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維基百科討論:臺灣維基人佈告板/檔案3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0年1月-12月已存檔

台灣與香港維基社群的互動性比較

我剛才查了一下Wikipedia talk:香港維基人佈告板(香港社群討論頁)的修訂歷史統計本討論頁(台灣社群討論頁)的修訂歷史統計,發覺兩個社群討論頁的編輯熱絡度實在差很多:

項目 台灣社群討論頁 香港社群討論頁
number of edits(歷年總編輯次數) 319 6,736
first edit(首次編輯時間) 2006-01-19 2004-11-17
average number of edits per month(平均每月編輯次數) 7.6 110.7
unique editors(參與編輯人數) 129 283
average number of edits per user(平均每人編輯次數) 2.5 22.5
number of edits within previous year(過去一年編輯次數) 109 644

社群討論頁的編輯情況與「社群互動性」有密切關連性,由此可見,台灣維基社群的互動性遠不如香港維基社群,建議大家多多利用這個版面加強社群內部的連絡。-Kolyma (留言) 2009年8月15日 (六) 01:22 (UTC)

這個比較是有缺陷的,其一,臺灣維基社群最早的討論頁不是在本討論頁,臺灣開的比香港早上許多;其二,臺灣維基社群的外部平台很分散,PTT是一處,香港沒有類似的外部溝通平台。--Jasonzhuocn (留言) 2009年12月24日 (四) 21:07 (UTC)
說到這,我免不了要抱怨一下,PTT很多關於維基的討論都不按照中文維基討論規則走,如:「推定善意」等,這結果讓台灣的維基發展,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受到一定阻礙。我或許比較自以為是;我認為「外部平台」分散,正是台灣維基無法蓬勃發展的很大原因。在這裏,很希望這些平台的發言能集中在「維基本身」,另外,各位跨平台維基朋友在看到PTT相關討論時,能同時間順手轉貼在中文維基內供社群討論。這樣做,才能讓台灣的維基發展循着正確方向走。--Winertai (留言) 2010年1月11日 (一) 16:04 (UTC)
事實上...PTT上面的討論並沒有比較熱絡。其實我覺得與其說熱不熱絡,不如說在台灣用慣了PTT,BBS式的閱讀風格跟寫法要搬到維基上還真的頗綁手綁腳,而且中文的排版很容易找不到誰在講什麼。-蜜蜂貓 (留言) 2010年1月11日 (一) 18:23 (UTC)
目前台灣社群的活動處於低點,PTT上面除了零星的新人發問,是沒有人開新討論的。除了不開新話題,某些資深用戶對新手的態度也很高傲。Winertai兄所言甚是,我也認為平台的發言應回來集中在「維基本身」,畢竟BBS的使用群體正在萎縮,我們應加強維基本站的社群經營。--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11日 (一) 19:00 (UTC)
我去年曾試着要註冊PTT以參與中文維基討論,但發覺它是給學生玩的,令我有「非其族類」的感歎,而且說真的也不太喜歡那種介面,因而作罷。在此贊同兩位先進的話:希望能將平台集中在維基本身。-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19日 (二) 04:09 (UTC)

臺灣社群首頁

由於原來的台灣社群頁面被刪掉了,現在的分類:台灣維基人Wikipedia:台灣主題公告欄實際上就是負擔了「臺灣社群首頁」的功能。而Wikipedia:台灣主題公告欄已經長期沒有更新,我想與三位頁面管理員交換想法,將公告欄重新打造,製作成新版的臺灣社群首頁重新設計台灣社群首頁。--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2日 (六) 16:07 (UTC)

感謝Jason君的關注,不過,我更殷切見到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能正常運作。一年開一次會,發幾回新聞稿,應該不是難事。--Winertai (留言) 2010年1月4日 (一) 00:29 (UTC)

改版動機

  1. 社群首頁作為台灣社群的據點。
  2. 社群首頁作為外界認識台灣社群的窗口。
  3. 社群首頁作為新人踏入台灣社群的橋樑。
  4. 社群首頁能夠引導用戶進行進一步的合作、聚會。
  5. 新的社群首頁設計以達成上列目標為原則。

草擬架構

  • 版本一,雛型一,資訊量少,相當容易閱讀,主要傳達內容是社群介紹。目前完成度低。
  • 版本二,雛型二,以社群介紹為主要概念的設計。目前完成度低。
  • 版本三,新增雛型三,目前完成度低。考量到06年之後加入的用戶與資深用戶的距離感,上面的設計可能無法吸引到部分用戶的認同,所以新作了一版,將主旨回到台灣維基人列表。這樣一個進入門檻低、認同度較高;打算以簽名列表為主,再以適當的位置提醒台灣維基人更深入的認識各項交流活動。

我慢慢修,頁面的架構先立,內容再慢慢喬。由於大規模的改版牽涉到社群頁面的運作流程,各頁面的定位也需要調整。--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5日 (二) 11:54 (UTC)

回應:版面基本上不覺得有特別的問題,初次感覺良好。不過在網絡上宣傳比不上在現實中的工作;那就要靠社群的新來者承繼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成員及其他曾出力的人們的工作。Ktsquare 留言 2010年1月4日 (一) 18:03 (UTC)

謝謝Ktsquare兄的回應。第一屆的理監事也會在合適的時機交接與退場,協會是有期待出現適合的「社群新來者」承繼。
目前在中文維基百科的台灣維基人仍有十分活躍者,為數不少。但目前維基網站已不同於04年的小網站,當年中文維基是百人內的活躍社群,彼此相識容易,認同感也高,相當團結。但後來幾位核心人物完全投入維基媒體國際會議,無暇顧及線上部份的「社群經營」,原本的社群就逐漸與新人脫節。
舉例來說,在過去,每天有一批志願者每天發送{{welcomeTW}}模板給新進的台灣維基人,指引新人與台灣維基人互相認識,這是社群經營的一環。為此,我認為應申請恢復Wikipedia:台灣維基人列表,作為未來台灣維基人的簽名頁,並利用{{welcomeTW}}指引新人前往簽到。--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8日 (五) 21:51 (UTC)
(!)意見:我支持發送{{welcomeTW}}模板給新進的台灣維基人,也願意參與此一工作。至於簽名頁的擺放,建議放在子頁面即可,不必佔用主頁面。-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9日 (六) 10:52 (UTC)
對了,各位夥伴,請以{{subst:WelcomeTW}}的方式發送,這樣留在討論頁的內容就不會隨模板而有更動,詳細說明請見template:welcomeTW。另外,徵求志願者對{{welcomeTW}}模板進行更新或調整,謝謝。--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10日 (日) 09:16 (UTC)

新聞

是不是可以新增一個專門放置新聞的地方呢?維基人可以經過不同報紙、網絡新聞的閱讀,整理出比較正確的內容。夢游漫畫藝廊 (留言) 2010年1月8日 (五) 12:29 (UTC)

目前有Portal:台灣新聞動態,但僅為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服務,沒有收錄價值的新聞事件不會被接受。另一個方式為中文維基新聞網站,專門刊載新聞,但該站的協作有時效性,發稿上去一陣子,頁面就會停止編輯。--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8日 (五) 19:48 (UTC)

