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 (晉陽)
外觀
王修 | |||||||||
---|---|---|---|---|---|---|---|---|---|
著作郎 | |||||||||
國家 | 東晉 | ||||||||
時代 | 東晉 | ||||||||
姓 | 王 | ||||||||
名 | 修 | ||||||||
字 | 敬仁 | ||||||||
職官 | 著作郎、琅邪王文學 | ||||||||
小字 | 苟子 | ||||||||
出生 | 不詳 | ||||||||
| |||||||||
著作 | |||||||||
《賢人論》 | |||||||||
王修(334年—357年),字敬仁,小字苟子,太原晉陽人,東晉官員、書法家。東晉名士王濛之子,晉哀帝皇后王穆之之弟。
王修出身於高門,聰明俊秀有美稱,號為「秀出」「流奕清舉」,又善寫隸書、行書,王獻之稱其書法「咄咄逼人」。
生平
[編輯]十三歲作《賢人論》[註 1]。王濛給劉惔看:「看到敬仁這篇議論,就知道他可以領悟玄言了。」[1]初任為著作郎、琅邪王[註 2]文學。
昇平元年(357年)去世,時年二十四歲[2]。臨終嘆道[註 3]:「無愧古人[註 4],年與之齊矣。」[3]。當時本要轉任中軍將軍[註 5]司馬,未拜官便去世。
評價
[編輯]王修年幼成名,在玄學、書法領域都享有名望,當時的許詢、王坦之等人,都曾自願或被人拿去和做王修做比較。王修擅長書法,張懷瓘《書斷》將其隸書、行書都列入能品,並且稱殷仲堪書法為其流亞[4]。
- 《世說新語》:「世稱:『苟子秀出,阿興清和。』」[5]
- 《晉書》:「明秀有美稱,善隸書,號曰『流奕清舉』。」
- 張彥遠《法書要錄》評其書法:「善隷、行,與羲之善,故殆窮其玅。早亡,未盡其美。」[6]
- 王僧虔:「敬仁書,殆窮其妙。」[7]
- 王獻之評其書法:「咄咄逼人。」[8]
家族
[編輯]王修出身於中古門閥太原王氏,為名士王濛之子,其姊為晉哀帝皇后王穆之。
著作
[編輯]曾有《集》傳世。《隋書·經籍志》載梁有驃騎司馬王修《集》兩卷,錄一卷[註 6][9]。《新唐書·藝文志》仍載有王修《集》二卷[10]。《全晉文》中存其文一篇,即《世説新語注》所引《賢人論》[11]。
相關
[編輯]故事
[編輯]- 許詢年少時被人比作王修,但許詢不服氣。前往會稽西寺和王修辯論,王修不敵許詢,交換論題再辯,王修仍不敵。許詢問支道林:「我剛剛説的如何?」支道林回答道:「你的言論固然不錯,但何必苦苦相逼呢?這不是尋求真理的辯論啊。」[12]
- 僧意在瓦官寺中,王修有次來和他談話,兩人便開始討論名理。僧意問王修:「聖人有情嗎?」王修答道:「沒有。」僧意又問:「聖人和柱子一樣嗎?」王修說:「如籌算,雖然無情,但操作的人有情。」僧意說:「那誰來運聖人啊?」王修不能答而離開了。[14]劉孝標認爲王修善於言説名理,不應該無法回答,懷疑此事為假[15]。
- 王修和王羲之關係好,曾向王羲之求取他的書法,王羲之於是寫了《東方朔畫像贊》給他[18]。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引用
[編輯]- ^ 《世說新語·文學》:王敬仁年十三,作《賢人論》。長史送示真長,真長答云:「見敬仁所作論,便足參微言。
- ^ 《書斷》:昇平元年卒,年二十四。
- ^ 《世說新語·文學》劉孝標注引《文字志》曰:「脩字敬仁,太原晉陽人。父濛,司徒左長史。脩明秀有美稱,善隸行書,號曰『流奕清舉』。起家著作佐郎,琅邪王文學,轉中軍司馬,未拜而卒,時年二十四。昔王弼之沒,與脩同年,故脩弟熙乃嘆曰:『無愧於古人,而年與之齊也。』」
- ^ 《書斷》:殷仲堪亦敬仁之亞也。
- ^ 《世說新語·賞譽》:世稱:「苟子秀出,阿興清和。」
- ^ 《法書要録》:子脩,瑯琊王文學,善隷行,與羲之善,故殆窮其玅。早亡,未盡其美。子敬每省修書,雲「咄咄逼人」。
- ^ 《太平廣記·書二》引《書斷》:王僧虔云:「敬仁書,殆窮其妙」。
- ^ 《太平廣記·書二》引《書斷》:王子敬每看,咄咄逼人。
- ^ 《隋書·經籍四》:梁有驃騎司馬《王修集》二卷,錄一卷。
- ^ 《新唐書·志第五十·藝文四》:王脩集二卷。
- ^ 《世說新語·文學》:《脩集》載其論曰:「或問『易稱賢人,黃裳元吉,苟未能暗與理會,何得不求通?求通則有損,有損則元吉之稱將虛設乎?』答曰:『賢人誠未能暗與理會,當居然人從,比之理盡,猶一豪之領一梁。一豪之領一梁,雖於理有損,不足以撓梁。賢有情之至寡,豪有形之至小,豪不至撓梁,於賢人何有損之者哉?』」
- ^ 《世說新語·文學》:許掾年少時,人以比王苟子,許大不平。時諸人士及於法師並在會稽西寺講,王亦在焉。許意甚忿,便往西寺與王論理,共決優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許復執王理,王執許理,更相覆疏;王復屈。許謂支法師曰:「弟子向語何似?」支從容曰:「君語佳則佳矣,何至相苦邪?豈是求理中之談哉!
- ^ 《世說新語·品藻》:王中郎嘗問劉長沙曰:「我何如苟子?」劉答曰:「卿才乃當不勝苟子,然會名處多。」王笑曰:「痴!」
- ^ 《世說新語·文學》: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來,與共語,便使其唱理。意謂王曰:「聖人有情不?」王曰:「無。」重問曰:「聖人如柱邪?」王曰:「如籌算,雖無情,運之者有情。」僧意云:「誰運聖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 ^ 《世說新語·文學》劉孝標註:然王脩善言理,如此論,特不近人情,猶疑斯文為謬也。
- ^ 《書斷》:始王導愛好鍾氏書,喪亂狼狽,猶衣帶中盛尚書宣示帖。過江後與右軍,乞敬仁。敬仁亡,其母見此書平生所好,遂以入棺。
- ^ 《東觀餘論》:尚書宣示,鍾書,眞蹟本在王丞相導家,導過江時藏衣帯中,以遺逸少,逸少以遺王脩。脩死,其母以脩平日所寶,併入棺,眞蹟遂絶。此本右軍所臨者。
- ^ 《太平廣記·書二》引《書斷》:善隸行書,嘗就右軍求書。乃寫《東方朔畫贊》與之。
來源
[編輯]- 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