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船頜翼龍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船頜翼龍屬
化石時期:侏羅紀晚期,155.7–150.8 Ma
無效狀況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翼龍目 Pterosauria
科: 喙嘴翼龍科 Rhamphorhynchidae
亞科: 掘頜翼龍亞科 Scaphognathinae
屬: 船頜翼龍屬 Scaphognathus
Wagner, 1861
模式種
粗喙船頜翼龍
Scaphognathus crassirostris

(Goldfuss, 1831)
異名
  • 粗喙翼手龍 Pterodactylus crassirostris
    (Goldfuss 1830)
  • Pachyrhamphus crassirostris
    (Fitzinger 1843)
  • Ornithocephalus crassirostris
    (Wagner 1851)
  • Brachytrachelus crassirostris
    (Geibel 1852)
  • 粗喙喙嘴翼龍 Rhamphorhynchus crassirostris (Wagner 1858)

船頜翼龍屬名:Scaphognathus)又名管頜翼龍桶頜翼龍掘頜翼龍,是翼龍目的一屬,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德國地區。牠們的翼展約1公尺。掘頜翼龍屬於喙嘴翼龍科,與本科其他屬相比,船頜翼龍擁有較寬廣的嘴部,與較短的翼與尾巴。

發現與命名

[編輯]

在1831年,德國古生物學家奧古斯特·戈德弗斯研究掘頜翼龍的第一個化石[1],他當時將這個缺乏尾巴的標本,歸類於翼手龍的新種,粗喙翼手龍(Pterodactylus crassirostris),種名在拉丁文意為「胖的口鼻部」[2]Physically it was very similar to Rhamphorhynchus, albeit with notable cranial differences.[2]。這個不完整標本發現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索倫霍芬(Solnhofen)地層,是個成年個體,翼展約3呎。

掘頜翼龍的正模標本

在1858年,約翰·瓦格納(Johann A. Wagner)發現第二個標本後,發現尾巴的存在,因此發現這種動物的外形類似喙嘴翼龍類。第二個標本比較完整,但翼展只有約20吋,只有部分骨頭硬化,因此不是個成年個體[2]。粗喙翼手龍曾經多次改歸類於獨立屬,PachyrhamphusBrachytrachelus,但已有其他動物優先使用這些名稱。在1961年,約翰·瓦格納將其建立為新屬,模式種粗喙掘頜翼龍Scaphognathus crassirostris),屬名意為「船形的頜部」,意指牠們的鈍口鼻部。

敘述

[編輯]

目前已發現三個掘頜翼龍的標本,都發現於巴伐利亞州的索倫霍芬地層[2],地質年代屬於侏儸紀晚期的啟莫里階[3]。在外形上,掘頜翼龍非常類似喙嘴翼龍,但兩者的頭顱骨有不同特徵[2]

掘頜翼龍具有比例較短的頭顱骨,長4.5吋,口鼻部前段較鈍,眶前孔較大[2]。牙齒較為垂直,而非傾斜。根據早期研究,掘頜翼龍的上頜有18顆牙齒、下頜有10顆牙齒[2]。在2004年,克里斯多佛·班尼特(Christopher Bennett)研究第三個標本,發現上頜只有16顆牙齒;過去可能把替換用牙齒算進去,才變成18顆牙齒[4]

在2011年,科學家比較翼龍類、現代鳥類爬行動物鞏膜環大小,提出掘頜翼龍可能屬於晝行性動物,而喙嘴翼龍、梳頜翼龍可能是夜行性動物;掘頜翼龍可能是為了避免與以上物種爭奪相同食物來源,而錯開活躍時間[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Goldfuss G. A. (1830). "Pterodactylus crassirostris". Isis von Oken, Jena pp. 552–553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Scaphognathus." In: Cranfield, Ingrid (ed.). The Illustrated Directory of Dinosaurs and Other Prehistoric Creatures. London: Salamander Books, Ltd. Pp. 308-309.
  3. ^ Weishampel, David B; et al. (2004). "Dinosaur distribution (Late Jurassic, Europe)." In: Weishampel, David B.; Dodson, Peter; and Osmólska, Halszka (eds.): The Dinosauria, 2n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545–549. ISBN 0-520-24209-2.
  4. ^ Bennett, S. C. (2004). "New information on the pterosaur Scaphognathus crassirostris and the pterosaurian cervical serie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4(Supplement to #3):38A
  5. ^ Schmitz, L.; Motani, R. Nocturnality in Dinosaurs Inferred from Scleral Ring and Orbit Morphology. Science. 2011, 332. PMID 21493820. doi:10.1126/science.12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