台灣維基人,各頁面所負擔之職能

頁面越開越多,許多頁面在建立者離開之後就荒廢了。最早是原生的2004台灣維基人列表頁,接着是2005開的台灣首頁,後來阿儒在創台灣主題公告欄,阿儒等人離開之後,公告欄的功能就大大的降低,2009又多了新改版的台灣專題。我不打算再多開需要經營的頁面,長期無人參與的頁面要轉型或合併。

各頁面所負擔之職能

台灣維基人列表頁面已經恢復了。當下,我們有Wikipedia:台灣維基人列表分類:台灣維基人維基百科:台灣主題公告欄Portal:台灣Portal:台灣新聞動態,以及前述各頁對應的討論頁。我對各頁面的定位意見如下,歡迎各位發表看法:

請問未來的「社群首頁」會是哪一個?-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11日 (一) 15:13 (UTC)
  1. 列表頁。我主張訴求對象擴張到全體台灣維基人。
  2. 我正等候更多的意見回饋,小B設計的首頁給予我們不一樣的思路。-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16日 (六) 13:39 (UTC)
我覺得哪一個頁面(風格)當社群首頁都無妨,但是「名稱」要精確,不要令新加入的成員感到混淆。因此我建議直接用「台灣維基社群首頁」或類似字眼可能會比較好一點。先前一段時間以維基百科:台灣主題公告欄作為社群首頁時,我就曾提出改名建議,不過沒有得到回響。當時實在有點不明白為何「善小而不為」呢?況且我已表明要自己作修改,也不用麻煩到任何人啊!日子久了,終於慢慢了解及適應資深維基人的保守習性。不過當我看到上面支援Portal:台灣這幾個字時,心裏多少還是感到一點點安慰。我覺得這一回Jasonzhuocn兄展現出前所未見的企圖心,令人佩服。希望在這方面能多考量一下新人的角度,謝謝!-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19日 (二) 04:30 (UTC)
  • 我非常期望能夠聽到目前還有參與「臺灣主題公告欄」的夥伴的意見。Kolyma兄建議「台灣維基社群首頁」的名稱,那麼就改吧,誰還在參與社群就該讓誰決定才是。過去阿儒十分捍衛他經營的部份,那是阿儒的風格,希望Kolyma兄不要介意。
  • 這段時間我在survey許多橫向連結的方式,所以進度有些慢下來。想用其他的方式置換掉{{TwBoardTop}}和{{TwBoardBody}}的橫向連結功能,之前已經在PTT上發信通知該模版的作者:愛索跟大摩,迄今沒有回應。我參考了許多不同的方式,維基百科討論:ACG專題維基百科:免責聲明或是澳門社群的聚會頁面都很不錯。--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28日 (四) 20:06 (UTC)
再來看英語維基百科,en:Wikipedia:Quick_directory,似乎也不錯。乾淨清爽,維基百科的淳樸風格。但就地方社群來說,該頁的連結都會通往其他頁面回不來,地方社群的子頁面最好是進去逛一逛都能夠連回社群主頁。--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30日 (六) 03:53 (UTC)
增列一處,舊白俄羅斯語,be-x-old:Дапамога:Зьмест,橫向連結可以放兩層。--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31日 (日) 02:41 (UTC)

能有人幫忙將be-x-old:Дапамога:Зьмест上頭的橫向連結模板be-x-old:Шаблён:Індэкс移植過來嗎?很想搬這款作為台灣社群頁面的橫向連結。--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2月4日 (四) 12:27 (UTC)

活用Special:鏈出更改

有關台灣規劃中的捷運、輕軌車站條目

今天看到交通部退回8項捷運、輕軌計劃的報導,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對於這些沒有興建計劃的捷運、輕軌車站,到底該不該建立條目?-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19日 (二) 03:56 (UTC)

個別事件必須頗為肯定會發生、而且具一定的重要性,才應該值得記載。

我覺得應適用此項正式方針;另外政府組織再造的條目異動及新增也該同樣適用。--Winertai (留言) 2010年1月19日 (二) 06:59 (UTC)

我同意Winertai兄的意見。中文維基百科的方針需要向用戶多加宣導。--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21日 (四) 18:10 (UTC)
我的意見是,對於整個興建計劃本身(例如某條捷運線)的條目還算值得一寫,因為縱使有規劃之後沒蓋成,好歹它曾經曇花一現的「存在」本身也算是歷史的一部份(例如日本的鐵路歷史中有很多『未成線』的存在,甚至還有專書介紹這些未成線的),但是至於細節的某某車站之類的細目就沒啥撰寫必要了,可以直接放在母條目中,除非是蓋一半廢站的,或許還有點詳細說明的意義。另外,日文版維基中有個「急躁編輯」的模版告知讀者條目中的內容只是初步的計劃,還沒有成為確定的事實,中文維基有時在這點上不是標示得很清楚。—泅水大象 訐譙☎ 2010年1月21日 (四) 19:41 (UTC)
我繼續做補充。從另一個角度視之,某些計劃案或主張,可將之視為「未實現之政策」來撰寫。假若該計劃有足夠重要性而值得記載,未嘗不可收錄,這點我與大象同。如此一來,內容需載明處於規劃階段,有案就應使用計劃案的正式名稱,避免誤導讀者。
至於細節的某某車站之類的細目,其實我有想到另一個議題,但目前台灣鐵道條目的問題不大,所以我在下方另開一章。--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21日 (四) 21:07 (UTC)

由於諸位先進一致贊同,我已直接提刪。另外,我新建立一個Template:台灣規劃中建設,用以標示「僅有規劃,尚無興建案」的建設項目,並會自動將條目納入Category:台灣規劃中建設,以便於和其他已有興建案的未來建設作區別。歡迎大家以{{台灣規劃中建設}}方式引用之。-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24日 (日) 12:43 (UTC)

次文化細節以及中文維基百科

最近在互助客棧,出現了香港配音員迷的不平之鳴,Winertai兄提出地區差異是很好的觀點,而我認為,除了地區差異,也可嘗試解釋為次文化(小眾)和維基百科嚴肅本質的矛盾:部分次文化迷所追求的目標,即是刊載小眾且不符合百科收錄標準的內容(配音迷抱怨配音員無法以媒體關注度達到收錄標準,除此之外,中文維基百科許多歌手、影星和節目條目的細節也遭遇到這樣的影響跟百科全書嚴肅的特質互相矛盾)。

  • 這個部份,香港網絡大典已經面臨過這個議題,並獲得了良好的解決。香港網絡大典曾有過這樣的討論,「這裏到底是網典還是雜物大典?」,香港的交通迷、電視迷、動畫迷將各自喜好的題材過份收錄在網典中,為數不少的內容缺少可靠來源,致使網典成為第一手資料或創作的記錄場地。但是網典的宗旨在紀錄香港網絡界傳奇人物、網上大事和網上術語等,是一個以網絡為主題的大典網站。所以網典並不是一部線上百科,而是以香港網絡為主旨的百科。像是詳盡的巴士路線、電視節目語錄等內容不是網典的範疇。
  • 接着請看香港網絡大典:社區,有無發現特別之處? 依循着Wikia的中央站政策,香港的巴士迷和鐵道迷另立了自己的wiki,並以網典做為中央站,這三個wiki站的社群頁面作了良好的橫向連結,又具備Wikia的特性:帳戶互通,從而解決了交通迷的需求。但是我們可以留意到,配音員迷似乎是沒有自己的wiki的,他們的需求自然跑到了網典和維基百科,以至於和維基百科社群(或方針)產生摩擦。以上是我的意見。--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21日 (四) 21:07 (UTC)

