專欄,同時在《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時報》、《文藝臺灣》等報刊發表美術評論、隨筆或插畫、封面畫等等。 |
1942年(昭和17年) | 4月辭去臺北帝國大學的工作,轉而擔任東都書籍公司的編輯,負責《民俗臺灣》雜誌的編務,並陸續為西川滿《赤崁記》、西川滿和池田敏雄合編的《華麗島民話集》、池田敏雄等人合著的《臺灣文學集》、黃鳳姿《臺灣的少女》、楊雲萍的詩集《山河》等書籍設計封面裝禎。 |
1943年(昭和18年) | 8至9月,應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的指示,與金關丈夫共同進行環島一周的民藝調查,9月發表〈生活工藝品的反省〉。 |
1944年(昭和19年) | 7月,池田敏雄入伍,金關丈夫、立石鐵臣接掌《民俗臺灣》編務,立石鐵臣還為池田敏雄《臺灣的家庭生活》一書校對文稿、撰寫後記、提供圖繪;同年8月,立石鐵臣應徵召入伍,隨軍隊駐紮於花蓮港,這段從軍經驗後來也成為《臺灣畫冊》的題材之一。 |
1945年(昭和20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接收台灣,立石鐵臣以日僑的身分被中華民國政府留用,擔任東都書籍編輯、臺北師範學校美術教師。1940年代初期,立石鐵臣的工作重心集中於支應學術研究所需的標本細密畫,油畫作品僅有「蓮池日輪」及「正午雲」;這段時期的立石鐵臣大力投入民俗藝術、書籍裝禎方面的創作,先後爲《民俗臺灣》製作三十七幅封面、四十五幅「臺灣民俗圖繪」專欄的版畫作品、以及兩百多幅小插畫,作品質精量豐,是該刊美術編輯上的靈魂人物。 |
1946年(昭和21年) | 辭去師範學校教職,轉任省立編譯館技佐。 |
1947年(昭和22年) | 5月,轉任臺大史學系南洋史學研究室講師,並管理史地圖錄室。1948年9月,立石鐵臣的〈臺灣原住民族工藝圖譜〉連載於《公論報》;10月,為臺灣省博覽會繪製「臺灣先史時代人生活復原圖」;12月,立石鐵臣帶著家人返回日本。 |
1948年(昭和23年) | 12月返回日本,立石鐵臣除了持續油畫創作之外,也將細密畫的技巧糅合於油畫當中,呈現超現實主義的風格。 |
1949年(昭和24年) | 至1979年,立石鐵臣幾乎年年參加國畫會展。 |
1950年(昭和25年) | 9月,立石鐵臣與國畫會同人香月泰男、福井敬一、須田剋太等組成「型生派美術家協會」。 |
1962年(昭和37年) | 爲紀念有知遇之恩的藝評家福島繁太郎,以「臺灣民俗圖繪」為底本的《臺灣畫冊》付梓。 |
1965年(昭和40年) | 舉辦「素描著彩,追憶之島」個展,展出以臺灣風物為主題的素描、淡彩作品。 |
1969年(昭和44年) | 擔任美學校細密畫工房講師 |
1978年(昭和53年) | 出版與次子立石雅夫合著的《細密畫描法》(美術出版社)。 |
1980年(昭和55年) | 4月9日,因肺腺癌病逝,享壽七十五歲。 |
著書
[編輯]- 《台灣畫冊》(1962年)
- 《細密畫描法 : 細密畫の學び方、技法、展開、系譜(新技法シリーズ)》(東京:美術出版社,1978年2月)(立石鐵臣、立石雅夫共著)。中譯本《細密畫描法:基本技法與創作》,(台北:五陵,1983年)。
紀錄片
[編輯]- 郭亮吟、藤田修平,《灣生畫家-立石鐵臣》(2015年),59分鐘。(2016 TIDF觀眾票選獎)[27]
相關研究
[編輯]- 李賢文,〈為臺灣民俗記錄的立石鐵臣〉《雄獅美術》109期(1980年3月),頁102-125。
- 莊柏和,〈立石鐵臣筆下的臺灣風物〉,《雄獅美術》189期(1986年11月),頁80-88。
- 簡明輝執行編輯,《立石鐵臣:臺灣畫冊》(台北:北縣文化,1996年9月)。
- 謝里法,〈把愛笨笨地刻在木頭上──立石鐵臣木刻版畫展觀後感〉,《現代美術》68號(1996年10月),頁54-55。
- 邱豔紅,〈從「民俗臺灣」與「臺灣畫冊」──看立石鐵臣〉,《臺灣文學評論》3卷2號(2003年4月),頁84-105。
- 林莊生,〈立石鐵臣的插圖藝術〉,《臺灣文學評論》3卷4號(2003年10月),頁177-183。
- 邱函妮,《灣生.風土.立石鐵臣》(台北:雄獅美術,2004年8月)。
- 洪千鶴,《畫家的左手:日治時期台灣創作版畫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 陳瑋婷,〈插畫與油畫之間:立石鐵臣科學細密畫之研究〉,《議藝份子》29期 (2017年9月),頁30-46。
- 森美根子,《語られなかった日本人畫家たちの真実―日本統治時代台灣》(東京:産經新聞出版,2018年1月)。
- 陳譽仁,〈立石鐵臣的民俗台灣〉,《薰風》第6期(2018年4月)。
- 邱雅芳,〈立石鐵臣的考現臺灣:以《民俗臺灣》作為分析場域〉,《台灣風物》69卷1期(2019年3月)頁105-144。
- 陳瑋婷,《日臺近代博物圖的發展與立石鐵臣(1905-1980)的「細密畫」》(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台灣官辦展覽會入選紀錄
[編輯]- 1934年 第八回台灣美術展覽會西洋畫部 〈大稻埕〉【台日賞】
- 1935年 第九回台灣美術展覽會西洋畫部 〈赤光〉【特選、台展賞】
- 1936年 第十回台灣美術展覽會西洋畫部 〈海邊の家〉【特選、台展賞】
- 1938年 第一回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西洋畫部 〈海はるか〉【無鑑查】
- 1939年 第二回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西洋畫部 〈濱風〉【特選、推選】
- 1940年 第三回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西洋畫部 〈夕雲〉
- 1941年 第四回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西洋畫部 〈壁、道、雲〉
- 1942年 第五回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西洋畫部 〈蓮池日輪〉【推薦】
- 1943年 第五回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西洋畫部 〈真晝雲〉【推薦】
外部連結
[編輯]- 鄉愁之味──立石鐵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人心人術】「灣生畫家」立石鐵臣:台灣是天堂!吾愛台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灣生畫家筆下的台灣之美:立石鐵臣與他的民俗版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立石鐵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立石鐵臣的民俗台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美麗的故鄉,臺灣——灣生畫家・立石鐵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跨越戰爭的畫筆:《灣生畫家立石鐵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名單之後】科學的民俗觀察──立石鐵臣與《日食龍山寺》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吾愛臺灣:立石鐵臣《臺灣畫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文獻
[編輯]-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 / 立石鐵臣. [2017-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 ^ 2.0 2.1 自由時報. [2017-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0).
