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鄂罗克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鄂罗克语
ульта
母语国家和地区 俄羅斯 日本
区域萨哈林州北海道
族群鄂罗克人
母语使用人数
116人 (2020年普查)[1]
語系
满-通古斯语系
  • 南通古斯语支
    • 赫哲语支
      • 鄂罗克语
文字西里尔字母、(片假名)、(拉丁字母
語言代碼
ISO 639-3oaa
Glottologorok1265[2]
ELPOrok
瀕危程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瀕危語言[3]
极度危险UNESCO

鄂罗克语 (鄂罗克语: Уилта кэсэни [4]俄语: Орокский язык) 是鄂罗克人的民族语言,属于满-通古斯语系南通古斯语族赫哲语支。使用者分布于俄罗斯萨哈林州波罗奈斯克区和诺格利基区。目前,鄂罗克语是处于极度危险状态的濒危语言

根据2002年俄羅斯人口普查,俄罗斯境内有346名鄂罗克人,其中会说鄂罗克语的有64名。至2010年的普查时,只有47名鄂罗克人会说鄂罗克语了。鄂罗克人还生活于日本的北海道,但会说鄂罗克语的人数不明,且非常少。[5]

系属分类

[编辑]

鄂罗克语和赫哲语关系密切,属于南满-通古斯语支。也有认为这两种语言是南北两支的过渡语支,自成满-通古斯语系下一个独立语支:中通古斯语支。在这个语支里,Glottolog将鄂罗克语和乌尔奇语一起划为“乌尔奇语群”,乌尔奇语群和赫哲语构成“中西部通古斯语支”(也称“赫哲语支”),奥罗奇语奇力语乌德盖语则属于“中东部通古斯语支”。[6]

分布

[编辑]

虽然维尔他人的数量有所增长,乌尔他语使用者的数量却在下降。乌尔他族总人口在1989年人口普查时有200人,后来增加到大约三四百人。但是,母语使用者的人数减少到25-16个人。据2002年俄罗斯人口普查,乌尔他(鄂罗克)语(所有认为自己是“说乌尔他语的奥罗奇人”“维尔他”“乌尔他”“说乌尔他语的乌尔奇人”的都被归为乌尔他)共有346人,其中有201人在城市居住,145人生活在农村。18.5%即64人指出,他们他们会说自己的(“乌尔他”,Ulta)语言,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被视作是前苏联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不是对现状的反应。事实上,这些人的乌尔他语流利度参差不齐,能流利说的不到10人,人群的母语以俄语为压倒性多数。这样,因为有效的学习、书写系统的缺失以及政策的倾斜,鄂罗克语“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濒危语言。

鄂罗克语行将灭亡。2002年俄罗斯人口普查显示有346名鄂罗克人生活在萨哈林岛东北部,其中64人会说鄂罗克语。到2010年普查时,这个数字下降至47。鄂罗克族还生活在日本北海道,但人数不能确定,且相当少,[7]山田(2010)报告了10名活跃使用者,16名双语使用者,以及24名被动使用者,他们在有俄语辅助下可以听懂鄂罗克语。文章认为“人数很可能已经进一步下降”。[8]

鄂罗克语可被分为两种方言,分别是波罗奈斯克方言(南部)和瓦尔-诺格利基方言(北部)。[6]北海道仅存的几名鄂罗克语使用者说南部方言。“维尔他语的分布与其半游牧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要包括维持生计用的驯鹿族群。”[8]南鄂罗克族在春夏季居住在鄂霍次克滨海地区,并在秋冬季迁移到萨哈林岛北部平原和东部山区。北鄂罗克族在春季和夏季生活在捷尔佩尼耶湾波罗奈河周围,在秋冬季迁移到萨哈林东部山区。

字母

[编辑]

鄂罗克语使用西里尔字母可以转写为如下形式 (日本语言学者池上二良所使用的表示方法): [9]

А а А̄ а̄ Б б В в Г г Д д Е е Е̄ е̄
Ӡ ӡ И и Ӣ ӣ Ј ј К к Л л М м Н н
Ԩ ԩ Ӈ ӈ О о О̄ о̄ Ө ө Ө̄ ө̄ П п Р р
С с Т т У у Ӯ ӯ Х х Ч ч Э э Э̄ э̄

Unicode自7.0版本开始收录Ӈ(带左钩的Н)字母。

形态

[编辑]

鄂罗克语的基本要素是施事名词。这些施事名词在现在分词与名词- ɲɲee相结合时产生。例如,词素- ɲɲee(< *ɲia)是个表示“人”的后缀,如ǝǝktǝ-ɲɲee“女人”、geeda-ɲɲee“一个人”和xasu-ɲɲee“多少人?”。大量此种词缀构成了鄂罗克语,它的形态可以被复原回乌尔查语。鄂罗克语的独特特征正是诞生在那里。

鄂罗克语有3个时态的分词标记:过去-xa(n-)、现在+ri和将来-li。当未完成助词+ri与后缀-la结合时,既是将来时标记+rila-。积极标记(“让我们...”) +risu,此处词素-su在古代是第二人称复数后缀。还有更多基于+ri的形态:虚拟语气in +rila-xa(n-)(将来-过去分词-)、第一人称单数希求语气in +ri-tta, 第三人称祈使语气in +ri-llo (+ri-lo), and可能语气in +ri-li- (ptcp.prs-fut).