有關台中車站 (高鐵)新烏日車站高鐵台中車站(台中捷運G17)條目合併

此處正在發起討論,敬請諸君前往發表意見。-Kolyma (留言) 2010年1月24日 (日) 12:47 (UTC)

香港維基媒體協會通訊

http://blog.wikimedia.hk/,這是香港協會的通訊刊物,有許多香港那邊的訊息。字體太小的話,可以ctrl鍵+移動滑鼠滾輪將字體放大。我記得很久之前,台灣社群也有定期發行刊物的構想。--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28日 (四) 21:22 (UTC)

BRT車站條目

公車捷運系統車站的條目,中文版以廈門BRT建的最全,日文版和英文版有一條位於日本愛知的BRT路線也建有車站條目,不過那些車站都有比較齊全的設施,多半有獨立的站體或是高架車站。我去翻了BRT發源地的葡文版庫里奇巴條目,沒有收錄BRT車站。嘉義BRT車站的設施算是BRT系統裏面,最陽春的了。

制度方面,應該明確規範這類條目的收錄範疇的界線。--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月31日 (日) 15:26 (UTC)

Koika提議撰寫臺南教育博物館條目,也就是清代的兩廣會館,臺南女中以及臺南二中都是在該處創校,在會館內上課的。--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2月15日 (一) 16:21 (UTC)

我們的社群網誌

除了 wikimania.tw/blog ,我們在blogger上還有一個2006年使用的舊窩,網址為http://wikimediatw.blogspot.com/,當年作為刊登「Wikimania 2007籌備快報」之用,它現在已經功成身退了。請問是否有人想投稿或是有意願參與這個社群網誌的運作?各位可以討論一下。--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2月18日 (四) 20:48 (UTC)

若有人有意願參與,請留言給我,我會將意見轉交予該網誌的所有人進行討論。--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3月25日 (四) 18:20 (UTC)

有人將歸類到Category:台東縣的條目及子分類移到Category:臺東縣

今日T0118163討論 | 貢獻)將Category:台東縣重定向至他新建立的Category:臺東縣,並逐一修改所歸類的條目及子分類。請問此一作法是否得當?是否需要回退?-Kolyma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0:18 (UTC)-Kolyma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0:35 (UTC)

剛才發覺Category:台東交通Category:臺東交通也有同樣問題。已在該用戶討論頁留言,請他先暫停此一行為。-Kolyma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0:37 (UTC)


該用戶已被管理員封禁三天,理由為「繁簡破壞: 警告無效,大量破壞」。-Kolyma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5:00 (UTC)

台版的百度、互動百科-伊莉百科出現了

轉PTT消息,台版的百度、互動百科-伊莉百科出現了

作者 ffaarr (遠) 看板 Wikipedia

剛才發現這個 http://wiki.eyny.com/ 伊莉百科,已經成立4個多月了。
詞條數目有多少不確定。 是個由論壇發展成的百科。 系統有點像wiki但可能不是mediawiki。(待查)
版權屬於伊莉討論區 所有。
編輯規則很簡單:
http://www02.eyny.com/thread-3973851-1-1.html
但完全沒提到不能抄襲。
另外也是有一套得分的系統。
可想而知會有一堆轉貼的條目,還有不少直接把維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也貼上去了。

目前看起來雖然不是一團亂,但也有一些惡搞的東西。主要問題還是抄襲。
(有看到有人編完寫「引述維基百科.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將刪除!!」
有說出處還算不錯的了,但還不夠了解cc-by-sa不能這樣用)

參與人數看來也還有一些。(可能大約有十幾個活躍用戶,以中文wiki站來說算不錯的)畢竟它還是有之前伊莉討論區( 現在是台灣第6大站)的人氣作支持。

人數當然是遠不如百度、互動,不過類似這樣搞的站在台灣倒是首次出來,不知會有如何的發展。

--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0:47 (UTC)

這個網站用的軟件是來自大陸的HDWikihttp://kaiyuan.hudong.com/ --Liangent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1:32 (UTC)
希望伊莉百科網站能夠妥善管理版權,別讓中文維基生出類似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對維基百科的侵權這樣的頁面來。--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2月22日 (一) 13:40 (UTC)

提交表決台灣wiki發展史的去留

  • (!)意見由於作者已自稱那不是條目,所以我主張請他搬到維基教科書去。基本上,我認為Wikipedia:的命名空間應該放跟維基百科直接相關的內容,例如像是「方針」、「互助客棧」……等。而不是放像是這篇像是廣告的「台灣wiki發展史」,裏頭一堆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外部連結。就像Wikipedia:台灣維基人列表放的是參與編輯維基百科的名單。而不是把任一個Wiki系統的台灣User都加進這裏一樣。 就事論事,如有得罪之處,敬請見諒。-P1ayer (留言) 2010年2月23日 (二) 19:16 (UTC)
(-)反對:我認為那文章不像廣告,而且與列表有關。--Winertai (留言) 2010年2月24日 (三) 00:54 (UTC)
(!)意見,目前4個選項(廣告的說法或許過於自由心證,但不是有營利行為的才算是廣告,有特定宣傳目的的通常也被視為「廣告」。……orz
  1. 比照Wiki/發展歷史,請他搬到維基教科書b:Wiki/台灣wiki發展史
  2. 比照Category:維基用戶論述裏其他人的方式,請他搬到User:Jasonzhuocn/台灣wiki發展史
  3. 視為維基百科內的一般條目,原作者需自願開放供其他人編輯與添加相關內容,也就是請他搬到台灣wiki發展史,但條目內現有的版權宣告則相當唐突。但日後有可能發展為跨語言的條目。
  4. 維持現狀的Wikipedia:台灣維基人列表/台灣wiki發展史(雖然這種命名方式看起來很奇怪)
-P1ayer (留言) 2010年2月24日 (三) 05:58 (UTC)

承蒙P1ayer兄的關注,我只是想為維基百科盡點微薄之力,將KJ的文章轉回百科這個平台。同時我對P1ayer兄所言「不是把你的文章藏在這邊就沒事了。」感到不解,這並不是我的文章,而是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KJ為了對外介紹臺灣的社群而撰寫的,不是百科條目,也不屬於我的論述,僅作為台灣維基人介紹的一部份,希望P1ayer兄能夠理解,謝謝。--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2月24日 (三) 14:28 (UTC)

