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自利性偏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自利性偏差是一種心理學現象,即人們通常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人格特質,而將自己的失敗歸因於環境影響[1],而經自己當下受各自的選擇性的極限和預設、需求而影響的價值觀與理解和判斷而出的「主觀上一時相同的」目標來對他人歸因成敗則正好相反。於多數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不明,但有一說法是由於跟認知失調相關的確認偏誤、保持主觀的自信或維護自身的自尊及於社會中的形象之「自利」;另一說法是因為人們通常對自身之主觀、偏頗、扭曲、自以為的了解「大於」對環境與跟自身較相關的事物之主觀、偏頗、扭曲、自以為的了解,而於他人則易是「小於」,或是皆有可得性偏差,而於自己與他人之間有歸因的相反,但這解釋不了為何會於成敗的歸因亦是相反。

另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自利性偏差-期望與自我實現的預言(1)
  • Johns, G.; Saks, A.M.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Life at Work Seventh Edition: 86. 200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