- ^ 邱函妮,《灣生.風土.立石鐵臣》(台北:雄獅美術,2004年8月),頁12。
- ^ 〈立石鐵臣 年譜〉,《立石鐵臣展──生誕110周年──》(東京:株式會社泰明畫廊,2015年5月),頁62。
- ^ 森美根子,〈立石鐵臣 その生涯と芸術〉,《立石鐵臣展──生誕110周年──》(東京:株式會社泰明畫廊,2015年5月),頁53。
- ^ 邱函妮,《灣生.風土.立石鐵臣》,頁19。
- ^ 森美根子,〈立石鐵臣 その生涯と芸術〉,頁54。
- ^ 森美根子,〈立石鐵臣 その生涯と芸術〉,頁55;〈立石鐵臣畫伯本島寫生旅行〉,《台灣日日新報》1933年2月2日,7版。
- ^ 〈臺灣出身の立石氏の個展〉,《台灣日日新報》1933年3月25日,夕刊2版。
- ^ 10.0 10.1 邱函妮,〈立石鐵臣年表記事〉,《灣生.風土.立石鐵臣》。
- ^ 〈臺陽美術協會誕生:一起妝點臺灣的春天吧!〉:查閱網址:https://archives.ith.sinica.edu.tw/collections_con.php?no=3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2.0 12.1 森美根子,〈立石鐵臣 その生涯と芸術〉,頁56。
- ^ 白適銘,〈創作版畫會〉,《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台北:藝術家,2019年11月),頁216-219。
- ^ 〈立石鐵臣氏の告別洋畫個展 十四、五兩日朝日寮にて〉《台灣日日新報》1936年3月13日,6版。
- ^ 森美根子,〈立石鐵臣 その生涯と芸術〉,頁57。
- ^ 森美根子,〈立石鐵臣 その生涯と芸術〉,頁58。
- ^ 林素幸,〈被遺忘的一頁──楊英風與早期台灣美術設計作品:以《豐年》為例〉,《設計學報》20卷1期(2015年3月),頁58。
- ^ 森美根子,〈立石鐵臣 その生涯と芸術〉,頁59-60。
- ^ 邱函妮,《灣生.風土.立石鐵臣》,頁128-129。
- ^ 邱函妮,《灣生.風土.立石鐵臣》,頁168。
- ^ 立石鐵臣文/繪、張良澤譯,〈吾愛臺灣〉,1962年春。收錄在《立石鐵臣.台灣畫冊》(台北縣:縣立文化中心,1997)。引用自:〈吾愛臺灣:立石鐵臣《臺灣畫冊》〉,查閱網址:https://matters.news/@ecthelion1993/269753-%E5%90%BE%E6%84%9B%E8%87%BA%E7%81%A3-%E7%AB%8B%E7%9F%B3%E9%90%B5%E8%87%A3-%E8%87%BA%E7%81%A3%E7%95%AB%E5%86%8A。
- ^ 李賢文,〈【向台灣美術致敬】 吾愛台灣!吾愛台灣! 寂寞星球.立石鐵臣〉,查閱網址: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58918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我沒辦法告訴你立石鐵臣是誰。」—《灣生畫家-立石鐵臣》郭亮吟導演座談紀實〉,查閱網址: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5&SerialNo=1946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陳婷妤,〈探索與理解一段臺灣史:《灣生畫家—立石鐵臣》與郭亮吟跨時空的生命對談〉,查閱網址:https://mag.ncafroc.org.tw/article_detail.html?id=297ef7227039739d01707a418661002a。
- ^ 數位典藏資料庫 立石鐵臣https://da.lib.nccu.edu.tw/ft/?m=2303&wsn=05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灣生畫家筆下的台灣之美:立石鐵臣與他的民俗版畫 | 故事 StoryStudio. 2018-10-09 [2020-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1) (中文(臺灣)).
- ^ 灣生畫家-立石鐵臣,查閱網址:https://www.tidf.org.tw/zh-hant/films/2055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