提議行政區或觀光區的條目,是否要在第0段使用Template:Pathnav

  • 先討論看看,因為我剛想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第1個參數該放「台灣」還是「中華民國」?因為如果把縣市放在第1個參數就失去用這個模板把台灣的地理類的條目串起來的意義了。(只是提議,在社群做出決議前,請先不要添加此模板到相關條目去。)
  • 例如在長春祠使用:
    {{Pathnav|台灣|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
    {{Pathnav|中華民國|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
  • 使用效果像是核心危機:太空戰士VII
-P1ayer (留言) 2010年3月4日 (四) 09:31 (UTC)

建議調整Portal:台灣/Opentask版塊的呈現方式。Portal:台灣/Opentask是顯示在面向台灣維基人社群的「台灣主題公告欄頁面」的請求建立工作的一部份。既然現階段台灣維基人社群活動處於低點,關於台灣主題的協作交流不若以往,長久荒廢的子頁面應當縮編或精簡,有意願者請直接動手。--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01:53 (UTC)

漢字版台語百科

Ianbu兄在Wikia開了一個漢字版台語百科wiki,用字從臺灣教育部的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目前完成度較高的條目有香港地球上海智識。--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3月22日 (一) 06:51 (UTC)

請求協助解決問題

本人最近在編輯民主進步黨模板:民主進步黨黨主席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等條目和模版時與User:Horford-1發生衝突,詳細可參見模板討論:民主進步黨黨主席

當然我的語氣也有不當之處,但對方不斷跳針,即使我自認已經提出了足夠的依據反駁,對方仍不肯罷休。並且對方最近又把200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合併到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已被修正),此人顯然是破壞。我在此請求台灣主題的相關用戶能協助解決此問題,看是要參與模板討論,或是要提請管理員封禁等。

Yr (留言) 2010年3月23日 (二) 08:11 (UTC)

模板的部份,我同意Reke兄的看法,以時間順序排列較佳。--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3月25日 (四) 18:15 (UTC)

台灣維基人夏季聚會暨Wikimedia Taiwan會員會議

各位好,我是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Wikimedia Taiwan)的理事之一,也是一個曾經頗為積極而後來轉為潛水的台灣維基人(潛水到自覺必須做一下這樣的自我介紹 XD)。
雖然維基百科已經成為台灣網絡使用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而志願貢獻一己之力的編輯也一如往常的在努力着,但是,無庸諱言的,目前社群的確不如過去熱絡,而維基協會也有頗一段時間未能執行其推廣之責。這對曾經在2007年主辦國際維基媒體會議(Wikimania)的台灣維基社群來說,不能不算是一種遺憾。
究其原因,其實很單純,當原來社群中的活躍份子或者因為忙於生活其他面向,或者因為興趣的轉移,或者因為覺得自己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而趨於沉寂,其他成員如果不能即時承接,活動和聚會很容易中斷,人際網絡出現斷層,逐漸的就有散掉的感覺。這是網絡社群經常遇到的問題,但是並非不能克服和避免。
我希望在台灣維基人夏季聚會暨Wikimedia_Taiwan會員會議中,和大家一起討論應該怎麼重新活化台灣維基社群以及使維基協會重新啟動。 --mingwangx (talk) 2010年4月5日 (一) 18:56 (UTC)

布袋戲正在舉行撤銷特色條目評選

關注的人數可能讓Winertai兄失望了。現在這個頁面討論頁還沒有做好良好的導引設計,人不容易進來。這件事我會在聚會裏提出。--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4月16日 (五) 12:18 (UTC)
我前一陣子實在太忙了,等有空到圖書館借了幾本時,已經來不及了。建議Winertai兄不必太介意,雖然沒有頭銜加持,布袋戲依然是好條目。-Kolyma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02:48 (UTC)
嗯,感謝Kolyma兄關注,近日以來,已有兩位數的特色、優良條目被提請重審,這情形請各位在聚會中討論;謝謝。--Winertai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04:07 (UTC)

請求注意解決某些政治人物任期、屆數問題

近來有用戶不斷對台灣政治人物(多數為民進黨籍)的任期、屆數進行更動,而且皆無視於機關網頁正式的登載,任憑己見,需要耗費大量的精神監控。我個人覺得這已經與破壞無異,不知道是否有辦法停止這樣的動作?

容易被更改的內容如下:

※也許還有尚未發現的──可能民進黨歷任主席都要查過一遍

不知道是否有方法可以制止此一行逕?又,請協助清查多少台灣政治人物的條目被竄改資料。

Reke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02:35 (UTC)

補充:該名用戶還在被保護的民主進步黨條目討論頁上要求管理員對任期進行修改,然而其日期的修正昧於歷史事實,與條目2000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曾經出現的謬誤如出一轍。(參見該條目的歷史版本,以及討論頁)

合理懷疑用戶:Lunna II就是用戶:Horford-1(至少也是熟識,並對這種竄改行動有共謀者)

Reke (留言) 2010年4月20日 (二) 03:48 (UTC)

(!)意見:不妨先到他的討論頁User_talk:Lunna II溝通一下,請他提出「xx任xx屆」的WP:可供查證資料來源,不然就是原創研究,可以合理刪除。-Kolyma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02:58 (UTC)
(!)意見:嘗試溝通,不過在留言之前又發生了姚嘉文黃信介許信良施明德的改動─Reke (留言) 2010年4月22日 (四) 19:21 (UTC)
(:)回應:看起來應該不算是惡意破壞,只是堅持個人理念而已。我以前遇到這種情況,是採用如下步驟:
  1. 不要急着回退,先在他添加的相關內容上加上 Fact 模板,並放個2-3天看看
  2. 如果對方未提出參考資料,可以使用「刪除無可供查證來源內容」名義合理予以刪除
  3. 如果對方回退,這時候才能算是破壞,此時可以參考維基百科:模板消息/用戶討論名字空間的方法到對方的討論頁發佈警告,然後再撤消對方的編輯,並說明理由。請注意警告要先從層級一開始,以您所描述的情況,{{subst:uw-unsourced1}}(沒有使用適當的引用方法而增加沒有來源的資料)可能比較合適。
  4. 如果再度回退,重覆前項動作,並逐次提昇警告層級。
  5. 正常的情況下,對方會體會維基百科重視WP:可供查證的立場,因而放棄他的編輯。但如果對方執迷不悟,累積到最高層級警告仍未改善,可以到維基百科:當前的破壞提請管理員予以封禁。
-Kolyma (留言) 2010年4月23日 (五) 04:54 (UTC)-Kolyma (留言) 2010年4月24日 (六) 04:50 (UTC)

將本頁做為台灣維基人的討論頁

年初的時候,開始將本頁定位為台灣維基人的討論頁,而且希望能夠做到各平台的發言應回來集中在「維基本身」。這件事情一直沒有完成,以下列出幾件實際推動的細節:

所有由台灣維基百科人社群所經營的平台,都要做到在明顯位置放在通往本頁的link。
  1. 百科本身的{{TwBoardNews}},要放通往本頁的link
  2. BBS方面,包含PTT的維基板的進版畫面、置底文。KKcity那邊我管不到。
  3. 台灣社群在聯合新聞網的專欄位置。這專欄我不清楚當初是誰開的
  4. skype台灣聊天室的明顯位置。若聊天室還在,請聊天室內的人放
  5. 台灣社群的網誌,恢復之後也要放。
  6. 協會的官方網站明顯位置。--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4月24日 (六) 03:20 (UTC)

條目編輯的問題

我要建立條目'終極致癌物',我已經都查好沒有相似的詞了,所以去用創建條目請求,可是在要編輯的時候卻說我不能編輯,要管理員建立這個條目我才能編輯,我又有點不懂要怎麼聯絡管理員,我也很急着建立這個條目,想說這裏能不能幫我解決問題。--郭怡琳 (留言) 2010年6月13日 (日) 06:08 (UTC)
--
請將內容補充進致癌物質的條目中,勿創建內容相近或可歸屬於其他條目子分類之下的新頁面。
TW-mmm333k (留言) 2010年6月24日 (四) 15:46 (UTC)
--

悠遊卡流通的範圍?

