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DIKW体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IKW金字塔

DIKW體系是關於数据Data)、資訊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及智慧Wisdom)的體系,當中每一層都比下一層增加了某些特質。資料層最为基本,資訊層加入內容,知識層加入“如何去使用”,而智慧層加入“什麼時候才用”。如此,DIKW體系是一個讓我們了解分析、重要性及概念工作上的極限的體系。DIKW體系常用於資訊科學及知識管理。

歷史

[编辑]

這個模型可以追溯於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所寫的詩-《岩石》(The Rock)。在首段,他寫道:“我們在知識中所失去的智慧在哪裡?我們在資訊中所失去的知識在哪裡?”(Where is the wisdom we have lost in knowledge? / Where is the knowledge we have lost in information?)。哈藍·克利夫蘭根據這個1982年12月在《未來主義者》雜誌中的文章-“資訊有如資源”的基礎來建設這個體系。後來這個體系得到米蘭·瑟蘭尼(Milan Zeleny)及羅素·艾可夫(Russell .L. Ackoff)不斷的擴展。

應用

[编辑]

DIKW體系透過以下的步驟來協助研究及分析:

  • 原始觀察及量度獲得了資料。
  • 分析資料間的關係獲得了資訊。這些資訊可以回答簡單問題,譬如:誰?什麼?哪裡?什麼時候?為什麼?資訊是信息,意味著有聽眾及目的。
  • 在行動上應用資訊產生了知識。知識可以回答“如何?”的問題。知識是一些可行的關係及習慣工作方式。
  • 透過智者間的溝通及自我反省而利用知識會產生了智慧。我們可以利用智慧解答關於行動的為什麼及什麼時候的問題。智慧是關心未來。它含有暗示及滯後影響的意味。

參考文獻

[编辑]
  1. 羅素·艾可夫(Russell .L. Ackoff),從資料到智慧,《應用系統分析期刊》第16冊 (1989): 3-9.
  2. 米蘭·瑟蘭尼(Milan Zeleny),管理支援系統:邁向整合知識管理,《人力系統管理》第7冊,no 1 (1987): 59-70.
  3. M. Cooley. Architecture or Bee?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1987).
  4. 哈藍·克利夫蘭,資訊有如資源,《未來主義者》,1982年12月,34-39.
  5. 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岩石》 (Faber & Faber 1934).

外部連結

[编辑]