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霞浦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霞浦话
xa2 pʰo3 ua24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国
区域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母语使用人数
50万左右
語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語言代碼
ISO 639-3
ISO 639-6xipu

霞浦话xa2 pʰo3 ua24)是闽语闽东片福宁小片的一种方言,为该地区的代表性方言。霞浦话与福安话声调接近但韵母相差较大,两者之间有沟通困难。是通行于寧德霞浦县的本地方言。霞浦境内除一些方言岛,如操闽南片三沙镇水门畲族乡牙城镇的部分村庄、通行福州话海岛乡柏洋乡的部分村庄以及操客家语莆仙片的极少数村庄等,和一些畲乡之外,近50万人均使用霞浦话为其母语及生活用语[1]

音韵系统

[编辑]

1999年縣志記錄15个声母,43个韵母,7個聲調。2007年秋谷裕幸調查距離縣城30公里的霞浦縣長春鎮音系,記錄了聲母17個、韻母46個,9個聲調(發音人:姜宗榮,1941年生,退休小學老師)。[2]

声母

[编辑]

1999年縣志記錄15个声母音位(包括零声母)。此外,在语流中还会产生另外2个浊声母/β//ʒ/

相对于闽东其他方言,霞浦话的一个独特的特点是将普通话/s/发得近似齿间音/θ/。此外,当声母/ʦ//ʦʰ//θ/后接齐、撮呼韵母时,发音接近舌面前音/ʨ//ʨʰ//ɕ/;声母/k//kʰ//ŋ//x/后接齐、撮呼韵母时,发音接近舌面中音/c//cʰ//ɲ//ç/

霞浦话声母表
双唇 齿间 齿龈 舌根
鼻音 /m/ /n/ /ŋ/
塞音 送气 /pʰ/ /tʰ/ /kʰ/
不送气 /p/ /t/ /k/ /ʔ/
擦音 /β/ /θ/ /ʒ/ /x/
塞擦音 送气 /ʦʰ/
不送气 /ʦ/
边音 /l/

韵母

[编辑]

霞浦话如不包括音节化的鼻音/ŋ̍/,则共有43个韵母。/ŋ̍/在不同的声母前异化成/m̍//n̍//ŋ̍/

元音音素

[编辑]
前元音 后元音
展唇 圆唇 展唇 圆唇
闭元音 /i/ /y/ /u/
半闭元音 /e/ /ø/ /o/
半开元音 /ɛ/ /ɔ/
开元音 /a/

韵母系统

[编辑]

与其他带入声的方言一样,霞浦话一共有3种韵尾:元音韵尾、鼻音韵尾及入声韵尾。鼻音韵尾的/m//n//ŋ/已合流,只保留韵尾/ŋ/。理论来说霞浦话有2个入声韵尾/k//ʔ/,但韵尾/k/大部分已弱化趋同于喉塞音韵尾/ʔ/

霞浦话四呼俱全,并有丰富的复韵尾韵母。

韵腹 辅音 Ø1 i-/y-2 u- -i -u u-i
a Ø1 /a/ /ia/ /ua/ /ai/ /au/ /uai/
ŋ /aŋ/ /iaŋ/ /uaŋ/ /aiŋ/ /ɔuŋ/3
ʔ /aʔ/ /iaʔ/ /uaʔ/ /aiʔ/ /ɔuʔ/3
ɛ,ɔ Ø /ɛ/,/ɔ/ /ɛu/
ŋ
ʔ /ɔʔ/
e,o Ø /e/,/o/ /ø/ /oi/ /eu/
ŋ /eiŋ/,/ouŋ/3 /yoŋ/
ʔ /eiʔ/,/ouʔ/3 /øʔ/,/yoʔ/4
u Ø /u/ /iu/ /ui/
ŋ /uŋ/ /yuŋ/
ʔ /uʔ/ /yuʔ/
i,y Ø /i/,/y/
ŋ /iŋ/
ʔ /iʔ/
  • ^1 Ø代表空音节,与元音/ø/不同;
  • ^2 仅当/i/,/y/独立成韵母时有区别,作介音时音位互补;
  • ^3 霞浦话中,/e//ei/,/o//ou/,/au//ɔu/分布互补;
  • ^4 /øʔ/实为/yoʔ/的合音,/yoʔ/在语流中常读作/øʔ/

声调

[编辑]

与大部分闽方言一样,霞浦话一共有7个声调:平、去、入各分阴阳,上声只保留阴上一类,中古全浊上归入阳去。[3]

声调
阴平 阳平 阴上 ——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调值 44 22 42 —— 35 212 5 2
例字 ——

切韵体系对比

[编辑]

声母

[编辑]

韵母

[编辑]

声调

[编辑]

语流音变

[编辑]