只有台北捷運能用?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Tt854對話貢獻)加入。
(:)回應:不只,請參考悠遊卡條目。這個版面主要討論維基編輯或推廣事務,相關問題請到維基百科:詢問處發問。另外,發言後請記得用「~~~~」簽名-Kolyma (留言) 2010年5月2日 (日) 11:06 (UTC)

台北夏聚前請先來線上討論

台北夏聚將在6月13日(星期日)舉辦,不管屆時能不能到場,都歡迎先到台灣維基人夏季聚會暨Wikimedia_Taiwan會員會議籌備頁面談一談聚會時會討論的話題。--mingwangx (talk) 2010年4月23日 (五) 01:55 (UTC)

字詞轉換系統

最近字詞轉換系統好像壞了,留了言也沒反應,不知道有沒有管理員可以問一下看看是什麼情況。—Gonbom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7:46 (UTC)

建議取消參與者/簽名板頁面

會建議取消簽名板/參與者頁面是因為目前的簽名板已經變成『到此一遊板』,已無法達到凝聚共識、提升關注度的目標,與其這樣不如直接廢除,透過宣傳讓更多人能參與這專題,不曉得各位意下如何?—David Jackson(留言) 2010年6月14日 (一) 03:18 (UTC)

我想, 簽名板應該能當成通訊錄. 若有需要協助的部分可以從此找人. 畢竟簽到的人多少代表着對台灣主題有某種程度的興趣和關注. 但, 我了解David的意思, 簽名板可能需一定的規範和整頓. (如 A)幾次徵招未回應者可考慮除名, B)依貢獻度做排名的調整, C)定期鑑定簽到者的參與度... 等.) 以上我的 2 cents 供參考 TSA的小K (留言) 2010年6月24日 (四) 06:22 (UTC)
可以做某種形式的整理,別讓頁面長度過長影響閱讀。例如做個類似Wikipedia:台灣主題公告欄/Tabs的頁籤,以地區來分,分為北中南東離島。長久沒活動的簽名就放到一個地方存檔。--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6月28日 (一) 02:09 (UTC)
與其花時間與人力整頓通訊錄,不如去完善相關條目。當然我很了解TSA的小K的想法,只是小弟我目前是從事資訊管理的工作,任何會浪費成本(顯性與隱性)的流程都會被彈劾,所以會自然地用工作時的心態看這件事情,還請見諒。我還是希望能廢除簽名板,當然還是要透過討論取得共識。-David Jackson(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1:59 (UTC)

臺灣維基人頁面

請比較這幾個頁面的流量:

由上面的數字得知,Category:台灣維基人頁面聚眾能力最強,有些日子甚至日以千計;而公告欄和本頁在大多數日子只有個位數。Category:台灣維基人頁面本質上就是整個中文維基分類樹的一個分支,存在上百個臺灣維基人用戶頁面連入,這是很穩定的連結入口。很顯然的,我們要優先經營Category:台灣維基人頁面,將該頁面當做台灣維基人交流的中心。--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6月28日 (一) 02:04 (UTC)

臺灣專題模板

由於看到了{{歐洲歷史專題}}的樣子,再加上檢視舊{{臺灣專題}}的編碼發現內原有就有質量評比的設置,所以我便把原有模板改成如下的格式。不曉得各位台灣維基人覺得這種格式如何?另外現在並沒有明確的評比標準,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來討論一下評比標準。而如果大家覺得評比不需要,也可以改回原來的格式。而覺得可以試着評比的人可以參考一下歐洲歷史專題的標準。--祥龍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15:20 (UTC)

我在維基百科:臺灣專題/評級裏試着為各重要度條目製作範例,請大家看一下這設置有沒有問題。另外在重要度上,我希望大家能為各個領域訂出標準,例如一級古蹟歸類為High、二級古蹟歸類為Mid、三級古蹟歸類為Low、市定及地方古蹟歸類為Bottom之類的。--祥龍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8:24 (UTC)
台灣專題 (獲評專題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專案頁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專題級專題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專案頁無需評級。
(:)回應,感謝樓上的支持,不過還需要討論一下評比的標準才能使用。而討論前可以先可以參考一下歐洲歷史專題的標準。--祥龍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3:44 (UTC)
(:)回應,這個意見是不錯,但因為我不會用機械人,所以這方面可能得需要其他人的協助。另外使用機械人添加模板的話,可能會一不小心添加到只是稍微提到台灣的條目討論頁去(或許對程式的編寫可以避免這一點也說不定)。--祥龍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3:44 (UTC)
(:)回應,有基於閣下的提議,我便參考歐洲歷史專題的標準寫了一個維基百科:臺灣專題/評級當作評級標準的草案,大家可以去看看並在這裏提出需要修改的地方。我個人是覺得就質量標準來說由於有現成的,所以比較沒問題,比較要需要注意的是重要度的評比標準,請大家對此多發表看法。--祥龍 (留言) 2010年6月30日 (三) 06:29 (UTC)
非常好啊!我沒什麼意見,啥時會定案?--Rocking Man !! 舌戰 2010年7月1日 (四) 14:18 (UTC)
(:)回應,目前是我個人是打算能有更多人發表意見,而如果在7月7日前沒有人表示異義的話就視為通過,開始對其他臺灣相關條目使用此模板。--祥龍 (留言) 2010年7月1日 (四) 14:27 (UTC)

(※)注意:由於已經數天都沒有人對此提議提出反對,故本人認為這項提案已經獲大多數人認可。也就是說從即日起正式依照維基百科:臺灣專題/評級所寫的標準對臺灣專題條目進行評比。大家可以將{{臺灣專題}}或{{台灣專題}}加到與臺灣有關的條目討論頁裏,並依照標準進行評比。--祥龍 (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01:25 (UTC)

有沒有個時間限制之類的,況且現在兩個條目提出申請,也都沒人去發表意見,到底是怎麼評分?是協議評分還是多數決?多數決要幾個人?—Frankou (留言) 2010年8月11日 (三) 10:01 (UTC)
(:)回應,這的確是當初未設想到的問題。目前基本上條目質量及重要度是大家可以直接到各個條目討論頁直接評分,有爭議或希望徵求大眾意見者才提出申請、訴諸公評,不過訴諸公評之後的規則就有些匱乏了。目前我暫且先擬一個辦法,那就是「提出公評之後的一個禮拜內,如果第一個人所下的評分未遭到其他用戶反對,那麼就直接以此評分作為結論;如果有異議出現,那麼就在臺灣維基人公告欄發出投票公告,將異議列為選項讓更多人選,投票期限為兩個禮拜。另外申請累積到十條以上後,便開始進行存檔工作。」這個暫行辦法我想應該還可以吧,如果閣下也覺得可以的話,就先把這個規則加進去試行看看。另外申請未被受理這一點,我已經將申請頁列入監視列表中了,今後會對該頁面多加留意的。--祥龍 (留言) 2010年8月11日 (三) 11:56 (UTC)