属有词形式在领属者是人类时应用。后缀-ɲu从来都加到名词词干后。后缀-ɲu表示所指对于领属者来说是间接或可转让的。表示直接、不可转让的领属,要加后缀-ɲu: ulisep -ɲu- bi“我(身上)的肉”;ulise-bi“我的肉” böyö -ɲu- bi“我的熊”;ɲinda-bi“我的狗” sura - ɲu - bi “我的跳蚤”;cikte-bi“我的虱子” kupe - ɲu - bi“我的线”;kitaam-bi“我的针”

代词可被分成4组:人称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鄂罗克语人称代词分3个人称和2种数(单数和复数)。 单 - 复 1 bii – buu 2 sii – suu 3 nooni – nooci. [10] [11]

音系

[编辑]

鄂罗克语的音节构造基本为(C)V(C)(C)结构。有元音和谐,包括前后和谐和唇音和谐。

元音

[编辑]

鄂罗克语有15个元音音位,其中短元音7个(ɐ, ə, i, ɛ, ɔ, u, ʌ),长元音8个(ɐː, əː, eː, iː, ɛː, ɔː, uː, ʌː)。

前元音 央元音 后元音
闭元音 i iː u uː
中元音 ɛ ɛː, eː ə əː ʌ ʌː, ɔ ɔː
开元音 ɐ ɐː

辅音

[编辑]

鄂罗克语有18个辅音音位。从俄语借词中引进音位[z],则音位增至19个。再加上在元音间才出现的音位变体[q]、[ɢ]和[ɣ],则辅音增至22个。

唇音 齿音 边音 硬颚音 软腭音 小舌音
塞音 清音 p t k (q)
浊音 b d ɡ (ɢ)
擦音 清音 s x (χ)
浊音 β (z) (ɣ) (ʁ)
鼻音 m n ɲ ŋ
流音 r l ʎ
近音 j

音节与音拍

[编辑]

音节结构是CVVC。任何辅音都可能出现在第一个音节的开头或最后一个音节的结尾。此外,这时的音节可被分成音拍,即基础韵律单元,它决定单词的重音和时长。[12] 任何词一般都包含至少两个音拍,单音节词是VV的形式。[12]因此,任何情况下都没有CVC形式的词。

句子结构

[编辑]

名词短语的语序是语序限定词-形容词-名词。例如:

N:名词 S:主语 O:宾语 V:谓语

ex:

Tari

DET

goropci

ADJ

nari

N

Tari goropci nari

DET ADJ N

那个老人。

ex:

Eri

DET

goropci

ADJ

nari

N

Eri goropci nari

DET ADJ N

这个老人。

ex:

Arisal

DET

goropci

ADJ

nari-l

N

Arisal goropci nari-l

DET ADJ N

那些老人。

基础语序是主(宾)谓:

ex:

Bii

S

xalacci-wi

V

Bii xalacci-wi

S V

我会等。

ex:

ii bii

S

ŋennɛɛ-wi

V

{ii bii} ŋennɛɛ-wi

S V

是,我会走。


ex:

Sii

S

gumasikkas

O

nu-la

V

Sii gumasikkas nu-la

S O V

你有钱。

名词小句语序是:限定词+主语+名词+形容词+动词:

ex:

tari

DET

nari caa

S

ninda-ji

N

kusalji

ADJ

tuksɛɛ-ni

V

tari {nari caa} ninda-ji kusalji tuksɛɛ-ni

DET S N ADJ V

那人跑得比狗还快。

补语在其所补之后做后置介词:

ex:

Sundattaa

N

dug-ji

N

bii-ni

Post

Sundattaa dug-ji bii-ni

N N Post

那条鱼(sundattaa)在家(dug-ji)。

[13]

语法

[编辑]

名词

[编辑]

鄂罗克语的名词语法范畴包括人称等。有生命/无生命的对立不明显。名词主要分为两类:人及非人。

[编辑]

名词分单数及复数。使用后缀 -л 或 -сал、-сол、-сэл、-сали、-сэли等来表示复数。如:

  • нари — 人
  • нарил ~ нарисал — 人(复数)
  • апу(н) — 帽子
  • апусал — 帽子(复数)

参考资料

[编辑]
  1. ^ 7. НАСЕЛЕНИЕ НАИБОЛЕЕ МНОГОЧИСЛЕННЫХ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ПО РОДНОМУ ЯЗЫКУ. [2024-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6). 
  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Orok.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3. ^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UNESCO
  4. ^ Уилта кэсэни - Wp/oaa - Wikimedia Incubator.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5. ^ Новикова К. А., Сем Л. И. Орокский язык. Языки мира: Тунгусо-маньчжурские языки. Языки Евразии.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Индрик». 1997: 201-215. ISBN 5-85759-047-7. 
  6. ^ 6.0 6.1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Orok. Glottolog 4.3. 2020 [2021-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7. ^ Novikova, 1997
  8. ^ 8.0 8.1 Yamada, Yoshiko, 2010: "A Preliminary Study of Language Contacts around Uilta in Sakhalin". Hokkaido University.
  9. ^ Уилтадаирису (in Russian; retrieved 2011-08-17) (存档副本. [2014-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6). )
  10. ^ 存档副本 (PDF). [2021-06-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1-15). 
  11. ^ @inproceedings{Pevnov2016OnTS, title={On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Orok a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ungusic Languages}, author={A. Pevnov}, year={2016} }
  12. ^ 12.0 12.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toshiro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3. ^ Chai, Tianfeng. Revised Manuscript (pdf file). dx.doi.org. 2018-10-04 [2020-12-08]. doi:10.5194/gmd-2018-159-a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