霞浦话中同一个字在词语的不同位置会发生不同的音变。对于大部分词语,词语的重心在后字,在这种情况下,词语的前字韵母弱化,声调变得短促;词语的后字声母变得模糊。[5]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词语中的读音可能差距很大,甚至声韵调都完全不同,如:

(义:表哥):/a22 xiaŋ44/>/a22 iaŋ44/;弟哥(义:哥们,兄弟):/xiaŋ44 tʰe21244/>/xeiŋ44 ne4444/

/liaŋ42 tai35/>/liaŋ55 nai35/;鱼:/tai35 ŋy22/>/teiŋ55 ŋy22/

而在三字词或更多字词中,处于中间的字,即是前字的后字,也是后字的前字,因此其声韵调可能都发生变化,音变得短促而模糊,并在语流中可能进一步弱化,难以识别原字。

声母类化

[编辑]

声母类化是由连读引起的。当双字或多字组成词语时,首字声母不发生变化,后续音的声母受前字韵尾的影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接连发生浊化或鼻音化[6]

如今韵尾/k/虽已融入韵尾/ʔ/,但其后字声母不发生声母类化的性质保留了下来[7]

霞浦话声母类化规律表
前字韵尾 后字声母
无韵尾或/-ʔ/
  • /p//pʰ/变成/β/;
  • /t//tʰ//θ/变成/l/;
  • /x/变成/Ø/;
  • /ʦ//ʦʰ/变成/ʒ/
  • /m//n//ŋ//k//kʰ//l//Ø/不变。
/-ŋ/
  • /p//pʰ/变成/m/;
  • /t//tʰ//θ/变成/n/;
  • /k//kʰ//x//Ø/变成/ŋ/;
  • /ʦ//ʦʰ/变成/ʒ/;
  • /m//n//ŋ//l/不变。
/-k/
  • 全部不变

韵母弱化

[编辑]

当词语的重心在后字时,前字的韵母和声调都可能发生变化。前字的声调变得短促,辨识度降低,而相应的韵母开口度降低,丢失元音韵尾甚至介音。当前字的元音为/ia/,/ai/时,弱化成/e/;当前字的元音为/ua/,/au/时,弱化成/o/。如:

北京:/paiʔ5 kiŋ44/>/pe55 kiŋ44/

广东:/kʰauŋ42 taiŋ44/>/kʰouŋ55 naiŋ44/

当元音为/ai/,/au/时,韵母发生弱化的倾向要高于元音为/ia/,/ua/的情况。

连读变调

[编辑]

霞浦话连读时发生连续变调,前字声调归并成3个调值:554422,前字变调与后字的调值无关。后字个别情况下调值发生变化,产生51的新调值,大部分情况下调值不变。霞浦话双音词变调图如下,其中绿色字体为前字变调后的值,紫红色字体为后字变调后的值,空白处表示后字不发生变调。

后字
前字 阴平44 阳平22 上声42 阴去35 阳去212 阴入5 阳入2
阴去35 55 51
阴入5
上声42 51 5
阴平44 44
阳去212
阳入2
阳平22 22

合音

[编辑]

霞浦话有合音现象。否定词“伓”与后续动词产生合音[8]。合音的结果是后续动词声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产生了变化,变化规则同声母在阳声韵后的类化规则。人称代词“我”、“汝”、“伊”与后续词的前缀“阿”产生合音。保留后字音调,合并前后字音。

分音

[编辑]

霞浦话有不少分音词,或称作切脚词。[9]

语音异读

[编辑]

文白异读

[编辑]

霞浦话文白异读较多,变声变韵变调均有可能。

相关条目

[编辑]

相关注释

[编辑]
  1. ^ 《霞浦县志》 方志出版社 1999年
  2. ^ 秋谷裕幸. 闽东区福宁片四县市方言音韵研究.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0: 58. 
  3. ^ 钟逢帮 《闽东方言北片音韵研究》
  4. ^ 与切韵体系对比引自钟逢帮 《闽东方言北片音韵研究》
  5. ^ 杜佳倫. 閩東方言韻變現象的歷時分析 與比較研究 (PDF). 漢學研究. 2010 [2022-07-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29). 
  6. ^ 声母类化时产生的辅音事实是非常模糊和含混不清的 李滨 《闽东古田方言的形态学研究》
  7. ^ 这里采用的声母类化规律表依然引自《霞浦县志》。这里的类化规律粗略归纳了霞浦话声母类化的规律,广义来说也是正确的。但更加清晰的类化规律依然存在。
  8. ^ 与福州话不同的是,伓在霞浦话中无独立音节,它总是和后续动词形成合音。
  9. ^ 切脚词的概念可以参考:梁玉璋著 《福州方言的“切脚词”》

外部链接

[编辑]
  1. ^ 四川閩語(摘自《四川方言與巴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