啟動「台灣專題創作獎」

仿造動漫創作獎和以前香港專題創作獎一樣,不知各位意見?--海藻腦袋~向匿名說「不 ! 」的時間到了!動員令 2010年8月11日 (三) 08:50 (UTC)

共享資源上的發現——提議增加臺灣星章

臺灣星章

這是我在共享媒體那邊無意間找到的圖,讓大家看一下。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將此星章引入中文維基,用來獎勵對臺灣專題或對臺灣維基社群做出貢獻的人。--祥龍 (留言) 2010年8月26日 (四) 14:42 (UTC)

即使是綠色的部分,差異也很大,上面縮小的影像其實離綠色有段距離。-cobrachen (留言) 2010年8月28日 (六) 20:38 (UTC)
  • (!)意見:如果對圖案有意見,或許也可以公開徵求新的創作吧;把大家一些要求的條件列出,讓有興趣的人照條件設計。61.20.143.234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16:45 (UTC)
  • (!)意見:添加徽章很好,但是圖案應該重新設計為一個比較中立的圖案,最好不應當出現地圖這種比較敏感的徽標,而且被塗層綠色,並且還在中央,希望設計成比較中立的圖案。Urga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23:44 (UTC)
    • (?)疑問:臺灣星章放上臺灣圖案還好吧,這個討論頁上方也是用了臺灣圖片,很多臺灣小作品圖案也是用了臺灣的圖片。而且此星章實際上已經在英文維基使用了,真的這麼有政治意涵嗎?一般說來用綠色代表陸地並沒有什麼特別,而且既然是用臺灣作主題當然就會把臺灣放中間,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太特別的設計。我個人目前想不到除了臺灣之外還有什麼圖片能代表臺灣,還請大家多提些具體的意見。--祥龍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23:54 (UTC)
  • (!)意見:大陸維基人的意見:為了美觀,建議使用「星」章(即輪廓為五角星),而不是「勳章」(下掛五角星)的形式。並設計大圖。-i am catwe need to talk 2010年9月2日 (四) 11:03 (UTC)
  • (!)意見,地圖不行的話,改放玉山主峰如何?同樣都能代表台灣,只是圖片得另行繪製。燈火闌珊處點燈Wahrheit wird man frei machen. 2010年9月2日 (四) 13:13 (UTC)
    • (:)回應:此為同時對上面二位意見的回應。首先我覺得使用玉山主峰圖片的話恐怕辨識度不高,不如臺灣圖案一目了然。至於將星章從現在這個勳章形式改成一般的星章形式的建議,我個人覺得不錯,會試着做做看新圖。而由於大家似乎對顏色方面有些爭議,所以目前的構想主要是使用本討論頁的臺灣圖案加到原星章上面,此外由於上面還有提到適用範圍的問題,所以我在想要不要將像澎湖馬祖金門等島的外形做成像本討論頁的臺灣圖案一樣,然後放到星章的五個角上或其他位置上面以表示這些地方也算在此星章的適用範圍裏。當然如果大家有其他更好的設計建議,也歡迎在此提出。--祥龍 (留言) 2010年9月2日 (四) 14:24 (UTC)

星章

目前暫時試着做了一個合併原星章與臺灣專題圖案的星章,不曉得大家感覺如何。--祥龍 (留言) 2010年9月2日 (四) 16:05 (UTC)

  • (:)回應:我先聲明我沒有政治意圖,我是覺得臺灣的線條用綠色會不會比較好,畢竟星章是暗色,臺灣線條用暗色就看不出來--Honmingjun--銘均 2010年9月3日 (五) 04:39 (UTC)
    • (:)回應:閣下的建議不錯,但使用綠色的話不管有無政治意圖恐怕都會有瓜田李下的可能(藍色亦然),所以我傾向更改星章的色彩或選擇其他亮色系的線條。--祥龍 (留言) 2010年9月3日 (五) 06:01 (UTC)
(1)第一設計稿 (2)調亮臺灣線條 (3)調亮星章顏色
換成File:Barnstar of Diligence Hires.png
(4)調整色彩

由於已經一週以上沒有更多意見,所以以藍底綠紋為星章定案。當然之後如果有更好的設計也可提出,經討論後更換圖片。--祥龍 (留言) 2010年9月12日 (日) 19:26 (UTC)

古蹟分類

根據1997年修正的文化資產法,古蹟分類從一級、二級、三級改為國定、省、(市)定、縣(市)定三類,精省後省定古蹟變成國定古蹟,最新的文化資產法(2005年)是分成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但由於一二三級仍普遍使用,現行的古蹟模板及古蹟內的文字是否要對應為:國定(一級)、直轄市定(二級)、縣(市)定(三級),這三類呢?Template:台灣一級古蹟已經重定向為Template:中華民國國定古蹟Template:台灣二級古蹟Template:台灣三級古蹟還沒有更改。如果有人要查詢現在的古蹟分類,可以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查詢。—Frankou (對話頁) 2010年8月28日 (六) 23:21 (UTC)

地區性公告

建議此地區的參與者將地區性公告,同時發佈至Template:AdvancedSiteNotices,以便測試VPP一個正討論的新功能。-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8月30日 (一) 09:40 (UTC)

希望能夠重啟台灣條目提升計劃!

以上--海藻腦袋~YA!動員令 2010年8月30日 (一) 13:25 (UTC)

  • 不知道大家對動員令有沒有什麼建議?如果大家有意願參加,我就開始着手擬草稿囉。我的預計是中動員令針對所有台灣主題,小動員令針對個別主題如消紅、古蹟或其他等。還有其他範圍有要擴充的嗎?—Frankou (對話頁) 2010年9月6日 (一) 04:30 (UTC)
草案好了,在這裏User:Frankou/第九次動員令。—Frankou (對話頁) 2010年9月7日 (二) 05:03 (UTC)

建議!!!!! 希望能進行 台灣範圍的「每周翻譯 」!!

我們知道,目前有很多關於台灣的條目是英文版或日文版有而中文版卻沒有的,要不然就是寫的比中文版更詳細。因此建議能仿造維基百科:每周翻譯的模式進行,以豐富台灣條目!或著是將現有中文版的內容翻譯到其他語言版本!

--海藻腦袋~YA!動員令 2010年9月4日 (六) 06:06 (UTC)

維基百科:台灣主題公告欄/每周翻譯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調整後的條目問題

最近比較熱門的是五都地方行政區劃的調整,好像已經有些共識了。不過最近我注意到行政院的一些所屬單位開始被人編修2012年的組織調整內容了,還幫單位首長加上卸任時間2011年12月31日。看來五都這個大議題過後,下一波應該可以來關注中央單位的調整。

關於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調整這個條目所會牽涉到的部會單位,是否要比照五都的條目來做些討論,或是讓這些部會單位有個模板掛着,來提醒新手或是讓有心編輯的人稍安勿燥呢?在這邊提出討論--Dodd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22:06 (UTC)

RE:中央行政機關組織調整後的條目問題 Dodd你好:關於你提出的問題是這樣的,行政院新部會訂2012年成立,遭裁撤之部會其首長任期當於2011年12月31日屆滿應為正確.但有人事異動我當自會編輯週知 ;無須擔心. 我已將新部會組織法草案和外部網址連結編輯於條目中;請自行參考.2月立法院開議後將開始審查相關法案;我也會將立法進度編輯於條目中.請留意. 小麟2011.元.28 3:41

第14期台灣條目質量提升計劃討論

本期獲選條目:台灣百合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提案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3日 (三) 16:47 (UTC)
理由:台灣百合是台灣特有品種的百合,為台灣全國分佈最廣闊之草本植物。台灣百合在建國黨於1997年初所辦的台灣國花選拔活動中,被選為台灣國花,目前僅為剛脫離小作品的初級作品,可改進空間相當大。
主持人安可
其他相關條目
  • 精選推薦台灣花博相關花卉(小條目上下或低品質條目),以下由花博專輯所列之花會並從維基百科摘錄部分內容,:
  • 其他曾參選過台灣國花的10個台灣特有品種花卉亦可提出或創建:
玉山杜鵑(待創建)、玉山薄雪草高山蘿蔔(待創建)、玉山籟蕭(待創建)、玉山繡線菊(待創建)、玉山金絲桃(待創建)、玉山石竹台灣葉蘭(待創建)、台灣欒樹

--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10日 (三) 15:37 (UTC)

參與者(條目貢獻紀錄統計):安可

改進建議

來源搜尋:"台灣百合"」——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JSTOR維基百科圖書館Report

上面提出的「2010年台北市國際花卉博覽會品種」好像是普通類別不算台灣專有。既然是搞活動,不妨將力量集中在台灣特有品種上?—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1月11日 (四) 04:43 (UTC)

延伸思考並希望能吸引人氣而已,本期主力還是在台灣百合,本月敝人真的超忙的,已經難以抽出時間關注那麼多計劃,因此最多蒐集資料並希望有人能幫忙提供多多改善意見。--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13日 (六) 08:44 (UTC)
敝人提供的參考來源(請各位繼續提供來源資料作為參考)
  1. 台灣百合
  2. 台灣維管束植物誌
  3. 環境資訊中心-台灣百合
  4. 農業知識入口網搜尋台灣百合


但維基百科似乎沒有植物愛好者...--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17日 (三) 16:50 (UTC)

第15期台灣條目質量提升計劃討論

寫作建議
  1. 版面清理:挑出錯別字,調整格式、排版,移動或調整段落章節,擬訂欠缺段落。
  2. 考究來源:原有內容考究是否有來源支撐其說法,並標示為腳註。
  3. 尋找文獻:內容不足的段落,使用關鍵字藉由搜尋引擎尋找可靠來源或至圖書館借閱相關學術書籍。
  4. 評論與建議:針對可引用至條目但有疑義的來源內文評析。

--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5日 (日) 06:03 (UTC)

中華台北

中華台北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以上部分希望有所貢獻--Reke (留言) 2010年11月24日 (三) 08:22 (UTC)

感謝,這些資料對條目擴充非常有幫助。--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30日 (二) 13:04 (UTC)

意見交流

  • 以下參考書籍如下:
  1. 李昆霖楊蕙如、蔡明勳、王瑩瑾. 《台灣.加油!聽見我們的聲音》. 春天出版社. 2008年8月. ISBN 9789866675621 (中文(臺灣)). 
  2. 陳仲丹. 《圖說體育競技史》. 聯合出版社. 2008年8月. ISBN 9789620426353 (中文(臺灣)). 

其他資料稍後補充。--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5日 (日) 10:59 (UTC)

台灣小吃

台灣小吃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補充最能代表台灣十大小吃排行榜,建議可從這十大小吃且為小作品開始着手。另外提醒一點,如果願意協助協作,請為該提案投下支持票,以便於統計並作為您負責該條目提升之簽章。--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5日 (四) 14:30 (UTC)
我點校了一下,十大小吃似乎都有圖片了。對於只有能力放圖的人來說,似乎無用武之地。台灣小吃範圍很大,提案人若有心,似乎可以先做一份比較完整個清查並列出需求分析。另,提供一個可用的文獻參考如下: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Reke對話貢獻)於2010年11月26日 (五) 01:25加入。

  • 我已試着協助整理現有條目的狀況,因為名單很長所以摺疊起來。其他人如果要對這份表格進行改善的話(例如修改分析的欄位敘述),歡迎主動修改。--祥龍 (留言) 2010年12月2日 (四) 17:43 (UTC)
現有小吃條目狀況
台灣小吃條目現況分析
類別 條目 簡單分析 圖片
概論 台灣小吃 有一定內容但缺乏來源 有附圖
台南小吃 有一定內容 未附圖
專論 (串)烤 一串心 小條目,無來源
一口香腸 小條目,無來源
烤玉米 小條目,附有非腳註形式的來源。有地域偏頗問題。
烤甘蔗 小條目,無來源
烤魷魚 小條目,無來源
烤鳥蛋 小條目,無來源
烤番薯 小條目,無來源
油炸 兩相好 小條目,無來源
卜肉 小條目,無來源
卜鴨肉 小條目,無來源。語氣方面有點廣告的感覺。
地瓜球 小條目,無來源
多卷 小條目,附有非腳註形式的來源。 無食物本身圖片
天婦羅 4000位元組以上,缺乏來源。
東山鴨頭 小條目,無來源
油條 有一定內容
炸土魠魚 小條目,無來源
炸蚵仔 小條目,無來源
蚵嗲 小條目,無來源
蝦餅 小條目,附有非腳註形式的來源。有地域偏頗問題。
糕渣 小條目,無來源
香雞排 小條目,無來源
鹹酥雞 小條目,無來源
冰品 雞蛋冰 小條目,無來源
刨冰 小條目,無支持主要內容的來源。有提議要將黑糖剉冰的內容併入。
黑糖剉冰 雖然有來源,但似乎是在講黑糖的好處而與本文關連不大。有合併到刨冰裏的提議。
芋頭冰 小條目,無來源。
冰沙 小條目,無來源
泡泡冰 小條目,無來源
花生捲加雪糕 小條目,無來源。現有內文比較像是食譜。
芒果冰 小條目,無來源。掛有語調修飾請求模板。
包、夾餡 割包 小條目,無來源。
大腸包小腸 小條目,無來源。
大餅包小餅 小條目,無來源。 有,但最好有更直接的特寫
扁肉燕 小條目,無來源。
春卷 小條目,無來源。
月餅 有一定內容,但歷史一段需要來源。
棺材板 小作品,需要更多來源
沙拉船 小作品,無來源
潤餅卷 有一定內容,但缺乏來源。
炭烤三明治 小作品,無來源
蘿蔔絲餅 小作品,無來源
肉圓 (台灣) 有一定內容,但沿革部分希望能擴充。
糖蔥餅 小條目,附有非腳註形式的來源。
淡水阿給 小作品,無來源
韭菜盒子 小作品,無來源
飛碟 (食品) 小作品,無來源
營養三明治 小作品,無來源
蔥餅 小作品,無來源
蔥油餅 小作品,無來源
蔥抓餅 小作品,無來源
蝦仁煎 小作品,無來源
蚵仔煎 有一定內容,無來源。
滷味 小作品,無來源
茶葉蛋 小作品,無來源
鐵蛋 有一些內容,但主要集中在歷史部分
糖果 新港飴 小條目,無來源。
糖蔥 小條目,附有非腳註形式的來源。
麥芽糖 食物的與化學的麥芽糖都併在一起 好象算有又好像沒有
肉類 咖啡香腸 小條目,無來源。語氣方面有點廣告的感覺。
藥燉排骨 小條目,無來源
萬巒豬腳 小作品,有一些來源
膽肝 小條目,無來源。目前內文極為短小類似廣告。
羊雜 小條目,無來源。目前內文質量極低,僅為一些零碎資料。
豬大腸 小條目,無來源
雞屁股 小條目,無來源
鴨賞 小條目,無來源
鹹豬肉 小條目,無來源
鹽水雞 小條目,無來源(目前內文主體是食譜)
牛雜 小條目,無來源,有地域偏頗問題
麻油雞 小條目,無來源
海鮮、水產 小卷 小條目,無來源
藥燉土虱 小條目,需要與小吃本身相關的來源
燒酒螺 小條目,無來源
魚酥 小條目
魚丸 有一定內容但需要更多來源
飲料 木瓜牛乳 小作品,無來源
珍珠奶茶 有一定內容
青蛙包二奶 小作品
白玉涼瓜汁
苦瓜汁
小作品
西米露 小條目,無來源
湯品 下水湯 小作品,無來源
四神湯 小條目,附有非腳註形式的來源。
牛肉湯 小條目,無來源,主要內容是食譜
米食 滷肉飯 小作品,無來源
焢肉飯 小作品,無來源
虱目魚肚粥 小作品,無來源
素魯飯 小作品,無來源
糯米腸 有一定內容,無來源
糯米糍 小作品,無來源
米血糕 有一定內容,需要更多來源
筒仔米糕 小作品,無來源
新丁粄 有一定內容,無來源
茶粿 小作品,無來源
碗粿 小條目,附有非腳註形式的來源。
發粿 小條目,附有非腳註形式的來源。
油蔥粿 小作品,無來源
米香 小作品,無來源
米篩目 小作品,唯一來源是部落格
粄條 小作品,無來源
野薑花粽 小作品,無來源
鼎邊趖 小作品,無來源
鼎邊糊 小作品,無來源
麵食
糕餅類
雷古多 小作品,無來源。
太陽餅 有一定內容,無來源
月光餅 小作品,無來源。
牛舌餅 小作品,無來源
胡椒餅 小作品,無來源
蛋黃酥 (台灣) 小作品,無來源。
肚臍餅 小作品,無來源(有外連)。
澎湖鹹餅 小作品,唯一參考來源是部落格
綠豆椪 小作品
關廟麵 小作品,無來源
蚵仔麵線 小作品,無來源
狀元糕 (台灣) 小作品,無來源
綠豆糕 小作品,附有非腳註形式的來源,但可靠性需確認。
鮮奶派 小作品,無來源
牛肉麵 有一定內容,需要來源
赤牛麵 小作品,無來源
(~)補充:已增加一個來源。
貓鼠麵 小作品,無來源
擔仔麵 小作品
豆菜麵 有一定內容
傻瓜乾麵 小作品
摵仔麵 小作品,無來源
鱔魚意麵 小作品,無來源
涼麵 小作品,無來源
蚌麵 小作品,無來源
黑貓包 小作品,無來源
浮水虱目魚羹 小作品,需要更多來源
豆簽羹 小作品,無來源
大麵羹 小作品,無來源
蝦仁羹 小作品,無來源
花枝羹 小作品,無來源
肉羹 小作品,需要更多來源。行文語氣需要改善。
龍珠 (食物) 小作品,無來源
豆類 臭豆腐 有一定內容,但需補充更多來源
深坑豆腐 小作品,無來源
豆漿豆花 小作品,無來源
其他 包心粉圓 需要來源腳註的小條目。
大菜糕
(洋菜凍)
混有食譜,最好能補充更多來源。
彰化涼圓 小條目,附有非腳註形式的來源,但其中有些有可靠性爭議。
檸檬愛玉 小條目,附有來源。但有與愛玉子合併的提議。
芋饅頭 小作品,無來源
青蛙下蛋 小作品,無來源(不知道要不要移動到粉圓去)
燒仙草 小作品,無來源
番薯圓 小作品,無來源
番茄切盤 小作品,無來源
鴨血 小作品,無來源(似乎與我認知的鴨血有點不同)
黑白切 小作品,無來源
龍鳳腿 小作品 無食物本身圖片
麻辣鴨血 小作品,無來源。語調需要改善。

意見交流

  1. 林明德. 《台灣民俗小吃》 (PDF). 漢光文化事業. ISBN 9576293108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中文(臺灣)). 
  2. 張幼雯. 《台灣名食小吃全集 》. 戶外生活圖書. ISBN 9579476489 (中文(臺灣)). 
  3. 楊惠卿; 黃進善. 《尋味‧台灣小吃》. 上旗文化. 2009年4月. ISBN 9579476489 (中文(臺灣)). 
  4. 童世璋. 《小吃的藝術與文化》.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1年6月 (中文(臺灣)). 

資料已足以匯集成數個條目--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5日 (日) 10:46 (UTC)

(:)回應:我在學校圖書館查到有這些藏書,之後會去借閱,先感謝閣下提供書單。順便在此列一下我這邊借到的其他書籍。
  1. 鄧景衡. 《符號、意象、奇觀 : 台灣飲食文化系譜》(上). 田園城市文化. 2002. ISBN 957-04-0681-X (中文(臺灣)). 
  2. 鄧景衡. 《符號、意象、奇觀 : 台灣飲食文化系譜》(下). 田園城市文化. ISBN 957-04-0682-8 (中文(臺灣)). 
  3. 林明德. 《臺中飲食風華》. 臺中市文化局. ISBN 986-00-3826-0 (中文(臺灣)). 
  4. 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臺中學硏討會 : 飲食文化論文集. 2006》. 臺中市文化局. ISBN 978-986-00-6649-4 (中文(臺灣)). 
  5. 林明德. 《彰化縣飲食文化》. 彰化縣文化局. ISBN 9570101261 (中文(臺灣)).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Pbdragonwang對話貢獻)於2010年12月8日 (三) 17:12加入。

台灣質量提升計劃改版建議

客家基因族譜經過提升並獲選為DYK之後,可以證明推薦制是可行的,不多說廢話了,從明年開始若無人提案與投票則改為採用推薦方式進行。--吟遊詩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15日 (三) 09:1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